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春蚕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死干。”每当想起这句诗,我总会想到蚕为我们人类作出的贡献。
在我们的印象里,蚕宝宝就像一个大胃王,需要人类的照顾,需要到处给它们找桑叶。可我们在抱怨他给自己带来麻烦时,可曾想过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蚕吃那么多,是为了结茧吐丝,用它五彩的丝给我们织起一床床被子和一卷卷丝绸,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温暖,在炎热的夏天感受到凉爽。
我静静沉思,蚕的精神不就如同老师呕心沥血为学生的精神吗?
我的班主任——杨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上学期,我们班要参加县里举行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那段时间,杨老师几乎每天脸上都挂着浓浓的黑眼圈,整个人也显得憔悴了许多。有一天,我们问老师:“杨老师,您的黑眼圈是怎么回事呀?”老师告诉我们,因为白天要给我们排演节目,晚上还要备课,做课件,给我们批改作业……听到这里,我仿佛看见了老师埋头苦干的样子:杨老师开着台灯,一边批改作业,一边揉着已经快眼不开的眼睛,时而点头,时而微笑,时而皱起眉头……
杨老师不仅熬夜给我们看作业,还经常哑着嗓子给我们上课。我们知道杨老师嗓子本来就不好,再加上杨老师总爱带我们去户外活动,嗓子变得越来越差。还记得那次拔河比赛,杨老师为了给我们加油,嗓子都差点说不出话来了。回过神来,我抬头又看到了老师的眼睛,仿佛老师那种无私的精神都集中在了那浓浓的黑眼圈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死干。”这不仅仅是在赞美春蚕,更是赞美老师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篇二: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暖花开,杨柳飘絮的日子,家里的蚕籽争着想来看外面繁华的世界了。
一开始只见紫黑色的卵里面有一个黑色的小点点在蠕动,过了两三天,只见一条条像针尖那么细的蚁蚕出生了,我用毛笔把蚁蚕轻轻刷到预先给它们准备好的桑叶上。又过了五六天,蚕宝宝长到1厘米左右了,要脱皮了,它们变成了灰白色。“沙沙沙,沙沙沙”像秋天细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桑叶吃得只剩下茎脉,灰白色的身体在里面波动。脱过四次皮的蚕白白胖胖,好像一个刚满月的胖小子,轻柔而富有光泽的蚕身,好像穿上了一件雪白的衣衫,可漂亮了。这时候的蚕宝宝食量变得可大了,如果你把桑叶放进去,不一会儿,桑叶就会被啃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被啃成了一个天然大坑,有的被啃成了一张地图,还有的被啃得像一把宝剑。
蚕宝宝快“上山了”,它们全身发黄、透明。吐丝的时候,蚕宝宝的头时而昂起时而落下,像一个灵巧的姑娘在挑花绣线似的。蚕宝宝吐出一根根金丝银线把自己包在一间没有门和窗的密闭小房子里。
“春蚕到死丝方尽”是蚕宝宝一生的真实写照。通过跟蚕宝宝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让我明白了奉献也是一种快乐,我要学习蚕宝宝这种奉献精神。
【篇三:春蚕】
几个星期前,爸爸给我买了12只小蚕,我非常高兴,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小蚕。没过几天,小蚕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很快就长大了。
当我闲着没事干的时候,我就把小蚕拿出来玩,小蚕的身子很软,能做出许多动物做不到的动作,无论怎么拨弄它,它好像一点都不痛,这也许是它没骨头的原因吧。
人们都说蚕身上到处都是宝,它的丝可以加工成蚕丝被;它的粪便经过处理可以做枕头;蚕蛹还可以做菜吃……蚕宝宝的用途可真大啊!
大约过了三个星期,有一天当我放学回到家时看见那只蚕宝宝已经开始结茧了,它将自己包在茧里面,身体已经由纯白变成蛋黄,体长也开始略微收缩,它慢慢变化成蚕蛹,最后冲破蚕茧飞出来,变成了一只飞蛾。蚕宝宝到死都还在吐丝,这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啊!
我喜欢蚕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