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宁静的湖畔,自然的本真——读《瓦尔登湖》有感
宁静的湖畔,自然的本真——读《瓦尔登湖》有感

【篇一:宁静的湖畔,自然的本真——读《瓦尔登湖》有感】

我们所处的世界经济发达,财富累积,人们获得了物质上的、富有的生活。而在19世纪上半叶,位于大洋彼岸的美国正处于“农业——工业”转型阶段,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物质上的欲望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财富、地位、名誉这些东西充斥着人们的心灵。人们当时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结果环境破坏,人们也遭受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此时,梭罗就像个隐士,回归自然的他,关注着自然。与动物“居民”为邻,过着他想要的生活。当我了解了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时,才明白他对疯狂追逐金钱的社会现象的担忧与对自然的热爱。

其实不仅仅是19世纪,21世纪的今天,人们依然还在为获得金钱而忙碌奔波,不管他们是为了获得更大数目的金钱还是仅仅为了活着,可是我们精神上的追求在哪里?从书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热爱自然。而他自己在湖边的小木屋里当起了农民,与自然交朋友,轻松而快活。白天在林中、在湖边欣赏着自然,晚上记下自己的思考。人不应该对自己所生活的家园进行无情的破坏,因为我们至少要在自然的家园里生存。

《瓦尔登湖》或许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个自然之子住在自然里的故事,更是一种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宁静的瓦尔登湖湖畔还留着梭罗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思考。人从自然中走了出来,却又不得不依赖自然而生存。人类那颗浮躁的心啊!若是它想要回到本真,抛开无谓的纠纷与困扰、功利与世俗,也只有回到自然中去,才能把心房里的灰尘打扫干净。

梭罗是智者,也是他那个时代的孤独者。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他唯有离开喧嚣的城市,才能寻得自己内心深处的宁静。只有在那瓦尔登湖湖畔,才能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与其说《瓦尔登湖》反映了作者梭罗两年内的生活,不如说这是他向我们展示的一种生活态度。回归自然,是自然养育了我们,是自然让我们得以生存。平静的湖面犹如平和的心境,平和的心境让人远离尘嚣,回到那个本真的自我和无忧无虑轻松快乐的生活。不能不说是心的洗礼。将所有的杂念,所有悲伤的旧事全都忘掉,我们是最初天真活泼的自己。

最真的自然只有最最接近本真的心灵才能体会得到。梭罗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悲剧就是人们不约而同地以财富、名誉的获得为荣,对金钱的过分追逐表示认同。所以提倡回归自然的智者是孤独的。自然的本真是美、是和谐,它对应着人类的善良和人们本真的心。

【篇二:自然的诱惑——读《阳光与荒原的诱惑》有感】

虽然我至尽还不清楚西藏在中国地图的哪一具体位置,当我有种冲动想奔向细致哪个时,却不知该奔向何方,但我要去,要去,要去!现在不能,将来,对,将来我会去的。我挡不住那阳光与荒原的诱惑,挡不住生命的诱惑,挡不住自然的诱惑。

在我的心中,有很多很多渴求的地方,我想去山清水秀的三峡,听一听两岸猿声;我想去四季如春的海南,品一品新鲜椰汁;我想去蜿蜒曲长的长城,走一走青砖漫路,可不知何时,西藏这个摸棱两可的地方占据了我所有过去的向往,它走进了我的梦里,诱惑着我的心灵。

这个学期我听了一位老人的讲座——《单车走遍西部》,他慷慨激昂的陈辞震撼了我,他神采飞扬的描述吸引着我,他没有说西部的美丽风光,没有说当地的风土人情,我只知道了西部的艰苦与辽阔。可我好神往,兴许你会说我是年轻气盛,不懂生活,是吗?对啊,现在的我们生活如此富裕,哪能受得了西部的风沙走砾?可我会监守这份冲动,这片心愿,只要有机会,我会去的。

即使那儿到处是光秃秃的无人区,开往的车辆倘若一错可能错上即使公里甚至100公里以外,如遇大雪覆盖的日子,便可能发生不幸的事;即使那儿的大风,可能把人吹得无影无踪,或者摸不着路;即使那儿的黄沙,可能随风把你在某个熟睡的夜晚给湮没;即使那儿的氧气,少得让你随时晕倒;即使……

可我就想去看一看那一望无际的荒原,那毫无动静的大地上突然从遥远的山沟里冒出浓烈的白烟,看那冒着热气的水沟像一口口锅一样的大水坑在沸腾,那是地热;我还想去尝一尝酥油茶,青稞麦粒,糌粑面,羊奶;我想去听一听西藏一个又一个离奇美丽的传说,一段又一段曲折悠久的历史故事;我想走一走,想感一感,荒漠,大地,人。

洁净的明空,温暖的阳光给生命以雀跃的欢快,而夕阳坠落后的黄昏和夜,能把说大的湖泊变成威森森的死海,把万物的生机都卷入无边的苍凉和孤寂,但朝霞又再会让万物重获生机,自然生生灭灭的周而复始的律动是生命永恒的赞歌。

拥抱自然,拥抱生命。

【篇三:大明湖畔】

在此万物复苏绿树丛生的春节,我们班举行了一次春游,此次春游是去大明湖旅游。

第一次听说大明湖便是在那超级火热的热播剧《还珠格格》中,那句经典台词;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是啊,这一次,我们要去夏雨荷的故乡了,心中不免有些兴奋呢。

那日清晨,我们早早就出发了,先是坐车到达了宽厚里,后又从宽厚里步行到了大明湖。春节之际,正是花开时节。虽然著名的湖里的荷花还没有开放,但环绕在湖边的那一圈圈花和树早已是百花齐放的姿态了。刚进去,我便被美丽的花儿吸引了。红色的,黄色的,粉色的,百花齐放,别有一番景致。

另有湖水随着微风泛起的涟漪,我们围绕湖边环形,沿途拍下了许许多多与花与水与树与同学的合影。那日的愉快,我是不会忘记的。徜徉在粉色花海,十里柳树中,也让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的热播大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我们总是会被身边的环境所影响,置身美妙景色中,便是有再大的伤心难过也逐渐烟消云散或是被抛之脑后了。有时候,如若你不开心了,不妨去外面看一下美景吧,定会令人心情愉快。

【篇四:读《自然之道》有感】

周末,我再次阅读了伯罗蒙塞尔《自然之道》这篇文章。看完之后,我受益匪浅。

《自然之道》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我"和同伴们到太平洋加拉巴哥岛的旅游途中,为救一只幼龟而让成千上万的幼龟遭受劫难的故事。

读完这篇文章,我非常震惊。因为一只幼龟,而让成千上万的幼龟变成食肉鸟的美餐。这难道是应该的吗?因为一只幼龟,而让成千上万的幼龟付出了弱小的生命,离开了这美丽的世界,这难道不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吗?我们人类,虽然是万物中的的高等动物。但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好心办坏事。

这让我不由得联想起曾经学过一篇课文——《狼和鹿》。也是因人类不遵循生态而导致了悲剧。在美国一个名叫凯巴伯的美丽森林,生活着一群狼和鹿。狼经常捕食鹿,这导致凯巴伯附近的居民非常痛恨狼。终于有一天,居民们组成一只狩猎队,来到森林里捕杀狼。随着狼的消失,鹿开始大量繁殖。但因为没有狼限制鹿的数量,森林里所有能吃的绿色植物都被鹿吃光了。而病魔也随之在鹿群之中蔓延。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6万只。而剩下的8000只鹿,也是奄奄一息,后来居民们才发现,正是因为狼的存在。鹿的数量就可以被控制。老弱病残,则被狼吃掉,而剩下的鹿,都是最好、最强壮的鹿,当他们向政府请求放了几只狼后,森林又重新恢复了勃勃生机。可见生态平衡一样非常重要,当人做事的时候,又有没有想过所做的会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呢?

我就差点做这方面的傻事。我家里养的金鱼,相信大家都知道。但,其中有一条叫小黄金的金鱼,它每次都抢不到食。我担心它会饿死,就想把它捞出来单独喂几天。妈妈一见,就拦住我说:"你不能把它捞出来。弱肉强食的原则,在自然界是不能变的。它如果享受惯了,在与其他鱼相处时,还能生存下去吗?"我听了妈妈的话,便把手缩了回来。过了一段时间,它也学会了抢食。我也不用担心它会因抢不到食而饿死了。

在自然界中,生物规律是人类自身无法改变的。如果你去违背了,得先考虑后果。不要像加拉巴哥岛和凯巴伯森林一样,再一次酿造无法挽回的悲剧!

【篇五:湖畔人家】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阵微风吹过,湖波荡漾,树影婆娑。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吃罢晚饭,来到了小湖畔,小小湖畔又热闹起来了。

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到湖畔玩耍,远远的我们就听到王爷爷又唱上了:“月光真好,映着碧绿的湖水……”妹妹对妈妈说:“这王爷爷在唱什么呀,没腔没调的,好难听呀!”妈妈摸着妹妹的头说:“这是正宗的茂腔,王爷爷年轻的时候真是吃尽了苦头,拉扯了七个孩子,现在孩子们都过上了好日子,王爷爷天天乐得合不拢嘴,能不唱吗?”妹妹还没品出妈妈这话的味道来,轻轻摇了摇头。我若有所思。是啊,这些年我们的家乡变了,我们的家乡富了,我们的生活无忧无虑了,人们怎能不纵情歌唱呢?

刚刚散完步的老奶奶们坐在亭子里谈起了家常。只听一位老奶奶说:“看,我儿媳妇刚给我买的,说穿人造棉凉快,一下子买了两套!”说着就扯起自己的衣服给那几位老奶奶看,对面的老奶奶接着说:“可不是嘛!儿子现在过好了,三天两头地往这送好吃的,还买了一大些营养品……”是呀,老人们都赶上了好时候,他们的晚年多幸福啊!

这时,陈叔叔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妹妹上前摸了摸陈叔叔的肚子说:“叔叔,叔叔,小妹妹什么时候出生呀,我要和她一起玩,这样我还可以当姐姐呢!”叔叔笑着说:“快了,叔叔现在每天坚持锻炼,现在酒也少喝了,大鱼大肉也少吃了,叔叔要健美,过几个月小妹妹就出生了,到那时候,叔叔的身材就赶上刘德华了。”陈叔叔的这番话惹得我们差点笑破肚皮。陈叔叔这几年努力创业,现在可是腰缠万贯,脸阔腰粗。天天泡在酒里,天天山珍海味的吃,没想到他也意识到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越是富了,越是应该有健康的体魄。于是乎,练起了长跑,这可真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一起抓呀!

几对情侣窃窃私语,相依相偎,规划着未来的小生活,脸上溢满幸福的涟漪。

湖畔人家,生活富足、强身健体、放声高歌;湖畔人家,有绿地、有碧水、有绿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喜上眉梢。

【篇六:瓦尔登湖畔的春】

冬日携着寒假渐渐地走远了,春的气息充斥在周围。信手一抓,放在鼻下,似有春的味道。此地春如此,不知他处春何如。蓦然想起,我曾领略过那里的春。

深邃的琥珀,松橡环拥,“四周的山峰突然地从水上升起。”岸边,一个木屋,一个人。他闲来垂钓,他忽复乘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为我们演绎的是一种西式的高蹈情怀。

初春,在书中与他对坐,沏一壶香茗,听冰裂开的声响,看冰花飞溅的景象。终于,太阳的光线形成了直角,暖风吹散了雾和雨,更融化了湖岸上的积雪。雾散后的太阳向着一个褐色和白色相间隔的格子型的风景微笑,而且熏香似的微雾缭绕着呢。旅行家从一个小岛屿寻路到另一个小岛屿,被条条淙淙的小溪和小涧的乐声迷住了。在它们的血管里,是冬天的血液流淌,并从中渐渐失去。湖畔春景图的主体,在梭罗的笔下仿佛注入了生命,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帧帧连续动画。举杯欲啜时,依稀听到一些声音,似曾相识却又久而未闻。最初听到很微弱的啾啾之声穿过了一部分还是光秃秃的、湿润的田野,那是发自鸟雀的,如冬天最后的雪在淅淅地飘下,触地。在这样的一个时候,历史、传说等一切启示的文字都敌不上那溪流向春天唱的赞美诗。叮咚的溪流,雪花的消融,润湿了那一抹抹绿。

小草像春火一样在山腰上燃烧起来了,好像大地送上了一个内部的热源来迎候春天的到来,而火焰的颜色不是黄的,是绿的——永远的青春的象征。那草叶像一条长长的绿缎带,从地上流出,流向下一个季节。山谷里,回响着冰消融的声音,如一座钟,无声却有声的地敲着,欲昭示着春日已至。

渐渐地,春日在他的笔下流过。次年九月,他继而也结束了这段生活。

我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在这个时间,恰在这个地点,透过时空,与他对坐,共赏着这湖畔的春,缄默沉思。

只言片语难诉读后思绪,唯有亲自浸入其中,涤灵魂之尘土,褪心灵之冗杂,方可获自身升华。

“破晓的,不仅是黎明”也有思想的春。

热门推荐
1二十年后再相会
2秋姑娘的礼物
3难忘的事
4过年
5读书的议论文
6我家的小花园
7战胜自我
8时间简史读后感
9老师,我想对你说
10家乡
11十年后的家乡
12传统节日端午节
13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14爱美的妈妈
15把快乐还给森林
16记忆中的腊肠
17我眼中的西湖
18那一次勇敢的尝试
19关于做一个实验的作文
20音乐我的心灵鸡汤
21我家的新成员
22那天我流泪了
23做人从这里开始
24愉快的秋游
25保护大自然很重要
26一次有意义的体验
27春天里的希望
28美妙的溱湖之旅
29探索月球的奥秘
30我是一只蜗牛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