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一作文>游华山
游华山

【篇一:游华山】

儿时耳熟能详的“沉香劈山救母”这一美丽的神话传说,为华山增添了无限的神秘色彩,成为了我神往的地方。前几日的放假,我终于亲眼目睹了华山的鬼斧神工。

华山以雄、奇、险、峻而著称,而这四个字只能描其风貌,却不能摹其风骨。只有亲自攀登,才能感受那奇绝壮绝的美景。

坐缆车沿着西峰而上,整个路程呈“N”字,有两段路基本是直上直下,几近90°与地面垂直。沿途的风景不禁使我连连赞叹:满山都是翠绿的树,密密地长着,偶尔能看到一小片山的肌肤;山崖又陡又险,像被什么东西劈开似的,直挺挺地立在那儿。我欣赏着美景,陶醉在其中,偶尔也被一棵棵奇异的树木吸引,它们竟能生存在这险峻的山崖上,有的树竟能长在崖壁上,与地面几乎平行,经过风吹雨打,仍能坚强的活在崖壁中,让我不能不惊叹它的顽强生命。

下缆车后便开始爬西峰。听着路边的虫鸣,看着华山的美景,走着西峰的险道,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激动。我手脚并用,边玩边爬地上了西峰顶,顿时心情舒畅。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彩披,周野屏开,黄河与渭水围绕着华山蜿蜒流去,置身其中若入仙乡神府,万种杂念一扫而空。

西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约300多米,石色苍黛,形态好像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屈岭。爬过这条“巨龙”,便到了南峰。南峰高2154。9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称它为“华山元首”。正所谓“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南峰似乎比西峰更陡,回头再看西峰,又是另外一种壮美的景象。它的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行之代表。我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爬上南峰顶,瞬间被迷住了:群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举目环视,但见群山起伏,苍苍莽莽,尽收眼底;抬头顿感天近咫尺,伸手云彩可摘。“会当众绝顶,一览众山小”说的就是这种境界吧。

这次游华山使我真正领略到华山高峻雄伟的博大气势,享受到如临天界、如履浮云的神奇情趣。攀峰的艰苦与困难需要勇气,更需要毅力;坚强的意志会使我们不断进取;“不下大海难捉蛟龙”,无限风光尽在险峰。而只有历经艰险、不畏险阻、坚持不懈的人,才能最终走向顶峰,看到美轮美奂的风景。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随时都面临着坚持与放弃的选择,如果我们选择了坚持、坚强,就有可能攀登上成功的巅峰,就有可能成就非凡的人生!

【篇二:华山作文400字四年级】

华山位于陕西省的华阴市,一年四季彩云缭绕,是个美丽的地方。

春天,当你爬上山顶,就会看见绿油油的山脉与皎洁的天空融为一体,不知哪里是分界线。山上的雪开始融化了,从山顶直奔山脚,真像一群可爱的孩子。柔和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给人们增添了一丝温暖。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郁郁,把整座山给覆盖住了,你会经常伸手不见五指。等你走到山旁边的时候,会有一股雾气迎面扑来,这就是所谓的“仙气”。在夏天,太阳公公似乎不想见到华山,所以山顶经常会没有阳光。

秋天,从山脚看山顶,满目是一片金黄色。可是,在这金黄的叶丛间,不时还有一些调皮的小动物在不停地穿梭,矫健的老鹰在空中盘旋,欢蹦乱跳的小鸟忙着做窝,调皮的猴子和可爱的松鼠在准备过冬的食物。原来,秋天的华山没有想象中那么冷清啊!

冬天,树上、屋檐上和草丛里都挤满了白雪,大地像是被铺上了一条厚厚的棉被。北风怒吼,白雪皑皑,但唯独灌木未积雪,小河未结冰。华山上白雪特别厚,但踩起来要格外小心,一不小心,说不定就会摔下去,很是惊险。

华山四季,风光旖旎,景色美丽。不同的季节有不一样的美丽。华山在等着你来细细观赏!

【篇三:华山游记】

华山古称“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共分东、南、西、北、中五峰。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和表姐一起游玩了“奇险天下第一山”——华山。

早上八点,我们乘坐旅游大巴来到华山脚下,又转乘景区的摆渡车到达西峰索道站,乘坐太华索道上山。要知道,太华索道可是全程数字自动化控制系统达世界一流水平的单线循环脱挂式说到哟。一进缆车,我和表姐就迫不及待的选择了看风景的好位置。缆车到了半山腰,华山的奇和险就一下子展现在眼前。华山的奇是因为山体的外表是洁白的岩石,岩石缝隙中星罗棋布着一些翠绿的松树。华山的险是因为在缆车上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以及往两侧看岩石几乎都是九十度,如斧劈刀削般。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到达了西峰。

西峰因峰巅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又名莲花峰。拾级而上,西峰的景观真是比比皆是:有翠云宫、莲花洞、斧劈石、神龟探海等。它们还伴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呢,其中尤以沉香劈石救母的故事流传最广。相传沉香母亲三娘因私嫁凡人,触犯天条,被关莲花洞。沉香长大后,为救出母亲,拜师霹雳大仙学得百般武艺,最后用萱花开山神斧劈开山石救出母亲。山顶两块巨石相对而立,中间缝隙上宽下窄,就像一块巨石被从中劈开一样,似乎就是这个就是这个千古传说的最好见证。

南峰是华山的最高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又名落雁峰。因为传说回归的大雁常在这里落下歇息而得名。登上南峰绝顶,就到了武侠小说中“华山论剑”之地。仰望天空,感觉天近咫尺,星斗可摘。俯首山下,但见群山起伏,苍苍莽莽,一览众山小之感油然而生。

东峰,又名朝阳峰。峰顶有一平台,视野开阔,是著名的观日出的地方,人称朝阳台,东峰也因之被称为朝阳峰。由于我们到达的时间是下午,没能在此看到一轮红日缓缓升起的景色,略感遗憾。

中锋,又名玉女峰。传说是春秋时期秦穆公之女弄玉修道的地方。我们攀上中锋,只见树木葱郁,环境清幽。最吸引我注意的还是无根树,无根树不见根,树干无鳞有光。相传玉女在此修道时,种下此树,受日月之精华,终日听取道家之经典,日后随玉女成仙得道,是华山未解之迷。

游完中锋,时间已至傍晚,我们没能继续前往北峰而留下一点遗憾。但是我为能爬上五岳最高峰而感到骄傲。这次华山之游,使我留恋忘返,我将用心珍藏,直到永远。

【篇四:“华山”游】

“五一”小长假来了,爸爸妈妈却都忙,我只好来个就近游——华山游。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我一个小孩独自游华山,很惊讶吧!“此华山非彼华山”,我说的是我居住的华山小区。每天匆匆忙忙的,今天来个闲庭信步,认真的欣赏一下。

从小区的南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楼房,座落在郁郁葱葱的矮树和草丛中,最近的是六层的,其后是九层的,还有十一层的,仰望它们,层层叠叠,像起起伏伏的高山。

我很快走过门口的主干道,来到正对大门的林荫小道,道路被小花坛一分为二,方便来往的行人各行其道。路两边整齐划一的站立着高大的树木,茂密的枝叶给小道铺满了阴凉。树下绿草茵茵,点缀着许多紫的、黄的、蓝的小花,“嗡嗡嗡”,一群小蜜蜂边唱歌边穿梭在花丛中采花粉呢!

“嗨,小伙子!”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拿着手机对我招手,我迅速跑过去!哇塞,这个中心小广场上开满了月季花,放眼望去,“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红中见绿,在绿艳的底色中有了艳红的花色。有的犹抱琵笆半遮面在绿叶间,像害羞的姑娘;有的怒放在枝头,似谁与争锋地说:“看我多漂亮!”满眼红色,红中又分层次,浓妆淡抹的和谐之美,不仅我眼花缭乱,连老奶奶都被吸引来“咔嚓咔嚓”拍照留影。

离开老奶奶,我继续沿着小道来到了我最喜欢的北门口的小广场。广场四周种满了半人高的大叶子树,叶子绿油油的,像一个个身着绿装的战士,保护着小广场。在这些矮树中还穿插着一棵棵玉兰,桃树,伸展着身姿,遮下一片片树荫。树荫下的长凳上,聚集着的爷爷奶奶们,他们笑眯眯地看着自己的小孙子孙女在广场中间跳绳、拍皮球、玩滑板……满眼都是慈爱。一些半大的孩子们穿梭在矮树中,噼噼啪啪地玩着枪战游戏!

“快来,就等你呢!”小伙伴递给我一把狙击枪,我结束了“华山”游,投入到畅快淋漓的游戏中了!

【篇五:夜游华山】

在一个星期四的晚上,我和爸爸还有妹妹去爬中国四大名山西岳华山——看日出。从西安出发,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华山脚下,到达华山的时间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买完票我们坐大巴车,来到华山脚下的第一站“玉泉院”。从这徒步登山。

刚开始我和妹妹都是兴高彩烈,蹦蹦跳跳的在前面给爸爸“引路”。爸爸在后面喊“慢点,要保存体力!”我们只好慢慢走。大约走了1000个台阶的时候,我的腿就开始疼了。这时我想起了刚学的那篇课文,文中的小主人公和老爷爷相互鼓励攀登了闻名中外的黄山。我也继续坚持着。我和妹妹拉着铁链,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为了分散注意力,我和妹妹把我们学过的所有歌曲都唱了一遍。可真是好办法哦!边唱边爬,真的没那么畏惧了,周围的人也被我们姐妹俩感染了,歌声在山中回荡……听着游人对我俩的夸赞,我感到身上又充满了力量!

爬到陡的地方,我和妹妹手脚并用往上爬。我们最先来到南峰,在这里我看见了经常在画上才能一见的迎客松——它枝干苍劲多曲,形如躬身伸臂作迎客状。之后我们又去了西峰,金锁关是去东峰的必经之路,过了这一关,我们爬上了东峰顶端,等待着日出的到来。在等待中我和妹妹睡着了,结果太阳没等来,却等来了一场毛毛小雨,虽然没看成日出,但我和妹妹还是特别高兴。雨中的华山也别有一翻风韵。绵绵细雨,像千根银丝,又像天撒下的细线,那么美,那么细。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活像那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创作的天画,这位画家就是———大自然。

热门推荐
1我的烦恼
2国学经典伴我行
3我的朋友
4八年级上册作文我的自传
5抗日英雄作文
6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7青春不散场
8书香依旧,我在前行
9我的妈妈
10告别童年
11秋天的葡萄园
12未来的海洋想象优秀作文
13难得的暑假
14我眼中的美丽家乡
15柳树的自述
16一次刺激的体验
17成长与成功
18八年级作文
19一张旧照片
20一杯热水
21读《故乡土,祖国情》有感
22续写《变色龙》
23三个笑容
24这一学期的收获
25当老师不在场的时候
26读懂那片叶
27读书之乐
28雨语
29割不断的家具情怀
30味中之味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