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五年级作文>我的动画情结
我的动画情结

【篇一:我的动画情结】

我已经小学五年级了,这几年来,动画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可以说,动画是除了家人,朋友以外,最能见证我成长的见证人了。

刚开始

起初,我的确并没有无聊的时候。因为那时我还小,正是对什么东西都好奇的时候,所以只要有了一个玩具,把它玩个千遍万遍都不会腻。但妈妈还是给我看《巧虎》这类启蒙动画。虽然我觉得动画片没有玩具好,但我依旧看得津津有味。

幼儿

渐渐地,我长大了,从小宝宝变成了幼儿了,也就是上幼儿园的那个时期。每次从幼儿园回来,我总会要妈妈给我看动画片——我已经喜欢上了动画。当然,我的动画列单里又新加了个《爱探险的朵拉》,因为它不仅好看,有时候还会说点英文。有时我看得入迷了,竞学着说了些不太标准的英语。

初升小学

刚刚升入小学,忧虑还是很少,因为低年级作业少,空闲时间多。那时,我的心智渐渐成熟,却还是比较幼稚。每天晚上,我总会准时坐在电视前,打开电视,收看最新几集的《猪猪侠》。有时,我看得激动了,竟一跃而起,喊道:“五灵威力,变身!”边说,我边学着动作。

现在

现在,我已经五年级了,已经是高年级的大哥哥了。由于学业和妈妈的管治,我已经很少看电视了。以前那些热爱动画的行为,我开始觉得有些幼稚了。但有机会,我还是不会记看一下类似《梦幻西游》之类的仙侠动画。

每个晚上,我都会用幻想编织成一个动画的梦,一个童年的梦。

【篇二:我的藏族情结】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首歌,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详,作为附中学子的我,每次听唱,心中都会有一种庆幸而自豪的感觉。

新时代,新气象,新体验。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比以前相处融洽了,譬如就拿我身边来说吧,我是西藏民族学院附属高中的一名学生。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藏族的朋友,他们是那么的纯洁、天真、可爱、活波、友善……这些和我以前对藏族了解的完全不一样。以前,我听别人说,藏族人很凶狠、野蛮、无知……我想对那些未真实接触过藏族的人说你们了解藏族吗?我想答案应是否定的,因为实践出真知。

现如今,我每天都和我的藏族朋友一起玩,打篮球,跳锅庄,唱藏歌,陪他们练毛笔字等等,而这一切足以说明我们不似亲兄弟,但远远胜似亲兄弟。

我的心中已经有了一种浓浓的藏族情结。

初到附中,在我军训的时候,看到藏族朋友很黑很黑。我对藏族的佛教很是感兴趣,于是我问了我旁边的藏族朋友关于藏传佛教的历史渊源。他先没给我讲,而是告诉他的名字,“我叫扎西。扎西,在藏语里是吉祥的意思。”自然,我也做了自我介绍。听后他就对我说了句:“扎西德勒!”同时我也向他说了句“扎西德勒!”接着他就很高兴地用流利的汉语跟我讲关于藏传佛教发展的历史,关于它的起源以及到后来佛教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等等。

那天下午,我们交谈的很愉快,除了笑还是笑,这样的笑是那样的纯洁的,可对我来说,它就像此时蓝天上的白云那样,稀少,罕见。可它是多么的悦目,提神!

近年来,党中央十分重视西藏建设,穿过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是最好的见证,而青藏铁路的修建,让汉藏纯洁友谊更加深切而坚固。

我想借此征文比赛,以表达我对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热爱,对藏族同胞的热爱,对对藏族同胞有误解的不满和申辩。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心中再次响起这一熟悉的旋律,再次涌起一股强烈而持久的心潮,久久不能平息。

【篇三:思父情结】

农村孩子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来供子女读书。也许父亲刚刚出去几天,会舍不得,但渐渐习惯。我也长大了,一般不会太依赖爸爸,但分离的时间长了,那种思父之情便油然而生,愈来愈烈。

我跟爸爸的感情还是很不错的。过年时,他和我一起去拜年;写作业时,他陪我解决难题;闲暇时,陪我一同看电视。

他在家时,没事便教我写作业。有时爸爸在教我做作业时,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题目,他一看就会了,耐心耐烦地给我讲解。我吃惊地说:“老爸,你太聪明了,记性怎么这么好?”爸爸摸摸我的头,意味深长地说:“这还不是小的时候打下的坚实基础。”我听了,点点头,心想:我一定要努力把知识学牢固!

爸爸和我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喜欢看综艺节目。爸爸有时喜欢看《最强大脑》《汉字英雄》之类的节目,我有时也跟着看。每当我和爸爸看这类节目时,我就觉得很快乐,不仅因为节目好看,也因为有爸爸陪着一起看,一起聊:饶舜涵在现场表演超强记忆力,令人折服;我们一起进行汉字听写“桀骜不顺”、“一丘之貉”等词语,不分上下。

小时候放暑假时,我到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去玩。爸爸总是用五块大四方石拼在一起当做床,上面搭上一块木板,把棉被铺在上面睡觉。要用电,就自己到电箱里去接;如果住得高,水压又不足,水还得下到一楼去提。爸爸一般早上四点钟起床开始劳动,晚上忙到八点钟才筋疲力尽地回来。不过,从我记事起,好像从来没有听到他喊过一声累,叫过一声苦。爸爸每年三四月份走,到十二月份才回来。在外地打工,一忙就是八九个月,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多么的辛苦啊!

现在,爸爸妈妈不在家里,我感觉变得冷清多了。现在,村里的人都为了养家糊口,慢慢地也都外出了,就只有一些老人和小孩在家。同年的小伙伴很少,大概只有一个,而且她很少出门,大多在家写作业或看电视。我们俩很少说话,也很少在一起玩。

爸爸好像四十多了,有时他会说自己老了。我听了,默默地端详着他的脸庞。现在,我很想对爸爸说:“爸爸,你不老,只不过是太累了,显老而已。”

爸爸常年在外工作,我知道您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爸爸,我知道您是想念我和弟弟的。爸爸,我也想念您。

【篇四:怀旧的情结】

时光易逝,岁月如斑驳铜镜经年,又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我还能大喊一声:“再见了,2014。”

二月的寒风刺骨,吹走了地上的稀疏落叶,扰乱了翩翩起舞的长发,但却没有吹灭人们的高涨热情,也浇不灭这四处温馨的气氛。

仰望天空,绚烂的烟花凌空绽放,像朵朵灿烂的鲜花,映衬了一张张满面幸福的笑脸。千家万户,已把新桃换旧符,一家子都团聚在一起,无一例外,围着餐桌吃着团圆饭。丰味佳肴的香气,时不时的哄笑声,覆盖了这小小的房屋,连空气都变得活跃,一年的不快与心酸抛之脑后。

七点之后,家人们各做各的事,有的躺在床上,看着春晚;有的三五成群,打打麻将。一派热闹与祥和。我一人无所事事,望着长街,时不时的有几个小孩子在追逐打闹,穿着新衣,在奔跑,笑着,叫着。

有人说,中国人喜欢怀旧。其实,每个民族都喜欢怀旧,只是中国人有种无法表达的春节情结。

看着看着,我也情不自禁的笑了,倏忽间,看到一个缓慢移动的黑点。定睛一看,才发现是一个流浪者,衣衫褴褛,在风中瑟瑟发抖,内心顿时一阵抽搐。这个漂泊无依的人,仿佛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刚想下楼去帮帮他,忽然见到旁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走向他,那不正是我的邻居嘛。她走过去,拉着那位流浪汉去她家,他一开始还不愿意,最后在老奶奶的劝说下才进去了,他的眼角感动得流下了泪。

作为旁观者的我,看到这一幕,心也受到强烈震撼。这个流浪汉真幸运,遇到了一个有善心的老奶奶,在这个热闹非凡的除夕之夜。

其实,中国人不是怀旧,只是渴望感受一次家的温暖,人间的温暖。

【篇五:故乡情结】

距离上一次回到我的故乡,感觉已是很久前了。但生活在小县城整天忙忙碌碌的我早已没有探望故乡的心。也许偶然会回想起来,可不一会儿便被淹没在无穷无际的学海中。

这一次,我跟随父亲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记忆中的故乡似乎与现在比起来完全不同地了。儿时的故乡,好像还有湛蓝的天空和清澈的小溪。而现在,往昔的小溪早已干涸,往昔的建筑也都作尘土被风吹去,只剩下斑驳的几间破屋和面目全非的土地。不知是拆迁造成的结果,还是自己心智的成熟?但愿是后者。

我家并不是书香门弟,自然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在村中穿行了一阵子,故乡的老宅便出现了。虽还算不上是一座危楼,但看那泛黄的墙壁就可知道老宅的年代久远。行到此处,父亲轻叹了口气。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当时父亲正想着他的童年生活。或悲伤,或美好,我并不知晓。我只知道父亲有一位很疼他的父亲。

的确,故乡最吸引我的地方,即是我的爷爷,很可惜,爷爷英年早逝,42岁时便撒手人寰,留下奶奶和三个子女。父亲每每提起爷爷,眼里都会泛出泪花,在他的心目中,爷爷就如神祗一样,神圣而不可侵犯。耳濡目染,我也十分敬佩我的爷爷,或许正是因为爷爷的优良

叹完气,父亲搓了搓冻得通红的双手,站在门前犹豫了一会儿。“你来开门。”父亲从青石台阶上退了下来,回头低声对我说。我整了整杂乱的衣领,在昏黄的路灯下“多多”地敲了敲那扇摇摇欲坠的木门。

过了一会儿,门“吱呀”一声被斜推开,屋内的灯光迫不及待地奔出房门,在一霎之间将我的脸庞照得透亮。

开门的是我的奶奶。她笑着迎接我们进去,父亲与奶奶拉起了家长,我们要回城了,奶奶转身从堂屋拿出些新鲜蔬菜递给父亲,说是自己种的,比菜场买的安全。

我和父亲走了,夜色中回头看到奶奶仍倚门而立。

儿时记忆中的家乡美丽已然无存,但亲情仍在!

关上车门,打开空调,在结满冰霜的车窗内,我最后一次将目光投向我的桑梓,我的故乡。随着时间逝去而被遗忘的故乡,将在我的记忆中永存。

热门推荐
1传声筒
2山林四季
3独一无二的我
4春天
5多彩的活动运动会
6“冤家”老师
7游红海滩
8二十年后再相会
9种子的心情日记
10爸爸,我想对你说
11一只离群的蜜蜂读后感
12让我留在你身边
13学会面对作文
14美丽的雪景
15你的奉献与我同行
16给自己一些快乐
17读《狼王梦》有感
18放飞青春,放飞梦想
19回眸2016
20
21品味丝绸文化,领略前人风采
22那座老院
23物质决定思想,判断需凭实际
24一件小事
25
26穿越时空想象作文
27银杏叶作文
28成功的那一刻
29山羊狐狸和老虎童话故事
30丢了作品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