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二作文>路上的欢乐
路上的欢乐

【篇一:路上的欢乐】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一条路,而这条路上又有着不同的路况,时而崎岖坎坷,时而平坦宽阔,但在我的这条路上,平坦宽阔占据了大部,有时伴有美丽的风景,这让我觉得这条路走起来很是欢乐。

在这条路的开端,我开启了幼儿园的旅程。幼儿园本就是个无忧无虑的地方,每天不必为了学习成绩而烦恼,也不用怕老师的责备,因为幼儿园老师的职责只是端正学生的品德及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所以只要在“法定范围”之内,每个孩子都想做一个“闹”一点儿的学生。我们每天好像都有用不完的力气,整天在校园里跑来跑去,不一会儿又会为了老师多给了谁一勺菜或者多给了谁一个水果而吵得面红耳赤。不过俗话说:“孩子翻脸比翻书还快,情绪来的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儿便又言归于好,又一起疯玩。我的欢乐来自那种童真,无拘无束的快乐以及童年时的无邪!

历时四年,通过这个地方,又到了下一处风景——小学。随着年龄的增长,规矩不断增多了,比如进门或者进班时要喊报告,结果由于“报告”喊多了,有一次在回家之后,竟大声地喊了出来,搞得一家人哄堂大笑。最欢乐的还是要数当个“二道杠”。当时的我们以能天天带个“二道杠”满学校溜达为最高荣誉,因为这既能使自己的“回头率”飙升,也可以体验一把当“小大人”的感觉。我很有幸在六年的小学中当了半个学期学习委员并最后因为抢着看雪景而被老师“光荣”地撤换了,但我也觉得很快乐。小学的欢乐来自那种自我满足感。

六年后,中学开始了,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早晨六点起床,晚上十一点半睡觉,唯一的奢望使“当二道杠”变成了“睡觉睡到自然醒”。但是初中是足球、篮球最为盛行的时候,所以班级之间的较量也是一件快事,我享受每天在夕阳之下,几个好哥们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中学的欢乐来自于充实的校园生活。

一路上可能十分艰难,又有多少变了:年龄、年级、规矩,更或是作业,不过唯一没变的是一直以来的那份时时都乐观的心理。到以后,不管我怎样成长,我唯一不变的就是当时的初心。

【篇二:路上的欢乐】

一阵京剧声传入耳畔,我不禁寻声而去。那是一对老夫妇,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唱着,邻居们席地而坐围成一圈,目光炯炯得十分专注。

“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十五载,到今才吐真言……”奶奶字正腔圆,就算年纪尽古来稀,嗓音还是如此的澄澈,年轻。绯红因害羞出现在了她的脸上,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也被笑容遮盖起来,她鬓上的银发随风舞动着,闪烁的眼眸中满是沉醉,她时不时还俏皮的做些动作。“原来是杨家将把名姓改换……”爷爷也开始唱了起来,他有功底的浑厚嗓音一亮出来,就赢得了大家的称赞,他满面春光的脸上更加的自信。我被他们动人的歌声所折服,不禁好奇起了他们的故事。

听邻居说,他们从小就在戏班子里长大,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唱京剧的。过了数十年,他们也不忘初心。回想起他们深邃的神韵,想必是在回忆他们年轻时一起唱戏跳舞的日子。

不知谁找到了他们年轻时的视频,大家又聚在一起,只为观看那不清晰却有深意的画面看他们年轻时美丽的妆容和矫健的步伐,精气神都使我们十分佩服。那时,奶奶的脸上还未饱经风霜,带着女孩的稚气。虽然不清晰,但她闪烁的眸子还是如此的明亮和美丽。那时的爷爷也是意气风发,快步走向舞台中央,如影随形的变着脸,令我们吃惊极了。

他们一唱就是四十年,人生中经历了数不胜数的挫折坎坷。可是他们从未想过放弃。回忆时一定有悲喜交加的情绪,他们把漫长一声中的起起伏伏中的理解和感悟都诉说进了这动人的曲调,欢乐的笑容和难舍的回忆中。

虽然可惜的是爷爷因病痛而无法再像以前那般唱歌,平常也难以见到奶奶的身影。但即使这样也带不走他们对京剧的热爱。

在他们的人生路上,定是浓浓的幸福和满满的欢乐吧。

【篇三:路上的欢乐】

城市之中,大街小巷纵横交错,这其中的路,我也走过不少。但那夜走过的那条路却带给了我不同寻常的欢乐,令我记忆犹新。

那次和妈妈一同观看世锦赛后,我与妈妈准备乘车回家。此时,夜色已经悄然织上天空,一针一线,无声无息,织得愈是紧密,大地仿佛被一块黑色的幕布所覆盖。正当眼前愈来愈暗时,眼角一亮,是道旁的路灯逐一亮起,暖黄色的灯光打破了夜的朦胧,却也别有韵味。

在此夜景之中,我心血来潮,恳求妈妈和我一起骑车回家,以便多欣赏这夜景一番。此时,街道上并无车辆行驶。平日在路上最常听到的那车辆驶过的风声消失后,路上显得格外宁静。两侧的居民楼的窗子已拉上了窗帘,些许人家的窗边还能隐约透出一丝光亮。这样宁静的时刻实在太难寻见了,妈妈似乎也已忘却困倦,欣然同意了我的请求。于是,我和妈妈各租了一辆自行车,骑向融合着暖黄色灯光与朦胧夜色的路。脚轻轻一蹬踏板,齿轮带动链条转动的一刻在静谧的夜中发出“咔哒”一声轻响,如同一把锁被钥匙拧开的一刻所发出的声响。这是我心中的那把锁被拧开的声音,此刻,心中的烦恼一扫而空,有的只是这夜色中难得的一份宁静带给我的快乐。

我渐渐赶上骑在我前面的妈妈,与她并肩骑行,聊一聊天。妈妈近来十分忙碌,很少得闲;我又不常与妈妈沟通,因此有些疏远。也许正是因为太久没有和妈妈聊过天,所以我和妈妈似乎有聊不完的话题,越聊越开心。妈妈此时笑逐颜开,双眼中闪出快乐的光彩。我看到妈妈的笑脸,心中也十分欢乐。

这路上的欢乐不同于考出优异成绩,收到心仪的礼品时的欢乐,这是感受到一份难得的宁静,体会到真心交流的欢乐。回家的路途总会结束,但这份欢乐总会延续下去,不会有尽头。

【篇四:路上的欢乐】

在牡丹花丛中,望不到尽头的历史长路上,欢乐如酒,小杯酌饮即可。

在那个人们自以为强盛的黑暗年代,圆明园再次扩建。从一个康熙赏牡丹的皇家花园,到清朝政治中心,接着是水法,西洋楼。园内,画师正描绘着松下弈棋的雍正,夜色朦胧,乾隆正与宫女戏于迷宫之中。园外,百姓们正过着清朝盛世的生活。然而,在这清朝最富足的时候,银库堆满的时候,他国贪婪的目光,强有力的臂膀,正为这东方天朝而来。慈禧大寿之时,日本正倾其所有在天津半岛登陆。

我看着云雾中的圆明园,在焦黑的地基上虚构着当年的宏伟,与欢笑。于是,大火熊熊,掠过牡丹花丛,花瓣在火中舞蹈,火蛇爬上梁柱,窗纸,伴着宫女太监们的哭叫,这座“万园之园”轰然倒下了,曾经飘扬的龙旗,只剩下焦黑的一角,曾经宏伟的水法十二铜首,也流落他乡。我定定地站着,在一片死寂的圆明园中。满眼的断壁残垣,终于安静了,没有过多的欢笑,没有烈火与浓烟。只是这寂静,让人泪眼朦胧。

蓦地,我看到了干涸的华清池,沉默的马嵬坡。想起了那绝世容颜的一抹红妆。依稀看到,那“侍儿扶起娇无力”的身影。从春宵苦短,到挥泪赐死,“血泪相和流”。这“宛转蛾眉”也随时间消逝。

历史这条路上,欢乐往往在乱世之源,杨玉环去了,圆明园也去了。沉浸在欢乐的琼浆玉液里,一碗醒酒汤的作用就像百日维新,因为那碗汤上得太迟了,直到君王只求“一醉不复醒”。

被晨雾笼罩的圆明园中,青灰色的湖边溪岸,影影绰绰的,仿佛又见红牡丹;华清池,也仿佛涌出清泉。居安思危吧,想一想辛弃疾的诗句:“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历史的长路上,本不应有如此多的痛苦,与悔悟后的懊恼。欢乐是一坛清酒,请适量饮用。

【篇五:路上的欢乐】

脚下溅起一番水花。在月光的照射下,水坑仿佛一个个平面镜,呈现出月亮的形状,发射出晶莹的光。欢乐的步伐中伴着向往,温暖的手掌中带着陪伴。

夜幕降临在白河峡谷的上方,当太阳的最后一抹绯红消失在云际,我和薇踏上了那条夜行的道路。微弱的光或隐或现地照在坑坑洼洼的石子道路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神秘。

蟾蜍跃过的水坑中,闪现过了一圈又一圈的波纹。盛着的月亮,仿佛也摇晃起来了。我挽住薇的胳膊,她拉住我的手,轻声地说:“别怕。”清风扬起她耳边的碎发,有规律地飘着。我替她别到了耳后。她欢快的语调仿佛在对我诉说着这一路上的欢乐。

没有灯光。

我仔细地听着风吹过杂草丛沙沙的响声。摆动的狗尾巴草在向我们招手,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薇的步伐减慢了,她轻轻地捡起一支折断了的狗尾巴草,伸到我脖子里,我咯咯地叫起来,薇大笑着,还不断捂住嘴巴。提醒自己不要打搅这僻静的峡谷中神秘的生灵。

临近岸边的地方,能听见潺潺溪水流过小河,顺着石子流下所发出柔和的悄声,如鸣佩环。仔细听,好像有青蛙的叫声。随着前进的脚步,这种声音越来越大。那忽远忽近,忽清晰忽模糊的声响给我一种无尽的遐想,那是一种欢快的呼唤,像是在呼唤山谷的神灵。薇的手拉得更紧了些,月光照在她的脸颊上,淡蓝色的,却没有显出任何哀伤。仔细一看嘴角上扬的她似乎也品着这山谷带来的无限欢乐。

突然山谷中传来一声呼唤,好像是某种猴子。在我看来,那却是山谷对青蛙的回应,对薇的笑容的回应,对踏访这山谷的我们的回应。这也让我确信,在这神秘的山谷里,有着大自然诉说不出的秘密。像是它与生灵之间在沟通,在对话。

忽然间,远方的一颗流星划过。我感受到万物都寂静下来,许下属于自己的愿望。

远处的北斗七星闪现在这柔和的夜里,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一路,有薇的陪伴,有大自然的陪伴。这一路,不光有欢乐,更多的是人与物带给我的感动和幸福,仿佛在告诉我:一路上,有我在。

热门推荐
1班长竞选稿
2一次难忘的事
3学习雷锋好榜样
4参加看守所警示教育活动有感
5历史红颜群星璀璨
6留点感动在心中
7阳光地生活
8我是你的眼
9“三星级爸爸”
10寻觅春天的踪迹
11
12我的学霸同学
13谁变成了谁的执念
14缅怀革命先烈
15妈妈的爱
16读书的乐趣
17班里那些事
18
19温馨的家
20铜钱草
21高中军训日记
22托物言志的
23感恩的花开在成长的路上
24《海洋世界》观后感
25追寻那抹文明之绿
26理想点亮人生
27我最喜欢的动物
28寒假打工记
29雨中的故事
30以唤醒为题的记叙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