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五年级作文>游良渚博物院
游良渚博物院

【篇一:游良渚博物院】

今天,我们一家早早的乘公交车去参观良渚博物院。下车后,我们沿着一条可以遮阳的小路走,先来到一处名为“观复台”的平台,边上是一大片池塘。我走到台上,向下望去,铺天盖地的碧绿荷叶和粉的发紫的荷花映入眼帘。别样的美丽。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下来就进入了今天的正题——良渚文明。进入博物院一种远古的文化气息迎面扑来,令我感觉身处文明的圣殿、文化的殿堂。安检时,我抬头看了看安检器上的人数统计,有七百多人!看来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但丝毫没有阻挡大家对参观的热情。

首先是1号展厅。介绍的是良渚文化中的玉文化。玉器在当时是礼器,有些是祭天祭地用的,有些是装饰品,是代表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陪葬品。通过参观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眼睛——竟能分辨玉的优劣跟现代机器几乎一样准确;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灵巧双手——竟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绝伦的玉器;还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毅力——用绳子石子在坚硬的玉石上一点一点的打磨成那些精美的玉器,那要花多长的时间啊!玉,就是良渚文化的瑰宝。

走着走着,我就来到了考古体验展厅。展厅内讲述了考古的全部过程以及考古与寻宝、盗墓的区别。还有一个考古知识小游戏。

吃过中饭,我们便开始参观2、3号展厅。

2、3号展厅主要讲的是良渚时代古人的生活及工具的介绍。还介绍了当时人们的水利工程跟现代已经很相像了。良渚古城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它是夏朝古城的三倍大,足足有800平方公里。当时的人们为了防止洪水入侵城内便修筑水坝,成功控制了洪水。他们修筑水坝的地方很科学。他们还修筑城墙,挖护城河。当时良渚古人已经有了犁了,不过当时的犁是人拉的,而不是牛拉的。良渚的人们不但水利工程做的好,城内也是很繁荣富足和安全。良渚古人真是太聪明了!

良渚文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见证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创造和智慧结晶。

【篇二:南京博物院】

暑假,我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它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占地13万余平方米。

走进大门,一幢气势宏伟的中式建筑就出现在眼前。左右各有4根红柱,中间上方写着金黄的“南京博物院”五个大字。这幢建筑十分对称,给人一种由内而外的严谨。登上门前的台阶,就能感受到南博独特的古典气息。我先去了历史馆,那里有各种各样的藏品,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近代:编钟、江豚形陶罐、青铜金银立鸟几何纹壶、金缕玉衣……不计其数。其中有十八件“镇馆之宝”,新石器时期的玉串饰,西汉的春秋金兽,清代的金观音菩萨立像等等,十分精美,还有不少是国宝级文物呢。

接着,我走进奇妙的数字馆,它把古代的名画变得动起来了,还有与历史相关的小游戏。数字馆分为实体馆和网络虚拟馆。实体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尤以江苏为多。网络虚拟馆则以网络为平台,打造永不闭馆的“网上博物馆”。

而我最喜欢的是民国馆。它还原了民国时期的市民生活。有火车站、邮政局、客栈……十分逼真,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陶罐呢!这里充满着浓浓的民国气息,走进来就像穿越了一样。我仿佛也变成了当时梳着麻花辫,穿着蓝衣裳,背着小书包的女学生,快乐地在南京城中穿梭,无忧无虑地过着生活。一会儿去邮局看看有没有信,一会儿去书店看看新书,一会儿约上几个伙伴去逛街。就像沉浸在梦中,久久不能忘却。

走出南京博物院,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有惊叹,有喜爱,有向往……

【篇三:探访良渚文明】

良渚,作为江南新石器文化遗址第一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出土的玉器、陶器,均为江南最完整的文物,代表着一段历史。

进入了展厅,良渚文化的发现者施昕更,正在满面笑容地对着我们,好像在说:“良渚文化中有许多未能解出疑团,正在等待着你们去发现……”

石犁、石斧、石锛、石镰……随着一件件器物的展出,漫漫历史像电影一样快速地播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看,那位妇人正手持石镰收割着水稻,她满脸汗水,却洋溢着春天般的笑容;瞧,那位壮汉正用石斧砍树,只见一斧劈下,树干“轰隆”一声断成两截……

玉器上的人神兽面纹更令我们惊讶!看,那些雕刻是如此地栩栩如生,仿佛神兽随时要向我们冲来。真是不可想象,在那个年代,良渚人居然能雕刻得如此逼真、如此神似,良渚人是用什么工具雕刻呢?又是什么人拥有如此高超的技能呢?随行的老师说,这些纹路象征着良渚文化从野人时期进化到文明时期。

当年的良渚人还崇敬“神”。当良渚人抓到兽物时,通常是先拿来祭祀,而不是直接食用。比如他们用弓箭射死鹿,会将它放在桌上,供着所谓的“神灵”。

而对“神”的崇拜,更加证明良渚人是“文明人”,他们有完善的社会体系,他们懂得如何生火、造房、狩猎、种菜、制作农具,他们甚至还知道如何建造一座城墙,如何防御远处的敌人,这与同时代的文化相比,已是非常先进。

天道酬勤,拼搏进取,是良渚文化能如此发达的重要原因。通过这次探访,我对良渚文化又有了更深的了解。离开良渚,回眸施昕更老人的雕像,我默默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地守护着这一方文明,让它永远不会消失……

【篇四:山西博物院游记】

星期天,风和日丽,我和同学们来到山西省博物院参观。

刚下车,一座倒梯形的建筑物映入眼帘。走进一看,建筑物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匾,上面有六个金色的大字——山西博物院。

博物院的周围种着许多树,置身于这些树丛中,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博物院大约藏有珍贵文物四十余万件,其中四千多件被分置在十二个展厅内向游客展出。

由于时间不够充裕,所以我们只参观了其中四个重要展厅: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佛风遗韵。

如果让我百里挑一,从几十万件的文物中挑出一件,我一定会挑出鸟尊——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鸟尊,得名于它的外形,前半身为鸟,后半身为象,鸟身和象身巧妙地糅合在一起,鸟翅膀做大象的耳朵,象鼻子为鸟的尾巴,将二者合一。在鸟背上立着一只小鸟,而这只小鸟是鸟尊的盖子,打开盖子,是鸟尊的口,通过这个口可以倒入液体。

鸟尊区别于其它的酒樽的地方,在于只有倒酒的入口,没有出口,这是因为鸟尊是古代祭祀用的盛酒器,只需倒酒入尊,不能倒出酒。

鸟尊的设计之精妙,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这次博物院之旅,使我明白,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我所知道的微不足道。我以后要继续学习历史。

【篇五:游良渚野芦湾】

“太好了!”“呀!”哎呦喂!红领巾队长学校的孩子们又在干什么呢?哦,原来他们今天要去良渚的野芦湾活动基地啊!不多说了,出发去看看吧!

毛茸茸的熊童子、小巧的小球玫瑰、圆圆的福娘……这是在多肉海洋里畅游吗?你猜对了,这是专门种植多肉植物的大棚。里面有成千上万的多肉植物,令人眼花缭乱。我们还自己种了一盆多肉呢!肉肉的枝条,像一个可爱的小娃娃。

哗啦啦!啊!又下“泥点雨”了!唉!这些孩子,只是捉条泥鳅而已,至于这样吗?有的一捧就是四五条,甚至七八条,有的却一条也捉不着,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一样,只能盯着泥水发呆,那样子沮丧极了……

尽管天非常闷热,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兴致,都玩得很嗨。在免费采摘区我们采摘的蔬菜装满袋子,有茄子、丝瓜、苦瓜、葫芦……我们团队所有队员相互分析劳动成果,一根丝瓜一人一段,可以分给三个队友,在这时候三分之一的丝瓜能否带回家做一个菜,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在这次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蔬菜,更多的是友谊。

美好的活动总是显得那么短暂,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见!野芦湾!

【篇六:参观四川省博物院】

春节大假,妈妈带我去家附近的四川省博物院参观。

一走进博物院,就看见到处都挂着红彤彤的灯笼,真是好喜庆啊!妈妈说博物院的标志是四川两个字上下结构组成的,就像古代的一个大鼎。进入博物院大厅,看见好多分区,有汉代陶石区、书画区、陶瓷区、青铜器区、张大千书画区等等,假期中来参观的人真是络绎不绝啊!

我们走进陶石区,居然误打误撞碰上了一个雕刻着各种花纹的石头棺材,吓得我半死,妈妈说:“古代的人就躺在里面喔!”“可能李白也在里面吧!”“这是四川汉代的石棺,李白可是唐朝人呢。”妈妈拍拍我的小脑袋。随后我们又走进另一区,一进门就看见四个可爱的矮矮的小陶人。两个在击鼓,两个在唱歌,有的挤眉弄眼,有的哈哈大笑,就像在舞台上演出一样。我仔细看了一眼解说牌,原来是“汉说唱俑”,古时的俳优谐戏表演,而演出者多是侏儒。妈妈说:“你看说唱俑笑嘻嘻的,但他们都是侏儒,其实是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呢。”唉,可怜的小人们!接着我们还参观了张大千大风堂书画区。各种绘画书法形象生动,张大千的佛教画非常精美传神,我暗暗地说:“真不愧为一代大师啊!”

原来四川省博物院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啊,它不仅科普了我的历史知识,而且开阔了我的眼界,我今后一定还会再去参观的!

热门推荐
1一个可爱的人
2我和秋天有个约会
3《狐狸与乌鸦》续写
4让传统文化在我们心底扎根
5班上的活“雷锋”
6参观东山书院
7秋游红山动物园
8我爱你中国
9你好,泉州
10我眼中的世界
11桃花
12以书为友
13开学典礼优秀教师发言稿
14放飞亲情的风筝
15我眼中的作文
16水培豆芽
17未来的生活
18二十年后回故乡
19倔强的黑鱼
20老师出差了
21读书的乐趣
22黄蜂来袭
23受伤的小鸟
24最爱是那微笑时
25游白羽公园
26你是我最钦佩的人
27我心目中的三国英雄
28秋天的田野
29梦的色彩
30我也是富翁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