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内心的召唤】
一直在考虑,有些事是不是该记下来?有些话是不是该说出来?反复如此,一直徘徊。
下午放学,室外温暖适人,落日的余辉洒满了西边的天际,我拿着《红楼梦》,掂着小凳便上了四楼,没看几页,由文联想,抬眼一望,今生今世,历朝历代,都在脑中徘徊。忽然觉得有些事可以记,有些话可以说,有些想法,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今日的选择。这里没有对错,没有胜负,没有优劣,有的只是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生活方式,对事物不同的看法。
从近身看周围,唯一给我深刻印象的就是:变!环境变的太快,社会变的太快,一切都在巨变。很多人都在适应,很多人追赶潮流,很多人身不由己。国家大方向,深关匹夫安危!改革开放30多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浩浩荡荡的打工大军,走南闯北,自谋生计,有些人确实不错,事业家业有成,一切欣欣向荣。被开发的地方,一夜暴富,此地居民,受尽恩惠。东南沿海,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同经巨变,一派派繁荣景象,一幅幅春暖花开。他们是幸运的。
而这个世界,有幸运自然也有不幸,阴阳两极,自古皆然。这个大不幸,首推农村。一批批农村人背井离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富了别人,消耗了自己,消耗了青春与光阴,虽也改善了生活,只是到后来会发现,失去的远比得到的要多。
农村的家,因常年无人居住,渐渐的颓了、废了,周围的乡民一个个出走,留下的尽是老弱病残,孤零零的村庄看上去有些落寞,静静的乡间小道,没有任何鸟语花香。那些新起的两层小楼,不见炊烟袅袅,依然是空空荡荡。家下小童,再没有以往那种一呼百应,从者如云的盛况,一个个被家人死死的看着,生怕有点意外,爷爷奶奶,担不起责任。
这群被称之为“留守的一代”,他们的成长的过程历尽坎坷,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把感情寄托于何处?谁又能理解他们柔弱的内心?去闻听他们的离合悲欢?他们再小,也有生命的尊严,更有着成年人难以理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父母辛劳,顾不了他们,谈心聊天,更不可能了。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几乎随处可见,一会溺爱一会责骂,很多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在家一个样,学校一个样,完全是两副面孔,两种人性,行为处事,俨然比大人们更加的老练,实在让人瞠目。
我们的生活,到底缺少了什么?或许,应该是缺少了很多细节性的东西,缺少了那种在平淡生活中的嘻笑打闹,互助互爱,细细倾听。缺少了最为朴实的人际交往。一身铜臭气,满眼尽黄金,是不可能荡涤污浊,清新风气的。人生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只可惜我所看到的一切,是大人小孩共同对金钱的崇拜。挣钱,是他们共有的梦想,他们的世界,一切都要用金钱来衡量,现在的风气如此,因此他们也相信,这就是人生的全部。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我无法理解。因为我小时候没受过这样的熏陶,在我的意识里没形成对金钱的崇拜,加上又看了些文史类的书,那些历经千难万难的作者,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都是寻找内心的感动,为事业,为梦想,却无一人为金钱。不免大受影响,开始想着金钱以外的东西,自以为活出点意思了。不过,有时候我也在犹豫,看着满大街来往的车辆,也希望自己过的更好,于是增加些奋斗的勇气。激励自己在稳定人生的基础上,渐渐的改观生活,大致的不错,足可以遂愿了。
今天的中国,“乱七八糟”。一切都未定型,一切还在演化,经济的富庶掩盖不了生活的无序,“乱象”从生,却也是辉煌的开始。虽然现在不尽人意,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虽然有些东西还只是遥远的梦境,只要我们的心中依然留存着童年时的纯真,留存着对生活的热爱,听从着内心的召唤,我们的生活,一定是常人无法理解的美好。这种美好,是那种通达之美,诗意之美,心神之美。他人不知,我们自得其乐。
这样的生活,希望是很多人共有的感悟。
【篇二:听从内心的声音】
你是否会因为别人的只言片语而质疑自己的决定?你是否会因为迁就别人而放弃自己所爱?尔后,你是否又会有过因为盲目轻信他人意见的后悔?你当然会有。因为人生本就充满选择与机遇,随之而来的是踌躇不定,我们都会将求助的目光望向他人。但心不同,眼不同,看到的世界不同,最后去到的世界也不同。所以,走在自己的路上,尽管前途未卜,但最重要的东西是这条路本身。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我窥见了这人生真谛。
十四五岁的我们相对于小学时的天真大胆,更多了一些依青涩与依赖,总喜欢和身边的好朋友黏在一起,不喜欢那“孤立无援”的感觉,不知不觉间失去了独挡一面的勇气,什么事情总是会拉帮结派,不想做那“离群之马”。但,通过新学期的选课,我又重新拾起那久违的勇气。
每学期的选课,我和死党总会挑一个都可以接受的课去上,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就好。但这学期的一门选课紧紧的抓住了我的心,虽然它很冷门,但它介绍的是我可望而不可及,想要全面了解的文化。我将期许的目光望向了死党,尽管我知道他不喜欢这门课,但还是希望他同我一起。果不其然,他拒绝了我,抛下几句冷嘲热讽,便强烈建议我去那最受欢迎的课。
我无法又无奈,一面是我期待的课程,一面是死党的不断说服加半开玩笑似的嘲讽。钟表滴滴答答的走过,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我紧握着手机不停地登录那网站,看着我所喜欢的课程渐渐报满,我开始陷入漫长的思索。手心沁出的汗将手机浸湿,手机啪的落地声将我的思绪拽回。眉头紧蹙,双目黯淡,心中急躁,遂变得面红耳赤,更加心烦意乱。没办法迈出那不知是否正确的一步。
终于,当我再次进入网站时,我所喜欢的课程只剩下最后一名了,我下意识飞速的点击了确认,提交了。那不假思索之快让我愣神了十几秒钟,纠结了一个小时的选择,怎的就这么结束了?并且一片释然和欣喜荡漾在心中。那似有为抢到名额的窃喜,为自己勇敢的欣慰,即将与喜爱课程接触的期待。
我不仅没有后悔,并且随着课程的愈来愈近而更加兴奋。所以,在这个人云亦云的时代,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顶着别人嘲讽的眼光还能坚守内心做自己。
【篇三:内心的声音】
如花般万紫千红,人生亦有千种姿态,万种风骚。而在人生傲然屹立的天地中,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听从内心的声音,坚守自我,使生命如花般绽放。
有人说:生命是一场放逐与流浪,只是大部分的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既定的轨迹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召唤。生命是一场现场直播,请倾听内心的声音,坚定自我,让生命如花般绽放。
红尘万丈,回首追忆。在时光的深处我听到有一个深沉的声音在低低吟诵:“吾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好一个独爱!纵然是弱水三千,我亦只取一瓢饮。周敦颐对莲矢志不渝的深情,实际上是对自己独立人格的坚贞捍卫。在那个媚俗易浊的世界中,他始终坚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坚守自我,不与馋佞之人同流合污。他便如那一朵莲花,有着如莲花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品格。
美国电影《星梦奇缘》中有位科学家说:“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可以重来。可喜的是,它无须重来。是啊,今生的我们做到听从内心的声音,坚守自我,那么人生也无须重来。孔子周游列国,为宣传自己的学说而四处奔走,对此很多人都不理解,认为他傻,虽屡遭挫败,他依然坚持。因为他正在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正是因为他的坚守自我,才使我国出现几千年来灿烂的儒家文化。
反观现实,很多人被社会羁绊了自己的脚步。广东佛山“小悦悦”在马路上被多辆汽车多次碾压后,却无一位路人伸出援手。还有一位老人骑车摔倒,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却无一人搀扶。他们为什么不帮助小悦悦和那位老人?他们是害怕被受害者讹诈,害怕舆论的压力,害怕被诬陷,从而没有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坚守自己的信念,使得生命之花暗淡。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坚定则国坚定。青少年的我们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倾听内心的声音,坚守自我,勇敢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那么整个国家也会变得坚定。
一个真正的人,必须是根植土壤又坚守自我的人。他的心是强大的芦苇。浩渺田野中,汤汤河水畔,纵使风吹过,但见他随风飘扬,却不让昰风改变自己的脚步,动摇自己的根基。只因他倾听内心的声音,坚守自己。
【篇四: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发爱好,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天才”,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迪生曾经说过:“个性就是差别,差别就是创造。”许多人认为,自己不如某某某聪明,认为自己笨,加上许多人这么认为后,都去问身边的人,得知身边的人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样,或者希望自己想谁谁谁一样,那些人知道了,从而模仿聪明人的一切活动,这样的后果就是导致对自己失去信心,掩盖了自己应有的爱好,失去了自己成大器的机会,让我来告诉这些人:你不要把生命浪费在去变成别人希望你变成的样子,你就是你自己,你永远无法变成别人,更没有必要变成别人的样子,你要试着了解你自己,做你自己,想要知道这一点,就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篮球飞人乔丹成名前,在一家二流职业棒球队打棒球,成绩一般,后来只好悻悻而归。可是他却在篮球方面发挥了他的天才。可见一个人要成功,必须找到自己能力和职业的结合点。要找到这个结合点,必须要你自己去发现。
可是,有些人往往有很多爱好,他想要把这些爱好都做得很完美,可是他们不知道,想要每件事情都做好的人,往往一件事也做不好。每一个人会有许多爱好,可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能将这些爱好都做的面面俱到,十分完美,反而弄巧成拙,每一样爱好对你的职业或学习都没有很大作用。所以说,将爱好划分等级,不做完美主义者。
当然,也不能一样爱好也不追求完美。首先,将自己的爱好列出来,如果超过五项,就尽量合并或删除,然后开始行动,光一时行动可不行,想要成功,必须持之以恒。不论是爱好还是学习,都不能半途而废,因此当你决定了自己的爱好,不管有多累都要努力坚持,直到做到最好。
不要埋怨环境与条件,应该努力寻找有利条件,一片树叶总有露珠养着,人人都会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一旦找到了自己的爱好所在,一定要将自己的爱好一一列举,从自己最拿手的开始做,坚持到底,稳扎稳打,只有这样才能取之所长、避之所短,通过奋斗取得成功!
【篇五:一点一滴看内心】
每个人的的胸腔里,都有一颗心,这颗心或是浮躁,或是沉静……
人们往往不会在意的细节,却能展示一个人真正的心,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发现每颗真正的心。
在作文班的门口有扇门,它总是关不紧,需要进来的人拉一下,就这样一个简单、自然的动作,却没有多少人做到。一个刚放学的小孩,好象后面有人追他要钱一样,“砰”地一下就把门撞开了。那扇门,在寒风中晃来晃去,就好象找不到妈妈的小兔子,独自一“人”在风中摇摆,特别可怜。还不等门停下来,又来了一位成人,骂骂咧咧地一脚把门踢开了,连旁边的窗子都像见了疯狗似的,被吓得颤颤栗栗。
可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比如说有位家长,在作文班门口打电话,说话的声音极小,还用手捂着手机,生怕吵到我们学习。接着,她用手轻轻推开门,进来后还不忘回头,用手将门轻轻带上,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恰到好处。
同样是关门,可每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大家或许不会在意,“不就是关门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有没有人想过:在你不以为然的细节上,彰显出的往往是你那颗没有伪装的心。
一滴一点看内心!
【篇六:回顾内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灵纯净的人,眼睛里也透出纯真,心思缜密的人,眼睛里也透出一丝丝的算计和狡诈。
我们平常与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她说:“我最了解你了,你想干嘛我还不知道吗?”我们也说过这一类的话,但我们要问问自己,自己是了解她这个人的喜好,还是了解她真正的内心。
这一学年,我明显感觉和上一学年不一样,我感觉我周围的人都在改变,而我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一学年,我也遭受了很多事情,学习上的压力,玩了半年的好友背叛,心里特别乱。我可以说,每天都有一丝忧愁,我是一个特别重感情的人,当她背叛我的那一刻,我心里反反复复的在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到底怎么了,她怎么可以这样做。那几天,我每天都在想这样的话。最后,我还是去找了她,问她到底怎么回事,她也非常明确的告诉我,说:“我们玩不下去了,我听说了你之前怎么怎么样,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在一起玩了吧。”
我听到这些话后,眼里出现了一层层的薄雾,别人随随便便一句话,半年的友谊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现在回想,我们俩当初一进班,就特别投缘,聊得特别开,一起去吃饭,一起上课间操,一起去上体育课,一起做其他的事情,那时候真恨不得每时每刻都在一起,我感觉我比较了解她,我慢慢地感觉她也比较了解我。但后来,就因为别人的一句闲话,我们俩那么多美好的记忆,都变成回忆,再也回不去了。现在想起,内心还隐隐作痛,即使她回来给我道歉,请求我的原谅,又回到一起玩,那再也找不到当初的那种纯正的友谊了,内心难免有隔阂,还能回到那样吗?回不去了,她也问我这样的问题:“还能回到过去那样吗?”我说:“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把握好现在就可以了。”现在的我,想起和她认识到现在,我们彼此并不是真正的了解,还看不到各自的内心。由此,我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自己有一双清澈的眼睛,就不要从别人的嘴里去了解另一个人。
人本善良,只是通过一变再变,自己慢慢地就看不到自己的内心了,找不回儿时的童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