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故事由主人公的父亲生病引起。程勇本是一个卖“补品”的无所事事的平凡人,然而他父亲的重病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慌乱中,他想起那个患了白血病的老吕。
他找到了老吕,并开始卖印度格列宁。他挣扎过,因为他只是个凡人,上有老下有小,他坐不起牢;可同样,他不想眼睁睁看着他的父亲死去。于是,这一场漫长的故事开始了。
他赚了钱,也结实了许多人,但他怕了。张长林的一番话成功的让他意识到,他这么久没有被抓,只不过是靠着他的运气。他将代理给了张长林,开了一家厂子,准备重新开始。
在这之前,这部电影的情节不过让我感叹人生多变,也惊叹他们的幸运,我始终是笑着的。可是从这开始,故事就变了。
啤酒仍放在桌上,雨水滴落在屋檐。那个面白体虚的老吕放下了酒杯,带上了口罩,在雨中归家;那个在杀猪场溅了一身猪血的黄毛干尽杯酒,碎片划出他手上的血,他一身桀骜,冲出雨中;那个常年卖艺,失去尊严,只为女儿生命的思慧推开店门,带着失望离去;那个信奉上帝,一身儒雅的病人老刘摇了摇头,慢慢远去……所有人都离开了,离开了程勇。
可是,这不是故事的结局,因为在这个故事中,还有着成千上万的慢粒白血病人在煎熬,在等待。我在等待一个盖世英雄戒酒他们。可是我忘了,这是个现实故事,不是个神话故事。
像所有现实一样冰冷,那个满眼希望的老吕死去了。我仍旧记得,昏暗的病房中,他弯着腰,顶着一头稀少的好笑的头发,明明病魔将他折磨的快要死去,明明知道明天就将是死期时,老吕慢慢地回头,看着睡在地上的妻子与儿子,缓缓的笑了。那是老吕的最后一个镜头,一个很慢的镜头,却道出世间所有的无奈。
程勇再次卖起了药,因为老吕的死去,他像是突然明白,每一个希望活着的人都应该得到帮助。这一次,他不为了钱,只为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依旧是那样,可却没有上次幸运。
往这之后的故事,遍布着泪点。
依旧是那个张长林,威胁程勇的张长林。嘲讽地说出:“我干这行这么多年,发现只有一种病无法根治,那就是穷病。”这样一个人,在被抓捕后,却完全不同。
他坐在警察局,手被拷着,笑道:“给我一根烟。”他吸一口,警察问:“卖药的人是谁?”我没想到,他说:“不知道。”他明明可以告出程勇,可他没有。他放弃了减刑的机会,为一个不熟的人。
令我震撼的,是另一个场面。
几百个患病向程勇买药的人被抓去,当两个警官审问时,一个老太太就着苍老的声音说:“警官,请你不要找卖药的人了。我得病多年了,正版的药四万一瓶,家人被我吃垮了,被我吃穷了,这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你们非说它是假药。其实假不假,我们心里难道不知道吗?你能保证,你将来不会得病吗?”
接着电影的场面转换了。镜子里,两个警官。“就这么放了?”曹警官揉揉额头:“放了。”
所有的悲剧都要有人死去,黄毛也不例外。
警察终究发现了他们,而黄毛目睹了警察的搜寻,急急跑回程勇那儿。黄毛看着程勇,笑了。笑的时候,露出了几个梨涡。那是我看过最奇怪的笑。他开走了车,选择独自面对警察的追捕。他像是有天大的胆子,歪歪扭扭的开着车,冲向铁门,警察被甩在身后,他向后看去,笑了,以为自己胜利了。可是,现实怎么会少了狗血?他径直撞上了大卡车。
曹警官将他送去了医院,可我们都知道,他已经死了。医院里,程勇向所有警察喊道:“他才二十岁,他想活有什么罪!”
他只是想活罢了,他有什么罪?他没有罪,可是判刑的法官是生活。
所有的计划都不会完美无缺,程勇仍旧被抓了。他进去的那天,成百上千的病人为他送行。所有人都摘下了口罩,像是要让他记住,他们都在,都在陪着他。在这种场面下,一个已过而立的男人哭的稀里哗啦,哭的像个孩子。
我想,最后的判刑只是针对他的违法行为,而非他的卖药吧。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格列宁那贵的出奇的价格,所有的故事都不会发生。我想,这家公司的人是在那人命赚钱,这样的钱,赚了也不会心安吧?
就像那位老人说的,我们无法保证我们不会生病,所以,对于每个生病的人,我们都应给予帮助。生病的人往往是最坚强的人,他们生病时,其实只想活着。
所以,我们应知足常乐,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其他所有。
【篇二:守边人观后感】
有一种人,他们在山上披星戴月,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自己的岗位,在极度炎热或寒冷的地方看守者祖国,他们就是守边人,一群不怕苦,不怕累,拥有“铁人精神”的人。
电影中的守边人,在蒙古的阿吾斯奇,这片常年积雪覆盖,气候无常的地方,生活着一些牧民和那些令人敬佩的守边人。
项瑞芝(主人公)和他的队友们竭尽全力保护着牧民们的财产,每一刻都在为牧民们着想。除了好好看守这片土地,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牧民们,助人为乐。
在一个狂风呼啸,大雪封山,通讯中断,气温骤降的夜里,牧民家别克一家和他们的羊被困在雪中,项瑞芝就和同伴们用不少时间把雪移走,救出家别克一家人,羊儿走不动,他们就开来车,挖了一夜的雪,终于给车开出了一条路,救出了小羊。为了羊他们就可以奋不顾身,不让别人受一点点伤害,这是一种责任感,因为有了责任感才会做好自己,因为有了责任心,我们才会更好的帮组别人。
有一年他的父亲来阿吾斯奇看他,一到就被狂风暴雪吓呆了,吵着让项瑞芝回去,但他在忠和孝之间选择了忠,在这里扎下根,一直没有回去,他对祖国的情感高于一切,即使是父母,也没能让他回家,这是一种对祖国纯洁的爱。他愿意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我们也该这样,不顾一切的热爱祖国!
在这种可怕的环境下,项瑞芝也有过离开的念头,但是他为了祖国坚持了下来。是啊!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可以把自己放的很低,把祖国看得很高的一个人,他值得我们尊敬。
在这个孤寂的大山深处,这些守边人陪伴着这儿的山,这儿的水,这儿的暴风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着阿吾斯奇,这个荒凉的地方即使如此艰苦,他们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但是有些人对他们不理解,不尊重。那是他们不知道这里的艰苦,我们应该尊重这些守边人,尊重那些默默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
【篇三:无问西东观后感】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我认为电影《无问西东》中的沈光耀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电影中令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不是他独自一人在角落里读着母亲的信,亦不是他当了空军后冒着生命危险为孩子们送食物的孤勇画面,而是他在故乡的母亲念起他托人带回的最后一封家书时,我看到他的母亲噙在眼中的泪水。这是一个很容易牵动观众心弦的情景,他承载了母亲所有的希望,甚至可以说是母亲余下的日子里的唯一依靠,她不希望儿子去当兵,不想担心他有一天会离自己远去,可是国难当头,他又怎能“独善其身”?
看到那些在日本轰炸机下而失去父母的孩子,那些因战争流离失所无辜却又束手无策的百姓,沈光耀再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片哀鸿遍野的土地再遭日本践踏,听从弃理从文的岭澜老师的一番劝说,他更加坚定了当空军的决心。他知道他其实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母亲,那个千里迢迢来探望他的母亲,那个为他煮莲子羹的母亲……
在国家危难与母亲的私欲之间,他选择了为拯救国家尽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路上偶见微光的他,纵使长官和同伴百般提醒,他依旧风雨无阻为那一群饿得面黄肌瘦的孩子们运送物资。其实我最佩服的是生在书香世家从未吃过苦的他有一份难能可贵的换位思考、替人着想的品质,纵然剧末时他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刻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那些岁月留下的勋章,加冕了每个人的成年礼。
也许我们不能每一个人都做到如沈光耀一般身体力行付诸行动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但每一部电影都有其传达的观念和意识,从他身上,我深知:每个人都会在人生这条路上碰到许多岔路口,选择一条心之所向的路,行你所行,终点只能自己抵达,过程或许艰难或许顺意,但只要无愧家国大义,便足矣。
正如电影所说,“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换言之,我们要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恩在今天太平盛世,不用“抛头颅、洒热血”,而各种各样的“小确幸”不时涌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感恩我们生活在这个新时代,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篇四:《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让生命充满爱》,我很感动,今天还是感恩节,一个感恩老师、父母的节日。
邹越讲了,爱祖国:他们的使馆被美国导弹炸了,3位西安老师很气愤,而他们坐飞机也晚了15分钟,一会儿,空姐把果干给一位西安老师,西安老师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果干看,只见果干袋上,美国的旗子和中国的旗子在果干袋上,是中美一起制作的果干,老师很生气!一下把果干扔在空姐脸上说:“美国的东西,我不要!”空姐并没有生气,而是轻言细语地说:“你看,丢了,多可惜呀!”旁边的旅客也说:“对对!”老师们说:“只要是美国的东西,我都不要!”空姐说:“但这是美国的飞机啊!”“哈哈哈!”大家都笑了,老师们也没再说什么。
邹越还讲了,爱老师:一个故事讲了一个商人迷了路,通过声音找到了回家的方向。老师总是对我们说:“孩子,好好读书,你将来会有用的!”老师都爱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我们成功!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当我们玩耍时,他(她)还为我们批改作业;我们睡了,他(她)要准备明天的功课;看到此时:我忍不住留下几颗晶莹的泪珠;老师,你辛苦了!
邹越还讲了,爱父母:他有一次路过小区门口,看见一辆豪车,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车边:“孙子,奶奶就不去了,我身体不好。”“不要嘛!去吧,奶奶!”一个小男孩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甜甜地叫到。“妈,你身体不好,还是不要去了。”儿子说完,开着车走了。老奶奶留下了眼泪,她一边擦眼泪一边走回家。看到这,我忍不住为老奶奶打抱不平:“气死了,怎么有这样的儿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让我最感动的是:一次大地震,父亲在小女孩上面,母亲在小女孩下面,保护了小女孩,而他们却永别了这个世界。
邹越最后讲了:当学会了爱自己,就学会了爱别人;想要别人帮助你,你就要学会帮助别人!
我想对老师说:“老师你辛苦了你总是为我们劳累,感恩节快乐!”
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总是粗心,我会改掉的,如果你在,我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想对自己说:“加油!朝着学习第一,努力吧!”
作文是在2015年感恩节写的!
【篇五:《摩托日记》观后感】
“这并不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而是两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切格瓦拉和他的朋友阿尔贝托格拉纳多,在那些时刻,他们为了共同的希望和梦想在他们的旅途中奋勇前行。”电影的首尾都出现了这段话,年轻的格瓦拉和他的朋友阿尔贝托格拉纳多一起骑着“万能者”的破旧摩托,就这样开始了他们漫游拉丁美洲的旅程。
感动切格瓦拉他们在流浪中追寻的生命意义,感动他们艰苦而浪漫的拉美传奇,正是因为这段旅程,从贴近大地和这片大陆上的穷苦人们开始,切格瓦拉由一个理想主义青年,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战士。
电影以切格瓦拉的旅行日志与写给妈妈的信为线索,描述他在旅途上经历的种种以及成长变化中的心境。在智利,切格瓦拉为一个垂死的老妇人看病,面对死亡,他伤心无力写信道,“妈妈,我知道我们没有能力帮着这个可怜的女人,她最多只能活一个月了,我只能尽力让她活得体面一些。在垂死的双眼里,流露着无助、恐惧、绝望,还有濒临死亡的空虚,似乎她的躯体很快就会消失在围绕在我们四周的巨大的不可知当中……”
究竟是什么改变了?是他,还是这片陌生分裂的拉丁美洲?在遇到一对被驱逐的共产主义夫妻,切格瓦拉说这是他度过的最冷的夜晚,愈是深入安第斯,愈能碰到这里的印第安原住民,而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却无家可归。
“我们的视野太偏狭草率了吗?我们的结论太不知变通了吗?或许吧。在美洲流浪,为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我已经不再是我,起码不是相同的我。”
是的,切格瓦拉自此改变,他成为理想主义者的代名词。他是理想主义的革命战士,自由不羁的生命和青春年代的热血激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切格瓦拉最终和拉美大陆的底层人们站到一起。
【篇六:《吉林好人,最美教师》观后感】
“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这个凉爽的秋天,我们迎来了第32个教师节。在这个节日里,我看了《吉林好人,最美教师》这个节目,使我感受颇多。其中记得最深的,便是那些最使人感动的老师。
当一首《老师深惜的守候》唱出时,也就告诉我们节目开始了。第一位老师是农安县的郭晓英老师,她1999年毕业,在一个地方工作17年,兢兢业业为家乡教育付出着。曾经有一个机会能调离那个山区,可是,当孩子们跟李老师说:“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她的心软了,最终留了下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自己每天坐车往返,而且还把儿子带到学校,让儿子也同样吃苦。我清楚记得她的颁奖词“14年里,你只做一件事,把爱栽进村娃的心里。但却是中国农村教育的血脉中激情奔涌的最澎湃的力量。”您兑现了承诺,不忘初心,也承诺了一生。就在这里,守护在这里……”
如果说这位老师让我懂得了坚持,那么梁淑华老师则让我们懂得了在困难中寻找希望。梁淑华老师2001年丈夫离世。这对于她来说是个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她却依旧坚持教学。带领学生5年4次搬家。这位年纪半百的老师说道:“困难随处有,心中有太阳,人生没有阴雨天!”寒雪掩埋了青春,但山里娃始终会归还您绿色的希望!
这些位老师中唯一一位教学方式独特的男老师就是降伟岩。他曾经在四川教学。回忆起他的教学生涯,他说:“难得经历,懂得珍惜。”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保护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快乐学习下去。正如主持人所说“古老的阿拉伯数字,在你的课堂上有着神奇的魔力,跨越六千里山河,你的数学魔法脉动着川娃小小的梦想,点亮了巴山蜀水人家的希望。如你这般,春去春回的接力中,许多奔走广袤乡间的支教天使,加起来,便是这个时代最美的身影!”这代表了我们的心声。
在这群教师中,最令人感动的还是刘雪莲刘老师。她为特殊孩子教学,是特殊孩子的好妈妈。她办了一个康复中心,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可是没有工作的特殊孩子让她着了急。2014年,刘老师教他们学习手工制作、动画制作?最终取得了成功。双岗教学,跨越交流障碍,无形的特殊讲台,献出人间最温暖特别的爱。一腔热情,寒暑不缀细,教诲二十载,追求映亮天数学习心。情似暖阳,催得寒冬绿意生,爱如春风,让折翼天使也翱翔!这位老师让我们懂得了无私的爱和宽广的胸怀。
最后一个颁奖的是最佳团队——武龙中学,虽然资金不足,人才短缺,教师反对,但是却没能阻挡武龙中学前进的步伐,而是成功探索出一条农村本土化的数学校园建设之路。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差距在一步步缩小?
义无反顾,因责任在肩,敢做先锋,壮志薄云天。倾尽心血,播洒信息化的种子,战胜困难,扎下振兴教育的信念。因为他心里有信念,因为心中有爱,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岁月常在,文化长青,但愿所有孩子都开心,像老师一样无私奉献,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让我们一往直前,让梦想长趋盼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