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一作文>浅谈谦虚
浅谈谦虚

【篇一:浅谈谦虚】

毛主席曾经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个人只有学会了谦虚,才会前进,学会了谦虚,才会成功。

谦虚是走向成功殿堂的步伐。古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是一位谦虚的人。每当他写出一首新诗后,总会持之以恒地带着不骄不躁的心情先念给牧童和村妇听。哪怕村妇们只提出一点点意见,白居易都会洗耳恭听,虚心纳谏,心平气和的接受他们提出的各种意见。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放松懈怠,而是经过认认真真地思考,反反复复的修改。直到他们拍手称赞为止。诗人白居易并没有认为牧童和村妇知识浅溥而轻视他们,鄙视他们,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严格要求自己与人和睦相处,与人为善。也正因如此,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泛流传着,被人们赞颂,他那谦虚的性格实在令人敬佩。这就是谦虚的见证!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应该要虚心向他人请教,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我们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领域,扩大知识面,储蓄更多的知识,才能走进成功的殿堂。

谦虚是打开成功的金钥匙。宋朝的文学家苏轼,小时候聪慧过人,出口成章,文釆飞扬,妙笔生花,常常受到人们的称赞。因此,他沾沾自喜,渐渐地有些飘飘然,还有几分傲气,认为没有人可以超过他出众的才华。于是,他在自家大门口得意洋洋的写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大家看了看这幅对联,便都来向他提问题,结果,都没有难住苏轼,他不假思索地一一回答人们提出的问题。过了几天,一位白胡子老先生来到苏轼家门口拜访,手持一本厚厚的书,请苏轼念一念上面的字。苏轼便毫不犹豫地接过书一瞟,先愣了一下,皱皱眉毛,傻眼了,然后是目瞪口呆,魂不守舍,满脸涨得通红。原来苏轼竟然不识第一页里面的大字,小字也一个不知,更别说一本书了。老先生带着微笑,摇摇头转身离去。等老先生走后,苏轼羞愧万分,他立刻把对联改成了“发奋识别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此以后,苏轼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脚踏实地,专心致志的勤奋好学,还要夜以继日的学。经过他的刻苦读书,默默无闻的努力,孜孜不倦的学习,最终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文学家。这就是谦虚的力量!学问是无穷无尽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谁也不能够以为自己聪明博学,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目空一切。有句格言,大家耳熟能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只有谦虚,努力向上,才能打开成功的大门。

古人说得好:“虚心的人十有九成,自满的人十有九空。”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如果取得一点点成绩就得意忘形,沾沾自喜,那么成功的大门将不会为你打开。所以我们要谦虚地学习,要谦虚地接受,要谦虚地成长,这样,我们才会更上一层楼。

【篇二:谦虚是中华传统美德】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诗词激励着人们,使人们不断进步,谦虚是成长路上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孔子是一位伟人,当时他已家喻户晓了,孔子并没有骄傲,反而更加谦虚。一天,孔子去拜访老子,想拜老子为师。老子见孔子想拜他为师。心中很是疑惑,孔子当时比自己名声还大,为什么要拜自己为师呢?孔子虚心请教他人,从别人身上发现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陷。连一代圣贤都虚心请教,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呢?

“程门立雪”的故事也是关于谦虚的。杨时跋山涉水,经过艰难险阻,终于来到了程颐老师家中。当时正值寒冬时节,天上飘着鹅毛大雪,程老师正在午睡,杨时不忍心叫醒老师,于是,便在程老师门前,笔直地站着,一动不动,大雪无情地飘落着。一个时辰过去了,程老师还没醒,杨时早已变成了“雪人”,三个时辰过去了,五个时辰过去了……程老师终于醒了,杨时欣喜不已,终得拜师。

一位深感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释圆让他画一个茶杯与茶壶。年轻人把茶壶画在了上面,把茶杯画在了下面。释圆见了问他为什么不把茶杯画在下面呢?年轻人回答了这个问题,释圆告诉他: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清泉,年轻人恍然大悟。

虚心是中华传统美德,让我们把虚心这种美德发扬光大。

【篇三:谦虚的另一面】

谦虚,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古人对我们的告诫,“成就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同样陈述了谦虚的重要。然而我们应该一直保持谦虚么?

不,我认为有的时候骄傲远远胜过谦虚。两千多年前,此时赵国某个地方,一位说客没有保持谦虚,相反的,他对自己的骄傲让他在国家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最终,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楚王解救赵国于危机之中。他就是毛遂。试想一下,若毛遂一直保持谦虚,我想或许历史会被改写,更不会有人知道有个毛遂了,那他的才能也会被埋没。这时候,谦虚真的是有用的么?不,在危急关头谦虚只会让事态更严重。毛遂深知这一点,所以凭着对自己的骄傲主动站出,这不仅使赵国脱困,还使得他功成名就,在历史长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谦虚,的确能够使人进步,能使得跟别人和睦相处。但有时候谦虚反而会埋没了你自己。刚到工作单位,如果你不露两手给你的上级看看,不主动请缨,而是一味地保持谦虚,那上级就会觉得你不可靠,没有什么真才实干,这种人谁敢交任务给他呢?朋友有困难向你请求帮助,而你保持谦虚说自己不知道如何提供帮助,这时候谦虚就变成了负面的见死不救。当你受到了夸奖却又保持谦虚不露出任何表情则会让人认为你很做作,与其这样,不如骄傲的摆出一个微笑,并授予其他人以经验。是的,在现在这个社会,有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谦虚有的时候甚至要抛弃它

现在的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13亿,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因此,竞争比比皆是。倘若在竞争中你保持着谦虚,那么你只会远远的落在后面。我们不可因为谦虚是传统美德就盲目地谦虚,而应该有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怕失败,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成为更好的自己。

【篇四:让,是一种谦虚的表现】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让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幼长顺序分给了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呀。”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该让着他。”这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来孔融便成为了人们教育孩子的榜样。

但是并非人人都是谦虚的,例如这个故事:在萧伯纳访问苏联期间一次,他在早上散步,遇见了一位极可爱的小姑娘。萧伯纳与她玩了很久,临别时,他对小姑娘趾高气昂地说道:“别忘了回去先告诉你的妈妈,就说今天你同你玩的可是世界上有名的萧伯纳!”此时他心想:当小姑娘知道自己偶然间竟然会遇到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但小姑娘的一句话却在瞬间警醒了萧伯纳,她说:“那你也别忘了和你妈妈说,今天和你玩儿的是一位苏联小姑娘!”此刻让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这让他在以后的道路上也起到了警示作用。

萧伯纳只是被羞辱了一次而已,而曹操则是以败仗为结局。三国时期的曹操率兵百万,南下公关,听了庞龙的话,建成连环船,自以为得计,站在船上对酒当歌。踌躇满志,以为必胜。结果连中计谋,被蜀吴联军打败。

由以上几个故事可以看出让是一种多么宝贵的品质啊!如果为人谦虚,那么就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反之,如果骄傲不谦虚,那么就有极大的可能会失败。

古代就有对谦让的理解,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一句话,“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陈毅也曾说过: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有谦逊败由奢。谦让,就是谦虚的礼让或退让,一时的谦让并不是说你软弱可欺,而是说明你为人大气,有着宽容忍让的心怀与胸襟。所以请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养成良好的谦让品质。

【篇五:那时我学会了谦虚】

早晨,站在窗户前望着那缓缓升起的太阳。脑海中浮起了令人难忘的一幕。

那是在初一的上半学期,刚步入初中的我成绩一般,但在随后的几次考试中,我的名次和升级正缓步的向上抬高。这令我高兴的同时也获得了不少的夸奖。但谁能料到这一次的月考成绩让我陷入深深的谷地。

老师站在讲台上,一个一个公布着这次月考成绩。看着周围的人失望的眼神时,心中莫名的产生了不安。念到我的名字时,我慌了。拿到卷子,仔细看看,卷子上醒目的叉号,让我不知所措,那一个个错号让我体会到恐慌,它们像锋利的钉子一样刺眼,让我无法直视。望着窗外,天暗了,风大了,云浓了,好像一切都变糟了。努力平复自己的内心,回过头来认真地看卷子上的错题,都是老师门口中的重点,有些问题或这类的老师讲过不止两遍。而这次考试中,又错了。我平时的自信一下子散了,无影无踪,很失望,很伤心。老师则有些生气,说了无数遍你们还错,你们怎样才能记住。我不敢抬头看他,更没有勇气看他。但老师平静后说,希望你们这次能真正的听明白,听仔细。他扭过头来认真的讲。那时,我觉得我是听的那么认真,那么用心。

他站在黑板上的背影,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辛苦讲课的他,换来的却是我这令人不满的答卷。他的心里一定比我更失望,更伤心。

他讲完了,扭过头来,对我们说。这一次错了不要紧。我们下一次接着努力。这一次的错误,我们认真谨记。下一次就能轻松应对……听了之后,我的自信又再次回来了,同时我也明白了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真正含义。

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有几次让我们心生浮躁,而后的挫折坎坷让我们那燥热的心境平静下来。在那时,我学会了谦虚。

【篇六:谦虚主题作文】

人人都能做出伟大的事迹并被别人认可,但一个人能不能被认可的标志是什么?是谦虚。古今中外,每一位做出伟大事迹并被认可的成功者都是谦虚的。

牛顿是科学史上的巨人之一。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他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光学;在热力学方面,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天文学方面,他创制了反射望远镜,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科学地解释了潮汐现象,预言了地球不是正球体。恩格斯在《美国状况》一文中对他的成就赞叹不已。然而他自己却非常谦虚。当他临死前,来探望他的亲朋好友围在病床边说,他是这个时代的伟人,他听到“伟人”二字,摇摇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世人是怎样看我的,我自己只是觉得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偶尔拾到了几只光亮的贝壳。但真理的海洋大海在我眼前还未被发现、被认识呢。”停顿片刻,他又说:“如果说我比笛卡儿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说完,他便平静地闭上了双眼。牛顿这位伟人临终前也不忘“谦虚”二字。

战国时期,有一位赵国名将叫赵著。赵著的儿子赵括读过很多兵书,还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常常夸他聪明过人。赵括非常骄傲,自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精通兵法的人。几年后,赵著死了,赵括顶替大将廉颇带兵。长平之战前,赵括照着兵书上所写的内容来训练自己的兵队,兵书上怎么写,他就怎么练,根本没有变通。不管蔺相如等人怎样劝他,他也不理不睬。整装上阵前,赵括还自信满满地对士兵们说:“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的!”谁知,赵军在长平之战中惨败,损兵40万。

从以上两个历史故事的对比得出结论:只有做出伟大贡献并对此谦虚以待,才能让别人认可你,才能让你继续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热门推荐
1游莫高窟
2我的六一
3我的爱好
4你的美,触动了我的心灵
5想起那段温暖的时光
6放下顾虑
7水的故事
8原来生活这么美
9一场激烈的足球赛
10我家门前的变化
11我最喜爱的一个文学人物
12记童年一件有意义的事
13普通话的风波
14奶奶的爱
15苏州园林导游词
16
17桃林雨
18安静的力量
19给童年的一份悼词
20爱在踮起脚尖时
21感恩父母
22夹弹珠比赛
23走进初二
24年味去哪儿了
25下雪了
26桂花茶
27改写书戴嵩画牛
28日落
29平凡的味道
30日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