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二作文>声声慢
声声慢

【篇一:声声慢】

一群飞雁,两行清泪,三盏淡酒,四片落叶。

我仿佛是丢了什么似的,不断的寻觅着。门前屋后,我默然的穿过,却不知要寻觅何物,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冷清得仿佛是我不属于这里一般。立在后院,萧条冷清的景物使我徒然升起无比的凄惨,悲伤,忧郁。

风,阵阵的吹来。身子越发的冷了,我不禁紧了紧衣服,走回了屋里。犹记几天前,空气里含有一丝燥热的气息。而今天却是寒风已至了。这忽冷忽热的天气,我又如何却调养我的身体。回到屋内,见桌上有酒,便温了温,喝了几杯。虽有热酒下肚,终究抵不过黄昏时分秋风的寒冷。屋子,空荡荡的,屋外的寒风吹过,屋内的温度仿佛被风带走,我愈发的冷了。

靠在窗前,不知要干什么。忽然听到一阵雁鸣的声音,抬头望去,一字大雁。缓缓地向南飞去,泪又流了下来,心里正想念着故去的丈夫,抬头看去,却看到雁,回忆又闪现出以前与明诚飞燕传书的情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张张信纸上盛满了想念。而如今,再看到雁儿,却不再会有信了,那群雁的叫声,却又是旧时的相识。

窗外黄花堆积在地上,风掠过,卷起几片落蕊。尚挂在枝头的菊花也已经枯黄陨落。我看了看镜子,镜中的我,憔悴瘦损,面色苍白。如今还有谁有心情玩赏?只是忆起当年,明诚常为我摘下一枝菊,簪于我的发髻之上……

依靠在窗框之上,独自坐着,无人打扰。只有窗外时不时想起的风声。要怎样才能挨到天黑黄昏时分,又下起了细雨,梧桐叶片被雨水拂过,在枝头摇晃,水滴从叶片上滴落,声声入耳,令人心碎。雨仍淋淋沥沥。我看着此景此景,又怎是一个愁字说得尽呢?我缓缓立起身,移至书案前,提起笔,写下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唉……

【篇二:声声爆竹除旧年】

踏上故乡熟悉的土地,泥泞小路上大红的碎屑点缀其间,那一股淡淡的白烟悠悠然地升向云霄,便知春节来了。

大年三十的早晨,鞭炮声与烟花爆鸣声此起彼伏,朝阳未升鞭炮火光却将暗晨照成白昼,烟花也不甘落后,为黑暗暗的天空染上绚烂的色彩。我掀开被子,洗漱完后来到餐厅,圆桌上菜肴用白碟盛放,三个火炉上炖着鸡鸭鱼肉,热气弥漫在餐厅里,门外父亲已将鞭炮放置好,火苗在风中摇曳了几下,鞭炮便被引燃,白烟肆意地蔓延,橙黄的火光在白烟中毫不逊色,一个个红色的小纸卷儿在空中飞舞,不时敲打着玻璃。在声声爆竹中一家人欢声笑语共祝来年身体健康、快快乐乐。

午后的阳光懒懒地洒在乡间田地上,我们沿着田间小径走向那座年代久远的墓,细细看去,刻在墓碑上的字迹被岁月侵蚀,只留下或深或浅的凹印。火舌舔舐着纸钱,青烟在墓前袅袅升起,鞭炮爆炸声围绕在我的耳畔。随后向先辈拜礼,我朝着墓碑郑重的磕了三个头,拜下了对先辈的怀念、尊重和对自己的期盼。溅出的红屑装点了冷寂的石碑,散落在墓旁的枯枝也因飘扬的红屑添了些生机。

三十晚上接近零点,原本安安静静的家家户户开始热闹起来,这一户鞭炮声还未响绝,那一户已开始和应,霎时间,天地间仿佛只余下了这群响不绝的爆竹声,睡眼惺忪的我忙穿上拖鞋,趴在窗上托着腮,远方丛山只留一团黑影,橙黄的火焰与耀眼的白光在黑暗的映衬下尤为美丽,万家灯火或明或暗成了这冬夜里最美的风景。电视里春晚主持人正在倒数,窗外的爆竹声仍不知疲倦地响着,秒针转向12这个数字。新的一年来了!

爆竹声声除旧年,火红的鞭炮带着人们对于来年的期盼,对于家庭美好祝愿而绽放。

【篇三:二胡声声】

那是个冰冷的秋天,街头,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坐在石凳上。他头戴一顶暗红色的帽子,牙齿没几颗了。身穿一件蓝色的外套,上面有好几个补丁,穿着一条黑裤子,脚蹬一双黑色布鞋,显得很朴素。

他手里拿着一把二胡,右手拿着琴弓,琴弓不停地摩擦着琴弦,流淌出动听的音乐。老人拉二胡的时候,头往后仰,眼睛微微闭上,鼻子里不停地喘着粗气,像喷气筒似的,一下一下地喷着,似乎胸腔中有无尽的火焰。

过了一会儿,他的身体猛地向前倾,眼睛忽然瞪大,脖颈青筋暴起。琴弓突然向左一划,二胡发出低沉的声音,似乌云挟着雷声掠过大地。他的表情也跟着旋律变得阴沉,嘴唇红得像是要滴血。这表情,又像是一位将军站在战场上。一个个音符就像一块块石头,不停地砸着地面。

突然,他从破旧的石凳上一跃而起,好像一头凶猛的老虎突然一跳。他的手不停地扯动着琴弓,腹部猛而收起又猛而突出。他的脸上挂着一副愉悦的表情,皱纹不知飞到哪儿去了。他目视远方,眼睛像一双探照灯,盯着蓝蓝的天空,似乎要随着音乐飞向天空,我的心仿佛也随着音乐向天空飞去。

音乐戛然而止,街头静悄悄的,仿佛整个世界刚刚睡醒。过了一会儿,掌声如雷,这是路人们自发的赞赏!

我被这位老人打动了。他穿着俭朴,这把二胡也许就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寄托着他对音乐的向往和喜爱。想想以前的我,学吉他的时候,不认真学,学了几天,就不想学了。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全身心投入。

天黑了,回家的路上,那二胡声依旧不停地响彻我的心房。

【篇四:唢呐声声】

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每当听到凄惨的唢呐声响起,我就明白有人落架了,要办丧事了。现在,丧葬的习俗依然沿袭不变。

在本地,人们都对逝者十分尊敬。还有就是我们这里的人都知道一句话:“有个好老子,就有个好喜事;有个好儿子,就有个好丧事。”所以不仅为了孝道,还是为了面子。因此人们一般将丧事办得很隆重。

一般,办丧事是从一声声唢呐开始的,这是在告诉人们要办丧事了,左邻右舍的人们会自发到逝者家里帮忙张罗后事。

然后,人们就开始布置灵堂,灵堂一定要扫干净。之后,在灵堂中放逝者的棺材,逝者长子买的花圈,长明烛,香台。然后将逝者的身上擦洗干净,换好灵服。移到棺材中,再用棺罩罩好。

之后,就开始采办办丧事的食材,请厨师,还必需杀一头猪。

到了中午,前来吊唁的人越来越多了,逝者亲朋一般都要买花圈和火纸。说起火纸,这一般都是我们这里的人认为逝者到阴间需要过路钱。所以后辈一般给逝者烧大量的火纸来彰显孝道。

这时,丧歌队就辛苦了,丧歌队一班都用鼓,锣,唢呐来演奏,有的唱歌。比如说天地开场,日吉良辰,鲁班到此,修此华堂。还有许多的歌词,又比如在结束时唱的歌词:天上金鸡叫,地上紫鸡啼。看看天大亮,正是收场时等许多的丧乐歌词。

这些歌词有的优美,有的婉转,有的凄惨,有的悲痛。总之各有特色。

慢慢的,伴随着各有特色的丧乐和悲凉婉转的唢呐声,我们到了夜晚。此时有三个大活动,游时,打丧鼓,守灵。

首先开始游时。游时就是由丧乐队带领逝者主要亲人,围绕着用办丧事的凳子所摆成的“奠”字和灵堂来回转七圈。祈求逝者到阴间平平安安,一帆风顺。

其次就是打丧鼓。打丧鼓是由一位老人来办的。每一个村都有专门的打丧鼓的老人。只见一位老人便打丧鼓边唱着词。词一般都是传唱的老故事,也有随口创作的。有一次,我们村有办丧事的人家,我就在他家听过打丧鼓,并且我就记下了一部分词。例如:秀才到此,做篇文章。歌郎到此,开下歌场。慢慢的,到了结束的时候,词是这样的:歌郎送出门,庄子返天庭,亡者安葬后,孝誉万年兴。唱完之后就结束了打丧鼓。

最后就是守灵,人们都相信这是被逝者的最后一个晚上,所以都坐在灵堂里。并且不时地点香和烧纸。并且一守就是一夜。对于我这样的好动的人来说是有很大困难的。

一夜就这样就过去了,只要耐下性子,时间还是过得很快的。第二天早饭过后,就是要开馆了,只见棺材一开,唢呐声四起,哭声绵绵,前来吊唁的人们依次走看完了就得封棺。然后用八个人将棺材抬往提前选好的墓地。本地采用的是土葬。这是因为人们都相信“落叶归根”这句话。

将逝者安葬好后,丧乐队散去。一大堆花圈簇拥着新添的坟墓,似在替亲人守护亡灵。之后亲人的祭奠,还有“烧七”。最隆重的是五个七天后的“烧五七”,主要亲戚都到场给逝者放鞭炮烧纸钱,自此一场丧事才算结束了。

岁月流逝,唢呐吹了又停,停了又吹,一声一声响在家乡的村落,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哀思。

热门推荐
1学农感想
2生命如此脆弱
3奔腾的海洋
4二十年后回故乡
5十二岁我多了一份叛逆
6我的小秘密
7珍藏微笑
8我的祖国,我的魂
9我想当宇航员
10在锻炼中成长
11我爱我的家乡
12我们班的副班长
13那声音
14爱的手套
15暑假游威海作文
16第一次做饭
17暮春里的一课
18那一次,我真委屈
19家中来客
20一颗种子的旅行
21家乡的竹林
22给自己的一封信
23自己的天空
24心中有盏爱的灯
25读与成,书与才
26莲之美
27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28我的爷爷
29关于
30寒假趣事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