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五年级作文>《清平乐·村居》改写
《清平乐·村居》改写

【篇一:《清平乐·村居》改写】

低低的屋檐,小小的茅舍。潺潺的小溪清澈见底,溪岸上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农村里清新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茅屋里忽然传出了一阵吴音,絮絮叨叨地讲着家里的琐事,时不时传出一阵朗爽的笑声,还隐隐带着一丝的醉意。这是谁家白发苍苍的公公、姥姥呀!

大儿子正在小溪东岸的豆地里锄草,他拿着锄头,费力地一下一下地锄着草。呼,终于锄好了!他的双脸通红,额头上,鼻尖上,都沁出了细细密密的汗珠。大儿子却满不在乎地用手背擦了一把汗,靠在锄头上休息了。嗯,真是个勤劳的孩子!

二儿子正坐在一棵高大茂盛的树底下,手指灵活地编织着鸡笼。他的手指修长白皙,拿起一根竹条在鸡笼中穿来穿去,显得极为灵活。

最惹人喜欢的就是顽皮的小儿子了!他躺在地上,两只小脚不安分地摇来摇去。他正在剥莲蓬,因为没有经验,他的小手到处乱扯,可还是没有拿出莲子,恼得他眉头紧皱在了一起。过了一会儿,他像是摸索到了什么方法似的,手指轻轻地在莲蓬上一撕,嫩嫩的莲子就掉下来了。终于剥完了莲子,他从一小堆莲子中拿出了一颗小小的,绿色的莲子,大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它,如同墨色宝石般的双眸中满是纠结。忽然,他抬起头来,看了看他的哥哥们和父母,确定他们没有注意到自己后,赶紧把莲子放入口中,小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篇二:江雪改写】

此时,寒风凛凛。雪,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白蝴蝶,柳絮般纷纷扬扬飘下来。

这里,连绵不断的山峰,像是被石化了的巨浪。雪飘下来,给山戴上了一顶白帽子,原本有无数的鸟儿展翅翱翔。可现在,连个鸟毛都见不到了。山路上,不见一个人影。

“吱吱……”一个人踏着雪漫步在江边,江水已经冻成了一层厚厚的冰,晶莹如玉,美丽极了。他东瞅瞅,西看看,看着本来生机昂然的的山河变得如此荒芜,不仅哀叹了几声。

“砰砰……”一阵凿冰声,在山谷回荡。他东张西望,看见江面上有一个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向那个点奔过去。那个点越来越近,那个点也越来越大。

终于,真相呈现出来:一位渔翁戴着一顶草帽,身穿一件蓑衣,手持一根鱼竿,坐在一叶扁舟上垂钓。那人见到他笑着说:“君从何而来?”。他伸出手和渔翁握了握,说:“我叫柳宗元,来这里转转,咱俩可真有缘啊!对了,你大冷天,钓什么鱼啊?”“哈哈,快过年了,天再冷,我也要给家人准备点年夜饭啊!”说罢,一条大青鱼就被他收入囊中。

这个冬天不冷,柳宗元想。他随手取来一根树枝,在雪地里随手写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篇三:《石壕吏》改写】

暮色开始四合,我投宿在石壕村,忽然听有“咚咚”砸门的声音,接着屋里的人慌乱起来,一位老妇说:“老头子,你赶紧走,我先出去应付应付他们,快走!”“我怎么能抛下你一个人独自逃命呢?”老人摇摇头无奈地说,“你就快走吧,要不来不及了,我一个老太婆没什么好担心的,快走!”老妇推搡着他。老人这才不舍的跳墙而逃。“哐当!”一声,本来就不结实的木门就这样倒在了地上。

老妇急急忙忙跑出去,这些差役方停住脚步。隐隐约约听见屋里传出孩子哭的声音,还有轻轻的嘤咛声,大概是母亲在哄孩子的声音吧,这声音有些颤抖,有些恐惧与生硬。这些差役一个个凶神恶煞,不苟言笑,愤愤的吼道:''把人交出来,快点!"老妇在一旁不停的掉眼泪,还不停的阻挡着这些人。

老妇颤颤巍巍的走上前,哽咽着说:“我老婆子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邺城服役,多年未见,这前不久,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信中说我那两个可怜的儿已经战死了。”老妇说到这抹着眼泪,“活着的苟且活着,死了的就永远回不来了啊,我那两个可怜的儿啊!家里更是没有别的男丁了,只有一个尚未断奶的孙儿。因为有孩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未离去,但出出进进的更是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啊!”老妇仍用一只手臂拦着他们,继续说道:“如果实在用人,我老婆子虽然年纪大力气小,但请让我跟你们回去吧,赶快到河阳去服役,我起码还能为你们准备早饭。”差役互相对视了一下,点点头,“明天天一亮,就跟我们走!”老妇慌忙送走了他们。

夜已经深了,静悄悄的,仿佛一根针掉落都能听见。可老妇家传出一声声的哭泣。一家人都唉声叹气,一夜未眠。一声鸡鸣打破了这份静谧,老妇被带走了,我启程赶路时,只与皱着眉头的老头儿告别了。

【篇四:王冕僧寺夜读改写】

王冕是诸暨人,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却因为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堂,只能在家干农活。七八岁时,许多小伙伴都被父母送去了学堂,王冕非常羡慕。他常常问曾经同村的好友借书来阅读,有不懂的也常常向他们请教,他十分渴望能够真正坐到学堂里去听课,可是因为没有钱只能留在家中,每天都梦想着有一天能走进课堂。

一天,他的父亲让他去田埂上放牛。王冕赶着比自己还高一些的牛走在小路上,耳边突然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原来不知不觉已经走到学堂外了。王冕心想:“学堂外的草地也足以让牛吃一段时间,不如我进去听一会儿吧。”于是,他将牛拴在树上,自己则偷偷溜进学堂,在窗外听着学生们念书,在沙地上用小木棒写写画画,完全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直到夕阳西下,学生们都从学堂里欢笑着跑出来,他才想到父亲让他日落前回家,于是他立即起身跑回家。母亲看他空着手,便问道:“你的牛呢,怎么一个人回来了?”王冕这才意识到牛还拴在学堂外的树上呢,只好向母亲坦白自己去学堂听课的事,匆匆跑回去牵牛。晚上,父亲听说了此事,很是愤怒,用鞭子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可是王冕不久就忘了肌肤之痛,又忍不住去学堂听课了。母亲心疼儿子,对丈夫说:“孩子对读书如此痴迷,我们还是满足他的愿望吧。”父亲想想儿子喜欢读书也属好事,说不定将来还能成大器呢,便答应了王冕读书的请求。为方便学习,王冕离开了父母,居住在佛寺中。

来到佛寺后,王冕如饥似渴地学习。每个夜晚,他总是偷偷跑出房间,坐在佛的膝盖上,捧着一本破旧的书,聚精会神地阅读。寺院长明灯的火焰随着夜风轻轻摇曳,王冕在光影下一直读书到天明。那时候,寺院的佛像大多是土制的泥偶,做工并不精细,在摇曳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恐怖。王冕年纪虽小,却并不惧怕,对恐怖的影像无动于衷。也许只是因为他读书太专心,根本无暇顾及它们吧。王冕的书不多,常常是一本书翻好几遍,书页都翻烂了,里面的文字都十分熟悉,几乎可以倒背如流。

王冕喜欢读书,勤奋学习的事迹很快在乡里传开了,会稽有一位大学士名叫韩性,听说了此事,认为这个孩子十分奇特,是个值得培养的好孩子。于是,他找到王冕的父母,提出想让王冕作他的弟子。从此,王冕跟随韩性继续用功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儒生。

【篇五:改写《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来到美丽、朴素的乡村。风景如画的乡村,令他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似乎置身在仙境中。

辛弃疾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像刚出生的小宝宝一样好奇地打量乡村的一切。房子是用茅草盖的,盖得较低。屋檐上的花花草草,藤藤叶叶,成为了一种装饰,一种点缀。檐低,这些点缀,倒给人一种莫名的亲和感。

茅屋前有一条小河,“潺潺”地奔跑着,清澈的水面上倒映着浅浅的云影,水面像闪动的银锻,云影似俏丽的花边儿。生机勃勃的青草,如绿毯似的铺满了岸边,草嫩嫩的,绿油油的,使人欣喜万分。

隐隐约约听见有人谈话的声音,循着走去。一看,原来辛弃疾发现了一对老夫妇,满头银丝,早有了鱼尾纹在眼角安家。他们不知是谁家的一对老伴儿,正有滋有味地喝着酒,脸红扑扑的,醉醺醺的地用地地道道的南方方言互相取悦呢!听——

“老头子,不知为啥,我总觉得进花甲之年的你一天比一天年轻呢?”老头子一听,可乐了,说:“老婆子,老实交代,你去偷吃了糖,还是嘴上抹蜜了?或是——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来巴结我?”“甭想那么多。难道说,我拍个马屁都拍在马腿上啦?”“不,你拍在马肚皮上了。”……白头偕老的他们依旧笑得如此灿烂,可谓“鹤发童颜”。不仅醉酒,他们还陶醉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中——看!

他们的大儿子在溪的东边锄草,挥汗如雨,脸上却洋溢着快乐的笑。一望无际的豆苗绿油油的,长势喜人。他更卖力地为豆苗除草,还高兴地说:“今年一定大丰收,继续干,我得给爹娘和弟弟们一个惊喜!”他仿佛看见秋收时,稻穗透出微微的黄色,仿佛融了金子似的。二儿子就像“张飞穿针——粗中有细”,细心地编织着鸡笼,编织着鸡的归宿,编织着一个美好的劳动之梦。他想,编好后,小鸡们可以安心地住进来,安全又舒适。他编制地精湛,细致,令人惊叹。辛弃疾最喜爱天真无邪、顽皮淘气的小儿子,他虽然啥也不会干,但他也不用爹娘操心,伏在河头剥莲蓬,时不时拿起一个吃,还喃喃自语:“真是人间的美味佳肴啊,给爹娘和哥哥们带点儿去!”有三个如此懂事的儿,那对老伴儿,怎能不心满意足呢?

辛弃疾微微一笑,他知道接下来他该怎么做,乡村美丽、朴素,的确是辛弃疾心灵最好的归宿!

热门推荐
1追随真正的星光
2真情感受作文
3第一次拥抱作文
4难忘的一道菜
5有趣的一堂课
6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作文
7心要在焉
8吃醋
9春天的小河
10初中生活的酸甜苦辣
11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12逆风奔跑作文
13弯曲的草河
14给妈妈的一封信
15大雁山
16吃烧烤
17蒂比试一试读后感
18碎片化与反碎片化
19我爱我的妹妹
20上册作文怎么写
21树根赞
22春风十里不如你
23善良的果实
24蚯蚓的自述
25又是一年春真好
26你是我最感激的人
27谢谢您,老师
28痛并快乐的军训经历
29美丽的十堰
30迟到大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