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弘扬烈士精神】
3月29日早晨,我们四年级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佩戴着小白花,排着整齐的队伍,沿着南环路向西,前往安康烈士陵园,去瞻仰埋葬在那里的烈士们。
来到烈士陵园脚下,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让我们肃然起敬。我们沿着台阶轻轻向上走,向西穿过丹心亭便来到纪念碑前。抬头仰望,雄伟的纪念碑上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闪闪发光,纪念碑前摆放着许多美丽的鲜花,周围高大的松柏像一个个卫士静默在这里,守护着烈士们的英魂。
在纪念碑前,我们举行了庄严的纪念仪式。队旗下,我们高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嘹亮的歌声在空中回荡。我们恭敬地向烈士敬献花圈和小白花,以此寄托我们的哀思。
默哀完毕,我们来到纪念碑东面的牛蹄岭战役展览室,我从墙壁上陈列的图片中看到了当年战争的画面,我还看到孟俊奇、鲁秦侠团长等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的照片。从解说员的解说中,我了解到牛蹄岭战斗发生在共和国诞生的前夜。这次战斗重创了敌军,为安康的和平解放铺平了道路。为了缔造美好的明天,千余名战士在黎明前倒下,血沃秦巴,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颂歌。看着这些照片,聆听着这动人的故事,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仿佛看到了烈士们在战场上与敌人拼杀的惨烈场面,殷虹的鲜血染红了山岭。是这些烈士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脚下的这片土地和今天的幸福生活。虽然他们永远长眠在这里,但是,他们却永远活在我们安康人民的心中。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又来到墓碑西面的三线学兵事迹展厅,这里展出的是四十年前“三线学生连”的“大哥哥、大姐姐”留下的一些老照片。为了建设襄渝铁路,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工作,长年吃不到饱饭,很多人在事故中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为建设繁荣新安康做出巨大贡献。
出了展厅,我们来到烈士墓地,一一瞻仰埋葬在这里的烈士,我看到每个墓碑的一角都刻着一颗红色的五角星,金黄色的碑文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当我看有烈士牺牲时年仅十五岁,我的内心十分震撼。我把手上的白花恭敬地放在他的墓碑上,心里有无限的惋惜和敬意……
从墓地下来,我们在丹心亭集合,我记下了红色柱子上的一副楹联:“汉水长歌颂先烈建殊勋永垂青史,金州求福唤后辈展宏图告慰英灵”。
是的,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富强,把我们的家乡安康建设的更美好,来告慰先烈的英灵!
【篇二:盛放吧,精神之花】
柏拉图曾说:“人防止生病的最好方法是精神和肉体的平衡,成功的捷径亦在于此。”是啊,精神不应被精神取代,精神更加不应该被所谓的功利所取代,成功永远不会以金钱作为垫脚石,一种崇高的精神和价值观才是成功的捷径。
反观新中国成立64年,毋庸置疑,中国的GDP早就跻身在世界的前三位,但过快的经济增长亦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教授因频频被揭发出上网抄袭论文去评职称而受到了社会的声讨。在二线城市举办的学术论坛就知识为了参与者的与会费用,却从来没有探讨过真理……这些看似平凡的现象都在反映着同一个本质,我们的时代呼唤精神,我们的时代需要精神至上的人们。盛开吧,精神之花!
中华民族作为占领了华夏大地5000年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虽说在近代没有出过什么什么大哲学家,但是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是孕育了许多名垂千古的圣人。孔子就是其中的一位出类拔萃的英雄。在那个物质生活并不多样化的年代,也正或许是这种人类自然社会淳朴的氛围,使他的精神境界达到了一个无人能及的高度。孔子通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考察,提出了“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的仁爱思想;通过体察军民之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滚西,要求了统治者要体惜民情爱惜民众…就是一种种淡泊名利的探索精神才造就了中国古代乃至现在最为优秀的一位大学者。容我们回头看看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科技上去了,财富上去了,但人们的思想却越显得疲惫和空虚,他们只将思想与金钱处在一个不平等的地位上,金钱早已成为操纵思想的罗盘,这样氛围之下,人们怎能一心地思索着自己的生活?思矣,思矣!
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一种文化的形成不仅在于一种社会制度和个人的纯粹的存在,更在于二者能不能有机的结合。古希腊是个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国都。但是在充斥着铜钱味的小岛上,人性对于精神的探讨却从来没有因此而消磨殆尽。他们有了智者运动,启蒙运动,它们珍惜从文化遗产中提炼出时代的精神,提倡从文化中吸取营养再来影响文化,于是亚里士多德产生了,柏拉图来了,米开朗琪罗也开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雕塑界的神话。一种又一种新的思想随着人们的运动油然而生,可是却没有使得社会的制度土崩瓦解,反而促使了意大利和希腊成为了辉煌一时的世界霸主。
我们的时代缺少爱,所以新一代的我们呼唤永恒而真正的爱;我们的科技需要探索,就要呼唤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人类存在的自然社会,不可能没有一种精神力量的存在。金钱终究是一沓纸币,它能换来的知识枯燥的劳动产品,我们呼唤精神,我们需要精神。
盛开吧,精神之花!
【篇三:雷锋精神代代传颂】
阳春三月,正是万物复苏的日子,祖国大地洋溢着浓浓的春意。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也迎来了第53个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
雷锋,他出身贫苦,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于革命。他感人肺腑的事迹妇孺皆知,他高尚的品质人人赞扬。身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去学习这种精神。我们学校也开展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活动,我们人人响应号召,参与其中,这其中也涌现出了许多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
学习雷锋——珍惜每一粒粮食
在班主任的号召下,我们班的住校生,决定从珍惜每一粒粮食开始学雷锋。他们每天吃饭,都买适量的饭菜。他们吃饭时不允许一粒米,一片菜掉在地上。他们吃过饭后,碗里不会有剩余的米粒,自觉清洗碗筷。他们觉得这样做很高兴,这样不仅珍惜了粮食,也是学雷锋的具体表现。
学习雷锋——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
我们班的王广胜,他虽然学习成绩差了一点,但是他在学雷锋的活动中也没有甘于落后,他每天下了晚自习后,等到同学们陆续走完后,他便拿起扫帚打扫教室,还会把黑板和教桌擦的干干净净,明明亮亮。并且他还做好事不张扬,不告诉同学们。他让我们的教室干净、整洁,让我们非常感动,人们都称他为“小小活雷锋”。
学习雷锋——从身边小事做起
我们在班长的带动下,每天都会帮助父母做家务,并且还会去街上捡垃圾。我们每个人看到废纸都会随手捡起来,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也时时刻刻遵守交通规则,做到让家长放心,让老师放心,让交警省心。
这样的事迹数不胜数,让我们一起学习雷锋那种高尚品质;让我们把有限的生命用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让我们一起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代代传颂!
【篇四:人要有突破的精神】
在茫茫人世中浮沉的我们,往往会困扰于自己所处的现状。这时,我们就需要有一种突破的精神,要有一种创新精神,突破现状,打破现状的困扰,不要满足于现在安逸的生活。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就是由于不满足于现状,勇于突破,才使他们的人生变得丰富起来,才会有我们现在多姿多彩的世界。
两千多年前,西汉王朝为了打破与周边国家和少数民族的僵峙局面,派张骞作为汉朝大使,去与那些国家和民族建立友好关系。张骞出使西域后的几百年里,古代商贾们不满足于中原商品市场,他们沿着张骞西行所走的路线图,毅然领着商队,向西出发,终于打通了一条“黄金之道”——丝绸之路。由于商贾们的突破精神,开辟了丝绸之路,才使中国商品流向欧洲市场,也使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加强了亚欧地区的联系。
中华民族,曾经被人凌辱了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里,人们生活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中,他们为了摆脱被人统治的命运,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虽然这些斗争大多都失败了,但是人们并没有放弃努力,而是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的突破精神。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广大中国民众进行了艰苦卓绝八年抗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这都是由于人们不甘安于现状,勇于突破,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科学技术还处于相当落后的地位。为了赢得国际威望,增强国力,科技人员日以继夜工作,不断取得突破,终于成功研制出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生物技术方面,中国科学家发扬敢于突破的精神,成功地用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中国经济落后的现状,国家领导人决定进行经济改革,实施对外开放。正因为有这些突破性的改革措施,中国才迎来了现在经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应该有突破精神,只有突破现状,才能迎接明天更美好的生活。
【篇五:学习十九大、弘扬工匠精神】
党的19大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是党集中人民思想贯彻落实行为的政治觉悟的召开,这届党的19大提出的思想是什么呢?相信大家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不陌生吧,党决定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作为21世纪的学生们我们要积极维护党的思想,认真做到那24个字。还要认真学习,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弘扬工匠精神,传承世纪美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什么是工匠精神?大而概之就是热爱本职工作、严谨做事、精益求精、追求完善。劳模的本色凸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品质。
在中国,有许多优秀的大国工匠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工艺,有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给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高凤林,有载人潜水机上被称作“两丝”钳工的顾秋亮,有高铁研磨师宁允展,有港珠澳大桥深海钳工管延安,有捧起大飞机的钳工胡双钱,有錾刻人生、为APEC会议制作礼物的孟剑锋,还有捞纸大师周东红。
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这个道理。
要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方才能让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我们也要以他们为先驱,为动力,为标杆,去创造和谐美丽的中国。
每个业者都应该以同样大国工匠的精神尺度,尽职尽责,赢得世界的喝彩。
而我们也要为党提出的思想而奋进,让新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灿灿辉煌。
【篇六:传文明弘扬精神】
中国浩瀚五千年,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国学著作凝缩着中华文明的精髓,集聚了传承千古的杰出思想智慧的结晶。它——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我们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也是一本经典的国学著作,它伴随着我长大。
低年级的时候妈妈教我读背《弟子规》,给我讲解它所讲的意思,我那时觉得只要把它背会了就可以了并没有理解为什么要理解它所含的意思,妈妈讲的时候也就只是听一听,并不放在心上,因为不理解意思在生活中虽然背了,也没有按照它的意思去做。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妈妈早已催了我好几遍下来吃饭,可在看书的我也没动,只是每次妈妈催我的时候都嘴上应和着:“哦,马上就下来,我把这一点看完就下来。”虽嘴上是这么说,可我还是一页一页的往后看,没把妈妈的口令当回事儿,心里就想着:不就是晚一点下去吃饭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便更心安理得的看书。不久妈妈上来了,她没有发火也没有不耐烦,只是心平气和给我讲起了《弟子规》“入则孝”:“入则孝是怎么说的?父母呼 应勿缓 也就是你听到父母在呼唤你的时候,应该要立即回答。这点你是做到了,但是在这句后面还有一句 父母命 行勿懒这句话是与上一句话有着紧密联系的,这句话也就是父母再叫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马上行动不可以拖拖拉拉。如果父母让你做什么事的时候,就像今天,你只是嘴里答应并没有做出实际行动就等于是在欺骗父母,欺骗父母就是不孝,百善孝为先,你如果连孝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做别的事情呢?好了,快去吃饭吧,不然饭就要凉了。”我这才知道原来这小小的一本“书”包含着这么多的道理,不由得震惊——我一点要像《弟子规》里所说的那样做,我站起身离开了我的桌椅和课外书对妈妈说:“好的,我这就去!”
当妈妈再讲《弟子规》的译文时我不再想别的事情而是专心专意的凝听着,在生活中我也尽可能的去效仿它,但还是总出错,不过这都不要紧,因为人都会不断的犯错,而错误总是可以被找出并被改正,改正错误就可以让人进步,人也总是在犯错中成长,当然我也不例外。
各类“国学经典”记载着中华的文明、中华的智慧、中华的传统,这些经典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时代,很多人忘记了老祖宗留下的珍稀遗产——“道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毁坏着生态,毁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本,这是不是人心的贪婪、道德的沦丧?科技是发达了但有些环境已近污染,这时才想要补救,科技发达想要补救美化环境并不难,但更需要补救美化的是人的那颗本是纯净无暇的心,人心是发达的科技补救不了的,但老祖宗留下的国学却可以,但需要有人去读懂它们,按着去做、去反省。
国学是中国的国粹,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它可以让中国有着更好的未来,它需要我们去弘扬、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