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一作文>五味调和
五味调和

【篇一:五味调和】

在“调和”这个词语中,最重要的一个字便是“和”。“和”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人对一道菜的评价标准。“和”字代表了中国人对最佳平衡与和谐的不懈追求。

“和”的概念在饮食文化上,是对完美与平衡的追求。在中国厨师眼中,组成一道美味佳肴的味道只有五种--甘、甜、苦、辣,这是五种最基本的味道。

中国人善于吃“苦”,感受苦的味蕾这舌头根部,但这并不影响中国人对苦味的敏锐感受。人们喜欢吃苦,是因为喜欢寻找隐藏在苦味背后的甘味。在“甘甜”这个词语中,甘的位置在甜的前面,所以甘味中所带的甜味是少于甜的。甘味性缓,因此常被用作于中药中的辅药。甘味给人以一种清凉的感觉,如果要用词语准确地描述出甘与苦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最好的莫过于“苦尽甘来”。甜味来自于一种物质--“糖”。不论是在国内或国外,甜味都用来表示幸福和快乐,他表达了对劳动者的犒劳,在年夜饭中我们不难发现甜的踪迹。

准确地说,辣味并不是一种味道,而是物质对口腔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酸麻的感受,四川盆地的地形是四川人嗜辣的一大原因。盆地让水汽在上空大量积攒,四川人为了中和体内的湿寒,大量使用辣椒作为食物,川菜的特点就是在于辣。

不论其他四味如何搭配,能够调和这一切的,只有咸味。咸味源自于盐,盐来自海水。把海水导进步透水的盐田中,经过太阳的猛烈炙烤,水分蒸发,盐便开始慢慢结晶。盐的作用在于维持体内水分的恒定。但对于人们来说,盐更大的诱惑在于调和,让食物在原有鲜味上更加美味。

甘、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各有其味,单一的味道给人的感觉不能尽善尽美,五味要经过调和,才能取长补短,互相作用,达到适口芳香,这便是中国味!这便是中国文化!

【篇二:五味与调和】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尤是,人亦然。”看到这段话,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词:合作。

“酸甜苦辣咸”就好比是这世间各种不相同的人;“五味调和”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调解融合;“共存相生”指相处融洽,共同生存。不同的人在一起,相互磨合,共同相处,这便是合作。

居里夫妇拥有过的的三克镭就是合作成功的例子。第一克镭是由居里夫妇发现的,居里夫人配制,她的丈夫提炼,两个人分工合作,经过了四年的不懈努力,没日没夜地工作,只提炼出了1克镭。她把无偿公布了镭的提炼方法。后来美国的一位记者号召全美妇女捐献给她继续研究的。第三克镭是美国公众捐给她的,她用于在自己的祖国首都建立一个镭研究所。

居里夫妇的这三克镭,不仅有两个人的合作,还有群众的支持和配合,群众便是“五味”,要做到“调和”,即配合、调解。由此可见,合作要有人与人的相互配合,还要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除了国外的居里夫人,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成功的合作事例。将相和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

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是赵国的上卿,他机智灵敏,宽宏大量;廉颇是赵国的将领,他英勇善战,在战场上浴血奋战。

因赵王十分看重蔺相如,廉颇很是不满,想让蔺相如难堪,蔺相如避而远之,更让廉颇认为是惧怕自己,处处刁难他。面对廉颇的挑衅,蔺相如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把个人恩怨放在一边,一再忍让。因为他知道,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是因为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用意后十分愧疚,身背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蔺相如宽宏大量,原谅了廉颇,两人成了挚友。共同守护国家。

这就告诉我们:在与人合作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出现意见分歧,因想法不同而发生争执。我们要顾全大局,不能因单方面的原因使合作失败,只有相互理解,不断磨合,才能解决问题,“五味”才能“调和”。世间万物都是如此。

热门推荐
1这样玩真好
2妈妈的爱
3秋天的树林
4哈士奇当官
5我的春节
6森林运动会
7学生优秀作文
8爸爸真辛苦
9难忘的端午节
10生命中的韶光
11我的小蜗牛
12让我再说一声“老师好”
13休息节
14努力
15我就这样长大了
16十二岁我要学会坚强
17考试的作文
18心中的美景
19北京之爱
20年味
21那片永不凋零的红叶作文600字
22遇上碎片化生活
23重拾沙滩上的记忆沙贝
24浓淡交替的父母之爱
25野菊
26我眼中的改革开放
27共享利弊
28烈火英雄观后感
29一张美丽的卡片
30母爱七年级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