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六年级作文>话说再会“大师”鸡
话说再会“大师”鸡

【篇一:话说再会“大师”鸡】

天空中渐渐升起启明星,划出一道鱼肚白。譬如太阳是一盏灯火,那么晨曦则是普照黑暗的光芒。而此时,总有歌声划破乡村。——题记

一只鸡!头顶鲜红头盔,身披黄金战甲,一看就是“鸡中豪杰”!瞧它那不可一世、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活脱脱一个“鸡中痞子”。

为什么说它是个“鸡痞子”呢?可是大有来头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它每日大约在黎明破晓之际,耀武扬威,一展歌喉。或许,在它与同伴的眼中,不过天籁之音,可是一传到人们耳中,譬如鄙人这一类人,定要疯一段时日。第二,是鄙人与它的一些私人恩怨。自从它上次打败我后,洋洋得意。鄙人斗志全无,丧气了不下三、四个月。这次,鄙人饱读《孙子兵法》、谙熟《三十六计》,定要当面算清楚这笔“血海深仇”。预知是人胜还是鸡胜,且听鄙人缓缓道来。

且说这次的准备。鄙人找了根一米长的木棍,用小刀削尖,做成一条《隋唐英雄传》中尉迟恭的“神鞭”;又捡了根废竹子,牢牢把绳子系在竹子上;再削几根树枝,制成锋利弓箭,名曰“麒麟弓”。古来有诗称赞其弓曰:“虎筋弦响弓开处,雕羽翅飞箭到时。”武器差不多了,鄙人再准备数十颗石子,计划用流矢射鸡痞子。再随便用一条超长的布,用红绳系在腰上,充当战袍。鄙人全副武装,只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尽快来临。

话说鄙人正在“酒店”大快朵颐,酒足饭饱后,意犹未尽,欲要“掌柜”多加些“酒肉”,活脱脱一个武松再世。就在此时,那只“金毛太岁”(鄙人赠之外号),正摆着架子,分明认出了鄙人。扑棱的翅膀,撒开的爪子,也分明不再是当年那只“大师”鸡,而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了。

鄙人当下冷哼一声:“哼!金毛太岁,鸡痞子,一年不见,你肥了好许,我也肥了好许,但今日,我定要直捣黄龙,杀的你屁滚尿流。将你大卸八块!”

鄙人想到这儿,猛地抽出特制“神鞭”,正要狠狠地抽去。只见金毛太岁浑身羽毛“唰”地竖起,长啸一声,鄙人硬是吓了一跳,“神鞭”呆在半空中再下不去了。金毛太岁见鄙人呆住,“喔喔”地几声叫唤,再次在鄙人面前耀武扬威,鄙人气不打一处来,忘了气沉丹田,而是一阵痛扁!

又话那鸡,专与鄙人唱反调,在鄙人面前左蹦右跳。看官,你休要说它肥得很,但它这小鬼子灵活着呢!鄙人用尽平生力气,竟没伤它半根毫毛!气煞人矣!气死吾也!好在鄙人苦心孤诣的独门绝技——也就是鄙人创建的“斗鸡派”大技还没使用,后果看官们自己想。

此时,鄙人猛然记起孙武在《孙子兵法》与曹操批注有云:“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曹操曰:守,固备也。)可胜在敌。(自修理,以待敌之虚懈也。)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见成形也),而不可为。”嘿,孙武、曹操两人在叫鄙人以守为攻。

金毛太岁愈加猖狂,对,跃跃欲扑。鄙人脑中回忆自己编撰的门派技能。气沉丹田,猛地挥舞“神鞭”,来了一出“蛟龙出海”,不等鸡回神,又来一式“猛虎回眸”。这几招真厉害,打得鸡毫无还手之力。

说时迟那时快,鄙人飞奔取出“麒麟弓”,来了一式“万箭齐发”,打得鸡“满地找牙”!鄙人心里这个快活啊!

金毛太岁毕竟与鄙人常龙争虎斗,了解鄙人招数,殊不知一年未见,鄙人武功长进不少。又经常身临战场,冲锋陷阵,此时挨打也不丧气,仍挺着冠子,正欲东山再起!

鄙人招数少有疏忽,被它钻了空子,使了一招“从天鸡降”,又一式“泰山压顶”,嘴上又来“鸡犬升天”,啄得鄙人失魂落魄。

鄙人怒喝一声,不停掷石子。石子好似暴风雨一般,砸在金毛太岁身上,转眼金毛太岁耷拉鸡毛,失魂落魄地跑了……

相信,不久之后,又一场硝烟会再起。金毛太岁会以同样的方法报复鄙人。

【篇二:话说中国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将至,我坐窗前静品《中国味》一书,总会有一阵细微的喜悦和浅浅的愁绪涌过心头。

这本书,用清新自然的笔调,携我们乘上文化的“冲锋舟”,去领略各式各样的中国节日传统习俗:春节,要扫尘,贴门神,吃饺子,守岁;元宵节,要猜灯谜,看花灯;中秋节,要赏月,品月饼……这些点点滴滴的节日风情,共同组成了我们中国颇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今天,已是年二十八,按照我们家乡的年俗,这一天是要做“籺”吃的,一大早,我们家便会传出奶奶做“籺”发出的“当当……”声。“籺”是一种类似糯米糍的食品,做这“籺”并不简单。首先用精磨的糯米粉搓好皮,接着放入香味扑鼻的馅料,再放在木模具定型后,一番敲打使其脱落,贴上洗净的树叶,最后点上红印,一个个造型精美的“籺”便呈现眼前。煮好后,迫不急待地咬上一口,一阵香浓的虾仁味便久久回荡在嘴角。奶奶则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我,只言:“慢点吃,别烫着。”

在奶奶眼角的鱼尾纹里,在她那早已被岁月染白的银丝里,我仿佛看见了传统习俗那长长的脚印。这习俗,实际上是蕴藏着中国人对苦难往事的纪念,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拿我们家年年都做的“籺”来说吧,单靠奶奶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在短时间里做好100个“籺”的。每到这天,我们家就来个家庭总动员,妈妈早早洗好树叶,我帮忙搓好面皮,爸爸洗刷好锅炉,爷爷准备好红纸水,最后只等奶奶大展身手。一整天里,空气中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息。在浓浓的年味里,我领悟到了什么叫团结,什么叫和睦,什么叫爱!传统节日,拉近了亲人间的距离,安抚了思乡的愁绪,实现了团圆的企盼。年复一年,循环往复,爱的种子,便在此生根发芽。

合上书扉,脑海里还感受着中国习俗的多姿多彩,嘴边还回味着香浓的“籺”饼香,眼前摇曳着崭新的中国结,灵魂却已沉浸在那充满喜悦的年俗里……

【篇三:话说“读书”】

之前看过杨绛先生写的一篇文章《没有书不好过的日子》,行行过目,字字入心,很受触动。是啊,没有书不好过,没有书过不好。对于像杨绛先生这种纯粹的学问主义者,对书籍文章自是热爱的。可身处于当今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科技更迭迅速,有多少人还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写字,做学问。

中秋假期那几天,跑去找同学玩儿,赶巧大冰去了她的城市做新书签售会,计划之外的小惊喜总是会带给人更多的感动。于是兴致勃勃的跟着同学一块去了。签售会现场人山人海,里里外外被堵的水泄不通,不过现场还是很有秩序,排着队静静地等着大冰的签字图书。因为来的应该都算是大冰的粉丝,不管是单纯喜欢他的文字,还是被他的经历所吸引,亦或者是喜欢被岁月和经历打磨过后愈加有魅力的他,就像他的书里有一句粉丝写给他的:“你是我的亲生偶像,我是你的野生粉丝。”因为对大冰的热爱,所以喜欢他的文字,喜欢他的书,换句话说,因为喜欢他的书,所以喜欢了他这个人。

我还是很喜欢读书啊,就像小的时候,捧着一本《安徒生童话》亦或者漫画就能坐一下午,那时候就觉得文字似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带人去到另外一个世界,感受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于是我开始着迷,于是我开始习惯。后来每个周末我都会让我爸爸带我去到图书馆挑上几本书,品味几个故事,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后来学习变得越来越紧张了,看课外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可我还是会经常在闲暇之余捧书而读,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抑或是辛酸,情到深处,好像我也会被他们的情绪给带入进去,或喜,或悲。初中的时候开始喜欢上了散文,觉着那些纸页上的文字那么温暖而又美好。高中,几乎所有的例如《花火》《爱格》之类的青春杂志都一并收入囊中,到后来,比较偏爱的就是《青春美文》,即使到了高三快要高考的时候,我还是不忍心舍弃,只看数理化那些概念公式。因为觉得它就好像是我的一种精神食粮,在使我感到充实,培养兴趣的同时,它还给了我力量,让我能够在那段最艰苦难熬的日子里坦然无恙的度过。

当下,还是有很多人想去读书的,可总是推脱没有时间,没有空闲。其实,越是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急于渴求物质满足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自己的精神文化建设。也该在嘈杂世俗之外,为自己的内心安守一片净土。

【篇四:话说教养】

“教养”,它不是个东西,不是物品,你摸不到它,看不见它,却能感受到。“教养”,它不能实际化,具体化,但它可以行动化。我觉得,教养它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类似于本能反应,有没有教养,他是装不出来的。

“教养”,在西方文化中写作“MANNER”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习惯……等等。英国皇太后说:“MANNER”实际上是英国皇室存在的一个象征。“教养”在我们当今的文化中,更多被归类到“礼仪”“素质”“道德”一类。但礼貌和教养不全是一回事,礼貌只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懂礼貌和礼节的人不一定具备教养,而有教养的人通常都懂得遵守他所在环境中的礼节和礼貌。所以我觉得,要看一个人有没有教养的话,是不应该从他的外表,穿着,经济状况等等的社会身份来评判。应该是从他的谈吐,举止,行为甚至是心来评判。

有次我过人行道,当时人比较多,所以走的有点慢。我走到一半时,有车在按喇叭,催促我们走快点,我扭头看了看红绿灯,还有二三十秒,就加快脚步走到了对岸。我回头望见那辆车还在按喇叭催促一个老爷爷走快点,我心里就有点不舒服,不是还有十多秒嘛,老爷爷走得慢应该体谅体谅,而不是去催老爷爷,等这十几秒让让老爷爷怎么了,老爷爷也不想走这么慢啊,没看到别的车都在静静等候吗?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赶时间,人家外卖小哥还要赶着送餐呢,也没见外卖小哥说什么。从这里我就感觉,外卖小哥比那辆车的主人更会体贴尊重他人,更有教养。

有时候我想,我离教养究竟有多远。好像就比那辆车的主人好了一丢丢,我也算不上好有教养的那种,在课堂上我有时会走神,会说话……这也算缺少教养吧。

我要加油了。

【篇五:雕刻大师】

他,一双时而单眼皮、时而双眼皮的神奇眼睛,一双饱经风霜的大手,两只走起来像踩了风火轮似的大脚,每天穿着一身帅气的工作服,这就是我们家的“雕刻大师”——琰爸。

每当看到书桌上那只威风凛凛的“领头羊”,我就会想起那一天。爸爸从茫茫的木堆中挑出了一块不起眼的、长着两个“触角”的畸形木料,说:“这块木料也许可以做成一头羊!”站在一旁的我根本无法将这块木料与羊联系起来。只见爸爸拿起一把刻刀就上手了,他全神贯注地盯着那块木料,挥舞着手中的刻刀,没几下子一个粗略的造型就展现在我的面前。“像了,像了!”我拍手叫绝。

不用说接下来就是精雕细琢了!爸爸换了一把刻刀,这把刀明显比原来的那把又精细了一些。此时的爸爸把眼睛瞪得似铜铃般大小,一点一点地雕刻着,一会儿用砂皮磨磨,一会儿嘴巴凑近木料吹吹,仿佛时间禁锢在这一刻。一件艺术品即将在爸爸的手下诞生。

经过好几个晚上的细工慢活,一只雄气、壮实、气派的“领头羊”在爸爸那双粗糙而又神奇的双手下“活”了。爸爸放在我的书桌上,希望我也能在班级中成为一只“领头羊”。我望着那只举世无双的“领头羊”,仿佛看到它正带着一大群羊儿在草原上放肆地奔跑着,玩耍着……爸爸,请放心,女儿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这就是我的爸爸——在女儿心目中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如果你也想要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就来我家定购吧,既便宜又雅致!

【篇六:话说家中风云,细品百味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有那温暖的小窝,我也不例外。我家里的规矩那也不少,下面我来说给大家听。

父亲可是家里的“老大”,他说话一言九鼎,没人敢顶一句。然而他却闲静少言。大多都是一个倾听者,坐在沙发正中间听我们谈天论地。我最敬佩的是父亲的那张大嘴。周围包围着钢针一样的胡子,紫色的厚嘴唇。每到吃饭时,无论多烫的饭菜,他都直接送进口中,然后开始“加工”。我与弟弟总是先凉一会再吃,待不烫后才开吃。但父亲速度快,已经快吃下一碗了。我曾是多么想拥有象爸爸这样的一张嘴啊。

我在此可以称哥哥姐姐为“过客”,因为他们都在外地上大学,一年也回不上几次家。尤其是姐姐,他所上的那所大学那是相当抠门,生怕让学生休息上几天,在平时与他们大都是用电话来联系的,而我对他们也不是太怎么思念。

弟弟可是家里的“超级导弹”,他所到之处都会是乱糟糟的,不知道真相的人还会怀疑我家刚经历了龙卷风呢!书,卷子早已丢的满床都是,有的书早已没了封皮,有的书角早已卷成了卷。还用所发的卷子叠纸飞机、小船了。

又一次弟弟用纸糊了一个“足球”,以为他干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呢!有意的在我面前踢过来、顶过去。还时不时的踢到我脚下,让我传给他。我忍了又忍,忍了又忍,最终还是爆发了,丢下彩笔,一个“弯月火球”,将球射到了领居家的房顶上,到如今,恐怕它还站在那为我“放哨”呢。

这就是我的家,我从家中学到了许多好东西,这让我受益匪浅,受用终生。是父亲教会我在某种程度上沉默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姐姐与哥哥的经历告诉我:其实我只有读书才是走出这大山的唯一出路,是弟弟告诉了我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童心。这一切的一切,或许会改变了我的一生。

在这样的一个充满真正能量的家中,我怎能不茁壮成长呢?

热门推荐
1我的一家
2我的妹妹
3一件难忘的事
4浮躁
5寒假趣事
6祖国我爱你
7一碗药,定一生的情
8丢三落四的小明
9你左手的温暖
10包饺子
11红包“大战”
12毛绒小熊
13一张难忘的照片
14圣诞老人
15八年级作文
16倾听爱的声音
17我的妈妈
18教室里的蜜蜂
19人和动物的感情
20秋天的校园
21你的追求没有理由
22雨中的小女孩
23童年趣事
24我最敬佩的人
25幸福的一家人
26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27以考试的作文
28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29交通·生命
30大自然的声音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