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当老规矩遇上00后】
老规矩?简单的说就是旧的规则和规矩。在中国人眼中,老规矩也就是祖祖辈辈传承的美德,是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的象征。古人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很好的体现了老规矩的重要。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身处在先进的现代的越来越多的人们觉得老规矩便是所谓腐朽落后的思想,提到“老规矩”,都嗤之以鼻,认为那些都没有一点实际的用处。所以当今社会里,“老规矩”正在不知不觉地消失,被我们渐渐淡忘。但却有这么一群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新旧结合,你我传播”是他们对老规矩许下的承诺。
现在的人们都将这么一群人命名为--熊孩子--00后。在他们眼中,00后就是破坏大王,破坏了老规矩。例如饭店里时常有孩子欢跑的身影,家长们往往是端了碗在后面追。又或者宴时座次早已没了顺序,孩子获得了第二宝座。老规矩曾经体现的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传统已经不见了。甚至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最基本的礼貌也没有,随便乱翻东西,跟在自己家似的。而对方肯定觉得这些孩子没有家教,觉得父母不会教育孩子。并且当你以这些规矩去约束他们时,得到的只是这样的回应,“这都什么年代了,这些什么规矩都OUT了,现在是自由平等的社会,别拿这些封建迷信唬我。”也因如此,人们对00后的印象逐渐变差。
但随着近几年00后们的长大,老规矩这股热潮在00后这个群体中燃烧了起来。而原因是什么?大概是年纪渐长的他们在这个老规矩逐渐逝去的时代,开始渐渐接触这个文明缺失的社会时感到的冷漠、无奈与孤独所促成的吧,社会的无序与冷漠,让他们意识到千百年来,老规矩教导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约束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是人们日常行为的底线。它不仅让人们举止得当,更培养了他们内心对正义和善良的坚持。而这份坚持,又恰好是现在这个社会所缺失的东西。没有了这份坚持,看到别人倒在地上,“扶不扶?”竟成了还要思考的问题,生怕被讹了,想的只有自身的利益,自私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成长后的00后们,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社会,看到社会上那么多的道德悲剧,他们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错误行为,也开始重新感受老规矩的魅力,以此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感化那些缺失规矩的人们。他们还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独特的见解。
在他们看来,老规矩的“老”不是思想的老旧,是它传承千百年的历史的悠久。老规矩不老,它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是历史垃圾,而是和《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一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对于这些老规矩,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鲁迅的“拿来主义”来看,我们要继承弘扬其中的优良传统。而且老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的由后人去完善和传承的。就比如说,“食不言,寝不语。”便是老规矩之一,但它已不适应当今时代。00后们认为现在的家庭往往是聚少离多,能够大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实属不易,所以吃饭时说话也成为了他们表达情感的渠道之一。而对于学生来说,回到寝室休息时,也是一个跟同学增进友谊的好地方。所以他们认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食不言,寝不语”可以改为“食适言,寝适语”。过去对于老规矩的传承往往是以一个家庭为单位传承的,因而也缺少了高效广泛的传播。而对于00后,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使用起来驾轻就熟。因而,他们通过许多网络平台,用撰写文章,编写表情漫画的方式,传播了老规矩,不仅如此,生活中,以身作则,不仅让同学朋友,也让长辈感受到老规矩的魅力。
尽管有许多人对他们的做法不屑一顾,但他们依然坚持着,因为他们知道,我们今天的社会缺少太多的真善美,我们总在不经意间就扔下了很多东西,最悲哀的是扔了后却不知少了什么。古人说,“积善似垒土,纵恶如弯弓”。积累善行如用锹垒土,一点一滴进行,形成的大山才会日久天长;而纵容恶行如同弦上之箭,思想稍稍放松一下,恶就是离弦之箭,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他们要用自己的坚持一步一步的来守护这一份治疗社会的良药。
正所谓“良药苦口”,因而他们也懂得在继承与创新老规矩的路上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在他们看来规矩就像一个淘米箩,可以把不合规矩的都淘出去。通过他们的努力,以最好的状态控制着这个萝,努力让它保持好正确的姿势。以一个完美的状态面对世人,感化世人。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00后用他们独特的方式演绎着老规矩的魅力,用他们的热情让现在这个冷漠的社会多了一点温情。
【篇二:做我这样的00后吧】
我叫廖继复,出生于2002年,是一个如假包换的00后。也许,由于少数人的原因,大家对于我们00后的印象不是那么的好,而我也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今天我要很自豪地告诉你,我,是这样一个00后!
我有理想!学过课文《只要翻过那座山》之后,我心中的那片大海也逐渐地明晰起来了。我的理想是做一名科学家,因为我要发明智能机器人减轻爸爸妈妈和所有勤劳的人民的劳动负担,要发明飞鞋、飞行汽车让爱好旅游的人随心所欲,我要发明自动调距桌减少同学们近视的机会……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正在努力学习,刻苦锻炼,这不,我的大照还上了学校的宣传橱窗呢!
我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曾经的我,最不拿手的就是画画,画出来的东西那叫一个难看!可自从老师告诉我们四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之后,我就下决心把美术这门课程也赶上来。于是,除了美术课上专心听讲、认真练习之外,我还拜我的表弟——擅长画画的宁峥为师。在“大老师和”“小老师”的耐心指导下,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苦练,我的画画水平一日千里,连教高中的舅舅都说我画的人物有了立体感了呢!要知道,以前的我就是画个人头也都能让大家说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呢!
我有强烈的责任心。做为班上的纪律委员,我能在老师不在的时候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做为父母的孝顺儿子,学习上的事情从来不要妈妈和在外打工的爸爸操半点心,还能在学习之余每天帮妈妈做家务呢!
我善良,有爱心!尽管平时从来舍不得乱花一分钱,但是,每当同学们有困难或者灾区的人民有难,我总是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我热情的双手……
怎么样?也做一个我这样的00后吧!让我们一起努力,改变00后在人民心中的印象,让“脑残、非主流、不上进、颓废等形容词离我们远去,让所有的人都能翘起大拇指对我们说一声:00后,好样的!
【篇三:当老规矩遇上新玩意】
三龙村是一个偏远的山村,七爷在这生活了一辈子。他年轻时是要呆在农田里忙活的,这样一过就是好几十年。如今他老了便在闲时拎着一杆长烟在村上溜达,嘴里吐着浓浓的烟,说话总带着一腔老调,村里的人都叫他“老规矩”。
老规矩没什么文化,也没去过哪村子是他的世界,他是知道在初一十五的时候上几柱香,护求保佑在外的儿孙能够平安发财,可心里还是不时地埋怨道:家里多好啊,非要往外跑。
三龙村的村民大都是老人了,年轻的小伙姑娘都去城市了。就在这天,老规矩的孙子回来了,他是个留洋的博士。
老规矩见到孙子,并没有一把拥抱过去,而是停在孙子周围打量着。一身笔挺的黑色西服,腕上戴着一块表,闪闪发光,一双发亮的皮鞋,眼睛后的眼神炯炯有神。在老规矩的心里只有当官的才有这身打扮,他问道:“孙啊!当官了? ”
“没有。”孙子无奈地笑了笑,顺手抓了把脑袋。
“咋穿的跟个领导人似的呢?”老规矩顺手摸了摸孙子的西服,“还挺顺滑的哩!”
孙子没有解释,而是把爷爷拉到椅子上,给他倒了杯茶。
老规矩咧着嘴笑了,悠悠地喝了口茶。“孙子有出息了。”说罢,便从腰间提起那杆子烟,正准备点火抽起来。
孙子见着了,一步跨了过去,从老规矩的嘴里拔出那杆烟,严肃的说:“爷爷,您这样抽烟太伤身体了!”
老规矩顿时也不乐呵了,那杆子烟是他的宝贝,是他的命。他说话的语气有点冲:“就这样抽了一辈子了,哪管得了这般多,戒不掉也不打算戒了,死在烟杆子上也就算了。”
孙子没有回话,只是在包里摸索着什么,不久就从包里拿出了一个小小的东西,一个像小柱子般的玩意。他递到老规矩面前,说:“爷爷,您以后就用这吸烟吧,别用那烟杆子了,真不健康!”
“啥东西呢?"老规矩接过这个新玩意,眼里放着好奇的光。
“这个可是美国最新的研制品,可以将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吸收,而且还不会影响那股醇厚的烟感。”孙子耐心地解释道,“不信您试试,我教您用。”
老规矩不紧不慢地将这新玩意递到嘴边,闭着眼吸了一口,又缓缓的从嘴里吐出了一口烟,惊叹道“这玩意舒服着哩!”
一股子嘚瑟劲来了,老规矩便叼着这新玩意出门,跟村里人炫耀了一番,说这是孙子从国外带回来的洋货。村里人都说老规矩享福呢,老规矩一路乐呵呵地。而客厅的茶几上那杆子长烟还孤独地躺在那儿。
吃过晚饭后,爷孙俩坐在一块聊着天,孙子给老规矩展示了很多稀奇古怪但各有实用的新玩意,这些都是最新研制的产品。老规矩盯着这些新玩意,听着孙子讲诉,如同一个听着有趣故事入迷的孩童,眼里闪着光,嘴上没说一个字,心里却充满无限幻想。
之后,孙子给老规矩放了一部科幻电影,并耐心地回答老规矩好奇的问题,这时候的老规矩心里有了一个充满新玩意的世界。渐渐地,老规矩入睡了。
当天夜里,老规矩做了个梦。他梦见他成为了像电影里那样的科学家,把弄着各式各样的新玩意。
【篇四:00后遇上“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一词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的有关研究文献中,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如今,碎片化阅读、碎片化交往、碎片化营销、碎片化媒体、碎片化信息等。碎片化存在,并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碎片化”成了现代人,尤其是我们这人的生活方式。
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智能工具是碎片化产生的直接原因。以碎片化阅读为例,试想一下,通常情况下,我们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清晨,被手机闹铃声叫醒。背上书包,出门上学。爸妈在开车的时候不忘打开收音机,听听概要新闻内容,好像顿时了解了全世界而欣欣然的安慰自己。我有时坐地铁去上课的时候,一边刷刷朋友圈,一边朋友聊聊天。回家后,如果作业都做完了,就继续在家上网淘宝、手机阅读、或者联网查资料看看。最后困到不行,就洗洗睡觉。
这就是我们最平常的生活。
有长时间我们没有捧起油墨味浓重的报纸,有多久我们没有看完一本完完整整的纸质书,有多久我们没有静静的停下脚步聆听家人、朋友话语?我们甚至已然不能想象,如果有一天,突然没了手机,没了电脑,我们的生活将如何开始,又如何结束?刷刷朋友圈,看看朋友的近况;随手发一条微博,让世界都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只需启动一个小小的app,成千上万条的咨询扑面而来,随手摘上几条美文,便迫不及待地去朋友圈炫耀一番,等着大家点赞。
直到一次回家的随笔作业,提起笔来,却写不下一个字。飘过脑中的不是成千上万的字,句或素材。而是黑压压的一片霾,盖住了我的眼,堵住了我的脑。我急忙拍打脑袋,看看是不是这些遗忘的东西在脑袋的某处,好像这样一拍就能跃然纸上。没用,着急了之时,我的手却不由自主的拿起书边的手机,打开百度查询着,仅仅几秒钟的时间,成千上万的搜索词条便一一罗列了出来,我并没有感到一丝开心,相反,我害怕。当各种名目繁多的输入法使我们电脑输入近乎完全取代了写字。我们已经失去了对知识记忆和储存的渴望和本领。我们更多查询的是答案,而不是智慧。
人际交往也将要被手机的app碎片化。同学见面交流都变成了奢侈,更多的则是,在QQ群里面冒泡打招呼,或者空间发的说说点个赞。看,这就我的生活,被碎片化的信息慢慢分割,仿佛古人用尽了千百年的智慧,我们只需复制粘贴,不再需要思考,不再需要创新,不再需要语言。生活在碎片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事情值得持续投入及追求。但我们乐此不疲,或许当碎片化的时代慢慢落下帷幕。
我们只能看到这一片片的倒影,一切都是虚幻无物,什么也没留下,什么却也留不下……
现在我们可以做的也只有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重新拾起被碎片化带走的浓浓书香,捡起被碎片化带走的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