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二作文>信阳风味
信阳风味

【篇一:信阳风味】

吾乃居于信阳,这里依山傍水,蓊绿葱郁。人情风味尽展其之妩媚,山川之美尽现其之妖娆,实属良多趣味,就让我带领大家尽赏信阳之独特风味吧!

色泽鲜香之南湾鱼

鲜香肉嫩,酥软可口,是南湾鱼的代言词。欲见那香嫩的鱼,从热气腾腾的氤氲及垂涎三尺的贪恋中缓缓移出锅外。随着鱼汁的滴溅,似一位浅浅罗衫,青罗小扇的女子落入青花瓷盘中,将事先准备好的酱汁慢慢倾泻于碗中,灌溉,覆盖,直至两味相融,别具一格的醇香飘入口鼻。清佻一块鱼块,酱中的豆豉倒入鱼中的美味,似一个个军备整齐的部队,绽放于口中缴械我的味蕾,让人欲罢不能。

色泽鲜香的南湾鱼突显信阳之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清雅醇和之毛尖

芽中泛黄,香醇清新,是信阳毛尖的形容词。犹见那一根根茶叶,芽叶紧裹如身着舞裙的美艳女子,绽开自己的裙袂,在浮沉于沸腾的水中,串串清香渐渐袭来,在七浸七泡中,展现各种风姿,香色分明,层层显现。第一层水浸过:暖香缓缓浮腾。第二层水沏过:醇和甘香。第三层水泡过:浓郁醇和,经久不衰。再经过三沏,茶味浓而醇和。香味雅而幽静,似水过无声留清韵,月夜何处寻弦音之韵,抿一口,却似只有香如故。

清雅醇和的毛尖展现信阳之悠然,让人心旷神怡。

热情大方之人情味

山俊,地灵,水清,人杰是信阳人情风味的刻画词,只听街上四衢,东巷西廊,都已回荡着五吆六喝。人们脸上总是洋溢着欢喜,热闹非凡,一边热情招呼,一边快活应答,美睦和谐之景跃入眼帘,使人奋发向上,欢抃快乐。信阳人民的热情豪爽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宾朋来此观光旅游,也使信阳名扬四海。

热情快乐的人情味尽显信阳之和谐,让人美好舒恬。

风味多样,风情迥异,美丽信阳、舒情河山……在这独特的信阳风味中,你沉醉了吗?

【篇二:家乡的风味小吃】

“舌尖上的美味让人难以拒绝,而家乡的美味让我们时时贪恋,念念不忘。”

——题记

自从我上学以后,便很少回到家乡,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有意无意地去寻找一份记忆中贪恋的味道。

一次跟着朋友去水乡的小镇旅游。那时正下着小雨,天空雾蒙蒙的,街上行人很少,家家上空都飘着袅袅的青烟。打着从街边小店买的油纸伞,本打算当纪念品,奈何现在却用上了。我一边听着雨滴打在青石板上的清脆的声音,一边在稀松的人群中瞪眼寻着什么。

“李记肉丸”,呵呵,终于找到了,只是不知道有没有那个我曾经熟悉的味道。走进小店,许是因为下雨且在傍晚,店里竟没有一个客人,掌柜看起来是个忠厚的人,坐在柜台后托着腮帮打算盘,看见我们进来,站起身说:“你们如果想要避雨,那有空位。如果想吃丸子,恐怕还要等会。”我们跟掌柜要了碗肉丸子汤,便随便找了个位子坐下。

刚坐下,便听到后边的屋子传来阵阵敲打的声音。掌柜看到我疑惑的表情,解释说:“你们应该不是本地人,这是后厨的师傅们在做丸子,客人想看便去看看吧。”说罢便笑着将我们指引进了后厨。我将一张卫生纸垫在门槛上坐了下来。看到一旁的师傅将打好的肉泥,握成小团,熟练的丢进油锅,不由得勾起了我当年的回忆。

是啊,曾几何时,我也像这样坐在门槛上,看着一旁的老师傅。看着他熟练的从大石桶中拿出已经打的劲道的肉泥,用手握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团子,然后丢进油锅中。炸好后从油锅中捞出来。看见一旁流口水的我,便笑咪咪的抓了几个递过来。可惜,上次回老家时才得知做丸子的老师傅去世了,做丸子的那间房子,也因追求所谓的发展而拆了。

一阵扑鼻的香味,打断了我的思路。哦,是我要的丸子汤好了。端过来,坐在之前的位置上吃了起来。这时门口传来“老板,给我来碗肉丸汤”“老板,也给我来碗肉丸汤”——吃着吃着,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家乡,那熟悉的味道,那熟悉的场景——

人们懂得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

【篇三:信阳风味】

人生乐趣之最:赏信阳风景,品信阳风味。

热干面

在我们信阳的早餐店里,随处可见香喷喷的热干面。

据说,热干面原本是武汉的特色小吃。某一天,它来到信阳落地生根,经过智慧的信阳人不断的改良,今天就成了信阳的一大特色美味。

你看,抓起一团金黄金黄的湿面条在滚烫的水里稍微的翻一下,然后捞出放在白瓷碗里,放上榨菜、肉沫,淋上红油,再用小勺轻轻地浇上一层美味的芝麻酱,慢慢和热腾腾的鸡汤融合成香气浓郁的汤汁,最后撒上些许葱花。一股葱花的香和芝麻的香味孩童般调皮地钻进我的鼻子里。我和爸爸要了两碗热干面。两根木制筷子灵巧地在一根根面条中上下翻滚,飞速舞动,最后夹起几根沾满酱汁的面条,卷成鸡腿状,“欻啦”一声进了我的口中。

一碗小小的热干面融合了普通信阳人民的精心和细心,看似微不足道,却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美味风情。

南湾鱼

信阳最具特色的菜肴是什么?当然要属南湾鱼啦!南湾鱼,顾名思义,产自原生态、无污染的南湾湖,营养价值非常丰富。

南湾鱼的做法多种多样,或剁椒鱼头或清炖鱼头或烩鱼片或红烧鱼块。而我首推清炖南湾鱼头。一只整鱼头剖成两半,加上盐、鸡精等调料腌渍30分钟至入味,再放入大锅炖15至20分钟,等到了火候,汤汁变浓时盛出来,撒香葱沫,便大功告成了!一大锅乳白色的汤,腾起如云般的雾气,品一口,鲜香美味。里面翻滚着慵懒的灰白的大南湾鱼头。像湖中心的一个小岛。不时又从浓汤中冒出几个泡泡。

夹起一小块儿雪白雪白的鱼肚肉,送入嘴中,细细咀嚼,软嫩软嫩的鱼肉混合着热乎乎的鱼汤瞬间在唇齿之间蔓延开来。就给人一种温暖的像家一样的感觉。远离家乡的游子吃了南湾鱼,仿佛就能在雾中看见父母向自己缓缓走来。

早上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面,晚上喝上一盆原汁原味的南湾鱼头汤,顿觉神清气爽。悠悠闲闲散步到浉河畔,看彩虹桥上灯光璀璨,天伦广场游人如织,心中突然灵感迸发,文思泉涌如滔滔浉河之水一发不可收拾。

剩下的美味,请来我们美丽的信阳细细品尝吧!

【篇四:风味小吃】

碾转是我们中原古老的风味小吃,是一种能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美食。第一次吃碾转,我就被它独特的风味吸引住了。

小麦即将成熟,无聊的我在麦田边掐麦穗玩,忽听得大人们在说什么吃碾转。我想:碾转是什么东西?食品?还是什么?我去问爸爸:“爸爸,碾转是什么?”爸爸说:“碾转是一种美食。”我一听便赖着爸爸给我做碾转,爸爸实在受不了我的纠缠便答应了。

只见爸爸割了些泛黄的青麦将它们连麦穗煮熟,又用搓衣板搓下麦粒,再用簸箕簸干净麦糠,把剩下的麦仁儿倒进石碾里,将碾子一圈一圈推动,一根根小青虫似的碾转就钻出来了。爸爸告诉我这就是碾转名字的由来。因为麦子已经煮熟了,可以直接吃。如果加上蒜末、辣椒、香油做成凉菜就更有风味了。爸爸还告诉我可以做成碾转汤,也可以炒鸡蛋吃。我听得口水直流,迫不及待地抓一把塞进嘴里,味道嘛,那就一个字:“绝!”

“这么好吃的碾转是谁发明的呢?爸爸给我讲讲吧。”

“是我们的老祖先发明的。”爸爸说,“碾转最初可不是用来尝鲜的。古时候一些年份遭遇灾害而导致粮食减产,下一年新麦还没熟,许多家庭已经饿殍遍野。这时候刚灌浆的小麦就成了老百姓的救命粮食,他们把这些青麦割回家用火烤熟之后,直接吃进肚里。”“哦,没有想到这样的美食是用来应付饥荒的。”原来一年只有几天可以吃,后来做法和吃法经过改进,成了风味小吃。再后来碾转名气越来越大,以至于多个朝代的皇帝都会专门找人进宫做碾转。碾转在中原大地已传承了千年。

据说“碾转”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希望让它再传承千年。

【篇五:风味小吃】

糖饼,很简单,很普通的东西,就像土地。可它,就是我对故乡的记忆。

糖饼是奶奶做的,奶奶一生是农民,守着土地。糖饼跟随着奶奶,就像奶奶从地里掘出来的一样。奶奶那布满皱纹的手揉捏、摆放着饼。仿佛看见了奶奶在土地中劳作的身影,那黑漆的灶炉仿佛就是金灿灿的土地。咬下一口,层层饼皮破开,就咬住了甜透的糖心,绕进味蕾,出现那浓浓的土地的香味,那故乡的纯情,那奶奶从土地里掘出幸福的微笑。

有一年我没有回老家,只有爸爸回去了,给我带回来一个黄土色的坛子。打开坛盖一股股香味窜出,一个个糖饼堆积在罐子中,像奶奶一个个笑脸叠在一起。轻轻咬开,奶奶从土中掘出的糖心露了出来,奶奶就在这里。

去年,爷爷奶奶的积蓄被骗走了,大家工作都不景气,大年桌上没了以前的热闹,却少不了桌子正中一盘糖饼。饼在中心,像奶奶用不完的情。岁月在奶奶脸上刻下了皱纹,可糖饼中的甜一丝都没有改变,如永恒的土地。

奶奶守着家、土地,每每我玩疯了、玩累了,家中总有奶奶,有糖饼。糖饼如奶奶,如家,如土地。土地上有家,家中守着奶奶,奶奶做着从土地中掘出的糖饼。糖饼中少不了浓浓的土地的香味,那故乡的纯情。

热门推荐
1中学生活的酸甜苦辣
2我们在成长
3研学活动
4历史的美
5镜子
6我家的小白兔
7妈妈真辛苦
8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9心中的大海
10我生活在轮之中
11四年级记事作文
12天降一个宝
13伤心至极
14书籍的味道
15我是小小建筑家
16因为你我的青春与世界温暖相拥
17一个勤奋的人
18努力学习的好家风
19我的弟弟
20浅谈碎片化
21我和吉他的故事
22踏青
23我们终将独自成长
24消逝的年味
25新学期新打算
26我的同桌
27第一次动手
28向日葵没有眼泪
29用信念结束绝望
30在乎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