【篇一:见证】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
古人见证了历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一代“诗仙”李白的雄浑之作。他豪放,用他的杰出之作见证了他自已的才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被很多人采用过,而此时,我们却又见证了他,见证了他的才华,见证了他的性格。杜甫也是唐朝的一位杰出之才,也曾经挥笔写下过许多创世佳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的一生就如同海平面上的潮水,时起时落,也正是他的诗句见证了他崎岖不平的一生。然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这些才华出众的诗人更是见证了唐朝的历史,见证了唐朝的兴起、繁荣与衰落。
我们见证了人生。人生说长亦长,说短亦短。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人生中,就应该不怕苦,不怕难。我们现在都还很脆弱,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会轻易倒下,看到的只是眼前,追求的是快乐。其实我们已经经历很多,世间的辛酸悲苦,快乐幸福。此时,我们已经见证了我们十几年的人生,见证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见证了社会。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过去的过去,中国曾繁荣过,强大过,而过去的过去,中国也腐败过,没落过。现在中国正处于过渡阶段,它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力的增强重新走繁荣之路,将会引领着人民走向更高水平的生活,我们一天天长大,社会一天天进步。
我们见证了时光。时光是不可逆转也不可停留的,它会悄然而至,也会悄然离开。随着花开花落,它走了,静静地走了。而我们是否还在徘徊,犹豫,观望呢?它走了,我们也应跟随着它进入另一个阶段,寻找人生的另一段航程。高三的时光是飞逝的,我们应抓紧时光,让它也成为我们的见证,见证我们的成长,见证我们的胜利。
见证的是经历,挥之不去的是记忆。
【篇二:夕阳和我一起见证】
窗外,夕阳如画,引人遐思;窗内,伉俪情深,令人动容……
我歪着头,凝视着面前的这一幕:妈妈嘴角上扬,眼睛里满是柔情与笑意。爸爸则一脸认真,目不转睛地在妈妈的头发上摆弄着。
近两年,妈妈掉发现象严重。爸爸不知从哪打听到有一剂药能有效生发,如获至宝一般,买回一大堆瓶瓶罐罐。至此,我家到处弥漫着一股中药味,爸爸每天都要花一两个小时捣腾妈妈的头发。
犹记得第一次爸爸给妈妈的头发上药时,妈妈满是不情愿,眉眼时不时皱起来,嘴中嘟囔着:“我不要你弄!你个大男人这种细活弄不起来。”话毕,爸爸也成了个叛逆期的任性的孩子,脸涨红了,硬呛:“谁说的!我特意学了,能弄得很好的!”妈妈无奈的笑了声,但我却看出了她的小欢喜,多么深藏不露。爸爸开始尝试了,我注意地“盯着”,半晌工夫,妈妈的怒气似乎一下子从胸腔中迸发出来,大吼声:“药都流到耳朵里去了!”爸爸呆愣了片刻,随后小声地道了声:“会改进的。”妈妈的脸于是又风平浪静。
那个下午,只听得妈妈不断的吼声与爸爸越挫越勇的道歉声。思绪飞回,眼前的这一幕反倒让我有些无从适应。
爸爸修长的手指握着梳子,在头皮上跳出一首优美的华尔兹。妈妈的头发被一缕缕的挑起,在空中旋转,跳跃。小小的药瓶被爸爸的手指轻捏着,棕色的药液随之在头皮上有规律地流动,如同宣纸上潇洒的笔画。我看到他额头边上窜出一排排细小的汗珠,却依然紧抿着嘴唇,像是在暗暗发力,把上药这件事做到最好。脚下的步伐在不停变换着,但很有规律,一时间,家中只剩“哒哒”的脚步声。
不知从何时起,妈妈的头渐渐低垂下去,她正入神的看着书。爸爸的眉头有些皱起来,但他的手却是轻轻的,慢慢的,柔柔地把妈妈的头微抬起来,像是对待一件爱不释手的珍宝,小心翼翼的。我似乎看见爸爸每一轮动作结束时,微微呼出的一口气。妈妈终于回过神来,有些幸福地朝一旁“窥视”的我“挑衅”,我伸了伸舌头,回了个鬼脸。
一会儿,爸爸一个不留神,药液又如脱缰野马,在飞速朝妈妈的鬓角流去,爸爸有些慌了,脸上的五官胡搅在一起,赶忙往前跨一步,拿到纸巾,止住药,我清楚的瞧见,妈妈,又翘起了嘴角,带着丝丝的甜意。
时间从爸爸的指缝里溜走,抬头看窗外,夕阳竟要带走最后一抹余晖了!这时,爸爸和妈妈都沐浴在霞光里。
两个人,一抹景,如此和谐地在夕阳里安好着。恍惚间,我止不住的想:就这样一直到老吧,挺好……
【篇三:在见证中成长】
人生就像万花筒,我们都在色彩斑斓中被见证着。就像四季的交替见证着万物的荣与枯,就像河流的荣枯见证着大地的起与伏。时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见证和感悟。见证使我们沉思,感悟人生的真谛。
我们共同见证着那万卷巨著,万余字的笔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他用及其平凡的言行为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我们见证了他一生为继承和发扬华夏文明而献身。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一个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我们共同见证着那含垢忍辱,用顽强之志铸成《史记》的司马迁。他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他用坚定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精神的不屈,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
我们共同见证着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屈原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静静汨罗,诉说着他的忠诚,皇皇离骚,守护着他的忠贞,他用自己的血与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的心,与日月同辉。
见证着古人的忠贞,感悟着生命的伟大,我们静静的成长着……
【篇四:见证美好】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站在幼儿园大门前凝望的女孩。
“您女儿确诊为乙型脑膜炎,我院无法治疗,请您立即转院。”刘主任掷地有声,他来不及悲痛,只迅速背起女儿,昏黄的灯光甩下他们一晃而过的身影。
赶到省立医院,女孩立即被送入ICU病房。“20%甘露醇静脉滴注,加50%葡萄糖、呋塞米……”主治医生传达输液用药。女孩的脸被烧得通红,连续一周的高热已让她没有气息呻吟,她只微微闭着眼睛,浅浅的酒窝荡漾着温暖。父亲走过去紧紧拉着她的手,手背的沟壑里掉进一滴泉,沁入父亲黝黑的皮肤,留下一缕清甜。
“宋甜甜家长,孩子高烧超7天,抽搐不减,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抑制住她呼吸衰竭的情况,可以挽救她的生命,但智力可能达不到现有水平,您做好心理准备……”医生紧握父亲的手,神色凝重。父亲的眼神迷离了一刻,可再进病房,已全然看不出异样,女孩的弟弟正讲着幼儿园趣事。
一个多月后,甜甜回来了,她不再上学。着一袭红裙的她在幼儿园门口张望,庞大又虚空的身体,像吹胀的气球,两眼挤在一团棉花糖似的肉里,只是,眼眸清澈依旧,看不出一点病痛的伤痕。弟弟的身影一出现,她就欣喜得摆动小手,几乎要跳起来。
那一刻,映着落日余晖的红裙,真美!
后来他们举家来到深圳,夫妻二人在公司打工,儿子上学,女孩在家中偶尔能帮母亲做些家务,简陋的职工宿舍里,常常传来其乐融融的笑声。
六月的一天,一通陌生电话打来,父亲颤巍巍地点亮绿色按钮,“您好!我是深圳龙岗区慢性病防治院的小郑,您是宋甜甜家属吗?宋甜甜在深圳居住吗……”父亲迟疑了片刻,但仍一一应答。电话挂断后,他不敢相信“每年给甜甜免费体检、慢性病津贴”的“好事”会落到他这里,于是让儿子再确认。儿子拨通了电话,对方又将慢性病政策一一解释,放开的扩音就像春天报喜的燕啼,明朗清晰地穿入每个人的耳膜。
星期五,夫妻二人带着甜甜去社康登记,把甜甜发病、治疗过程和当前用药,一一诉与小郑。“没想到我们能得到深圳慢病院的帮助,真实太感谢您了!”眼角的笑意,迎着风,开出了像簕杜鹃一样火红的花,真美!
有爱,病房也暖;有爱,天涯不远……
人间最美,不过“大家”的关心,护着“小家”的温馨!我庆幸见证了这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