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凡尘最美是人情】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我是很赞同他的说法。因为计算机的所谓“思考”,不过一长串二进制的表达,本质上就是一堆数字,其他什么都不是。但人类的思考,更准确来说,是一种情绪的波动,当人的情绪是高兴的时候,就会产生“我有这个兴趣去询问”的想法,然后思考,思考着思考着,最终产生了一样东西—人情。这里所说的人情包括价值观,包括同情心,包括为人处世的态度。有了喜、怒、哀、乐、爱、恶、惧各种情感,才能称其为人,否则就是机器。
我认为,凡尘最美是人情,要真正做一个人,做好一个人,那一定是有情味的,并非如机器般冰冷。
人机围棋大战,下棋的每一步都需要思考。我们都知道最终结局,阿法狗赢了。“你们可以在下棋中感受到它对于下棋的热爱吗?赢了的喜悦吗?最多只是CPU在发热!”这是来自柯洁的质问。是的,它不能。围棋创造之初无外乎修身养性,让人感到快乐。我见过《围棋少年》里江流儿对于围棋的执著,他的观念里,无论谁与他对战,他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应对,不作弊不说闲话。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为输棋的柯洁喝彩的原因,输得起放得下,并对围棋不渝的热爱与忠诚。
计算机目前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逻辑上的运算,所以它们永远不会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一诺千金和契约关系,不会有“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豪情壮志和精忠报国,不会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伉俪情深和思念缠绵,它们永远都不会有世间最宝贵的人情,当然也就永远不会有“人”的丰富与精彩。
我知道,正是因为有人情,才会有孔雀东南飞里的清醒与悲剧;才会有红楼梦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才会有改革开放1992年的奇迹;才会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若没有,剩下仅有二战里的杀人狂魔杀人机器。
因为人情,有人清醒,有人糊涂;有人豪放,有人婉约;有人热烈,有人淡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使自己在人世间活得精彩。也让凡尘精彩。人间,因情而流连忘返!
凡尘最美是人情。
【篇二:人情与规则】
“博之以文,约之以礼”,中国古人就提出了生而为人,须得以礼束之。在今天,那些“礼”就变成了我们立身处世必须遵循的规则了。但同时我们国人又很重视“礼尚往来”的人情关系,于是这人情与规则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会撞出些火花出来了。
材料中的这件事正是人情与规则发生冲突的时候的典例。
司机的做法虽然违背了守时的规则,但他做了之后,大家却都支持他的做法,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适时变通,照顾了学生的难处,又不过分影响乘客,显得很有分寸,富有人情味,大受众人的欢迎,也很暖了人心。是典型的正能量,体现了对普通人的关怀,自然大受人们的点赞。
这样的例子古代就有。商鞅,一个让秦迅速强大起来的政治家。他变通的是法治,讲的是治世之道。治国不法古,应当因地适时而变,他的变法体现了跨时代的前瞻性和创新性,而且在变法的内容上极具人情性。所谓人情性,就是关乎老百姓的民生,关乎大秦的国运。虽然遭到了秦国贵族阶级的反对,在他们那里似乎不见人情。但人情这种东西显然不可能没有偏向,对大多数百姓,对国家有益,商鞅个人遭受惨刑却成就了他历史上的英名。
法则可以突破,不必铁板一块,可以适时变通,这是古今证明了。但我们回到材料来,回到我们国情的现实来,像公交车司机这种突破约定的做法是否值得商榷呢?那种随意改变规则的做法如果可以的话,那么遵守规则是不是不那么重要了呢?
显然,在今天以法治国的今天来讲,不是重要不重要的问题,而且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原则底线,那么就容易像梅菲斯特同浮士德骗取交易一样诱惑勾引上门,而且更糟糕的事是,人家至少是被知识所诱惑,而凡人大都则是因欲念驱使被私心所惑。如果只谈人情不谈法则,那么拉帮结派,贪污腐败,互相包庇,罪恶丛生,那这个国家还会有希望吗?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叔本华也认为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许多人主张克己禁欲,而不是沉湎于欲望之海然后难于自拔,以致带来不甘与痛苦,堕落与沉沦。
由此可见,人情与法则两者缺一不可,过分强调某一面都可能带来灾难,所以儒家才提出了中庸之道。在这样的世界上,我们需要人情关怀,但时代的发展,更需要法则的约束,原则的坚守,尤其在我们中国这一个人情大于天的国度里,更不容轻忽。
【篇三:不失人情血性,方为万物之灵】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人类作为万物之灵,自进化开始便向食物链顶端爬去,但如今,因为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潮对人类的万物之灵地位虎视眈眈。在此背景下,现任苹果公司总裁库克却不担心这种情况,唯独担心人类反而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在我看来,人类能被称得上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情和血性,若失去了这些,自然就称不上是人类了。
世间万物,将人类与其它物种区分开的是什么?是人类独立的思考判断力和价值观,我认为这便是人情和血性。这种血性是理性和感性并存的方式,是一种超乎法律与教条的人文情怀,是一种不同于任何生命体的灵气。
正是因为人类拥有人情血性,人间才称得上是复杂的人间。这种人情是无神论者的教条,周国平在他的作品《守望的距离》和《精神家园》中多次体现,不论是不是宗教徒,信仰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了这个生命体的存在方式和地位。举个例子,自古代罗马帝国开始,法律体系和其内容便不断地更迭修订;这不是人工智能的程序修复,是切实地根据人文道德和价值取向而做出的补充和修缮。不仅如此,在日本等国家,法庭上设有陪审团,在判刑时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的陪审团也是人们血性和价值观的产物,可见法律都因之而改变。人间也正因为这样的人情,使社会在不同价值判断下流露出的世间冷暖与人间百态。
如若失去了这般血性,那人生便像是无声默片,失去了灵气与悲喜。冰冷机器的运转无疑会替代徒有虚名的生命力的跳动。失去血性的一个人,会变成坐拥数套房产却声称没钱在网络上寻求捐款为女儿救命的豺狼虎豹;那么失去血性的一群人会变成引起恐慌和变乱的恐怖分子;那失去血性的社会和世界呢?失去价值观的一个人,会变成身出名校而不心系国家与民族,徒为自己利益而放弃思想的赚钱机器;那么失去价值观的一群人会变成侵蚀国家的贪官污吏,会变成犯罪累累的亡命之徒;那么失去价值观的社会和世界呢?人类社会中,万物之灵的灵气若是消失了,那么科幻电影中的灭亡之日会不会成为现实?
法律视人性为修订条件;诺贝尔奖视人性为颁奖条件;人类更应视人性为存在条件。老舍曾这样看待人类生活“有光有影”、“有悲有喜”;二战后战败国士兵忏悔自己“无人道主义”的杀戮;汉字拼成的句子因为不同的感情而衍生出成千上万种理解……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难道这些是所谓的人工智能所能替代的吗?我想不是的,这一切正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才拥有的血性和人情,使之变得不可替代、无法替代。
唯有万物之灵,唯有人情血性,才能使人工智能中的黑白剪影,变成带有情感和故事的花地,变成有生命力跃动的草原,变成有温情的极地,变成温柔湿润的森林小溪。
【篇四:用人情融化“坚冰”】
你在繁荣的信息时代享受自动化的便利,你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下对人类闲适的未来有了信心。你开始喜欢上了这种被严格操控的精准度,即使不分昼夜也能一贯地严谨。你的心中筑起了一块块计算机时代的“坚冰”,你是愿意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还是从一个饱含人性的角度,用价值观和同情心,来融化这些坚硬?希望你能恪守住人情的柔软,希望你即使被“坚冰”包围,也依旧有融化它们的勇气。
今年的中国法律界引发了一场由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一台输入了全部法律法规和相应处罚措施的计算机将投入民事审判的使用,然而当计算机得出审判结果后,法庭依旧会有一个团队依此进行重新量刑。这台计算机的使用,弥补了审判员们可能存在的对条例的误解疏忽,然而最后人为量刑的加入,更是最好地体现了人情,成为在法律的坚冰面前,不可忽视的存在。因儿子入狱而无法安度晚年的双亲,为他们提供老年生活的保障;为母亲服刑却依旧年幼孩子特设定期看望的权利……这些温暖人心的举措,都是由于人心中价值观和同情心的存在,充分考虑行刑的后果而产生的。我们无法想象如果除去了人为量刑的环节,服刑将是一个多么残酷冷血的历程。与此相似的,美国有一位年过八十的老法官,依旧服务于民事判刑的第一线,他能将法规与人情完美地融合,拥有着为人称道的善心。当地人因此更规范行事,心中永远保留着对世界的温情。或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需要用规则来坚守,但人情让世界有了该有的温度。
朱自清爬月台可能真的有悖站台规定,但我们更愿意去欣赏父爱的体现;交警拦停所有车辆为行路缓慢的老人让行或许真的不符合指挥规则,但我们看到了社会大爱的存在。我们在如同计算机般机械的道路上走了太久,有时候情感的丰盈,令这个充斥机械的世界有了更明媚的光景。
有一个话题一直在如今被讨论得很热烈。人工智能风生水起的当下,未来的机械会不会超越、甚至控制人类?答案是不一的,但就当今来看,如果人类思想中独有的价值观和同情心无法注入人工智能,我们就无法否认未来的机器人会血腥地按照定式主宰世界。人情,令我们的世界拥有了争端中的和谐,有了行为的底线。令思维没有坚冰,令每一个罔顾后果消失在人情生长的地方。
时代喜欢改变,但无论如何,请用心脏生活。
【篇五:品凡尘之事】
生活中,有一种收获,让人一生受益,那就是读书的收获;人生中,有一种经历,让人难以忘怀,那就是读书的经历。
——题记
每当看到那柔软细腻的文字,总能拨动我的心弦,弹出一段又一段悦耳的乐章。看到感伤之处,总会掉下几颗泛着光的泪珠,像一块石头扔在水面上,激起阵阵涟漪。
读书就如漫步春天,感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生机;读书就如徘徊夏日,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瑰丽;读书就如回味秋天,领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读书就如追忆冬季,感叹“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精神。
论我的最爱,当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且不说它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如何鲜明、生动、丰满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仅是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就影响了多少人的生活啊!俗话说,猫有九条命,文学作品也应该有几种魂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少有三种:第一种,革命者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行动;第二种,情爱,这是永恒的,不会消失的。保尔对冬妮亚、对丽达的爱,对爱的理念,小说里都有动人的表述。这使作品魅力永存。第三种,与苦难和厄运抗争,战胜生命,这点更没有过时。
书是流淌的血液,书是灵动的生命,书是无尽的源泉。在书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释放,是温馨的宁静,是激烈的舞动。
古人说:“天下之事,利害常相伴;存全利而无少害者,惟书。不问贵贱、贫富、老少!观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故有全利无少害也。”书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