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做彩泥】
看到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彩泥,我突发奇想:我自己可以做彩泥吗?我赶紧到网上找做彩泥的方法,网上的方法可真不少,但哪个是真的呢?我犹豫了一下,最终选择了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先往碗里加蛋清,然后加洗洁精,最后加上糖水就大功告成了!可我搅拌了好久都没有成形,还是像水一样。这时,妈妈告诉我:“蛋清这样搅拌是不能成形的,要用搅拌器才可以!”可我们家没有搅拌器啊!正在发愁的时候,爸爸心生一计——要是放冰箱里会成形吗?我们想了想,觉得可以试一试。过了4个小时后,我把彩泥拿出来了,放冰箱果然有用,彩泥终于成形了!但和网上的却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做出来的彩泥柔韧性很好,而我做的却很脆,还很黏手,不过终归是一次尝试,还是蛮好玩的。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后,我选择了一种网上评论较多的方法:加入沐浴露、洗洁精和少量盐水后搅拌就可以了!我按照步骤把材料全都加进去后开始搅拌,但是搅拌了好久还是和第一次一样,我想:会不会是盐水加多了呢?于是我又加了一点洗洁精和沐浴露,搅了搅,果然变得粘稠了,于是我继续加……终于,彩泥做好了!这次做的彩泥比第一次有很大的进步,柔韧性好多了,只不过有点软,不能完全成形,下次我会吸取教训,少加一点盐水,那样一定能成形!
做过彩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去尝试,才能知道它的对错!
【篇二:捏彩泥龙舟】
一说到龙舟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端午节,因为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比赛,而今天我们的彩泥老师就教我们怎样捏彩泥龙舟。
老师一进班我们就大声欢呼,因为彩泥课我们只上这一次,而且是两年一次,老师让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就立刻不说话了。
起初,老师先给我们讲关于龙舟的故事,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然后老师让我们拿出捏彩泥所需要的东西,例如:彩泥,模板,雪花泥等。
开始捏彩泥龙舟了,老师让我们拿出笔在龙头、龙尾、龙背的旁边各画一条线,然后用红色的彩泥把龙头和龙尾沿着线涂上,再做眼睛和鼻子,鼻子用绿色的彩泥搓成一条线,绕圈涂上,眼睛用白色做一个水滴形状的图案,再在外面绕着围一圈蓝色的,再搓两个小黑点贴上去。再在眼睛周围贴五个小绿点。
然后做它的尾巴和背,背上面做一个黄色水滴状的,然后用工具和绿彩泥把它做成一片树叶。老师说背上面可以自由发挥,我就把粉色,黄色,橙色都搓成细条贴上去。
最后用黄色彩泥把它的四周全部围起来,我又添加了三朵云,然后在板子上涂上雪花泥固定住。一条活灵活现的龙完成了。
下课了,班长喊“起立”,我们全部都站起说:“老师再见。”之后,班里面就充满了欢声笑语。
【篇三:捏彩泥的过程】
我们班的学生,论学习虽算不上全年级第一,但比起玩泥来说,我们班是高手如云。
在班级里,几乎每个人都玩过水晶泥,水晶泥是我们心目中的明星,而我们就是狂热的粉丝。
在我们零零后的童年中,橡皮泥,乃泥家辉煌史的起步,最初的它只是普通的颜色,能捏成一定的形状,但这,为后来的水晶泥打下良好的基础。
橡皮泥,我们不能满足于它的现状,所以当水晶泥发行时就如刚刚发现苹果手机一样,没过几天,就火爆全班。
那深蓝、红、绿的颜色,犹如水晶般的颜色。
当时的我们,好奇地抓一把的时候,开始玩泥,可玩了不到一会就变成泥玩我了,整只手,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水晶泥的。水晶泥已经成功占领了我们的双手。
还拉丝呢,于是我们班许多人成了蜘蛛侠,手上沾满了水晶泥。
可我们又发现制服它一开始粘人的特性,用另外的水晶泥,将手上的水晶泥的另一坨水晶粘走,成功嫁祸于另一个水晶泥,用成语来形容就是张冠李戴。
轻轻按上去,夏日里十分清凉,如同一个面团,揉上去,感觉好像是另一种水的形式。
逐渐全班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玩泥高手,一类是被泥玩转的高手。
巩梦圆是班中唯一一个被水晶泥粘到头发上的人,她的后果让我们再也不敢乱玩水晶泥。因此,巩梦圆成为了第一个与水晶泥亲密接触的人。
四年级时,这种神奇的泥已经成为我们的好伙伴,甚至还创造了一个行业,水晶拉面,拉面大师傅,用高超的技术拉成了挂面一般的面丝,如果是白色的水晶拉面,吃货是不可观看的,容易引发食欲。
还有的同学扔在了楼道的天花板上,甚至还有同学扔在教室的天花板上。东西南北,没有一面墙是干净的。
天花板上的水晶泥开始像水珠一样往下垂,在语文课上,我们一有时间就看那垂下来的水晶泥,摇摇欲坠。
一场轰动全班的水晶泥销毁的战争打响了。顷刻间,八大盒,六大盒,已成功被没收,水晶被扣上了禁物的罪名。
可班主任忘了中国那句老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我们又发现一个好物——起泡胶。
专门管水晶泥执行官也无奈。你可以管水晶泥,但起泡胶你管不着。
起泡胶可以说堪称完美,因为它不仅拥有水晶泥的一切功能,还可以起泡,起泡只需要不断拉,慢慢地,当深蓝色开始变浅,出现白色时就开始起泡了。
刘鸿章一罐起泡胶起泡的越来越多,一罐起成了两罐,牛。
但还是忘不了,水晶泥当洗手神器,将手上的脏搓走。
下一回向你们介绍一家表亲———清凉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