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村口那条路】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里,在我的记忆中,因为那里离城镇较远,人们难得走出大山。我记忆最深的便是村口的那条路。
那时候,村口的那条土路雨十分狭窄,只能容许一两个经过,路旁甚至路中间长满了齐膝高的荒草,是一下雨,路上便是坑坑洼洼的泥水坑,偶尔经过的摩托车总会溅得路人一身泥水,放学回来的孩子们常是挽着裤管提着鞋子手拉手地走过泥水坑。当然,也有任性的孩子逞会儿能,以为蹦跳着就能跨过水坑,没想到,一脚不小心踩到了泥坑里,不一会儿鞋子就被稀泥淹没了,出来时只剩光脚,接下来,便是孩子们低着头在泥坑里找鞋子的情景,回家自然也总少不了一顿骂。孩子们也倍感委屈,不怪我们,怪就怪那条烂路!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回老家,碰巧刚下过暴雨,爸爸的头被淋湿了,他脱下鞋子,卷起裤管,身上溅满了泥水,头上不知是雨还是汗,脚踩在稀泥里,一使劲脚便向后挪,无论怎样,车子始终纹丝不动,最后幸好路人帮忙,我们才得以把车子推出来。最后,是两个泥人回家的。
后来那里变成了清江甜柚基地,进出的货车络绎不绝,于是政府出资修了一条稍宽的沥青路,本以为这下好了,可夏天沥青被晒软了,笨重的大货车压得大包小包,使本来平坦的路面又变得“千疮百孔,回家的路上,我总被颠得东倒西歪。
前年,爸爸说要带我回老家看看,一想起那条烂路,我就十分不愿意,可不容我分说,爸就一把把我抓上了车,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村口,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昔日“千疮百孔的沥青路哪去了?我只看到眼前一条银色的干净宽敞的水泥路向前笔直地延伸,路旁的杂草不见了,还修了漂亮的护拦,车子轻驶在路上,我感觉既平稳又舒服,再看看路两旁的风景,昔日的砖瓦房早已被漂亮的小洋楼代替,似乎还有老人坐在外面下棋,孩子们在空地上玩耍,一阵阵笑声传来……不知不觉就到了家门,曾经让我觉得十分漫长的回家路如今却显得那么短暂,沿途的风景我还没有看够哪!
后来爸爸告诉我,政府为了使家乡早日脱贫致富,就出资重修了这条水泥路,据说许多村民都自愿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男人们扛着铁锹挥汗如雨,女人们在一旁端茶送水,连小孩也跑来凑热闹,在大家的努力下,一条崭新的家乡路就伸到了村外,现在那是不是车水马龙,一车车甜柚通过那条路运到了四面八方!
一滴水珠,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家乡的路不仅是一条通向富裕的路,也是政府的关爱和家乡点滴变化的象征。我相信,家乡的路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篇二:村口的大榕树】
它,就在村口,一直屹立在那儿。
它,高大茂盛,虽然它不是什么著名景点,却为我们的乡村画卷添上了点睛之笔。
春天,阳光明媚,没有一个人不出来晒太阳。总会有人在榕树底下,坐在石椅上看书、看手机,也有眯缝着眼睛休息的。这时,嫩绿的叶子被阳光照着,好像能照透一样。
夏天,知了“知了、知了”地叫,好像在抗议这天气太过炎热。许多人不得不躲在树下乘凉,这时的榕树已经长了小果子,嫩绿的叶子变成了绿油油的叶子了。
秋天,树上还是有小果子,不过也有变得和拳头一样的,最小就和绿豆一样大小呢!叶子就不一样了,大多数叶子变黄,最后,掉落下来。不过,还是有绿油油的“小强”叶子。
冬天,树上的小果子没了,叶子嘛,你肯定认为掉光了,其实你错了,只不过掉光了一小半,其它叶子就像是“小强”叶子,依旧绿得发亮。
我喜欢大榕树,因为它伟大又厉害。为什么伟大?因为它一直守护着我们的村庄。为什么厉害呢?因为十五级台风来了,对它来说也只算是五级风!它已有好几百年历史了,不知经历了多少的风雨,我姨婆出生时它就已经在那了!而现在,它还依旧站在那里,站在我们的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