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阿婆】
小时候,我住在外婆家。阿婆就住在外婆的隔壁。
记得有一次,我闯了祸,不敢回家,我便躲在阿婆那里。阿婆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把手放在我的头上,我也懂得了阿婆是什么意思。阿婆望着我,和蔼的说:“孩子,你在外面惹了祸了吧。躲在我这里可不是办法,还是回去认过错吧。知错能改才是好孩子啊!”到了晚上,阿婆拉着我的手送我回家。我认了错,一切都平静地结束了。后来,阿婆那儿常常成了我的避风港。
阿婆还会编漂亮的竹筐。她编出来的竹垫,图案漂亮得让你不可思议。有花开富贵,有迎客松……小时候的我,只会傻傻地看着阿婆灵巧的手指在竹片中间穿行,然后就留下一幅幅美丽的图案。
有一次,我提了一只蚂蚱给阿婆看。阿婆说:“我也会做。我帮你再做一只嘛。”我半信半疑:“阿婆,你看了这只蚂蚱就能编啊?”阿婆说:“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阿婆就选了长长的青色的竹篾,三下两下,就给我编了一只假蚂蚱。那只竹蚂蚱坐在地上,像是跃跃欲试跳起来。我说:“一只蚂蚱太孤单了。”这只竹蚂蚱正好我捉到的那只作伴。我对这对真假蚂蚱喜欢得不得了。准备兜着他们玩。
第二天,我从梦中醒来,发现我捉的那只蚂蚱,趁我在熟睡中逃之夭夭了。我很沮丧地告诉阿婆,阿婆安慰我说,它是有腿有脚的,没拴住它肯定要跑呢,就让它回家吧。见我仍然闷闷不乐,阿婆也感觉丢失了小东西,肯定高兴不起来。我再帮你编一只吧。说完,阿婆又用竹篾帮我编了一只蚂蚱。哎,尽管假蚂蚱没有真的好玩。不过她对我的爱心和体贴,让我心里暖和和的。
后来,我和爸妈搬进了一座楼房,住的地方虽然变宽敞额,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没有过去那么淳朴。那时住的虽然是砖做的大平房,那门对门,门挨门的邻居,却是那么朴实自然。刚开始那段时间,我魂不守舍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想阿婆她们了吧?”我今后常带你去看看她们。
阿婆,你过得还好吗?我和爸爸会来看你的。
【篇二:阿婆是一片叶】
阿婆是一片叶,从青葱的绿到枯寂的黄,在我的生命里慢慢回旋,直至落下。
小时候,阿婆是一片叶,是一片翠绿的叶。
阿婆是在我呱呱坠地后,第一个抱我的人。阿婆很爱我,别人给了她什么好吃的或好玩的,她总是小心翼翼地放进口袋,带给我。那时候,我最盼的就是每天夕阳时,阿婆披着一身霞光,从口袋里掏出各种好玩意递给我,笑着闹着,信以为真地认为拥有了全世界。
幼年时,阿婆是一片叶,是一片苍绿的叶。
我大了些,也懂得多了些,不再稀罕阿婆口袋里的玩意儿了,阿婆也不再往家里带那些玩意儿,只是爱一如既往。我是一个顽童,一刻也不停歇地四处跑,总免不了一些擦伤,白嫩的肌肤上总会有几处口子,阿婆甚是心疼。一天下午,阿婆一个人偷偷地带着父亲小时候的长命锁,找了一个银匠,把它锻成了一对银脚环给我,说是能“保平安”。好事的人说阿婆傻,这锁留几年就升值了,能卖好多钱。阿婆不语,只是笑着抱抱我。那清脆的铃声在四季里揉进了阿婆的爱,也迎来了我一天天的成长。
小学时,阿婆是一片叶,一片泛黄的叶。
孩子的自尊心总是脆弱而敏感的。那对银脚环甚是惹人眼,也是惹嘲笑的,索性我脱下银脚环,放进床底的木箱,慢慢遗忘。等到五六年级时,我总认为自己无所不知,自恃清高,阿婆陈旧的观念,过多地关爱总会让我不屑一顾,记得下雨天,阿婆总会跑上一段路,在我放学必经的路上,撑着一把旧伞,翘首以望,而我总是宁愿冲向雨中,也不愿躲在她那老旧的伞下。年幼的我是多么可笑不懂事,竟没注意白发已悄然爬上阿婆的发梢。
现在,阿婆是一片叶,一片被我珍惜的叶。
大概人都会长大,我也不再为了所谓的“虚荣”与阿婆争吵,每年秋收时节,我总会陪着阿婆去她曾经居住了大半辈子的乡下,敲白果,捶芝麻,摘豆角,挖红薯,种青菜等等,看着稻田中阿婆弯曲的脊背,我慢慢懂她,懂她艰辛的生活里饱含了对我的爱,我开始多花时间陪她散步说话,努力想要抹去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无数“刀印”,只悔悟时光不等人。
将来,阿婆是一片叶,一片永不凋零的叶。
我要陪她玩,陪她笑,陪她说梦,一如当年她对我的爱。我还要带她环游世界,让一辈子辛劳的她好好领略世界风光,是啊,这就是成长吧。
阿婆是一片叶,一片见证我成长的叶。
【篇三:阿婆的酿豆腐】
“太好了!阿婆来了!又可以吃到酿豆腐啦!”阿婆是客家人,她的拿手好菜是客家传统美食酿豆腐,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
从我三岁起,阿婆就去带堂弟,没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一直想念着阿婆和她做的酿豆腐,每次给阿婆打电话,都会和阿婆说:“我想吃您做的酿豆腐了!”就因为这句话,这不,阿婆又大老远地跑来深圳,给我做酿豆腐吃。
放学回家,一进门就听见“哆哆”的剁肉声,走到厨房门口一看,是阿婆正在做酿豆腐的背影,出于兴奋和好奇,我扔下书包就跑去厨房,看阿婆怎么做。
阿婆麻利地和好肉馅,一手拿着豆腐,一手拿着筷子,身旁放了一个装满肉馅的碗。阿婆轻轻地把豆腐托起,用筷子快速地夹开一个小口子,轻轻捏开一个更大的口子,再夹一大坨肉馅往里一塞,一块酿豆腐基本就做好了。
阿婆做酿豆腐的速度很快,十分钟就做好了三十多个。然后,阿婆从柜子里拿出煎锅和锅铲,开小火,先往锅里倒油,不一会儿油就冒起小泡泡,再把酿豆腐有肉的一面放入油中。我站在阿婆身旁,饶有兴味地看着。豆腐刚放入油中便发出“滋滋”的声响,煎了大概十多分钟,整个屋子都弥漫着酿豆腐绵绵密密、浓浓郁郁的香气。
光有了酿豆腐还不够,还要有浓香的底汤。阿婆从购物袋里拿出两个西红柿、三个墨鱼干和一把香菜。先把西红柿仔仔细细地洗干净,切成薄片,再把墨鱼干放入沸水中泡软,切成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最后洗净香菜,切段,配料准备好了。把西红柿和墨鱼干放在煲底,再把酿豆腐摆放在配料上,加水,水不没过豆腐,放一点儿鸡精和适量的盐,开中火慢慢煲。
煲大约十分钟,厨房中弥漫着西红柿与豆腐夹杂在一起浓郁的香味儿,汤汁“咕嘟咕嘟”地冒着,这时阿婆在面上撒了一些红曲——一种配料,用来提味儿和调色,关火前再撒上事先切好的香菜。
“酿豆腐来喽!”阿婆用家乡口音说道。阿婆给我盛了一大碗饭,白米饭压得密密实实,上面有豆腐,青菜,墨鱼还有煮得快融了的西红柿。我大快朵颐,阿婆看我吃得那么香,在旁边笑眯眯地说:“慢点吃,慢点吃,没人跟你抢!”我边吃边吧唧着嘴说:“好吃!好吃!”我把每一颗饭粒都扒得精光,还满足地舔了舔嘴巴。
这样朴实无华的一道菜,也许没有牛排那么西化,豆腐也不赖呀!也许没有燕窝鱼翅那么名贵,墨鱼也别有一番风味呀!在我的人生中,这不只是酿豆腐,还藏着的是阿婆对我的爱。这份爱是谁也夺不走,谁也无法改变,因为它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篇四:桂花阿婆】
漫步于苏州的小桥流水间,闻着那白墙青瓦的庭院里传来的阵阵香气,眼前总会浮现那抹忙碌的身影。
正值仲秋,天高云淡,走进熟悉的小巷,便闻到一股浓浓的桂花香。院子里满是阿婆种的桂花树,在绿叶的掩映下,时不时冒出几朵黄色小花,小花在绿叶间躲躲闪闪,宛若正值青春的羞涩小姑娘,她的美,或许是只许阿婆欣赏的。
幼时,阿婆抱着我,诉说她和桂花的情谊是在儿时就深深结下的。迫于生活,阿婆自小就会做桂花糕,以贴补家用,她的青春是在浓得化不开的桂花香中弥漫开来的。
踏入门槛,便看见了忙碌着的阿婆:头上裹着一方蓝碎花布,丝丝沾在额上的银发诉说着她的沧桑,略微下弯的腰使她显得吃力,多少年后阿婆依旧坚持做桂花糕。刹那间,我仿佛又看见阿婆扶于石前,把熟的米粉、熟油、提糖拌匀,然后压入模具,蒸、擀、匣、切后便盛在盘子里,洁白的桂花糕氤氲着淡淡的花香,融入口中,清甜爽口,细腻化渣,这就是贯穿了阿婆整个青春的桂花糕。
如今阿婆已青丝变为白发,但她依然坚持做桂花糕,守护着一份青春时期便已承诺的责任,微风吹来,吹起淡淡的桂花香,那仿佛就是阿婆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