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五年级作文>过年写对联
过年写对联

【篇一:过年写对联】

腊月23小年回到老家,一切都是祥和的景象。路灯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灯笼,大人们都在大扫除、储备着年货。孩子们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节日的气氛变得愈来愈浓。

过年回到老家,爸爸交给了我一个任务--写春联。

离过年还有两天,爸爸摆好了写毛笔字要用的笔、墨,把我叫了过来说:“就还剩了这一幅春联,继续来写吧,一定要在半个小时内写完,这样你才有更多的时间去玩。”我看了一眼爸爸给我找的要写的春联内容: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万象更新。看到这幅春联,我就想:和前面写的几副春联一比,也太简单了吧,根本就难不倒我。我接过毛笔准备写了。

我刚要下笔,就想这一笔从哪儿开始下,能使这个字更完美呢?接下来的半分钟里,我的手一直在空中不停的晃来晃去,不知道从哪儿下笔,可我转念一想:我还有59个半分钟,光是上联就有50多笔,那还怎么写完呀,于是往下一横--写短了,在一旁观看的哥哥说:“短了,没事儿,再改长点就行了,加油。”我受到哥哥的鼓舞,改了一下,鼓起勇气又继续往下写。

过了一会,许多小伙伴跑了过来,说:“我们要去水库上打水漂,你们要去吗?”哥哥替我说:“我们不去,你们去吧。”我也点了点头,虽然我表面上说是不去,可是写春联太枯燥了,我的心却早已飞了出去,飞到了他们旁边,成为打水漂的一员。

最后这一副春联终于写完了。大年三十,爸爸和爷爷一起把这几幅春联贴在大门上,当别人来拜年时,看见我们家的春联和别人家的春联不一样:大部分人家的都是在街上卖的成品,而我们家今年的春联是自己写的。一问听说是我写的,便都说我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么好的字,看来平时没少练呀,我听了十分的自豪。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我,只要你播种下辛苦与汗水,就会收获成功与自豪。

【篇二:过年】

过年啦!过年啦!2019年快到啦!新的生活又到啦!我们也长大了。真是太开心了!“猪”(祝)大家新年快乐!

2019年,我过了个快乐的年。那天早晨起来,推开窗户,呼吸了新鲜的空气,看见鸟儿在树枝上唱歌,蝴蝶在草丛中飞来飞去,水池里的鱼欢快地在水中跳舞。

“今天天气怎么这么好?”我问奶奶,“今天是什么日子?”奶奶说是小年,并让我们吃完早饭去超市买东西。

吃过早饭,我和奶奶一起去了超市,买了好多东西,有:烟火、灯笼、衣服、对联、糖、红瓜子、饼干、花生、炸果等年货。

买完后回到家,奶奶就把灯笼挂在了门口,把对联贴到了门两边。远远看着,红灯笼就像红红的大苹果,对联就像两个大红包在家门口上贴着。

午饭时,奶奶做了一条鱼,炖了一只猪脚。我问奶奶为什么要做鱼?奶奶说因为鱼代表“年年有余”。我又问奶奶为什么要炖猪脚?奶奶说今年是猪年,这盘就叫“猪年吉祥”呀。

奶奶还做了很多很多丰盛的菜,米饭也特别香。我们每人一碗饭,放在桌子上,一家人谁也没有动筷子。我有点纳闷:那么好吃的菜,怎么不吃呢?我就动起了筷子。夹菜的时候却被姐姐给拦住了。姐姐说要爷爷先动筷子,先长辈后晚辈,这才有礼貌嘛!爷爷听了笑眯眯地夹了一口菜,招呼大家赶紧吃。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那两盘“年年有余”和“猪年吉祥”美味极了!

晚饭后,我们一家人放起了烟花,玩得很开心。

这是我家乡的春节,一个充满欢乐,充满喜悦,充满愉快的春节,让我的回忆里都充满了快乐。

【篇三:我从对联中学习语文】

对联,是炎炎夏日的一杯清茶,令人回味无穷;对联,是五彩缤纷的一道彩虹,令人遐想连篇;对联,是我国五千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令人赞叹不已……

当今社会上有许多内容丰富的对联,如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等,但是我觉得还是古代那些文人墨客们写的比较有韵味。

“二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胜萧合。”初读这联时,不觉其有特殊之处,但多读两遍,便恍然大悟了,这联运用了谐音的手法,上联是说:鲁肃不如樊脍。下联暗示:狄青难胜萧何。上联文官对武将,下联武将对文官,四个历史人物在这小小的额对联中切磋技艺,真是珠联璧合,怎一个“妙”字了得啊!

我还见电视上有这么一个故事:明朝人解缙,门对当朝丞相家的竹林。除夕,他贴上了“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丞相见了,令人把竹子都砍短了,解缙在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棵竹短,家藏万卷书长。”丞相见了恼火至极,令人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不慌不忙,又添了二字“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丞相哑口无言,他却暗暗发笑。读完后我真是佩服解缙那过人的才智,同时也赞美对联那宛若天成,字字珠玑的,美妙之处。多一二字就换了一层意思,怪不得对联能够从古代流传至今,古典文学真是有它的独到之处啊。

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让我明白了写作要简洁与创新;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则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让我领悟到做人要心胸宽广,不存私欲的原则……

小对联中蕴藏着大语文,它引领我去领悟无穷的笔韵墨趣,去体验美妙的诗情画意,去感悟深刻的人生哲理,我爱对联,我爱中国传统文化。

【篇四:第一次写对联】

对联,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吧,今年,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妞,你学毛笔字一年多了,今年你想不想写对联呀?”我犹豫了,心想对联有什么好写的,但是我又想到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亲子实践活动,和长辈共同参加一项传统活动,这不就是嘛,于是我同意了。

妈妈带我来到奶奶家,写对联,我很紧张。为了缓解紧张,我彻底地让自己放松,在奶奶家和小伙伴们玩耍了半天,之后才开始写对联。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我就迎难而上了。妈妈帮我准备好笔墨纸砚,我站在桌前,拿着笔,小心翼翼地开始我的大作,我边写边看手机里的对联,一字一字地对着写,生怕把字写错了,写乱了,可是我还是把上联的最后两个字写反了,原本像火焰一样燃烧的信心,顿时被浇灭了,可是老爸说过:“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所以不管怎么样我都必须完成。

我调整了一下心态,字写错很正常的,我不能因为写错字而气馁,只要我更认真地写,就一定可以写好的。于是我重新写一幅,此时不敢再马虎了,我先鼓足信心,然后看清每一个字,一笔一划认真地写,过了一会,上联下联都准确无误地写好了,心里暗喜。可横批却把我难倒了,因为怕写得一上一下,我打了好几次稿,手和笔被红纸擦就像羞红了脸一样,最终耐心还是被磨光了,我等不及地写下“欢度春节”这四个字,太好了,达到要求了。耶!第一幅对联完成了,我松了一口气。这时老妈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说:“真棒!总体写的很不错,不过要注意整体协调和细心,你自己看看,把“一”的开头写太粗了。”

收到老妈鼓励后,我更加有信心了,并吸取了第一幅对联的经验,把开头的字体写小一点,我又再写了一幅,果然整幅对联总体看起来协调多了。因为一次又一次地调整,一次又一次细微地改进,我越来越认真,越写越自信,所以现在我已经能轻车熟路地写对联了。看着自己写的一幅幅对联,心底特别的开心,也深刻体会到写对联的美好。这时,我想起了一首诗《元日》:爆竹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我一直铭记在心,因为那是在我九岁的时候一个好朋友送给我的,后来她转学了,但是我一直没有忘记这首诗。

通过这次写对联,让我感触很大,以前总觉得“第一次”没有什么好体验的,但是现在,我认为每一个“第一次”都要勇敢的去挑战,克服一切困难,这样就能体会它所给我带来的乐趣!人生有很多第一次,只要有敢于突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也就简单了。做越多的第一次,会的东西也会越多,体会的乐趣和成就感也会越多。以前我总是不敢怎么发言,下学期开始,我要突破自己,让自己敢于发言,把自己的优秀展现出来。

加油!你们也跟我一起来体验第一次的美好吧。

【篇五:贴对联】

年三十这天,是传统节日里最重要的一天。这天下午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

我、爸爸和叔叔先去奶奶家贴对联,奶奶早已准备好浆糊和对联等着我们。看到我们来爷爷也赶紧来帮忙,我看到了一副最长最宽的对联就说:“爸爸,这是贴在大门上的吧?”

“是的,赶快拿过来!”爸爸说。

我拿着对联,来到爸爸身边,看见爸爸拿了一个小笤帚,端着浆糊,把笤帚抹上浆糊,在大门的门框上来回涂了几下,然后,我把对联递给爸爸,爸爸把对联贴上,最后,爸爸再用新笤帚扫一下门框上的对联,这样一幅崭新的对联就贴完了。爸爸说:“看着我贴了一个,你也学着贴一贴吧!”

我说:“好的,这有什么难的,看我的。”

说着,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拿起带浆糊的笤帚就往门框上抹,抹完之后就去找对联,结果叔叔在一旁笑了,我说:“叔叔,你笑什么呢?我做的不对吗?爸爸不就是这样做的吗?”叔叔说:“做法对,只不过你还太矮,你抹的浆糊只能贴一半对联。”

“那怎么办?”我说。

叔叔说:“你说呢?”

“不知道?”我说。

“来我抱你吧!”说着叔叔就抱起了我,我把上面的门框也涂好了,爸爸给我拿来对联,我贴上,看着我贴的对联我高兴的跳了起来。剩下的对联有我和爸爸、叔叔一起给奶奶贴完了。爷爷奶奶还夸我长大了。贴完之后,我们回家也把自己家的贴完,光等着吃年夜饭了……

贴对联真是一件快乐又有趣的事。

羊里中心小学三年级四班 纪洪凯

【篇六:你好对联】

嘿!你了解对联吗?

瞧瞧,“发奋识全天下字,立志读遍世间书!”这是苏轼写给自己的对联,短短的14个字就写出了他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以及豪放不羁的品性;“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是54岁的诸葛亮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对联,写出了一位父亲对儿子做人方面的要求和希望以及自己的高尚人格;“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这首《声律启蒙》不就是清人车万育为我们所有华夏儿女写的吗?……读着这些形式优美、朗朗上口的文字,我们不由得发出一声赞叹:真美啊!

在古代,人们将对联刻在桃木板上,所以对联在古代叫桃符。后来纸张流行,人们就将对联写在纸上贴在楹柱上,因此后来对联又被称为楹联、对子。

五代十国时,蜀主孟昶曾写下第一副对联(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当对联(桃符)传到宋朝后,王安石又写在《元日》诗中写到:“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那时的对联还叫桃符。

到了明代朱元璋当帝王的时候,有一年过年,朱元璋下令,让都城金陵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对联。当朱元璋在巡视时,看到一家屠户门上没有贴,于是就帮屠户写了一篇对联。当朱元璋第二次检查时,屠户还是没有贴,朱元璋很是生气,后来得知屠户因这是帝王写的十分珍贵,所以在家里中堂贴着,每天祭拜。朱元璋听了格外高兴,就赏了屠户三百两银子。人们听说后,都纷纷贴上对联,还比谁家的对联写得好呢。从此,对联就得到广泛普及,并一直流传至今。哈哈,朱元璋可真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大功臣呀!

写对联可不简单,它要求上联与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同位不能重字,结构还要相当,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仄起平收,而且上下联的内容要相关。贴对联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对联可长可短,内容丰富多彩,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行业联与自题联等等。怎么样,对联不一般吧,你是不是已经听得目瞪口呆了呢?

别发呆了,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积极传承吧,让对联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时期里更加发扬光大。最后,让我们一起高喊一声:对联,你好!

热门推荐
1我的理想
2寻觅那一份人间温情
3小鸟
4溪流中的鱼
5围绕让写一篇作文
6当不适成为习惯
7雨中撑起了一片晴空
8碎片生活
9感恩母亲
10家里的老物件
11星空下的遐想
12一次难忘的体验
13不能改变大势,那就改变自己
14调皮的妹妹
15为你点赞
16参观泰国皇家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17品尝美食
18最美不过你
19咱们班的“假小子”
20丢了我自己
21九龙山游记
22陪妈妈过三八妇女节
23蜗牛的秘密
24我学会了读书
25我们班有趣的事
26温暖的旅程
27为梦想而战
28比施舍更高贵的
29再游河桥古镇
30行走人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