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六年级作文>游览西湖
游览西湖

【篇一:游览西湖】

今天,我来到了杭州并且游览了朝思暮想的西湖,一说到西湖,我就会想起《白娘子传奇》中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首先我们租了一条小木船。然后坐上小木船在西湖上闲游,心里还不停幻想,这是不是当年白娘子做过的船。小木船轻轻地飘在湖面上在水面上划开了一大到浮萍,湖水的颜色翠绿翠绿,像注入了绿色的颜料,水里有许多的小鱼和小虾。有时还欢快的跳出水面。似乎也在贪婪西湖的美景,有时在湖面上能看见一对鸳鸯在戏水;有时是一对天鹅。我很想伸手摸摸他们,但西湖的水有点深,看起来有点吓人,看完。看完湖后我累来到了湖中央的小亭子里吃了点面包,喝了杯矿泉水后又开始玩水了,我把鞋子脱了把脚伸进水里,水好温和,突然我闻到了一种香——西湖的香,西湖水里有水香、花香、果香和土香,这是西湖独有的香。

站在湖中的亭子里,我才知道这里为什么那么有名了,这里依山伴水。山清水绿真是漂亮。

之后我来到了雷峰塔,这里据说压着白娘子,这里的雷峰塔与电视上的大不相同,但还是很漂亮,雷峰塔有十二层一层比一层小,上面还有棕色的圆圈,

天快黑了,我们才上了岸,回到家,我依然流连西湖的美丽景色。

【篇二:游览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了六十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是江阴马镇人,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马镇和其它两个镇合并成了徐霞客镇。

我们到了徐霞客故居,开始参观。我们先到了第一间房,里面是他在岩洞里探查的岩石,有钟乳石、水下石葡萄、铁矿、铜矿、铝矿等等。他在岩溶地貌研究方面已攀登了当时地理学发展的世界最高峰。我们接着参观了第二间房,里面是徐霞客的旅行线路图。他的足迹遍及了21个省市自治区,在30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步行,他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还看到了陪伴徐霞客长大的古井,和他自己种的罗汉松,这棵树已经450多年的历史了。然后我们参观了徐霞客游记碑廊,在湖边我发现了三只鹅,一只灰的,两只白的,我想抓住它们,鹅被我吓跑了,跳下水里游泳了。我一直在岸边跟着鹅,看到它们打开翅膀在欢快地歌唱。

这次游览徐霞客故居收获很大,我想像徐霞客一样,写一本《周阅行游记》。

【篇三:游览青青园】

秋天不知不觉来到我们的身边,并把大地焕然一新,清凉的秋风使人舒适,芬芳的桂花使人陶醉。今天下午第一节课,唐老师就带我们去青青园观察秋天留下的“足迹。”

等到了青青园,我们看到了一大一大片的的绿海,我们分成四个人一小组,来观察青青园。我们先往右走,就看到好多蔬菜印入眼帘有:青菜、胡萝卜、玉米、高粱和茄子……数也数不过来。我一边走一边欣赏秋天的美色,等等,我看到了什么!我朝一棵树跑去,原来是棵橘子树。此时已经有两位同学蹲在旁边,他俩就是赵博伦和谢仁豪。

我仔细的欣赏这课小橘子树,它整个树都是绿色的,而且还结了很多小橘子: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哇塞,这一个那么弱小的橘子树,竟的起风吹雨打,结下来这么多的橘子,看来任何力量都不容小看的。我真想为这棵小树点赞。

渐渐地,同学们都被这棵橘子树吸引了。但赵晟栋看到橘子就上了馋猫瘾问唐老师能不能摘下一个吃。唐老师当然拒绝了他说到:“要是人人都像你一样,这些橘子还会留到现在吗?”赵晟栋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接下来我们大部分“人马”就跟着唐老师一起“走南闯北”。

突然有一位老爷爷戴着喷雾器出来打农药,唐老师对我们说:“这位老爷爷种的菜很好的,要是有问题的话就问问他。安静的人群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了,有的问这是白萝卜吗?高粱熟了吗?哪个是秋葵?我们好像有一百个问题,而老爷爷却像百科全书,和蔼的回答我们的问题。

时光飞逝,我们不得不离开绿色的河流——青青园。

【篇四:游览弶港博物馆】

7月13日,人民日报数字盐城联播网组织我们小小故事王前往东台参加生态游,我们听到消息都很兴奋,一大早就来到集合地。上了大巴,一路上谈笑风生,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第一站———弶港博物馆。这是个带有红色飞檐流瓦的民族风格建筑。

今天天气闷热无比,下着的毛毛细雨根本起不了避暑降温的作用,可走进红色古风博物馆,顿时一股凉气扑面而来。讲解员阿姨首先介绍了海渔文化,从讲解中我了解到弶港是个由海浪推送的淤泥堆积起来的小镇,而且每年还在向东延伸。这真是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呀,照这么延伸下去,那弶港岂不是越来越大啦!哈哈哈!前景一片美好。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弶港人靠海,自然多以煮盐和打鱼为生。这个博物馆里陈列着古代弶港人劳作的蜡像,投影里还滚动播放着他们劳动的过程,让我们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也能感悟到古代弶港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弶港是盐城唯一一个没有被工业化污染的湿地,空气好,环境优美,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栖息在这里的鸟类也非常多,约有380多种,还有鸟中大熊猫——勺嘴鸥呢!观看湿地鸟类视频时,大家都被鸟类的种类多、数量多震惊到了。

讲解员还介绍了许多东台籍的战斗英雄故事。其中我最佩服孙仲明。孙仲明原名孙二虎,1908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7岁开始下海谋生,17岁成了船老大。在新四军的说服下,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不仅出色完成了“海上秘密运输线”的任务及安全护航工作,还组织并指挥数十次战役呢。

弶港人以勤劳俭朴著称,他们参加的劳动项目有很多,拿得出手的特产也不少,如东台发绣、蚕茧丝绸、海鲜、鱼汤面、臭豆腐干、陈皮酒、大饼、三仓西瓜等,都是享誉海内外的产品。

参观了弶港博物馆我才知道,弶港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弶港,这个美丽的海滨小镇,值得你来赏美景、尝海鲜、润心肺……

【篇五:游览乐山大佛】

暑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四川省乐山市,在那里我们游览了闻名的“乐山大佛”。这个景点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乐山大佛修建于公元713年,完成于803年,历时约90年,属于国家5A级景区。下面,就让我变身小导游,带你去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进入大佛所在凌云山上的凌云寺,熙熙攘攘的游人和当地居民,在那里烧香拜佛祈福,以求家人健康平安。

往里走去,隐隐约约看到大佛的头顶,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走近前来,站在大佛头部位置,放眼望去,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交汇,江水颜色各不相同,形成了一幅奇妙的画卷。

据记载,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修建的。

顺着大佛两则的陡峭楼梯,往下走,大佛的全身,慢慢印入眼帘,下到最底层,抬头仰望,一尊气势磅礴的弥勒佛像,巍然而立。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

站在大佛脚边,显得人特别渺小,听说光是大佛的脚面就可以围坐百人以上呢!

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还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能使佛像不为雨水侵蚀……

好啦,关于“乐山大佛”我就介绍到这里,是不是意犹未尽呢?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来游览一番,那将会是记忆深刻的一次旅行。

热门推荐
1我变成了一棵小龙血树
2难忘的一天
3颠簸人生
4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5美丽的樱花
6其实我很棒
7不该丢弃的承诺
8爸爸的眼晴
9春天作文
10童年的记忆
11家乡的小巷
12读书的蛮劲
13我多想当一个甜点师
14第一次独自乘车
15总会想起那老屋
16“二”的继承人
17美丽的荷花
18书桌上的沙漏
19一路有你一路花开
20故乡的回忆
21美丽的水仙花
22时间你走慢些
23神奇的帽子
24我的老师
25寒假锻炼记
26共享“视力”黑暗中对话
27同桌的作文
28快乐的中秋节
29我的童年生活
30一把黑布伞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