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打麻糍】
每年的冬至,外婆家都要吃麻糍。我总是问她:“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吃?”她说:“古话说不吃麻糍不算过冬至。”虽然我还是没搞懂为什么要吃,但是这应该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习俗吧。
小时候我曾好几次看到过外公和外婆制作麻糍的过程。那吸收了一整晚水分的饱满而又洁白的颗颗糯米,像极了袖珍版的和田玉。躺在木桶中蒸煮的糯米粒散发出脉脉的香气,时而淡时而浓,我深深地迷恋这份芳香。等糯米蒸熟的时候,外婆总是会揉上一团,再在糯米团中撒入一些白糖拿给我吃,那味道越嚼越得劲。锤麻糍的时候最有意思了,外婆将那香喷喷、冒着热气的糯米团倒入石臼中,外公脱掉厚重的外套,挽起衣袖,卖力地锤打着,外婆则时不时的拿水帮抡锤摸上点水,那是为了防止麻糍黏在抡锤上。 “咚咚咚”,大锤有规律地一起一落,这可是个力气活。没过多久,一个黏糊糊的大糯米团就做好了。接着外婆将糯米团撕成一个个小圆球,然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芝麻粉里,就那么滚上一圈,然后就可以吃了。
打麻糍,累并快乐着的一项劳动,在辛勤的敲打中,既收获了食物的甜蜜,又收获了食物的芬芳!
【篇二:我最喜欢的小吃——麻糍】
麻糍,是无数人童年的记忆,是三都的代表,当然喽,也是本馋猫的最爱。
我想知道麻糍是怎么做成的,就来到厨房聚精会神的盯着正在做麻糍的妈妈。只见妈妈将糯米粉与牛奶、白糖揉和成团,取一般糯米粉整合成薄片,放入平底锅,在里面放少量的油,再用锅把薄片两面都煎成金黄,撒上红糖和芝麻粉,并卷成三折,最后用刀切成小块,装盘,这样一碗喷香喷香的麻糍就做好了。金黄金黄的皮,黑黑的芝麻,如此美味令人流连忘返,好像在和我打招呼呢!看它这样子,就让人直流口水吗,当然,它的味道闻起来也非常的香。
我先咬下第一口,感觉淡淡的没什么味道。可是,再咬下第二口时,先是有点咸,不过,芝麻甜甜的味道顿时占领了我的味蕾,仿佛全世界只剩下甜蜜,使我忘记了一切,陶醉在麻糍的世界里,淡淡的、咸咸的、甜甜的,味道非常美味,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品尝第三口、第四口、第五口……因为麻糍本身就是淡的,所以再怎么品尝它,也不会感到腻,更不会感到寡淡,使我置身于美味之中,无法自拔……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小吃——妈妈做的麻糍,听了我的介绍,你们的口水流下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