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谁偷走了她的蛋】
一路唱着美妙的歌曲,看着窗外优美的风景,我们乘着大巴车来到了蟹岛。
下了车,走过一座摇摇晃晃的小吊桥,我们坐上了驴车。车子通体刷上了金黄色,黑毛驴头上系着一朵红艳的纸花,令人感觉气派十足。驴蹄踩在地面上发出的清脆声响和轻微的颠簸都使我们兴奋不已。
吃完午饭后,我们参观了有趣的菌类馆。在散发着霉味儿的养育室里,我们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一只只茶碟大小的雨伞状平菇在泥土中茁壮成长;棕色的鸡腿菇则像珊瑚一般簇拥在一起;最奇特的要数猴头菇了,白色的蘑菇表面竟覆盖着一层细小的绒状物体,远远望去,还真像一只只袖珍猴子的后脑勺呢。
从菌类馆出来,我们来到了“动物园”。一进大门,就看见几只猕猴正撅着红彤彤的屁股贪婪地吃着干果,一只秃鹫正用阴森森的目光打量着我们这些激动的来客。
咦,什么味儿这么难闻?原来是几只豪猪!它们正拖着满背斑斓的尖刺儿,一边向我们好奇地靠近,一边伸出那只巨大的黑鼻子,稀奇地嗅着我们身上城市的尘霾味儿。
一旁,优雅而慵懒的雪狐和火狐正蜷缩着身体在打盹儿,对我们的来访没有产生丝毫的兴趣。
远处,两只梅花鹿朝我们眨着忧郁而迷茫的大眼睛;一对情意绵绵的孔雀好像在羞涩地说着情话;笨重懒惰的香猪发出的一股股臭气实在是对它名字的一种嘲讽。最搞笑的是那只黑黝黝的小山羊,它顶着两只灰色的小犄角,不时神气活现地朝我们发出一声气势磅礴的“咩……”,似乎是在埋怨我们侵入了它的领地而发出的抗议。
接着我们开始了捡蛋活动。当我兴奋地跑进去时,迎接我的却是老母鸡那双瞪得红红的眼珠子。她正端坐在鸡舍里,一副要誓死保卫蛋宝宝的架势。与她针锋相对,我绝对要甘拜下风。于是我识相地从地上拾起一根树枝,在她面前晃动着以转移她的注意力。老母鸡一开始无动于衷,到后来经不起我的挑逗,“腾”地一下跳了起来,怒气冲冲地张开翅膀,打算向我扑来。
嘿嘿,等的就是这个时刻!我也不知从哪来的勇气,竟迅速躲过了她的袭击,并眼疾手快地从她屁股底下取出了两只还热乎的柴鸡蛋。老母鸡眼睁睁地瞧着我把她的蛋宝宝装进盒子里,无奈地伸长脖子,气急败坏的发出一连串的哀啼。
我得意地望了一眼老母鸡,头也不回的离去了。看着手里的蛋,我如获至宝,放在手里怕碎了,想含在嘴里吧,又不可能!唉,我可得妥善保管它们,那可花了我好大精力啊!
回到学校,我不禁提起笔想写一篇游记来记录这美好的一天。这时,突然听到李松卿从蟹岛带回的小鸡发出的一声声急切而又响亮的啾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令人留恋的乡村……
对于我们这些生长在城市、久待于学校的孩子,真的很渴望能有这样一两天的田园生活,使我们的身体和灵魂都得到些许的放松,这将是一种“久居樊笼中,复得返自然”的酣畅感受!
【篇二:谁偷走了你的月光】
毛姆有书《月亮和六便士》,月光是遥远的梦想,六便士是赖以生存的食物和水。多少人只是偷偷看一眼美丽的月光,又低头默默寻找自己的六便士。
和苹果总裁库克一样,我以为比计算机过分人情化更可怕是人情的过于机器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如收割一般贪取着不计其数的便士,无论月光有无,终不抬头。当你长久摆脱一件物品,某种意义上,你无需要便是失去。被偷走月光的人是可悲的,像计算机一般思考,为了利益罔顾后果、急功近利,失去了情绪、失去了血肉。
孤身一人置于异乡的旅馆里,夜晚,房间被固死的窗挡得住雨水、空气和声音,惟一不可抵挡的便是月光。此刻的我无法理性,我深切了解并感受着照到床头的月光,我不会骗你说它有多么美丽动人,只是它如我的理想、我的未来,一切关于我——一个高三学生的未知。从内心来说,我充满着恐惧,周遭的种种逼迫着我成为一个不知疲惫的机器,曾有段时间,连我自己也相信了。很巧,我的月光善解人意,我曾走在心仪大学的桥边,冒着微雨和天上的她温柔相望。我千言万语誉她的撩人,她只是在那里一言不发,沉默,让我沉静,赐我希望。
人生确实需要奋斗和蛰伏,只是不要忘了你要去的地方,那里的人和那里的事。人类不能如同计算机一样的存在,即便日夜兼程,也要心向所往。生活里的努力从来也不是轻装上阵的洒脱,而是将心中感情理性地保藏而后带着责任出发。我需要便士,更需要月光。
挣扎在迷途中的我也明白同行者非我一人,当乌托邦与现实相遇,总是难负其强的。至少,我还没有走丢。我偏爱一首民谣的歌词“匆匆忙忙,为何生活总是这样?难道说,六十岁后,再去寻找我想要的自由?”我终还是不去苛责那些利欲催心的人们,当看着他们迷途已远愈深愈沉,我只想紧紧抱着属于我的感情,实在不敢失去它,我不想成为一个木头人。
我陷入反思和慌恐中已是良久了,生活并未批责我,我只是不想轻易放走此刻内心的情绪,它充斥着我,充满了我,让我写下不同的文字。
赶路还要继续,我小心保管那份月光下的思索。走在熙攘的人流之中,多希望身旁的人也能一样,七情六欲地自然地活着——需要便士,不忘月光。
谁偷走了你的月光?请把它找寻回来。
【篇三:如果可以偷走影子——《偷影子的人》读后感】
《偷影子的人》是法国作家马克·李维所著的一部温馨感人的小说。没有华丽绚丽的词语,没有扣人心弦的冒险情节,但那淡淡的平实的语言着实动人。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老是受班上同学欺负的瘦弱小男孩,因为拥有一种特殊能力而强大:他能“偷别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见他人心事,听见人们心中不愿意说出口的秘密。他开始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他在父亲离开后认为自己不够优秀而留不住父亲,因而更加的内疚封闭自己,在这时他却发现自己有和影子对话的能力,而也正因为此,他了解了许多表面假象下真实的故事——譬如伊凡、马克、吕克和那个不能说话的克蕾儿。男孩帮助那些人,就像阁楼上的影子所请求的那样——“为每一个你所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为它们找回隐匿的记忆拼图”。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小男孩做到了,他原谅了欺负幼年自己的马克,复印了自己妈妈的信给伊凡,并说服了吕克的爸爸让吕克习医……然而,他却辜负了海滩上等待了他四年的女孩。
女孩的影子告诉男孩因为无法开口讲话,她孤独、自卑。男孩告诉她,每一个夏天他都要来陪她,可是他最终没能做到。所以在多年后,男孩不经意间回到了当年那片海滩,看到克蕾儿留下的纸条上的话语——“我等了你四个夏天,你没有信守承诺,你再也没有回来。风筝死了,我将它埋葬在这里,谁知道呢,也许有一天你会找到它。”不知道姓氏的克蕾儿,男孩没有忘记,已没有忘记那段青梅竹马的回忆,一个允诺却未实现的诺言。
作者好似愿意于这平凡单调的人生中给出一点儿奇迹,男孩找到的克蕾儿,实现了最初给克蕾儿的诺言。并且那个久未谋面的父亲原来也是每年都写信给他,所有的遗憾不足原来都是误会一场,心下的坦然与欣喜让男孩终于可以放弃多年心头的阴霾。
这不是一个充满幻想的童话,这是一份成长笔记,这其中有爱、有恨、有原谅、有悔恨、有遗憾,苦辣酸甜统统都来一遍,成长不亦如此。
最动人的是男孩母亲为了瞒下自己生病而快要逝去的事实,而骗自己的儿子自己与朋友结伴去旅行了。最后等待男孩的是殡仪馆中冰冷的一体。或许,少年时我们都在想着逃离,逃离父母的束缚,等长大后,才发现父母已白发苍苍,而做儿女的已忽略了太多太多。
书的首页有一句话:“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论你在哪里,我都会一直想着你。”因而在感叹作者的想象力的同时,不得不会思考,如果可以偷走影子,我们会做些什么,是否有男孩一般的善心,是否懂得感恩世间一切,是否好好疼惜父母——在读懂影子的话语之后。
【篇四:是谁偷走了我的时光】
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一直认为浪费时间是可耻的,可在一个互联网时代,人们利用着碎片时间,看手机,看电脑,自以为节约了很多时间,实际上,这与浪费时间也差不了多少。
当今社会,大块大块的时间被人为分成碎片,以往的人们利用这些碎片时间看书的场面,现在几乎已经看不见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使用电子产品,看无数与自身无关的垃圾文件。平均下来,一个生活在城市的人一天大约要看五个小时的手机。在时代的飞速变迁中,人类的生活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手机上的资料,电子书,大多呈现的是直接客观的语言,看多了,便会缺少思考能力。另外,手机看多了,专注力便会下降。就我自己而言,也发生过这样的情况:
早上起来,先把手机打开。洗漱的时候,呀!有条微信。马上停下手中的事情,手机上刷起微信。看完之后还不忘看看朋友圈。我就像个僵尸一样,手指不停的滑动,急不可耐的阅读着那些海量的与我并不相干的信息,一心只想知道,在我睡觉的这段时间里朋友们都发生了些什么。刷完微信,再去看看QQ吧,就这样不知不觉一条一条看,我的脑子像被控制了一样,完全沉浸在网络中。等一切暂告一段落,看看时间,哇!都过去一个小时了!我居然还什么事情都没做好呢。想着赶紧去把作业弄好吧,但手机似乎并不配合,又是“叮叮”的响着。我止不住内心的欲望,鬼使神差的拿起手机,心里对自己说:“就再看几分钟吧,就几分钟,马上就结束!应该没大问题的。”一会儿打开游戏签到,一会儿下载个什么电子书,就这样沉迷在手机世界里,直到手机没电、自动关机了,我才不甘心的放下手机,一看,天啊,半天已经过去了,仍旧是什么都没有完成。这个时候,我开始冷静下来,问问自己:“什么时候我可以控制好自己,集中注意力认真的有效率的完成计划好的事情啊?”
手机,已经不知不觉地溜进我们的生活。在无意间,我们已经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它身上。手机似乎成了我们身上不可分割的“器官”。不要让这样的碎片时间夺走我们的生活,还是要用心对待每一件事。手机永远不可能满足人类所有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光,好好地去品味一本书,认真地去做一件事,不要再虚度光阴。
【篇五:别让科技偷走生活】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益迅速,手机、电脑、飞信、微信充满了我们的生活,孰不知再也没有了那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逸致,亦失去了“家书抵万金”的那份书信真情。时代总在进步,可是大道至简,别让这些繁杂遮蔽了生活的趣味,莫让科技偷走生活。
若说科技是必需品,古时的人们丝毫不曾享受这思惠却亦日得其乐。
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融于自然,寄情山水,这份情怀可是沉陷于高科技的人所能体会到的?李清照夫妇“赌书泼得洒茶香”,自得与幸福的家庭生活,醉心金石研究,又何须高科技的打扰?宋人更是有言“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抛弃那生活的纷纷扰扰,安于这样平静简单的生活,岂不得意?
然而,反观当今时代,科技竟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吞噬了现代人的生活。
《纽约时报》就曾发表过一篇名为“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的报道,来警告那些在地铁、汽车甚至家中都低头专注于手机的人们,他们错过的不仅是身边美好的景物,更失去了感受生活、感受人与人之间感情与交流的机会。中国亦有相关报道,指出在家人面前玩手机会使亲情意识淡薄。而数据研究显示,现代人几乎每6分钟便要看一次手机!这个数字难道不让人触目惊心吗?现代人总感叹时间匆匆,可时间正是在你低头拨弄手机时一点点的流逝呀!我不禁想问,低头族,你是否知道你到底错过了什么?
作家李鳌曾说过,他从不看电视或上网,更不上微博,因为短短一百多字的碎片化阅读,严重限制了人逻辑思维方式的提高,更不利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此言得之。试想,一本书的出版,要经过多少次的检查与修改,而一篇几分钟就发布的微博,岂会经得起仔细推敲?更不用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呕心沥血了。由此观之,沉迷于所谓的电子科技,其弊大矣。与其让碎片化的信息扰乱你的思维,不如去书香中感受灵魂的洗礼,丰富精神世界。
日本作家曾指出断、舍、离的概念,我想现在困于高科技牢笼之中的我们也是需要断、舍、离的,舍弃那些对高科技的依赖,感受生活的趣味。莫让高科技偷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