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论韩信】
故事发生在秦朝末年。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骑在快马上疾驰而去。天茫茫,夜漆漆,天下之大,他却觉得没有终点。忽然觉得自己是落魄的雄鹰,在寻找可任它翱翔的天空。“留步”,一个浑厚的声音划过天空。他就是韩信,助刘邦得天下的常胜将军。而这声音来自于萧何。
暗度陈仓,背水一战,韩信的军事才能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军事天才,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呢?请听我娓娓道来……
首先,这和韩信的性格息息相关。
有一次,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领多少人马?韩信直言无忌道:不过十万。刘邦又问:将军可领多少人马?韩信哈哈大笑,傲慢地说:多多益善。刘邦虽然心里不快,表面上只好笑笑。
后来韩信率兵攻齐地,杀广田,让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镇扶齐国。刘邦闻后大怒,破口大骂。这时候,张良和陈平都在。两人暗中踹了刘邦一脚。刘邦马上醒悟,可先前都骂了,怎么收回呢?只能继续骂:韩信这臭小子太没出息,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要当就当真齐王,当啥假的。
于是,韩信封王,这也使刘邦对他心中有了芥蒂。
这也算三分天下吧。韩信为齐王,刘邦为汉王,项羽为楚王。韩信的地位骤然上升。
地位升了,谋士和说客也该来了。
说客叫武涉,是项羽派来的。他是意思是:韩信已成为汉楚之处的第三支力量,可以权衡天下,希望齐王可以助楚灭汉。
谋士叫蒯通,是韩信身边的助力。他是意思与武涉不同: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然而,韩信的意思是:汉刘邦于我有恩。
好了,短短的一句话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也暗示了韩信的下场。
为何?
古人云: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韩信就是这样,既拥有“震王之威”,又拥有“不赏之功”。这样的人,主子是不会留的。不守中立,只有死路。这也是韩信之死的第二个原因。
可惜,韩信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项羽的死期到了。
韩信的死期也到了。
果然,项羽不久就被刘邦和韩信杀了。
然后,刘邦就开始斩杀那些曾帮他打天下的武将了。
韩信很快就被刘邦从楚王降为淮阴侯。
兵权被夺,可刘邦没有收手。
韩信被定罪为谋逆,被斩杀。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从韩信没有听取蒯通三分天下之时,他的人生,就注定是个悲剧。
【篇二:韩信“死”之谜】
韩信乃中国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也是众多喜欢的人物之一。他帮刘邦打天下时,本可三分天下,独占一方势力,但他仍做到了一个“忠”,真可谓功勋卓著有口皆碑。
话说乞儿韩信,当年跟了仅有二十几岁的刘邦混,终究混出了“大名堂”。可是刘邦刚建国不久,韩信却遭到不测,吾心有不舍。
有人说,杀韩信杀得有理。
韩信一向居功自傲、野心勃勃。在楚汉之争中的关键时刻,曾威逼刘邦封他王位,并时常有谋反之举。刘邦念其有功,对此,也只是将韩信降职,免于处死。而韩信不思悔改,总是耿耿于怀,待机谋反。
为汉初社会基础之稳定,避免再出项楚汉之争之类的局面,萧何和吕后竟设计害死韩信。因此,有人曾说,杀韩信杀得理所当然,是除一害。
但我不这么认为,据当时情况,韩信重兵在握之际,更无反叛之意,若韩信有谋反之意,在刘邦打天下之时,韩信即可三分天下,得一方势力,刘邦又怎能得到天下?更何况告发韩信之人乃是即将被处死的囚犯,此人的话真的可信?
再者说到如果韩信果真是谋反逆臣,那又为何在抓捕韩信之时,不先公告天下,将韩信之罪昭告众臣呢?这只能说明韩信是被有心之人谋杀!
回想当年,韩信跟随刘邦刘大总统打天下,战功赫赫:擒魏豹,擒赵王,说燕王,败龙且,平齐地……
果不其然,在古代封建社会,凡功高盖主的忠臣良将,大多无好下场。其原因很简单,善打天下的猛将,对封建帝王的独裁统治,无疑是最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