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角色转换之间】
在茫茫人海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许下一刻会相遇,或许擦肩而过,仅留惊鸿一瞥于心间。有的人是霓虹灯光下的大人物,叱咤风云,有的人是大幕之后的小人物,在阴影里躲闪。有的时候,大人物和小人物,只是角色转换之间,付诸一笑。
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是一个小人物,他高大健壮、脚步飞快,他是北平一个普通的车夫,他的所有理想加起来不过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说他渺小也罢,说他本该如此也罢,祥子乐衷于在大街小巷里飞跑,他乐衷于过着自己的平凡朴实的生活,他只不过是乐衷于为了事业而付出罢了。他朴实、固执、善良、勤劳、勇敢,说他是小人物,似乎从他头涔涔的侧影里,又看到了几丝伟大,试问,祥子能牵着几匹骆驼从战火纷飞的战场上逃回来,尽管他的固执落后的本性决定了他最后的结局,难道他的勇气不也是伟大的,不也是难能可贵的么?于是乎,角色转换之间,小人物的身后笼罩上了光辉,霎时间变得伟大起来。
诚然,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面临着角色的转换。面对仇人,或许刀刃相见,怒气冲天,但这并不能寒冰化雨,只能让导火线提前点燃,不如心平气和地畅谈一番,于是乎,角色转换之间,仇人成了朋友;面对友人,笑脸相迎,心中盈满的是欢欣,当朋友遇到困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要雪中送炭,角色转换一下,换位思考,你一定会体会到朋友的困难。角色转换,奏响的是心灵的乐章,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必去独登高楼,不必去自怨自艾,“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角色转换之间,你会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相信,每读完一本书、每体验完一段文字、每浏览几幅画面,就会经历一次角色的转换。正因为我用心投入去看,方能渐入佳境,仿佛身临其境。我想象主人公诸多离奇遭遇,或是与他同骑一匹马,在草场上肆意奔腾;亦或是与他一起穿梭时空,探索过去与未来的奥秘。我享受每一次角色的变换,我一会儿变成诸葛亮,操纵东风,火烧赤壁;一会儿变成鲁智深,倒拔柳树,大显神威。我一会儿在四大名著、四书五经中变换角色,闯遍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会儿在《哈利波特》、《夺宝奇兵》变换角色,感受魔幻的奇妙;一会儿在《2012》、《开展奇诡壮丽的旅程……我已然深深迷恋上角色的变换,它让我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还让我体验到了勇往直前、坚韧不屈、果敢坚定、深谋远略等人生最宝贵的品格。
正因为我在角色转换之间体验学习,方能及他人所不能及之处,我才能化茧成蝶,我才能从小人物一跃成为心灵与智慧的“大人物”,从此学会在人生中转换角色之间,光明无限。
【篇二:转换思维天地宽】
有时候,你是否会感叹楚天广阔,而自己却寸步难行?有时候,你是否会悲戚他人凌云高飞,而自己却处处受缚?
明明自己是深深植于大地的树,却羡慕鸟兽能自行奔走。当梦想与现实判若鸿沟,是痛苦抱怨,抑或卑微瑟缩?皆不可取,只需转换思维,你便可迎向属于你的万里长空。
现在许多人抱怨父母、抱怨同事、抱怨所谓的宿命,认为所有的一切从来如此。难道这世间注定有一些人要面临永无黎明的黑暗、深不可测的崖谷吗?但我们都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玄机。有时候,只需转换一下思维,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绝境亦可变为佳境。如今大热的慢调王子李健也曾经迷惘过。在“成名要趁早”的欲望狂流的裹挟下,他那缓慢悠扬的歌声也曾被世界的杂音所掩盖。看不惯娱乐圈的做派,他开创自己缓慢而精致的创作,终于走上神坛。这不是偶然,而是他转换思维,肯定自己,坚持原则,最终为狂热的娱乐界带来一阵清风。而对于不善进取的人来说,精湛的技能固然是一笔财富,但如果囿于这扇门内,只专注于日复一日的技能训练,而不懂得转变思维,势必无法取得更大提升。千万别让别人羡慕的长处变成一扇门,一扇关住自己的守旧之门。
转换思维,要反求诸己。三毛曾经说过:“唯有自渡,其他人爱莫能助。”不卑不亢地审视自己,才能结合自己的特点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判断。动画大师马克宣正是如此。20世纪中后期,中国动画受到了高高在上的前苏联风格的熏陶,所有人都推崇前苏联风格。而在此时,马克宣将目光转向了传统文化,最终用虚实的意境与空灵的画风将中国动画带入了水墨时代,从而攀上了艺术的高峰。因为逆境,所以滋生出改变的勇气;因为自信,所以才有转换思维的动力。不依靠他人,不怨天尤人,反求诸己,转换思维,前路广阔。
海德格尔有言:“向死而生,唯有死亡的气息才能让我们感受生的迫近。”逆境不是绝境,只要转换一下思维,我们也许就会发现一片新的天地。贫穷不可怕,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反而能锻炼人的毅力;处处受阻不可怕,这倒给我们一个审视人生、反思自我的契机;“宿命”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借此机会成功转型,便可迎来更大成功,石川小百合不正是如此吗?
转换一下思维,你是否发现,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篇三:我不只是一个角色】
喜欢冷冷清清的马路,没有出声喧哗,没有噪音浮出;喜欢静悄悄的公园,只剩阳光的聚拢,花草的清香;喜欢缓缓流淌的溪水,平静,不汹涌。我是九零后,我骄傲,我为自己带言。——题记
在社会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为青少年,在学校是老师的学生;在家中是父母的儿女;出门在外是公民
在学校,我还算勤奋,努力,积极上进,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不随意破坏公物,不刻意制造麻烦。在班里,我是同学的好同学,同桌的好死党,朋友的好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我很快乐,高兴。有了她们的陪伴,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他们成了我生命中的点睛之笔给我勇气。在老师眼里,我虽然没有出类拔萃的好成绩,但我很安分,执着。只是有点小马虎。但我从不轻言放弃,和成功说再见,不会顶撞老师使老师生气,不会上课偷吃零食,偷偷看课外书,偷偷睡觉。我不完美,也不太糟糕。
在家中,我是一个典型的乖乖女。当父母工作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我就会把熬了好久的饭给他们呈上,让他们在疲惫中因为儿女的爱,仍会露出灿烂的笑容。有时闲着无聊的时候,我会和父母聊聊琐事,谈谈心,最近什么什么怎么样……我长大要做什么……你们现在……偶尔也会开开玩笑,给家中带来欢笑。可真正的开心果是妹妹,在妹妹心里,我是个坏姐姐,总爱批评他,和她抢零食,争东西……尽管如此,我依旧会爱他们。爱像一根长长的电话线,无论走到哪里,它都会给你帮助。
出门在外,我是一个守法的公民,公交车上,有过我为老人让座的影子,公共场合会有我静静排队等候的身影,马路上,会有我遵守交通规则的影子。
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角色会不断地变换,随之而来的,是更复杂,更重要的责任。
青少年,祖国未来的花朵,祖国的栋梁。
为自己加油,做好每一个角色!
【篇四:人生的角色】
这个秋天来得诡异,将夏天拉得冗长,却突然将温存抛向低谷,我只得竖起领子挡住操场上肆虐的风,面无表情地听着运动场上的尖叫声,看着一群光着膀子的运动员,杀气腾腾的样子。
我没有任何项目要参加,从小学到现在,做过记时员,小记者这些打杂的活,却从未做过运动员。初中时有段时间因每节体育课都跑800米,曾爱上那种激烈,疯狂,抵达人生命极限的奔跑,把跑道想像成生死交替的古战场,以奔跑的姿式杀出一条血路,即使到了终点也不能倒下。可即便喜悦,我仍然没有参加那年的运动会。嘴上安慰运动员们没名次不要紧,努力过就行。然而自己却担心那最终的成绩。于是一年又一年,我仍然扮演着自己一直在扮演的角色。
此刻,我正坐在东面的草坪上,远处彩旗围成形的钱塘江入口的标枪区,伴随着阵阵喝彩声,一支标枪潇洒地划出一道弧线。还没等那支标枪落地,眼前有一身影掠过沙坑,之后,有人测量,有人扒沙子,有人记分数,又一张新的面孔站在起跑线上。忽然,广播里传出并不悦耳的发令声,将末字拉得老长后紧接着“砰”一声枪响。再看南面的跳高场地,因运动员跳高时压断了无数根杆子而一片哗然。
也有因铁饼险些砸到人传来的一声声尖叫……
我,一个欣赏者,如同拍DV一般将镜头从这一头拉到那一头,而后回到原点。猛然觉得,人生的盛宴就像赶赴这场运动会,有的人迎着秋风,奔跑跳跃,有的人盘坐在终点拿着计时器,有的人背着大包拿着相机捕捉镜头,有的人在一个个看间之间穿梭,也有的人提着木棍驱赶越界的围观者。或许那个正在跳跃的人可以去指挥场上指挥秩序,或许那个拿着相机的人可以飞速奔跑,可他们并没有转换角色,他们只想扮演好自己正在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就像此刻的我,拉远镜头,留下眼前的精彩瞬间。
【篇五:我和爸爸换角色】
“唉!要是我可以和爸爸换角色就好了!”每天放学,我都这么自言自语地回到家。
每天一回家,我就要给爸爸当“出气筒”,即使我做得很好,他也会找出各种毛病,什么“老师给你差评”,差不多成了他天天批评我的理由了。
其实,有时候老师给我高度的评价,他却不相信,还说我一定是自己编的,不信……
爸爸,你批评了我(即使我无辜),你舒服了,但我不舒服呀。你常常和我说:“要换位思考!要换位思考,不能只想自己,要想想别人!”可是你想了吗?你想了吗?
早上起来,习惯性地抓了抓下巴,不禁“啊、啊——”叫了起来,又发现自己声音变得那么粗,头发变短了。一想,不禁又偷乐:哈哈——我变成爸爸啦!
白天,我和平常的爸爸换了一下——他去上学,我在家里乐呵呵!
正当我在乐的时候,本家“女王”来了,一看我在床上做白日梦,立马发起河东狮吼:“我去上班了,你休想在家闲着……”我一不做二不休,立马起身,把被子叠成豆腐块,下楼去买早餐,吃完了,把东西整理了,女王才出门。
晚上,我索性看电视,可“孩子”一回来,就直嚷嚷:“爸爸、爸爸、爸爸!教我一道题!”我一看题,想了半天想不出来,原来我也不会做呀。我就开始骂孩子了,骂着骂着,突然眼前一闪,再睁开眼时,发现又变成了我!
原来是一场梦啊!
这个梦真是奇怪,让我明白了,当家长也是不容易啊。
【篇六:转换思维天地宽】
“注意安全”和“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两张条幅都强调安全问题,但是转换个思考角度,内涵和效果便迥然不同,前者仅仅是提醒,而后者则是彻底排除了梯子倒下砸人的隐患。由此可以看出转换思维天地宽。
我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到底哪一种更好,恐怕就很值得一说了。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水浸淹之苦。尧帝时,洪水成灾,天下百姓深陷愁苦之中。尧帝命禹的父亲去治理洪水。他率众筑坝修堰,费了几年的工夫,也没把大水治好,因而受到流放羽山的处罚。舜继帝位后,使命已成为夏部族首领的禹继续治理洪水。禹看到前辈治水无功,主要是没有根据水流规律因势利导,而只采用筑堤截堵的办法,一旦洪水冲垮堤坝,便前功尽弃,于是,他大胆改用疏导和堰塞相结合的办法,顺应自然,高出培土,低处疏浚沟河,开山凿渠,疏通水道。历时十三年之久,禹终于把洪水治伏,使洪水经湖泊河流汇入海洋。可见,方式方法不同,效果不同。
当我们面对存在问题彷徨无计时,当我们面对棘手问题停滞不前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重新想想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另辟蹊径,达到目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敢于突破旧的思维定式,用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分析解决问题,再大的难题也会有更好的破解之法。倘若人人都让常规的思路限制住自己的大脑,不敢换个角度去思考,成功就不会及时到来。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忙碌和琐碎所束缚,被常规和传统所麻痹,一味地在前人开辟的道路上疾行,却往往忘记了事先要对生活进行缜密观察,忘记了换个角度去看问题。其实,灵感的出现,是偶然中的必然,哪怕只是一点点就足以让我们展开思想的羽翼。蛋糕的制作方法似乎自其诞生至今,就一直如此,烤箱和优质面粉的出现,也并未引起蛋糕制造业的重大变革。
今天,电子化、信息化波涛汹涌,解决问题需要借鉴经验,更需要转变思维,思维转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思维创新的过程。通过转换思维,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