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五年级作文>南韵馆——粤晖园游览记
南韵馆——粤晖园游览记

【篇一:南韵馆——粤晖园游览记】

现在人们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北游颐和园,南游粤晖园。这话早已众所皆知,家喻户晓。这句话当然不是浪得虚名,我们东莞粤晖园的确可以和北京颐和园相媲美,粤晖园称得上是全国最大最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古典私家园林。今天,我终于能与同学们亲身游赏了粤晖园。

粤晖园里面建有六大美景:东正门,金碧辉煌,仿佛一座皇宫;百蝠晖春,每一处都是精雕细镂,图案更是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真称得上是镇园之宝;归水桥,犹如一朵湖上莲花,在湖中间美丽的怒放;蘩文馆,壮观动人;南韵馆,是一座极具岭南建筑风格的中型歌剧院,是大众粤剧迷的聚集地;五元坊,古朴典雅。这里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赞不绝口,一个字:“神!”

粤晖园的每一处景色都让人喜欢,让人难以淡忘。而南韵馆更深深地把我迷住,使我不能抽离它。南韵馆,是一座粤剧博物馆。当我第一步踏进剧院时,就觉得它富丽堂皇、构造奇特。馆内左右两侧摆设着屏风,而每一个屏风上都贴有各个名人的照片和简介,有著名的粤剧演员:马师曾,吴楚凡,红线女……在这么多的著名演员中,我就最喜欢红线女。她是东莞开平县人,原名叫邝健廉。十三岁就跟舅母学戏,初以小燕红艺名登台。1942年,她参加马师曾剧团在广西内地演出,才逐渐成名。她还是个著名粤剧艺术家。她在粤剧界存那个“女腔”的别名,还故有“龙头风尾”之称。她还在1957那年获过古典音乐比赛的金质奖章。我们道滘被评为“曲艺之乡”,男女老少都非常热爱粤曲艺术,粤曲班、曲艺社遍布全镇。特别是我们自创的一个剧目“生死签”,在全国曲艺汇演中一举获得金质奖,为我们道滘的曲艺事业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剧院中还有20多排井然有序的红木长椅子,能容纳1000多人。在剧院的二楼摆放着各种文物,据说粤晖园内共有30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价值连城的为数也不少!南韵馆里展示最多的是著名粤剧演员穿过的美伦美奂的戏服,金光闪闪的凤冠,逼真的道具。观赏精美的文物后,我们还逗留在馆内,欣赏精彩的——东莞市“粤晖园”私伙局粤曲大比拼。台上的演员们正为我们唱着娓娓动听的粤曲,他们把那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现场的气氛异常热烈。最特别是那男演员,他的声音非常宏亮,不用麦克风都胜过主持人呢!还有那女演员,演出时既大方,但稍有些少女的羞涩,他们简直就是大师级的水准。

粤晖园内景色美不胜收,真值得大家畅游一番,观赏后一定会让你满载而归,给你们留下最难忘的回忆。

【篇二:游览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了六十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是江阴马镇人,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马镇和其它两个镇合并成了徐霞客镇。

我们到了徐霞客故居,开始参观。我们先到了第一间房,里面是他在岩洞里探查的岩石,有钟乳石、水下石葡萄、铁矿、铜矿、铝矿等等。他在岩溶地貌研究方面已攀登了当时地理学发展的世界最高峰。我们接着参观了第二间房,里面是徐霞客的旅行线路图。他的足迹遍及了21个省市自治区,在30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步行,他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还看到了陪伴徐霞客长大的古井,和他自己种的罗汉松,这棵树已经450多年的历史了。然后我们参观了徐霞客游记碑廊,在湖边我发现了三只鹅,一只灰的,两只白的,我想抓住它们,鹅被我吓跑了,跳下水里游泳了。我一直在岸边跟着鹅,看到它们打开翅膀在欢快地歌唱。

这次游览徐霞客故居收获很大,我想像徐霞客一样,写一本《周阅行游记》。

【篇三:游览青青园】

秋天不知不觉来到我们的身边,并把大地焕然一新,清凉的秋风使人舒适,芬芳的桂花使人陶醉。今天下午第一节课,唐老师就带我们去青青园观察秋天留下的“足迹。”

等到了青青园,我们看到了一大一大片的的绿海,我们分成四个人一小组,来观察青青园。我们先往右走,就看到好多蔬菜印入眼帘有:青菜、胡萝卜、玉米、高粱和茄子……数也数不过来。我一边走一边欣赏秋天的美色,等等,我看到了什么!我朝一棵树跑去,原来是棵橘子树。此时已经有两位同学蹲在旁边,他俩就是赵博伦和谢仁豪。

我仔细的欣赏这课小橘子树,它整个树都是绿色的,而且还结了很多小橘子: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哇塞,这一个那么弱小的橘子树,竟的起风吹雨打,结下来这么多的橘子,看来任何力量都不容小看的。我真想为这棵小树点赞。

渐渐地,同学们都被这棵橘子树吸引了。但赵晟栋看到橘子就上了馋猫瘾问唐老师能不能摘下一个吃。唐老师当然拒绝了他说到:“要是人人都像你一样,这些橘子还会留到现在吗?”赵晟栋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接下来我们大部分“人马”就跟着唐老师一起“走南闯北”。

突然有一位老爷爷戴着喷雾器出来打农药,唐老师对我们说:“这位老爷爷种的菜很好的,要是有问题的话就问问他。安静的人群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了,有的问这是白萝卜吗?高粱熟了吗?哪个是秋葵?我们好像有一百个问题,而老爷爷却像百科全书,和蔼的回答我们的问题。

时光飞逝,我们不得不离开绿色的河流——青青园。

【篇四:南韵馆之游】

我的家乡——道滘,向来被世人称为“粤曲之乡”。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东莞粤剧博物馆——粤晖园南韵馆。

一下车,我们就被眼前一座古建筑物吸引住了,上面印着几个闪闪发光的大字:粤晖园。一进大门,大家都不禁惊叹起来:“真宏伟啊!”接着,校长给我们做起“导游”来了,校长说:“粤晖园是全国最大最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古典私家园林,面积达3800平方米。

接着,我们来到了南韵馆,这里又称“粤剧博物馆”,校长边走边说:“南韵馆位于粤晖园的东面,是一座极具岭南建筑风格的中型歌剧院。”不看不知道,里面可以容入一千人同时观看表演,粤剧。二楼是粤剧博物馆,包括粤剧简史,东莞粤剧辉煌,曲艺之乡的风姿,粤剧知识四个部分。这里有许多曾经是著名的粤剧名家,如:何非凡、薜觉光,当年红楼梦的表演就是由一代名花红线女和何非凡饰演林黛玉和宝玉……里面收藏着服装300多件,道具也有200多件,真不愧是”博物馆”啊!

在博物馆里,就数服装,头饰最有特色了。头饰闪闪发光,如同古代皇宫里的头饰一样,几百颗钻石连在一起,戴起来是那样娇贵;在橱窗上,里面一条镏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帘袄,晶晶发亮,穿在身上,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更让人吃惊的是,一条胡子竟有50多厘米长,黑糊糊的,如果连同衣服穿上去的话,那就成了阎王老爷了。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境,在梦境里,我成为了一个神妃仙子,翩翩起舞……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令我们流连忘返的粤晖园南韵馆。在回去的途中,我终于明白了粤晖园的“粤”字是根据我们广东的简称“粤”而来的,我们的粤剧博物馆真是当之无愧啊!道滘,不仅仅是鱼米之乡,还是一个曲艺之乡。虽然粤剧名家都去世了,但不用怕,我会好好读书,长大后做一个粤剧家,将我们的道滘变得更美丽,更辉煌。

【篇五:游览弶港博物馆】

7月13日,人民日报数字盐城联播网组织我们小小故事王前往东台参加生态游,我们听到消息都很兴奋,一大早就来到集合地。上了大巴,一路上谈笑风生,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第一站———弶港博物馆。这是个带有红色飞檐流瓦的民族风格建筑。

今天天气闷热无比,下着的毛毛细雨根本起不了避暑降温的作用,可走进红色古风博物馆,顿时一股凉气扑面而来。讲解员阿姨首先介绍了海渔文化,从讲解中我了解到弶港是个由海浪推送的淤泥堆积起来的小镇,而且每年还在向东延伸。这真是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呀,照这么延伸下去,那弶港岂不是越来越大啦!哈哈哈!前景一片美好。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弶港人靠海,自然多以煮盐和打鱼为生。这个博物馆里陈列着古代弶港人劳作的蜡像,投影里还滚动播放着他们劳动的过程,让我们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也能感悟到古代弶港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弶港是盐城唯一一个没有被工业化污染的湿地,空气好,环境优美,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栖息在这里的鸟类也非常多,约有380多种,还有鸟中大熊猫——勺嘴鸥呢!观看湿地鸟类视频时,大家都被鸟类的种类多、数量多震惊到了。

讲解员还介绍了许多东台籍的战斗英雄故事。其中我最佩服孙仲明。孙仲明原名孙二虎,1908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7岁开始下海谋生,17岁成了船老大。在新四军的说服下,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不仅出色完成了“海上秘密运输线”的任务及安全护航工作,还组织并指挥数十次战役呢。

弶港人以勤劳俭朴著称,他们参加的劳动项目有很多,拿得出手的特产也不少,如东台发绣、蚕茧丝绸、海鲜、鱼汤面、臭豆腐干、陈皮酒、大饼、三仓西瓜等,都是享誉海内外的产品。

参观了弶港博物馆我才知道,弶港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弶港,这个美丽的海滨小镇,值得你来赏美景、尝海鲜、润心肺……

【篇六:游览乐山大佛】

暑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四川省乐山市,在那里我们游览了闻名的“乐山大佛”。这个景点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乐山大佛修建于公元713年,完成于803年,历时约90年,属于国家5A级景区。下面,就让我变身小导游,带你去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进入大佛所在凌云山上的凌云寺,熙熙攘攘的游人和当地居民,在那里烧香拜佛祈福,以求家人健康平安。

往里走去,隐隐约约看到大佛的头顶,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走近前来,站在大佛头部位置,放眼望去,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交汇,江水颜色各不相同,形成了一幅奇妙的画卷。

据记载,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修建的。

顺着大佛两则的陡峭楼梯,往下走,大佛的全身,慢慢印入眼帘,下到最底层,抬头仰望,一尊气势磅礴的弥勒佛像,巍然而立。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

站在大佛脚边,显得人特别渺小,听说光是大佛的脚面就可以围坐百人以上呢!

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还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能使佛像不为雨水侵蚀……

好啦,关于“乐山大佛”我就介绍到这里,是不是意犹未尽呢?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来游览一番,那将会是记忆深刻的一次旅行。

热门推荐
1吃垃圾的怪物
2遇见
3快乐的网球运动会
4我家的家训
5油菜花
6记一位伟大的母亲
7七年级英语作文
8我养成了好习惯
9年味
10我的音乐之梦
11冻书
12家住公园边
13我是个小书虫
14我最想去的地方
15给哥哥的一封信
16油菜花
17我的青春摆渡人
18感受自然
19植树节作文
20让我气恼的一件事
21树叶的缤纷生活
22奇葩名字录
23都是粗心惹的祸
24洞庭湖畔,碧草青青
25那个人
26手机的好处和坏处
27我和语文书的对话
28诚信
29游鹅湖公园
30课堂趣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