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六年级作文>家乡的母亲河
家乡的母亲河

【篇一:家乡的母亲河】

在江西东南部,赣州东北部,武夷山脉中段西麓,有一段狭长河谷,傍着河谷边的丹霞山脉,一条玉带似的河流蜿蜒向南,这就是我们石城的母亲河——琴江河。

对于琴江河的了解,以往更多是从外公、爸爸口中而有所知,后来是从报刊、网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现在自己更喜欢用双眼去观察,用双脚去丈量,用内心去感触母亲河的沧桑巨变。在琴江河畔,祖辈父辈生于斯,长于斯,滔滔琴江水哺育了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自己早已深深池爱上了这块红色的土地。

我的外公有七十了,我们姐弟几个最喜欢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过去的故事。年轻时,贫穷的家境迫使外公去放排谋生计,那时公路交通不发达,山里砍伐的木头要走水路才能运出去。从横江开始,穿丹霞,淌碧水,经琴江河顺流而下,直到赣州。

听外公说,那时的琴江河江宽水缓,碧水常流;两岸青山常在,树林茂密;田间山头,百姓劳作,农村处处欣欣向荣……我能想象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雄奇险峻,“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的桃源意境,“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家乡美景,更能领略和感受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那种扑面而来的秀美风光和外公那“红星照我去战斗”乐观豪迈的情怀。

在琴江河上放排的经历,年轻的外公不仅得到了磨练,也收获了爱情。就是这条水路,外公把外婆从横江烟坊娶回了家。对外公来说,琴江河是苦难生活的辛酸记忆,更是风景美如画的青春画卷。

到了爸爸儿时那个年代,正逢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也急剧增长。再也没有年轻人去放排谋生了,读书的,外出打工的,能出去的都出去了。

爸爸老家在屏山亨田,亨田——从名字就可猜出,那一定是一块富饶的土地。北边的琴江,东边横江、西边的砧棚坑溪三水交汇于此,日积月累冲积成了这块肥沃的小平原。这块鱼米之乡养育了长溪、页背、享田、河东四村的人们。

小时候的爸爸是在琴江河边度过的,可以说是喝琴江水长大的吧。每当夏日中午,烈日炎炎,爸爸便早早把牛赶过了河,在三河交汇处的河滩绿洲上放牛,巨大的绿洲有三四平方公里,就像一个大草原,绿洲上到处是牛,真有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水草丰茂和辽阔壮美。而调皮的爸爸则会和小伙伴们在琴江河里泡上一个下午,有时口渴了,直接捧起河水就喝,居然没生过病,那时的琴江河水可真清甜啊!

后来,爸爸去外地上学、工作了,这段时间琴江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山砍柴的人多了,树砍了,植被也破坏了,水土流失了。再后来,琴江河里又冒出了众多挖沙船,河岸崩塌了,绿洲沙坝早已面目全非,到处坑坑洼洼,河床改道了,坝上草原的美景再也看不见了。上游的生活、牲畜污水、工业废水也往河里排,琴江河水再也不清了……每每讲到这些,爸爸无不痛心疾首。向大自然无限索取,不保护好生态环境,终归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出生之后,外地工作的爸爸也经常回家了。每次回家,都要带上我们几个小孩回到乡下老家,去他小时候打仗的山坡走一走,去他游泳放牛的河边绿洲看一看,去他劳动过的田间瞧一瞧。

老屋后原光秃秃的山坡,长满了杉树和马尾松,现在已经成林了。路上也见不到成群结队上山砍柴的人了,农村早已用上了天燃气。崩塌的河岸已种上了成排的柳树,河里再也听不到挖沙船的轰鸣声了,河床也自然修复了。现在有些河道整治成了湿地公园,有些河湖水库整改成了生态水利景区。城镇建起了大型污水处理厂,农村也建有了垃圾站。家乡成片的耕地被网格式地保护起来了,春日油菜夏日荷,金秋稻黄冬种烟,家乡的农民是越来越富了。

听爸爸说,这都得益于党和政府“全面封山育林”、“三级河长制”、以及“建设省生态文明先进示范区”的好政策。由于政策的持续推进落实,贯彻到位,成效显著。山有人看了,河有人管了,污水得到治理了;河变通畅了,水变清了,岸变绿了,景变美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琴江河是千里赣江的源头,是母亲之河,是生命之水,她世世代代养育着琴江及中下游赣江两岸千千万万勤劳的人们。所以,保护赣江源、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生态环境好了,才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才能真正造福子孙后代。

【篇二:家乡的春节作文】

在咱们的故乡,每次尾月三十这一地,野家户户的门上皆贴这一个"福”字。也有的.门上倒贴着“福”字,替什么会把“福”给贴到了呢?我脑子面登时谦是答号,尔问了问爸爸,本去倒贴“福”字就是“福”倒(到)了我大啼伏来,本来懂得事件头脑还要转一个弯才可一的呀!

到了除旦钟声敲响的时候,天上就置着很多烟花,共时也发出“啪啪”响声,天上五光十色的烟花不停地“启”着眼都瞅花了。望!一颗颗领亮,色彩斑斓的火焰拖着长长的尾巴,争先恐后,前奴后继地蹿上夜空;瞧!那边升没了“天父散花”,这里呈现了“孔雀开屏”!哇!再瞧瞧这里的“露苞待抬”……天地面顿时成了“花”园“花”的大陆,璀灿醒目,火树银花,多美呀!如许热烈的大年节之夜!

过年实幸福啊!每年功节的时候妈妈都要给我购新衣服把我装扮的漂美丽明,我都会感到十分快活。一年又一年,我们也跟着时光一讫长大,我要尽力教习,用我的理论举动往返报父母、归报社会。

【篇三:家乡的景色作文】

芙蓉花,是成都的市花。它的美丽在百花之中脱颖而出。

站在树林的小路上,远望着那芙蓉成群,它们带给我的是宁静。芙蓉花为树林点缀了一抹红和白,将美完完整整的呈现给我们。

再走近些,美丽绝伦的芙蓉花清楚地出现在我们眼前。黄白的,粉白的,还有粉红的。它们虽然颜色不同,可模样却是相似的。

芙蓉个个都是大朵的,四五层花瓣如波浪一样,层层叠叠。它的花蕊宛如一位娇羞的小姑娘,从花瓣后面半探着身子,看着我们。闻一闻,芙蓉的花香不像玫瑰那样浓郁,只是淡淡的清香。我的`手指触碰到花瓣,滑滑的,十分冰凉。虽说如此,但带给我的却是心底发起的一阵透彻的清凉。

芙蓉花的叶子与我的手掌差不多大,五个角就像我的五个手指,向外伸展。

离开这片芙蓉林时,回头一望,芙蓉在微风中,在秋阳的照射下,似乎发出了钻石般的华贵的光芒,在这光芒里,却也带着一派婉约,纯洁的美。

【篇四:思念家乡的作文】

在这宁静的夜晚,我不由得想起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视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大概是我想念家乡了吧。

这首诗是我最熟悉的一首诗,这首诗说的是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这首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又一次读到这首诗,让我不禁想起了年迈的姥姥,回忆起了在姥姥家所度过的快乐的田园生活.古朴的山村,清澈的小河,善良的人们......每次去姥姥家,都会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在这里的人们没有勾心斗角,有的单单是纯朴善良的心.有时路过溪边,还会听到孩子们在背诵唐诗宋词,让人有一种不想离开的冲动.

在这时我终于读懂了这首诗所含的真义,让我真正理解了当时诗人的心境,了解了当时诗人的感受......

【篇五:家乡写景作文】

我的家乡坐落在小兴安岭脚下,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四季都使我陶醉。

春天来了,小草成群结队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四下张望着。鲜花们也不落后,争先恐后的要钻出来。大地把雪白的'衣服脱掉,穿上了华丽的淡绿色服装。散发出泥土,花草的清香,柳树,杨树的枝干上都泛着淡淡的青绿,在微风中摇曳。

夏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大地,顿时花繁叶茂,一片祥和,美丽的景象展现在眼前。花在微风中满满地绽开笑脸;树叶小娃娃也好像长大了不少。家乡也变得更加美丽。

秋悄悄的来了。认为人们看不见他,可是,大地的景色已经证明秋来了——草垂头丧气地低着头,鲜花也失去了鲜艳的颜色……

狂风呼呼刮,雪花漫天飘。大地忍不住穿上了白衣裳,人们也忍不住换上了棉衣。从远处眺望,一片白皑皑,虽然他不像春天那样生机勃勃,但他却给人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小孩子们尽情的在雪地上玩耍奔跑,畅游在雪的海洋。

我爱我的家乡,生我养我地方,将来我一定会把家乡建造的更加美丽。

【篇六:家乡的春天】

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大地变的生机勃勃.我的家乡庆安也在不断的向科技发展.

公园里,冰雪融化成河水,在小桥下淙淙地流着.桥边随风摇曳的柳树仿佛脱去了它那灰色的外套,将要换上一身绿色的春装,并且把淙淙流动的河面当成了一面镜子,照着自己那满头柔软的长发.好象在骄傲的说:"你们看,我比你们谁都漂亮!"一阵风轻轻的拂过,高大挺拔的杨树的叶子,"沙沙"地响了,杨树似乎说:"漂亮算什么!难道你有我强壮吗......""唧唧喳喳""唧唧喳喳".是谁在唱歌,原来是在空中嬉戏玩耍的小麻雀。

马路笔直.平整.干净的街道两旁有排列整齐的树木,树木前的花坛里,亭亭玉立,五彩缤纷的花朵争奇斗艳.争先恐后地盛开着,花丛中.蜜蜂.蝴蝶在忙碌着......

家乡的春天是美好的,同时也是迷人的,我爱家乡的春天!

更爱我的家乡---庆安.

热门推荐
1人能百忍自无忧作文
2我的弟弟
3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4英语课表演
5读书的议论文
6碎片化时代
7秋天的田野
8《让孩子着迷的77x2个经典的科学游戏》读后感
9快乐的秋游
10我的家乡
11童年趣事
12为钱钟书点赞
13我是小牙医,护牙我最行
14我家的鹦鹉
15可爱的小乌龟
16最难忘的时刻
17我喜欢画画
18关于比赛的作文
19学生作文
20同学小传
21迎大运
22心里装着春天
23小鸟的诉说
24我喜欢
25我爱书香
26读懂妈妈的眼神
27熟悉的陌生人
28呼伦贝尔大草原作文
29做人要诚信
30致敬经典摒弃凡俗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