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平民总统林肯读后感
平民总统林肯读后感

【篇一:平民总统林肯读后感】

我小心翼翼地将《平民总统林肯》这本书轻轻地放回书架,好像捧着一件珍贵的宝贝似的,那时这时我的眼眶早已湿润了……

这本书的主人公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当初,我以为呀,能当上总统的人,不是有着非同小可的家世,就是有着令人望尘莫及的背景,总之一生下来就不是普通人。可是,当我认认真真地把《平民总统林肯》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才发现,我错了,我大错特错。

林肯,出生在一个贫穷困苦的家庭里,他的爸爸是个连“大”字都不认识的,只能靠种田补鞋维持生计的人。然而,林肯虽然出身平凡,却有许多不平凡的念头:他想解放黑奴,他想当律师……

但是最令人佩服的是他对读书的痴迷。由于家境贫穷,他一生进学校读书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年。他的母亲能阅读,但是从来没有学过写,他的父亲也仅能写自己的名字。可是他却被书籍强烈的吸引着。他七岁开始上学,每星期只去学校2-3天。但不影响他对学习的热忱,他把燃烧过的本头当成“铅笔”,在粗糙的木板上练习写字。夜晚,他向母亲大声朗读《圣经》,还反反复阅读《伊索寓言》。十几岁的时候,他从50里范围内所有的领居那里寻找并借回很多书,包括《本杰明弗兰克林自传》、《华盛顿的一生》、《天路历程》等,他抓住一切机会认真阅读。当其它小伙伴在山上玩游戏捉迷藏的时候,他却手捧着书在一棵树下阅读。吃完饭后,他又很快拿起书本来……

一阵清风拂过,在书架上的书本轻轻地翻动着,这时,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在人类历史上,因勤奋读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乃至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事例,有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他们的故事将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有人说,不读书的人只生活在现在,而读书的人是同时生活在三个时代:过去、现在、将来。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我决定,我要做个爱读书的人。

【篇二:《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终于读完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战线拉得真的得很长,由于我的感情经受不住这样的跌宕,越到后面,越觉得心情压抑而痛苦。似乎我就是维特的朋友威廉,这就是给我的信,而我就这样眼看着一个朋友的生命消逝,而无能为力。

很多读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人都觉得维特是个疯子,无论是对生活、对爱情,还是对死亡。然而我,爱维特,崇拜他的人格和情操,还有他诗一样的气质。越是爱他,越是痛心!就是这样,人要是不那么死心眼、不那么执着地去追忆往昔的不幸,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对现时处境泰然处之,那么人的苦楚就会小得多,维特也不会死。人们往往因为执着而苦恼,最令人苦恼的是得不到又放不下的爱情。

维特是那么的充满艺术气质,他热爱大自然,只有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他才会觉得他的`灵魂充满奇妙的欢乐,感到温馨和幸福。他也爱书籍,可是远比不上他对自然的爱。他觉得惟有自然才是无穷丰富的,惟有自然才能造就伟大的艺术家。他爱孩子,在孩子身上他能感受到天真无邪,似乎能远离现实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只有在自然中,在与孩子一起时,他才是快乐的,我感受得到他的快乐,并渴望他永远快乐下去。

可是现实并不允许他快乐,因为总有他厌恶的人。某些稍有地位的人对老百姓总是冷冰冰地采取疏远的态度,他们似乎以为接近老百姓有失他们的身份;还有一些浅薄之辈和捣蛋的家伙,他们做出一副降贵纡尊的姿态,好在穷苦百姓面前更显得鹤立鸡群。不管是因为他平民的出身还是因为他对百姓的同情,他有这样渴望平等的心和对平民的尊重也是值得敬重的。他对现实认得很清,他知道人与人之间并不平等,也还不可能平等,但仍然认为那些以为必须远离所谓群氓以维护自己尊严的人,同那些因为怕吃败仗,所以见了敌人就躲起来的胆小鬼一样,应该受到谴责。在那样的时代,也反映了青年的追求。

【篇三:《安妮日记》读后感】

1939年,德国以几百万兵力偷袭波兰,以3天打下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国纳粹党处处迫害犹太人,不准犹太人开商店、做生意,更不允许参军,还发动“水晶之夜”。安妮一家由于是犹太人,被迫逃亡荷兰。在这里,安妮很快学会了荷兰语,还与同学们经常聚会。好景不长,德国启动“白色计划”,占领挪威、丹麦、瑞典、芬兰以及卢卢森堡,并向法国、荷兰还有驻守在此的英军发动进攻。安妮一家从此过上了犹如囚禁的生活,只有一扇门,每天都有公司的员工悄悄地给他们送饭。

现在的世界,没有战争,我们根本体会不到当时人们的痛苦,更是没有吃的,还要给法西斯干活。安妮一家躲在地下室,到了夏天,难以忍受,屋子闷得不得了,那个人不是大汗淋淋!德国还要每天搜查,谁能忍受得住。

从安妮写的日记中,我更体会到当时受罪的还是平民。“轰隆”一声,几个人倒在血泊中(平民),残酷的喷火枪将那些无辜的人烧的尸骨无存,一个原子弹直泻而下,大批的平民死亡。可惜的是,安妮最终没有看到和平的曙光、国家的恢复,而是给纳粹人处死了。

我们共同携起手,保卫家园。

【篇四:红岩读后感】

青春年少的我们,真的读懂了青春吗?

——题记

时光的洪流穿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

告别幼时的懵懂无知,踏上如歌似水的青春之路。

青春,究竟如何?

残月半弯,零星点缀,借明亮的月光再次翻阅《红岩》一书,从不爱看历史典故的我近来却被这书深深吸引。大概是因为它热血中饱含的青春激情吧,令我回味无穷。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这句简短但铿锵有力的话语深刻地印在脑海之中。她,一个年仅19岁正值青春年华如花似玉的少女,为党组织秘密行动做着贡献。她,没有体验过悠然自得的生活;她,没有享受过青春年华的自在时光……她的眼中、心中,只有黑暗社会的残忍制度和党给予她的各项任务及条条忠告。也就是她在入党的这一年,就来到了以毒刑拷打以著社会的白公馆监狱—渣滓洞。

“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审讯室里,敌人团团包围。一双双散发凌光的眼注视着江姐。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特制的回楞筷子,插在她的指间,接二连三的拽着两头筷子猛夹。但面对这只听就令人打颤的刑法,她却待此如一场游戏,镇定自若。审讯室中传来的,只是一片动刑声和刑具者的咆哮,再无别声。连续几日的毒刑,使娇弱的皮肤折磨的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可她自始至终只紧咬嘴唇,忍耐着,捍卫党的秘密,不落泪,不吟呻。

每次看此情节,总是泪眼朦胧,思绪万千。江姐,在敌人严刑拷问下藐视敌人,无视死亡,极力保护党的机密,戳穿敌人罪恶阴谋,与敌人针锋相对。她,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是共产党员气节的代言。江姐,只是其中一员。更有如此品格的诸多平民英雄。可,又有谁知道这些鲜为人知的平民英雄呢?

现在的我们,过着安逸的平静生活,也脱不了这份福。也许,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去体验江姐它们的奉献青春。但,青春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永无止境的奋斗,铸造坚定不移的信念!

暮然回首,华灯耀眼,却不抵她容。

青春婉转成曲,岁月错落成诗。青春之路漫漫,愿拼搏一路,此生无悔。

热门推荐
1夏洛的网读后感
2当苹果遇上梨
3我和爷爷摘苹果
4游北雁荡山
5人要知怕
6那双粗糙的手
7书籍伴我成长
8身边的美景
9珍惜
10婴儿妹妹
11游中侨名城
12钓鱼
13春节的声音
14感恩父爱
15勇敢
16走进秋天
17学习雷锋精神
18家庭趣事
19走读麦家旧居
20文明只差一步
21西安历史之旅
22我心中的故事作文
23我给自己点赞
24这个夏天,稍安勿躁
25其实我不想失败
26我最爱的水果作文
27童年的玩具
28未来的学校
29雕刻的时光
30神奇的力量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