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二作文>向往春常在
向往春常在

【篇一:向往春常在】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春花最美,春风最柔,春雨最轻,春风最暖。然而,此时却是秋末肃杀的时节。抬眼望去,窗前又一片枯叶凋落了。悲秋的情愫在我心中滋生,我决定出门走走看看。我牵起小狗朱豆豆的狗链,出门了。

楼下有许多孩子在玩耍,争相捡拾着银杏叶,一个个的怀里都抱着许多纤巧的小扇子。那些金黄的、纤小的、精巧的银杏叶,不正是一把把小扇子吗?那细细的纹路,独特的金色,都是秋天的馈赠!相比于二月春花,也丝毫不逊色。

忽然,一阵秋风吹过,卷成了一个小旋涡,卷起了许多银杏叶,扬起风沙,真是奇妙的景象!旋涡旋转着,移动着,像淘气的孩子似的,一会儿躲到这里,一会儿藏到那处……所过之处皆扬起一地落叶,不一会儿,又平息了。我不禁喟叹:这不正是秋风的美妙吗?与东风纸鸢相比,不是别有一番趣味吗?秋有秋的独特风姿,春有春的秀丽风采,虽是秋景,亦见春意。

走着走着转入了一个公园。昨夜一场暴雨,我原以为公园必然是草枯花败的景象,谁知并非如此。雨后的空气是新鲜的,仿佛也浸了雨水似的,湿漉漉的,深吸一口气,只觉得沁人心脾,清清爽爽。雨后的大树不觉颓势,反而更具风采!绿叶油油的,锃亮的,树枝又泛出一层淡青色,从头到脚像洗澡了似的,显得更挺拔,更伟岸,更英俊!花丛中大概是月季,还有各种明艳的菊花,各色俱全,这儿一抹白,那里几点红,远处一片粉色,粉中缀着黄,五彩斑斓,交相辉映。真如一幅秋日菊景的水粉画!小狗朱豆豆快活得直叫唤,骨碌碌地滚到花丛中去,让暖暖的阳光晒晒它的肚皮。

我兴尽而归,默念着刘禹锡的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呀,“秋日”亦“春朝”!自此,我对春有了新的认识:只要对春天充满向往,对春天充满喜爱,对自然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年四季皆如春,一日四时皆赏春。春天不是一个季节,不是一段时间,不是一幅美景,而是心中对美的向往。

再次抬头,窗外仍是落叶纷纷,可我从中看见了春天——秋天过了,冬天还会远吗?冬天过了,春天就不远了。

我心所向,春景常在,春意长存,春光永驻。

【篇二:我所向往的一所学校】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所向往的一所学校,如果能够在自己向往的学校里上课,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我所向往的学校的一座充满和睦的学校。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在同学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同学哭泣时送去一句安慰的话语;在同学生病时给予一个问候。同学之间更不能打打闹闹,要齐头并进,共同努力,师生之间要亲切一些,有什么问题大胆问老师,不要藏在心里不敢说,还要尊重老师,热爱老师,不要表面装作喜爱老师,其实心里却讨厌老师,老师是我们的传授人,把所有的知识无私地奉献给我们,自己却慢慢老化。所以我们不仅要尊敬老师,更要感激老师。

我所向往的学校是一座充满童心的学校。每天,我们并不是坐在教室里学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也不是干巴巴地读课文,而是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在奇妙的大自然中领悟四季的多姿多彩,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我们就不会不爱学习不爱上课了,还可以在学习中做很多关于知识的游戏,开发同学们的智力,让同学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知识“润物细无声”地走进我们的心里,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我所向往的学校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学校。在学校里种上许多树苗,摆上几十盆色彩明艳的鲜花。在学校的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旁边是护栏,里面还安装了很多喷头,有时激起一圈喷泉,好似仙境一般,有时又交错在一起,仿佛是一座立在那里的彩虹,有时单独喷泉,盛开地就像一朵灿烂的菊花。这样的校园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新鲜空气,还给枯燥的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在这样美丽的校园里流连忘返,天天盼望着能到学校里来,因为这里是快乐的天堂,学习的圣地,孩子们的乐园。

这就是我所向往的一所学校,我相信只要我们好好努力,将来一定会出现一座这样美丽无比的校园。

【篇三:向往】

“叽叽,叽叽!”一阵悲哀的鸟叫声从路边传来。我赶忙睁大眼睛寻视着四周,发现路边草丛中有一只受枪伤的小鸟正呻吟着。我蹲下身子抚摸着它。于是,我把它带回了家。

在我的精心护理下,它伤口很快愈合了。于是小鸟成了我们家中的一员。或许是出于感激吧,小鸟并不认生,总是转着漆黑的小眼珠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地方。它那活泼的身影和悦耳的歌声给我这个整天被埋在功课堆里的中学生带来了莫大的乐趣和美妙的遐想。

小鸟在我心目中无疑成了快乐天使,它赋予我生活童话般迷人的色彩。

谁知好景不长,小鸟渐渐地变了。对食物似乎感到了厌倦,对我的逗弄也不理不睬,整天懒洋洋的,偶尔叫几声显得是那么凄楚。她时而静静地记着蓝天,小小的黑眼珠里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和渴望和神色;时而又发怒似地竖起羽毛用翅膀撞击着笼。小伙伴劝我:“小鸟不是家雀,这样下去它会死的。”我伤心,失望,这里难道还不是它的天堂乐园吗?

几天过去了。望着小鸟痛苦的样子,我的心软了,我的心告诉我,不应该把自己的欢乐建筑在它的痛苦上。打开笼子,小鸟望了我一眼,就在这一瞬间,鸟儿箭一般地冲了出去,毅然钻入了云端,渐渐消失在蓝天里。

我深情地凝望着。是的,那里才是它的乐园,它日夜眷恋的地方。

简评: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主题,爱护鸟类,保护家园应从自己做起。

【篇四:向往远方】

生活如此美丽。每日在皎洁的月光下度过光阴,又在光亮的晨光中开启新旅程。我跟随者时光的脚步,努力追寻我想要的远方。

我所向往的远方,有迷人的风景。在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闻着玫瑰清香,感受着带有浪漫气息的日出;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欣赏那林立的高楼、繁荣的街景;是在耶路撒冷仰望最纯净的蓝天,感受最浓烈的宗教;在凌晨的塞纳河畔,大声歌唱,等待黎明;在维也纳熙来攘往的地铁站,听流浪歌手大声唱着那些优美并且浪漫的情歌;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凉夜里,伴着星光灯火翩翩起舞……

我向往的远方,是诗意的生活。就像海德格尔说的那样,人应当诗意的栖居。诗意的生活,就要发现生活的美好。不错过每一天的日出日落和潮起潮落,学会珍惜手上的阳光和迎面而来的风雪,在这个红颜终将变为白发的世界里。诗意的生活,走在生命道路的两旁,随时播撒,随时开花,讲这一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这便是我向往的诗意的生活。

向往远方是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幽思;是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洒脱;是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慨叹。更是我的无穷的渴望、无尽的遐想。

【篇五:做人从向往天空开始】

秋日的清晨,我在悠长的青石板巷里踱步着。金秋的气息,已在这座小城里酝酿、氤氲开来。

然而对于我,内心却不似秋的悠闲自适。还有不到半个月,便是期中,我一如既往地紧张,总担心掉入失败的泥淖。许是想让内心释然,我抬起了头,仰望天空。即刻间,却瞥见在无边的淡蓝色幕布的一角,小小的,飘着一只风筝。

可能是因为很久没有见到它的缘故,我停下脚步凝望。顺着风筝的视线看过去,远处的草坪上,有几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手握着风筝,而另外一个,握着缠绕着棉线的线轴。这时,清风徐来。拿风筝的孩子,撒开了双腿,在草坪上一边奔跑着,一边用双手,使出全身的力气,将风筝向着天空抛去。握着线轴的孩子,紧随着那几欲飘飞的风筝,把缠绕着的棉线放出来。只见风筝颤巍巍地飞动起来,一开始还有些许的跌跌撞撞,如刚学步的孩童,一度摇摇欲坠。可风筝,终是在清风的鼓励和支持下,坚定着自己向往天空的信念。孩子们也不气馁,在起风的一刻,再次一抛,一收,一放。风筝终是飞了起来,它扶摇而上,宛若游龙直冲向天空。

我和孩子们在那一刻不约而同地抬起头,那只风筝在蓝天上久久地盘旋着,仿佛轻盈的鸟儿,扑着翅膀。我一直觉得自己就像那只风筝,现在,它飞上了蓝天。我的内心一扫之前的紧张与忧虑,只剩下那最纯粹的,对天空的向往。是啊,向往天空,是风筝的力量,更是它内心执着的信仰。

记得有位诗人说过,人们总愿看鸟儿飞翔,因为它让人们向往翱翔。这风筝于我,却又不是一样的激励与感怀!

清风徐来的此刻,眼前的欢欣,再一次激活了我内心潜藏的渴望:在生命的天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仰望苍穹,驻足凝思,是否是坚守一方田地,停滞不前,还是追求脱缰后向往自由与梦想的喜悦?“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我相信,正如做人一般,纵然有一道又一道未知的坎坷,也要坚定地迈出步伐,飞向梦想的天空。

风筝总归应该向往天空,正如学习做人的你我。向往天空,这只是个开始。

【篇六:向往春常在】

人生难免有黑暗,但怕什么,这不妨碍你有一颗向日而生的炽热的心。——题记

阴雨蒙蒙的一天,压抑苦闷。瑟瑟的秋风总能引起人淡淡的忧伤,又勾起对春天的思念。随手翻开书卷,一首诗词印入眼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新隽永的语言描绘出惬意舒适的生活。可心里又潜滋暗长一种司空见惯——古代文人墨客个个才华横溢,又如何说这首诗引人注目?无心地望向诗词创作背景,心竟不禁一颤。

是那个黑暗的年代,多少文人怀才不遇而郁郁终生的年代。多少千古佳作诞生于此,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创然而涕下”,在时空面前无能为力的绝望深深感染人的内心;品读“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面对漂泊的游宦生涯而心生凄凉的思绪仍然能揪住百年后的人们的心。不计其数的天才的灵魂无处归依,悲伤与愤慨,绝望与凄惨亦在编织着可怕的深渊,黑暗吞噬人们的内心,可募然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样令人佩服的心境像春日里一抹阳光,明明柔和却能不遗余力的驱除严寒与黑暗。它的作者,陶渊明,在哀叹声此起彼伏的环境下,毅然告别官宦生活,用人生成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我坚信他是一个依附阳光的人,即是生活有黑暗,他也能够生活在春天。

我想起了我很喜欢的两个作家——冰心和史铁生。之所以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完全遵循内心所想。

冰心是一个优雅坚强的女子。“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这是她很有名的一首诗。她年少时在自然的呵护下亭亭绽放童年之花,浇灌她的,是至真至善之泉,当她长大后发现周围融融真情已然消释不在,清澈如水的一切用清晰的目光看待其实是那样浑浊,梦想的世界被现实粉碎,这本该痛心疾首,可于她来说,只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她依然崇尚真善美,依然坚持信仰,依然去诠释爱的哲学。所以当我想起她,她始终是一个慈祥的面带微笑的老人,而史铁生,这个称自己“职业是生病,副业是写作”的伟大作家,面对命运的不公,生活的艰难,母亲的逝去,尽管他曾短暂的与落叶相伴,选择在凄凉的秋天书写上坏,但后来,在他生命里长久的停留的,是与艳丽的花儿同行,是在万物复苏的春天留下文字的魅力。所以最终,生活未能随意地主宰着他。

事物的本质也许不能轻易改变,但我们抱着什么样的心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解决问题,取决于自身。

向日而生亦向往春常在。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

热门推荐
1体育老师
2多彩人生
3寻找生活中的7
4师之目光
5我的教师梦
6成长的蜕变
7阅读最长情的陪伴
8梅花
9做饼干
10我是一颗石头
11我的家乡
12中国梦·我的梦
13发光的瞬间
14写发糕的作文
15那一刻我感到了温暖
16那是一次有趣的尝试
17童年趣事
18家乡的小河
19我有一个梦想
20中秋赏月
21展望新学期作文
22人在旅途
23秋之歌
24萤火虫身上的一点微光
25爱打扮的妈妈
26最吸引我的香涛公园
27我的妈妈是侦探
28享受过程,也是一种成功
29微风吹进我家
30我的季节我做主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