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夜里在床上左右来回翻滚的我,趁着晚上睡不着觉打开了手机准备做些什么。
忽然,我无意间看到了一部电影名叫《肖申克的救赎》,我看了它的简介。大体上是讲一个人犯在监狱里的故事。我最初以为真的是讲在监狱里的故事的,没想到,我还是太年轻了。
电影刚开始是,是主角在车里面喝的似醉非醉,他的一只手拿着一瓶铁罐似的酒壶另外一只手紧握着一把手枪,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主角的老婆出轨了,主角是去抓他老婆的。
后面主角就被逮捕了,被送到法庭受审,最后主角就顺着电影的进度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从这里开始了他的故事……
原来主角的名字叫做安迪,他是一位银行家。
刚到肖申克的安迪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他遇到的各式各样的凌辱跟欺负。这其中的过程实在是令人害怕。
过了一段时间后,安迪认识了瑞德。瑞德在肖申克待了很多年了,申请过无数次的假释,都被拒绝了,因此他对假释不再抱任何的希望。瑞德虽然出不去外面的世界,但是在监狱里混的也是可以的,因为他是一名商人。
电影在中间部分的时候,安迪为监狱长洗黑钱。有一次,安迪偶然在一次谈话时,了解到杀害他老婆的人不是他,他兴奋的跑到监狱长那里去跟他讲,希望监狱长跟他翻案。但是监狱长拒绝了安迪,后来安迪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行动之前,他给瑞德留下了神秘的留言。
安迪通过努力成功“越狱”,他的越狱工具就是那本圣经里面的“救赎之道”,那把小小的石锤。他领走了典狱长那些没有任何污点的钱,并且将典狱长贪污与谋杀的证据寄给了报社,典狱长在案发后绝望自杀。
当瑞德获得假释后,他找到了安迪为他留下的礼物,并克服了假释后的心里危机,找到了安迪。两个朋友最终相遇,潸然泪下的结局。
从中我学到了,不能做坏事,不然会遭报应的。
【篇二:最后的救赎】
男人蹲在街头,拼命吸着旱烟,满脸的焦躁。
这一个月他遭遇了太多。妻子急着闹离婚,竟丢下儿子走了。而他自己来城里找工作,经人介绍到了一个矿场当矿工。那个挺着大肚子的老板当初可是拍着胸脯跟他保证绝对安全啊。可没想到只下矿第三天,矿里就出现了塌方。幸亏他跑得快才捡了一条命,可左脚还是被掉下来的石块砸伤了。男人在医院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却还是成了跛子。那黑心的老板在出事后早已不见了踪影,不仅连赔偿没有,连工钱都没付。
“那黑心的,”男人啐了一口唾沫,“没有良心”,男人愤愤的骂道。他红着眼睛盯着街道上的来往的人群,形形色色,各姿各态,他的内心憎恨着,挣扎着,心里极度不平衡,这种愤忿占据他的整个内心,促使他从地上一跃而起,抢过身边一女子的挎包拔腿就跑。他从来没有跑过这么快,从没有。此时的他很是害怕但更多的是感到一种报复的快感。
但最后,男人还是被闻声赶来的民警抓住了。在即将被送入天窗的那一刻,男人央求警官允许他再回家乡看看儿子。他强烈的感情深深感动了法官,民警们经过商量并且多方合作,终于满足了男人的要求。
在踏入乡土的那一刻,男人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很长,很长,似乎是要把这一个月以来的怨气全部释放开来。在家乡,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坦然,似一个归来的游子,内心终于安宁了。
在教室窗下,男人眼睛专注地盯着一月未见的十岁的儿子,眼框泛红。他为自己未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感到自责和愧疚。忽然,男人发现儿子身后放着一个崭新的书包,桌面上还有一些新文具。男人终于想起几个星期前,儿子借邻居的电话告诉过他,有一群志愿哥哥姐姐来看过他们还带了不少礼物,只是那时为自己的事烦心着,竟没太在意。想到这里,再看看儿子身边的这些用品。男人心里慢慢升腾起一丝温暖,他忽然觉得有一阵暖风拂面,很轻柔。男人呆呆的伫立在窗前,此时教室里响起了孩子们读书的声音,男人听出来是《三字经》,"……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及孔跻;中不偏,庸不易……"男人是懂这句话的,他重复吟着这句话,眼泪终于夺眶而出。他的身体慢慢倚着墙壁倒了下去,最后径直坐到了地上,抱头痛哭。
这个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人的所作所为,不都是对一句“讲道德,说仁义;中不偏,庸不易,”的如何解读吗?古人的话完成对现代人的救赎,至少是对男人的救赎,或许还有更多的人。男人忽然明白,纵使这个社会有再多的不堪,仍然有足够的温暖来化解。因为身临其境地体会过,男人会更加明白古语中所诠释的意义。他逐渐懂得,古语很多时候是作为一种能量,因为负载在所有帮助过他的人身上,在生活中实践着,所以古语才更加有意义,所以才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男人忽然觉得自己很自由,从未有过的轻松。
男人缓慢得站起来,望了一眼他深爱的儿子,再看一眼他深爱的家乡,面带微笑的走向早已等待他的民警,他的内心无比安定。
【篇三: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在肖申克监狱里的任何人都是无罪的。”主人公安迪因法官误判被指为杀死妻子及其情人的凶手,因而进了当时最黑暗的监狱—肖申克。遇到了一群无罪却被律师陷害的人以及残暴的警官,贪婪的监狱长。
在肖申克监狱中,所有人每天都过着相似的生活:吃饭、工作、睡觉,没有兴趣爱好的他们只能从挖苦别人身上寻找短暂的乐趣。而安迪却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即使狱友不断提醒:不要对现在的生活抱有任何幻想与希望,那将是一件徒劳且恐怖的事情。可安迪却用行动证明着:冒着生命危险买来了钳子,每天雕刻着象棋与其他玩物;每天坚持读《圣经》,只因“拯救之道,就在其中”。就在其他人开始渐渐麻痹自我时,只有安迪仍保持着激情与信仰。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安迪的一个老友—在监狱中生活了50年后的一个老人出狱了。老人出狱后,被分配到超市工作,最终却选择了自杀。只因为他早已习惯了监狱的生活,就像一只井底之蛙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恐惧,离开了监狱的他就像失去了什么东西一般变得焦躁不安,惶惶度日。或许是他早已失去了对生活的热忱,失去了失望与信仰。而没有信仰的人大概也就只能独自慨叹,抑郁而亡了。
“圣者渡人,强者自救”安迪用自己的行动渐渐感染着监狱中的每一个人。从向政府投递几百封信,只为获得捐赠书目以及修建图书馆开始。每天教不同的人如何学习、识字、阅读,这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而不至于在出狱后茫然的面对外面的世界与人。
看完影片,真正让我感慨的不仅仅是社会的不公,我敬佩着在那“死亡之地”仍能努力寻找幸福的安迪。试想,我们是否也在这三点一线的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对待生活中的大小事物不温不火,失去创造力,每天所拥有的仅是一个不剩任何东西的躯壳。
当然,安迪着一类人是迥乎不同的。在他们遭受苦难时,仍保存着自己的尊严,心存信念,充满希望,并积极采取行动,即使躯体受了禁锢,灵魂却从未被套上枷锁。
我想,实际空间上的大小并非所谓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在我们心中,只有拥有希望,才不会迷失真正的自己。
【篇四:风筝线的救赎】
静静的,老屋的一隅躺着散发油墨香气的风筝,那是奶奶最心爱的东西。它生于不知名的巧手,踏着七八十年代的时间而来,你可知否?那节松垮的风筝线,曾救赎了一颗哭泣的心。
在那灰色小平房的四角天地里,我曾疯狂地向往着自由,讨厌规则,讨厌束缚。就像一只被牢牢锁住的风筝,风筝线不断,我就无法逃离。
我曾习惯于叛逆,过度地信奉人格独立,拒绝听话,拒绝批评,整日游手好闲,庸庸碌碌,老师会放弃我。同学会疏远我,也是,像我这样孤僻的人怎会有人喜欢。
但我也曾在漫无边际的黑暗里啜泣,父母不在身边,那种望眼欲穿、望也望不见的父母的痛苦常常在角落里看着我,然后踱步回房,她知道,安慰对于我而言并不奏效。直到有一天,难得容光焕发的奶奶兴冲冲地走到我面前,那臃肿的身子有些让人担心,她抓起我的手,我欲甩开被一种更沧桑有劲的力道驳回,在略微惊讶与疑惑中我被拽出房门。奶奶带我来到屋后的一片草地,那里既是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在此之前,却也没有得到过我眼前的一抹余光。
奶奶几乎的颤抖着拿出她藏在背后的东西——那是个风筝。明亮错落的色彩搭配地恰到好处,长长的鸢尾令人神往,洁白的纱纸令人倍感纯洁。
奶奶有些期待着看看风筝看看我,我明白她的意思,但对我而言,这真的是个很烂的游戏,我转身就走。
转头一刹那,奶奶已将风筝放起,那漂亮的风筝在烈风中有些摇摆不定,在烈风与天空的诱惑下,它尽力地挣脱风筝线束缚,我看到奶奶粗糙的双手略微隆起的青筋,但她仍然死拽着,因为她知道,她一旦放手,风筝必将毁灭。
我的心似乎被那绷紧的风筝线触动了一下。悔意逐渐涌上心头。父母和奶奶就像那线,尽力地挽救着我这只任性的风筝,我把他们耗得筋疲力尽,结果只是使自己又走向毁灭。
奶奶将风筝线递到我手里,仿佛像在进行一场隆重的交接仪式,我紧紧地拽着。风渐渐平和下来,风筝安静了,风筝线的救赎成功了。
不论身在何方,家人的爱与牵挂总会紧紧地拽住偏离轨道的你,如同风筝线般坚韧,而你就像那风筝,需要风筝线束缚才能回归自我,回归真实。
奶奶的风筝线救赎了风筝,也救赎了花季年岁里哭泣的心。
【篇五:《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如同这本书的封面——冬天里黑暗,凄清的早晨,内容也一样:在黑暗浑浊的氛围中,肖申克监狱里那些或是无辜,或是十恶不赦的人在沉默中消亡着。
时间的力量是强大的,几十年不过转眼一瞬。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轻飘飘是,像一粒尘埃。不觉时光的流逝,近万个日夜的堆积,是人生重量的一半,即使雷德这样在监狱里神通广大的人,也经不起时光的摧残不经意间,那头浓密的青丝熬成了稀疏的白发,才逐渐意识到他一逝去的几十年,仔细想来,好像只是一个昨天。当作者的笔轻飘飘地写下一九五八,我们的视线快速地扫过一九五八,那却是监狱里的人的一九五八。那些时光究竟是如何逝去的?当我们面对不停息的时间时,那些平凡无奇的日子时,会郁闷的无处发泄。安迪墙上的海报有换了几张,摆在窗台上的石头又被磨了几次,更令人心痛的书是,年轻的雷德进入肖申克,却佝偻着背,拖着无力的双腿缓缓走出监狱,走向自由而又陌生的社会继续消亡他的生病,等待死亡的一天到来。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从出生那一刻起,一天一天,我们等待着死亡的渐渐逼近,或许在几十年之后,当我们年老体衰,脸上铺满皱纹,死亡几乎将我们涅没之后,会后悔:人生几十年自己为何如此荒废?时间之长,为何我只有短短的一帧?
在世界几十亿人中,有一个以''你“的思想控制着的躯体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悲观地说:人生就是一趟通往坟墓的列车,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旅行的意义只是为了看看风景,‘’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这种程度。毕竟,从昔至今,这个一直被思考的问题并没有正解,我们能做的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开心就好。
人生是属于自己的世界。人生之短,贵在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