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行走在消逝中】
人生是一个辗转向前的车轮,走过的岁月里,被车轮碾过一条条痕迹,或深或浅,都在诉说着那道道曾经的风景;人生也是一段徒步旅行。我们行走在消逝中,也行走在收获里,春天的繁花消逝在夏日里,是为了秋时枝上的硕果累累,而人生的岁月又何尝不是如此?走过了童年,我们收获青春。匆匆十六七载,我们在消逝中不断成长。那童话,玩具,棒棒糖,还有一点小委屈就哭泣不止的童年已经离我们远去,可是,请不要悲伤,消逝了童年,却让我们收获更多。
高尔基的小说,鲁迅的散文,在无时无刻充实着我们的心灵,我们刚刚学会飞翔的心灵在他们的文字间翻涌,在无数成长的苦痛中,我们告别了依赖,学会独立,学会坚强,学会“有泪不轻弹”,走过了童年,我们收获青春。友谊、理想、自我在青春的字典里一一浮现,行走在消逝间,我们不断成长!走过了幼稚,我们收获成熟。向逝去的说再见,我们用热情拥抱青春。褪去羞涩,褪去稚嫩,我们在朝阳升起的一刻对天空说,青春,你好!
不再为一次测验失利流泪,而是学会总结教训,吸取提高,在一次次失败中越挫越勇,年轻的心在磨练,在充实,在成长。我们相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阳光总在风雨后。总有一天,成功会属于我们!行走在消逝间,我们不断进步!走过了懵懂,我们收获智慧!不再为了一个玩具和小伙伴争吵得面红耳赤,我们懂得了谦让;为下班回家疲劳的爸爸倒上一杯热茶,我们学会了关爱;为汽车上不小心踩了自己一脚的阿姨摇摇头说没关系,我们知道了宽容。
走过了懵懂,我们收获智慧。我们挥手告别天真,告别自私,让生活教会我们,让成长授予我们,努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新人。行走在消逝间,我们不断提高!春天里的繁花会在夏季凋谢,因为它要为秋日的硕果作准备。我们也是这样,行走在消逝间,我们是蛹,在期待化蝶的艳丽;我们是花蕾,在等候开放的自豪。童年、无知、天真、懵懂、幼稚在离我们远去的同时也让我们收获了更多,得到了更多!行走在消逝间,我们健康成长!行走在消逝间,我们快乐青春!
【篇二:行走在消逝中】
大爱李碧华在《霸王别姬》中有句结束童年的话:“十年了,还认得出谁是谁吗?”似乎并不精彩,可我见到这句话的瞬间,所有的委屈、心疼、怨恨、哀怜和不舍都揉碎了,塞在我心里,压得我闷闷的。唉,十年,从小豆子到程蝶衣,小石头到段小楼,从疼痛而幸福到宽裕而空虚,在这之间,小豆子失去了多少,怎么就一句轻描淡写把所有哀伤的情愫都理清了呢?记得一句歌是那样唱的:“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可那也只限于如果啊,人生毕竟不同于一出出的折子戏,没有办法只把精彩一一唱过,却留下大段大段让人忘却的平庸与不愿回忆的痛!
我想,每个人活着,都会在成长的道路上失去什么,当童话书一本本地走失,变成大叠大叠的参考书时,人失去的不仅仅只是“书”吧,还有那些充满童真的幻想和愿望,与为小美人鱼消失而哭泣的纯。现实不是童话。在现实生活中,人是不是还会在睡梦中想到灰姑娘的玻璃舞鞋,想到与白雪公主在一起的七个小矮人?不过,也许也正是这样的与童话的单纯的擦肩而遇到了成长,那需要美好消逝中获得的成长。我常常会感慨造物主的神奇,因为每当你失去什么,他又会补偿些什么给你,就算那并不是你想要的;而就是那给予,积极地构成了每个人成长之路。
是呀,人总是在消逝中成长,在消逝中进步。那些纯真,那些美好像是贡品,用于祭祀青春,祭祀带血的成长,偶尔累了,停下来歇歇,想到了那些已从你身边流过的记忆。或美好,或悲伤,可都不得不把他们深埋起来,继续完成那茫茫的前进。然而人有再多的不愿还是得继续,人不能在涌出的胆怯与对过去逝去的追悔留恋中做只鸵鸟,因为当你把头深深埋进悲伤中时,只能给你带来更深的黑暗。人生就是这样的吧,各个阶段都有属于它的美好,总不能因为童年的失去而忘却你将来还有多少路要走。小熊是很可爱的,但当该把它忘在阁楼时,就忘了吧,成长会给你很多这样的理由。
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永远活在童年,可当有人问你愿不愿意回去时,人会选择童年吗?我不知道程蝶衣会不会选择继续当小豆子,可我知道,童年的纯真与成长的感觉,都不应放弃!
【篇三:行走在消逝中】
在上个世纪的几十年间,上海很多人家都住在石库门里,一代又一代人在那里长大,留下了许许多多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上海的石库门是一种从传统四合院演变出来的特有建筑风格。早在19世纪中,上海的居民将原来传统的木框改为一对乌漆的大门,外门则选用石料作门框,所以便称之为“石库门”。石库门一般都是成片建造在一起,鳞次栉比,一幢挨着一幢,有的地方两幢之间只有狭窄的通道供人行走。当然,按照现在的标准,石库门的设施也非常简陋,环境比较吵闹。许多石库门的大门非常精致,在上方有一座呈拱形的雕花,里面刻有细腻的花纹。推开两扇漆黑的大门,会有一阵吱吱嘎嘎的响声。开门进去,映入眼帘是一口天井,几家人都居住在这里。房子一般有两层楼,各种房间被称为“亭子间”、“客堂间”、“西厢房和东厢房”等等,用的也是公用的厨房和卫生间。有时,甚至一家四代都住在这极小的空间里。生活环境虽不如意,但是邻里之间的关系确非常的融洽,弄堂里从不缺少温情和快乐。
石库门不仅是居室,而且还是居民们交流、娱乐和做买卖的公共场所。最有趣的是在夏日的傍晚,大家都走出家门,在弄堂里纳凉。只见五花八门的椅子沿着弄堂的小路一字排开,人们或坐或躺,一边乘凉,一边聊天。有的妈妈还为孩子搭起了临时的露天凉棚。小孩子们则兴致勃勃地在弄堂里玩一些有趣的游戏。男孩们滚铁环,趴在地上打弹珠……,女孩们就文雅多了,她们的游戏都是跳橡皮筋、踢毽子等。生活在石库门里的孩子们同样是快乐无忧的。
在石库门深深的弄堂里,还时常能听到做买卖的吆喝声。“莲心白糖玫瑰粥……”、“修剪刀喽……”,这声音仿佛从早叫到晚都在弄堂回荡,吆喝的人似乎不感觉到累,人们听上去却感到十分的亲切和朴实。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的,随着上海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量石库门被拆除改造,无数象征现代文明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摩天大楼的映衬下,石库门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作为上海近代文明的象征,作为上海过去的影子,石库门经历了百年沧桑,终于被历史舞台渐渐地淘汰,这不由得让人心生惋惜。
石库门,成为了上海滩消逝的风景,但它却是一代代上海人生命中永恒的记忆。
【篇四:行走在消逝中】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
在传统文化中,使我记忆最深刻的要数外婆家的土灶了。两口铁锅,其下两个烧柴禾的灶膛,下头各一处接灶灰的灶洞。烟囱高出房,灶身涂白,黑墨描几笔莲花鲤鱼之类的吉祥图样,或者贴些彩绘瓷砖。两口大铁锅之间通常嵌有一口铜罐,成天贮满水,利用灶膛的余温煮熟,乡间却叫做“铁罐汤”,可以洗脸、洗涮杂物,不怎么用来喝。
外婆厨房灶台的墙角边放着火筒、火钳、火锹、柴禾等生火的物品。那天中午,外婆像往常一样用土灶做饭了。只见妈妈坐在灶洞前,拿着柴禾,用打火机点燃之后扔进灶膛,再添些干柴,火势就旺起来了。这时候只要等灶膛烧得更旺,就可以开始炒菜。不一会儿,妈妈走开了,我满怀好奇坐到灶洞前,感觉火快要熄灭了,就用两只手拿着火钳夹起柴火扔进去,结果火不但不旺,反而越来越暗。糟了,妈妈来了,但我又不敢用打火机,这可怎么办?
正在炒菜的外婆觉察到什么似的,说道:“咦,火怎么没了呀?”我顿时紧张地像热锅上的蚂蚁。就在我忐忑不安的时候,瞄到旁边的扇子,灵机一动,拿起来拼命地扇。这不仅会得到夸奖,还会使火重新旺起来,真是一举两得!
火居然着了,我刚准备走,被妈妈看见了:“我刚刚都瞧见了,烧火就交给你了!”天瞬间暗了下来,这一次都已经把我害得够惨了,还……
现在传统文化变得很少了,不知过多少年,传统文化也将要消失,大家一定会遗憾吧!
【篇五:行走在消逝中】
时间就像温暖的阳光,慢慢倾泻在面前的地平线,消逝在远处的极点,而我们也渐行渐远,但我们不会消失,你我的影子只会越拉越长…
青春,随着时间在慢慢地没落;梦想,随着记忆在风中慢慢被风干。青春的气息,永远是那么朝气的味道;梦想的颜色,永远是那么奋进的绿色。我们用力地去呼吸青春的气息,可是发现这种气息已经渐渐离我们而去,梦想的颜色,也渐渐褪去鲜艳的绿色。
时间带着假象在流淌,有些人带着那份遗落的坚强,独自寻找遗落的气息与颜色,泪水中仰望着浩瀚的星空,冥冥之中,会有那么一颗闪亮的星,支撑着他走下去,因为那是信仰。漫长的黑夜,留下的不仅仅是孤独的故事,继续走下去,孤独会变成坚强,流落耳畔的宁静,不可多得,摸索着和黑夜对话,看的见,黑暗背后有它的笑:光明。
生活是现实的,时间也是现实的,有些人却认为这些都是的虚拟的,摸不到,看不见,但是我们可以感觉的到,生活的美,生活的丑;时间的快感,时间的悲哀。生活充满美,缺乏的是我们发现美的心情,透过我们的双眼,其实我们看的到美丽的存在,美丽的存在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性的,自然的美让我们感觉到世界的奇妙,人性的美使我们感觉世界充满的是感动和爱的温暖。当我从火车中看见初升的太阳,红彤彤的,我着实被感动了,它时那么美,微醺的晕色,染变了我眼前的天空,慢慢的升起,此时,唯有宁静的心情才能欣赏到这普通的自然美丽。
美丽,是需要你抬起你的头,去看的;感动,是需要你张开你的心,去嗅的。
生活的丑,也会让人迷失自我,丧失人的本性,一时的快感只会带来更大的痛苦。一时的迷失,不代表最后的沦落,我们追寻的是生活的本质,没有那么纯粹,没有那么清晰,时间的假象会遮蔽你的双眸,你行走在假象的路上,带给你的只是不真实的感觉,所以你感觉的不是真正的快乐与痛苦,你没有了当年的热血,剩下的只是疲惫的心,只剩下麻木。
别让自己失去了方向,张开自己的心吧。累了,就找朵云睡吧。睡醒了重新拾起那份发现美的心情,呼唤你可爱的朋友,风有想去的地方,它会带你们追寻那透明的梦…
我们行走在消逝中,但我们不会消失,随地平线我们的影子越拉越长…我们的爱,我们的情,时间的假象下我们继续行走。
【篇六:行走在消逝中】
年味儿,从二十三就开始酝酿,环绕着忙碌的人群,不急不缓地发酵着,越来越浓,越发诱人,惹得人总是停下手中的活计,猛地嗅上两嗅,像是好酒之人等待着亲手酿的绝世琼浆出窖一般,每等上一秒就多了一份欣喜和期待。
三十儿晚上,震天的鞭炮声从家家户户中传出,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成了新年的序幕拉开前最强的音符。孩子们被炮声激得上蹿下跳,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下才钻进被窝,平日里有些惧怕的冰冷的被窝,此时却丝毫无法冷却孩子们雀跃的心。
大年初一,天上还有点点星光,人们就起身忙碌起来,爷爷踩着高凳细细地将蘸了糨子的新对联粘平,我在下面偷着抿一口冷糨糊,却粘住了嘴。奶奶抱着早准备好的苍绿的柏枝在院子中央堆成一堆,点了火,多油的柏枝立刻哗哗剥剥的响了起来,袅袅的烟也随之而起,在夜幕下,分辨不出颜色,火光点点,火苗跳跃着,随风飘摇着,小小的院中充斥着柏枝浓郁的奇香。
奶奶拿来衣裳,在火堆上烤了一遍,又招呼大家来烤手,我们围成一团,奶奶口中不住的念,问她念的什么,她却不屑于讲给我。之后奶奶就在火堆的照映下,上香,拜各路神通,再将驮了硬币的刺猬馍,含了枣的鱼儿馍,从东屋赶到西屋,从南屋赶到北屋,说是招财招福。这一切,在深蓝而冰冷的天空下,显得庄重神秘,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痕迹……
没错,这只是我心中的痕迹罢了,再鲜明生动也只是回忆。如今的年,被高档的团圆宴,飞满祝福语的朋友圈占据了,只是那奢侈的酒窝,到底是苦是甜?那转发群发的祝福,到底有几分真心?新年中包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对劳动的赞美和犒劳,又留下多少?
当韩国将端午节作为本国的节日申遗时,我感到中华文化正在被一只手窃取,抑或说正大光明的拿取。追其根源,不过是这只手的主人珍爱它,重视它,而我们——真正的主人却对它不屑一顾。若文化不在了,中华精神也不在了,炎黄子孙之称又是从何而来?
我们,还是给自己的文化留片净土吧,切莫让这人类的瑰宝在我们的眼中,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