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一作文>木香
木香

【篇一:木香】

木香贯穿老街,包裹我的童年。

——题记

小时候的老街还不能算“老”,应当叫它“小街”。

那时的青石板没有这么多坑坑洼洼,被水流冲刷后,明晃晃地映着一轮太阳,透着一股暖意。

街道两侧有各样的小摊,大多数时候都守候着宁静。小摊边的身影融化在暖暖的阳光中,身子微微荡漾,打着甜蜜的盹。

这样的正午,对孩童来说是索然无味的——唯一足以吸引我兴趣的,是街角的木匠铺。

街角那间木匠铺是刘师傅的。刘师傅五十多岁,极疼爱街坊邻居的孩童——木头那浅淡却悠然十里的香令我陶醉,也因此常光顾他的木匠铺。每当我在空气中吸吮木香时,他总是从精巧的木盒中变戏法般地摸出一小块甜滋滋的麦芽糖或半袋黏糊糊的芝麻丸——想来,其实也是我常光顾他店铺的原因。吞咽零食,咀嚼木香,有时,我一坐一下午,刘师傅也丝毫不嫌弃我耽误生意,忙碌着,满脸笑意。

童年似乎没有滋味,我却嗅闻到了清浅的木香——它围绕着,包裹着,簇拥着我的童年。

童年总是流水般的,它从指缝中穿梭离去,不曾驻足回眸——再回乡,小街已然成了老街,光华不复。

漫步在古朴寂静的街道,一缕熟悉的香引领我走向街角——木香!我惊喜地望去,陈旧的木匠铺前,刘师傅沐浴着阳光,一脸笑意,不减儿时。

“刘师傅!”

“你是……”刘师傅仔细瞧我,乐呵呵地捋了捋鬓角,“胡家的闺女吧!”

刘师傅老了——鬓角的白霜证实了他的衰老。墙头曾经鲜亮的油漆大片脱落,露出光秃秃的泥砖,布满岁月的痕迹——可,他们依然是记忆的轮廓。

童年不复,记忆仍然——木香贯穿老街,包裹我的童年。

【篇二:木香桂花糕】

卖糕人用力推板车,上面有个木制蒸笼,出气孔“嗞嗞”冒白烟。

黄昏中小小的胜昔桥,隐在排排柳树之间,青苔满布,幽幽散绿光。上面有放学的孩子,结伴去买,卖糕人拿透明塑料袋,用手一抓一个准。特别的桂花糕,用竹叶包着,木香,竹香,还有桂花香,蒸气腾腾。一口烫嘴,它在手中舞蹈,柔软的身躯弹来弹去,像极了那块海绵。

但,从十几岁开始,我就再没见过这样的桂花糕了。

人群极为嘈杂,五马街道,路灯微黄,人影摇曳,灯火间有条小巷,四周都是老屋,裸露在屋外的空调箱被镣铐固定在空中,颤抖着残肢躯架。现在都六点了,学校排练到很晚,这条巷子是回去的必经之路,但这么晚了,我难免有些胆战。

但我还是去了,远离繁华的街道,巷子极为清冷,空调箱的响声和摇摆的电线竟还给它添上了生机。走远了,竟看见一个爷爷,二郎腿、香烟一根,看守着一辆木制推车,白烟气氤氲。诧异,快步走去,“这车里是桂花糕吗?”“是啊,但是不做了。”我伏身掏开蒸笼盖时,一大团白气,暖烘烘的,蒙上脸,眼镜一下子,全都看不见了,只有一股木香,桂花香,竹叶香由然而生。但再闻,就淡了,没有了,眼镜儿恢复了透明。蒸笼内,整齐排列着着横竖十方列桂花糕,那小巧的桂花,星星点点分布在奶白色的糕点上,白气四散,飘飘渺渺,很像刚出浴的孩童,肌肤嬉滑,白白胖胖。

“为什么不做了呢?”我习惯性的掏了十元,十元三块,然后很急切地抓口来一块,还是一样烫手。

“没人买了。”爷爷不爱说话,回答完,便一个人坐着抽烟,吐圈圈,然后看到桌上的十元,瞄了一眼,“不了,拿回去吧。”就没有再说话,

就这样,我捧着一块桂花糕,走出巷子。回首,老爷爷吐出一大口烟,那烟跟白气融为一体,就好像把自己也变成了蒸笼内的桂花糕,放在那里,也没人理会。

桂花糕凉了,我吃了一口,一样软糯,但味儿,淡多了,不浓了,清清淡淡,明明白白。冰冰凉凉。我凝视几块桂花糕良久,心中有点难过。

因为谁知道,是桂花糕的味道淡了,还是我们的味儿淡了呢?

热门推荐
1一份特殊的礼物
2有趣的活动
3我希望我的房间是什么样子
4生鸡蛋和熟鸡蛋
5这个夏天
6人生可以更加灿烂
7做香水花瓶
8妈妈,我想对你说
9论人类与计算机
10猪八戒办学续写
11我的新自行车
12大熊猫的自述
13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14和平中国我的梦
15有奥赛陪伴的日子
16彩云湖公园
17最美
18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19《活着》读后感
20一路芳菲尽是情
21以宽容为话题的作文
22难忘的故乡生活
23我的小侄子
24聆听
25竹海游记
26说茶
27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28游千山
29我爱家乡
30我要如何读懂你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