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二作文>光焰万丈长
光焰万丈长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古诗文的魅力穿越时空在中华大地上绽放灿烂的光彩。它们是文化的缩影,历史的沉淀,每个人都是怀着虔诚的文化情感去品读它们并从中汲取营养的。

诗文带我们领略旧日祖国的风貌。君不见“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君不见“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热闹场面,君不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清幽小院,君不见“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雨景,君不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漫漫黄沙,都隐入精美的线装本,流淌在竖排的正楷中……

诗人的品格往往与诗歌相联系,诗中反映的是一个个亘古的精魂。“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体现的是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推己及人的高尚情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超脱物外的淡泊,“会挽雕弓如满月”“醉里挑灯看剑”是杀敌报国的热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对国家前途的关心。诗歌成为文化的载体,仿佛美术工笔,将文化勾勒得愈加清晰。

自古以来,诗文都是情感的寄托。我们向往金风玉露般的爱情,我们推崇“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的友情,我们守候“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亲情。更高一层面的就是士人对“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不懈追求,“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所羡慕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苍生的幸福。“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若求不得高官,即使只是一个小小县吏也要发光发热,驱散人间寒冷。当然,面对朝廷的轻视,也有人选择归隐,归隐于桃花源,放白鹿于青崖,抑或坐卧小石潭边,不为世俗所累,只为后人留下一个种豆南山的身影,不愿与污浊同流,情感便寄托于文。与诗文同伍,需要莫大的勇气。

诗歌凝聚了先贤的智慧,传承了千年的文明。“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方可成功,“满招损,谦得益”告诫世人要谦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揭示存亡之道。

诸子百家,纪实讲学,流传的文章数不胜数,更加增加了文化的实用性。道家庄子带我们领略“庖丁解牛,神乎其技”,儒家更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墨家“兼爱”“非攻”成为统治者的必修课,公输家将公输班的斧工详载史书……

诗文已浓缩为一个文化符号,文化在诗歌中绵延,两者融为一体,不可分离。

热门推荐
1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2等我来懂你
3我的建议
4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5静的魅力
6仿佛是昨天
7黄士陵公园
8我和弟弟的秘密
9游南京
10一本有魔法的书
11风景这边独好
12感恩母亲
13我又想起了曾爷爷
14难忘的第一次
15难忘的青石板路
16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17半截尺子
18我喜欢的季节作文秋天
19美丽的翠华山
20值得坚持
21美丽的尕护林
22的作文
23收集污点
24令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25妈妈生气了
26纯洁的天使
27中国在成长
28让信任永存
29面对挫折
30那感人的瞬间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