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沉淀浮华】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曾经不只一次地徜徉其中,仰望着先哲圣贤们那一张张坚毅的面庞。听着历史的召唤,我逆流而上,拂去历史的尘埃,寻找沉淀浮华的人,寻找令人们敬畏的事迹。
“云边雁段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哦,是你,坚贞不屈的牡羊老人,北海十九年,你生活得怎么样?隔着北海边那漫天飞卷的鹅毛大雪,你那如同那群羊儿一样枯瘦的面庞映入我的眼帘。忽然间,我意识到我的发问是多么地苍老而无力。十九年来,你将草根同毡毛一快咽下,渴了,便将雪花大口大口地吃下,这样的生活又能怎样呢?你忘却了长安城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怀揣着大汉与匈奴和睦相处的美好夙愿来到这荒凉的大漠。高官厚爵,玉盘珍馐你视之如粪土,坚定着“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信念,你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大单于的劝降。甚至当汉武帝一时昏庸,杀掉你全家的时候你仍然坚贞不屈。无奈,哀叹,他们把你流放北海,你赶着那群枯瘦的羊儿在荒凉的大漠里孤寂地行走着,宁愿做那高山雪莲的神圣守望者。“牡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汗臣”啊!时间在这一刻定格,历史在这一刻停滞,那一轮如血的残阳将你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你无言,我亦无语。
目送着苏武远去,我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继续踯躅着。不知不觉中,我迈入了一间阴暗潮湿的牢房中,昏暗的灯光下,一位头发凌乱、衣衫不整的老人正在奋笔疾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哦,是你,忍辱负重的司马迁,面对着酷刑,你无所畏惧。你想的却只是依据史实,不丑化什么,也不刻意美化什么凭着你的坚韧不拔,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传于今,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呀!你的目光犹如幽深而平静的大海,让我这只孤单的小船不在飘摇。
捧一曲流觞月,思一腔今古情。扬鞭策马驼铃古道,玉扇踯躅杏花江南。我看见了沉淀的浮华,听见了历史的哀叹,愿圣哲们保持着内心的淡泊,昂首阔步地走下去,愿我们永远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
【篇二:岁月沉淀的味道】
天刚破晓,天边泛起微微的鱼肚白,四周仍是一片朦胧,如同笼罩了银灰色的轻纱。昏黄黯淡的灯光隐约从桥头那边荡漾开来,热腾腾的雾气朝天空冲出一柱白雾。四周仍是静谧的,可我知道,外公已经早早地开铺去了。
外公有一门祖传手艺——拉肠粉,每天天刚亮,他就早早地到桥头的肠粉铺忙活了。这种薄滑软爽的米粉,须由青石打造的石磨,才能磨出均匀细腻的米浆。再准备好各种配料,就等乡亲们过来品尝了。
小时候,我总喜欢待在外公店里,看他忙里忙外地招待客人。外公的手艺娴熟得很:首先,在盘子里洒一层油,用刷子涂均匀,然后拿勺子往里倒上一瓢米浆,洒上盐和一些细碎的葱花,倒上配料,再推进炉子里,不一会,便香飘四溢。这时拿出盘子,薄薄的一层粉膜,只见光彩剔亮,软软的却有弹性。倒上一点纯粹的花生油,早已令人垂涎三尺,含于口里,入口即软,香酥味从舌尖传出。我就爱这股味道,不只因为它的美味和诱人,更因为那拉肠粉里有外公的味道。
外公的味道,是最娴熟的手艺,最质朴的气息,是最辛勤的汗水,亦包含着外公最淳朴的心。
“一份蛋肠!”——“好咧!”
“一份肉肠!”——“来啰!”
此起彼落的应和,形成一曲最美的桥头对唱曲。
每天干完活,外公的脸庞总被蒸气薰得发白,却也遮不住他脸上的黝黑,汗珠挂在鬓角上,肩上的毛巾总变成湿巾。
儿时的我,看到这样勤劳的外公,总是不甚明白,他为什么要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或许,人们也只是惊讶于一个70岁的老人为何还如此卖力地拉肠粉。
后来,我才了解,一份拉肠里,不仅展现着外公的勤劳执着,更承载着外公那一段独特的光阴故事。
80年代的香港,相比大陆,确实让人怀想联翩。即便现在漫步在香港老街,仍可一睹昔日的繁华。那时候,外公和太公在香港经营一间餐饮店,外公的手艺可以说是深得太公的真传。在这样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中,外公更是爱上了这古老的风味,也很为自己的手艺而自豪。
香港回归后,退休的外公和外婆本可安享天伦之乐,但他们回到家乡却盘下了桥头那间十来方的小铺。我知道,外公的执念是源于对这门传统手艺的热爱,是源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外公常笑着对我说:“你吃到的不仅是普通的肠粉,还有80年代香港的独特风味哦!”在外公的笑容里,我分明感受到的是憨厚中蕴含的那股执着劲儿,那是外公青春的记忆,是历经时光沧桑后的沉淀,是经历人生百味的淳朴!
一碟拉肠,一代人;一段时光,一份情!它是岁月陪伴的守候,是时光沉淀的芬芳,更是多年不变的——外公的味道!
【篇三:沉淀的幸福】
风瑟瑟,雨沥沥。
窗外,寒风凛冽,望得出神间,一个披着雨衣,摇摇晃晃骑着自行车的身影,又一次浮现在眼前。
那是一个雨天的中午,同学们列队准备回家吃饭,谁也没想到,天公不作美,给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有伞的同学得意地晃晃手中的伞,仿佛在炫耀一般;没伞的同学只得陪着笑脸请求有伞的同学合用。我也没带伞,但我有帽子。于是,我心想,只能凑合用用了。
刚到校门口,迎面而来不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而一把把花花绿绿的伞海,有条纹的,有斑点的,有五彩的……各式各样,应接不暇。此时,我的衣服已经湿漉漉的了,一丝凉意不禁钻到了心头。看到这一把把的伞,我的心中更是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着企盼有把属于我的伞。
到了散学点,老师直接喊了一声“散学”,雨下得愈来愈大了,刚才还细如牛毛,现在已经是大如黄豆了。只见一把把伞伞各自散去了,一旁的马路上,车铃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如一阵又一阵的波浪。宽敞的马路一时间被挤得水泄不通,人流车流的速度如蜗牛一般,此时已是混乱不堪。
茫茫人流中,我寻找着爷爷,与我一同心急如焚的还有我的许多同学,大家一个个踮起脚尖,举目顾盼,焦急万分。
蓦地,一个熟悉的黄色雨披映入眼帘,那是爷爷!
只见他骑着自行车摇摇晃晃,时不时地用脚尖踮一下地,来保持平衡。在拥挤的人潮中显得那么瘦弱,像一条要拼命保护孩子的老牛,挣扎着挤出人群,来到我眼前,我快速地跨上车,接过爷爷递来的雨披,心中涌出一股暖流。
这应该就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吧。再回头看看那些被淋成“落汤鸡”的同学们,他们在被接到的那一刻也会跟我一样的感受到来自家人的爱吧,这爱是那么平凡、那么平淡,稍不留意就会悄悄溜走,这些不起眼的幸福就是在岁月中沉淀的吧。
【篇四:沉淀的记忆】
记忆随时间的流逝被淡忘遗留在心灵的一个角落里,不知何时曾被唤起那在记忆深处留下的点点滴滴。儿时的童真,可爱,无忧无虑可能已荡然无存,成熟的我们多了一份担忧,多了一份想法。但儿时记忆被唤起的那一时刻,心中总有无限怀念与快乐。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一句简单短促的话语,却勾勒出儿时嬉戏的场景,你可曾记得,和小朋友玩耍到天黑却忘记回家;你可曾记得,坐在板子上打秋千的场景。但是永远不要忘记不管走到哪里,家中有一个担心你的母亲在守望着那孤寂的心灵。儿行千里母担忧,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玩的再开心,也不要忘记回家。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不禁让我想起了昔日的我们是那样的天真、快乐、无忧无虑。有人说童年就像万花筒一样,折射出五彩缤纷的人生。真的如此,想想那些游戏,丢手帕、捉迷藏、老鹰抓小鸡……依旧历历在目,如果说时间是一把剑,斩断了我们快乐的人生,那么我会说那剑却不会封杀我们的记忆。把那份单纯,那份美好保存在心底,让它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让我不禁感慨万千,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现在虽没有了少小回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惆怅,但有些孩子却没有一个温暖的童年,可能失去父母,也可能会有种种波折,就像地震中那些孩子一样,打击会让他们愈发坚强,但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一个人都要有属于自己的儿时的回忆,知识内容不尽相同,相信经历了那么多灾难之后,我们会越发珍惜那段日子为人生留下一段抹不去的记忆。
想起那首欢快的《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个不停……一首童谣,一个笑脸,一个游戏筑成了心底对小伙伴那温暖的记忆,心中充满了快乐,虽然那人、那时、那地已成为陈迹,都让他保存在一个叫记忆的博物馆里吧。
沉睡的记忆已被唤起,你呢?
【篇五:沉淀于岁月的小人书】
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了趟常州老家。
一回到老家,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老屋里那尘埃满地的三楼。
我放下沉重的书包,来不及洗一洗那被我妈妈称为“乌龟爪子”的手,一个箭步“噔噔噔”上楼了。
年代已久的人字形房梁,爷爷奶奶干活用的农具,以及那一顶破破烂烂的旧凉帽,又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并没有留意它们,但所有东西上厚厚的尘埃被我跑上来身后起的风那么一惊,四处乱飞,使我不禁打了个大大的喷嚏。透过朦胧的视线,我看到了让我好奇已久的东西——一扇旧木门。
门后面有什么?我好奇地伸手去推。门竟然锁着!受着好奇心的驱使,我把奶奶拉上了楼。
奶奶打开房门,我看到了一个古典而又高雅的紫红色柜子。正当我欣赏着它那独有的美时,忽然听到一个声音:“啊,没错儿,就在这儿。”原来老早就跟着奶奶一起上楼的爸爸,正蹲在一个破纸箱旁边,兴致盎然地翻里面的东西呢。
“啥?”我好奇地凑过去问爸爸。“不就是你梦寐的小人书吗?”我伸长脖子往里瞅,惊讶得差点摔一跤。这与我想象中的小人书太不同了:它非常的小,只有我手掌那么大,别看她封面是彩色的,可里面全部黑白色。与其说黑白,还不如说那是黑黄呢!经过岁月的腐蚀,书页都泛黄了,甚至有些书连封页封底都掉了,与现在印刷精美的彩印故事书、科普书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前的书都这个样儿吗?”我强忍着内心的惊讶问奶奶和爸爸。
“它们以前也挺新,我是在旧书摊上挑的,又看过很多遍,所以就成这样了。”爸爸回答。这时,奶奶又递给我一本故事书。它大小正常,封面也很精致,只是里面还是那沉淀着几十年岁月的黑黄色。
现在再翻一翻曾让我感到乏味的彩印课本,觉得它是多么地珍贵!
现在再看一看那本曾令我厌烦的《三国演义》,又觉得它是多么真实的时代见证。
此时,我又想起了建国初期百姓们穷得叮当响,想到了保家护国的革命烈士,想到了废寝忘食的科学家,他们流血流汗,使曾经的“东亚病夫”走上现在繁荣昌盛的道路。
想到这儿,我不禁感慨: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新一代的青年,要努力学习,让祖国更加强大,让“美国佬”们目瞪口呆!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朗诵着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我总会想起那几本沉淀于岁月的小人书,觉得他是一位老者,在向后代讲述着强国的重要。看着书桌上一本本当当网上购买的彩印新书,我爱不释手。
“好好学习,回报祖国。”这时每个少先队员应该铭记的。作为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直到此时,那沉淀于岁月的小人书,我仍然念念不忘……
【篇六:时间沉淀味蕾】
我们所经历的种种都依赖于时间的清纯微煮,精心熬制出唤醒味蕾的佳肴,在归于平和的沉淀中历久弥香。
“生命一次次地轻薄过,轻狂而不知倦,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泰戈尔的这首诗像是内外力注入了生命重归宁静的感叹,岁月静美的文字间竟嗅出了心灵历炼的香气。不错,这位文豪的心与灵魂是用时间沉淀出来的。一个人要是日日行色匆匆,把一碗面少有咀嚼地落肚,只是为了饱腹感,而当他终有一天,用一种平和的心态享受一碗素面,舌尖便会有了化学过程,以一种朴素而特殊的方式静静绽放于味蕾。这得归功于时间。
物质中的欢愉如此,精神上的也是如此。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缔造出创造天堂的力量。我们得用努力拼搏为食材,用时间沉淀,自然会收获“蓦然回首,生命微笑”的淡然,看过庄周梦蝶的翩跹,跨过老子骑青牛的函谷宁静,走过孔子脚下的不逝的不流之水,恍然大悟,这种大美在千年前早被古人摸透,又用历史的轨迹辅之以时间的静推,才有了这些名家,这点感悟。
换之于我们国家而言,百姓赋予更多的是一种期盼,国力昌盛,文化繁荣,百姓富足的期盼,但它往往会成为一种妄想,不明事理的人总是以一种讥讽的口气较之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总是会有这么一群人在虚无的网络世界中谈头论足。我想,我们需要给这个国家必须的时间,在沉淀中会熬成我们所期盼的那样,这样,生活的味蕾造福你我。时间会用一支如椽大笔谱写着未来生活的理想状态。
几盏雌雄烈酒中,屈原大夫找寻到汨罗的枯寂与己相同;在刀光剑影中,几座城池又夷为平地;在撒哈拉的夜晚,在爱人的手中探索最亮的星星。时间成就了它们,然而,它们也成就了他们。
所以,多给自己时间吧,在沉淀中绽放本该有却被我们所遗忘的味蕾,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不论国家还是自己。
在时间给我们的尽头,它会让味蕾沉淀,让生命不凋不败,妖冶如火,还给我们生命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