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五年级作文>酒与文人的不解之缘
酒与文人的不解之缘

【篇一:酒与文人的不解之缘】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大文人,他们都与酒之间有着不解之缘。文人们写酒文,抒酒情,名家名篇,千古渊源不断。酒在文中,文在酒中,在文与酒的历史长河中,演绎着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李清照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她,自幼受父母熏陶,勤习古词诗文,研习百家经典。一次到郊野游玩,她在溪亭饮酒直到黄昏,醉酒驾船找不到归路。后来,她时常想起这段美好经历,于是秀笔一抖,一首《如梦令》脱口而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时间,这首小令像是一阵清风掠过平滑的湖面,在京城荡起了层层涟漪。十六岁的李清照初试文墨,竟一鸣惊人!

孟浩然与酒也有不解之缘。

孟浩然善饮酒,却从未在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更多的是让酒香氤氲在诗行中。从他的诗中散发出的酒香弥漫千余年,依然如此强烈。

有一年秋天,一位朋友请他去家中饮酒,他欣然前往。江南的秋天如同暮春,风轻云淡,草色凝碧。一路欣赏风光,不知不觉已来到了朋友的村头。小菜已摆上桌,酒杯已斟满。喝到痛快时,他诗兴大发,取来笔墨纸砚,写下了《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主客二人开怀畅饮,闲谈家常,一派田园风光,充满无限乐趣。

李白也与酒有不解之缘。

他是诗歌王冠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然而,即使是高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谪仙人,也有遭遇挫折、困顿失意的时候。他之所以爱酒,很大程度和失意有关。他曾怀着建功立业的梦想来到长安,然而,他的雄心壮志在这个城市中落了空。这让年轻的气盛的他感到无比失落。但他似乎永远都不会沮丧太久,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茫然都是暂时的,美好的一天总会到来!

文人与酒的故事,正印证了李白的诗:“惟有饮酒留其名”。文人与酒,总是有不解的情缘,更有不解的情怀。在诗情诗意、酒情酒意的历史中,人与酒、酒和诗,烁烁生辉……

【篇二:我和书的不解之缘】

这学期我们学校开设了自由阅读课,我们每周三下午都去图书馆开启我们的阅读之旅。

在阅读课中,我翻阅了一本本书籍,懂得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有哭过,有笑过,有思索过……

从《红楼梦》中,我感受到封建社会的残酷。就因“金玉良缘”的封建思想,把原本两情相悦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活生生拆散,最终导致林黛玉小小年纪就命丧黄泉,可悲可叹!我不禁为林黛玉伸冤:为什么寻求自己的真爱要付出这样沉重的代价呢?

《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为了阿尔芒宁愿放弃大都市奢华糜烂的生活,和他一起到乡下过了一段幸福快乐的生活。但也终究抵挡不了世俗的压力和阿尔芒分了手。玛格丽特对感情的执着令我钦佩。

读了《四库全书》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刻舟求剑》中看待问题死板的楚国人,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守株待兔的不知变通的宋国农夫…他们可笑的形象一直在我脑中浮现。

自由阅读课,让我们的思绪在阅读中任意驰骋。我喜欢这样的阅读课!

【篇三:文人雅士的梦想】

当我怀揣着复杂的心情,还全然不知“采风”的时候,我已悄然临近操场,一幕幕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挑取一块地,轻轻坐下,开始观望崭新的一切……

足球场上,那整齐划一的队伍,气宇轩昂的队员,以及那英姿飒爽的教练都洋溢着喜盈的欢笑面容,个个摩拳擦掌,蓄势待发,看来他们都满足于这一切。“李锦涛!”亲切的叫唤声打乱了我的思绪,而我的同学“姜哥正游离于校园。一件不幸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他“失社”了,酷爱音乐的他被无情地淘汰,我也能感受到他心中的酸楚,他的泪珠已经充盈了眼眶,他再也忍不住了,哭过一阵,用袖口擦拭了眼泪,便一声不吭的离开了。

虽说大丈夫流血不流泪,但是面对难以割舍的一份钟爱之情,我不认为他是懦弱的,我反而赞许他,真乃文人雅士也,笔尖不在移动,因为我已经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对待挚爱,我想谁也不会轻言放弃吧,童年的记忆最难忘的瞬息,他是有趣的,而更难得的是一份纯真,饱含着无限流连。若给我一个时光机我愿再于童年走一遭:我要体验弹珠的幼稚,我要重视老师的批判,我要找寻童年的知音……

童年啊!你为何来去匆匆,我意识朦胧,只因你太短暂,我锁不住记忆,是因为时间的洗礼。回归吧!我亲爱的童年!

一阵微风吹拂在我的脸庞,思绪错杂的我不得不回归正题,也许我是身临其境的感同身受吧!

触一抹丝缕风绪,镌一道童年旧事,穿梭流往于脑海,我仿佛感悟到,高洁的人不止唯爱于某些令自己心往神怡的事……

如今,我也陶醉于“新心世界”,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我的童心渐渐完矣,可惜一去不复返,尽管我十分向往如深潭里未经玷污的清水般的童心,但是最终将会随着涓涓细流缓缓汇入的大海,那时……

【篇四:古代文人的诅咒】

滚滚长河载着古老的文明奔涌向前,翻开历史的记录,那漫漫长篇让我惊叹。可为何我听到了愤懑之声?追寻着这字字足迹,我寻到了一个诅咒,一个古代文人不得志的诅咒。

汩罗江畔,屈原心灰意冷。他的忠贞之心终不能被君主所明鉴。他渴望着楚王能够重用他。可是如同湘君与湘夫人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一样,他又何尝不是一个悲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追求了,也累了,漫长的天问却问不出他要的答案,徘徊于汩罗江畔,他想到的仍是国家,是百姓。可是他清白的身躯却无法容于这浑浊之世,伴着这芷兰之香,轻轻一步,他抛下了一切,或许,只有湘流识得他的九歌之心了。

宫门之外,李白回首四望,这里有他的理想,有他的抱负。曾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满怀壮志豪情,他迈进了宫中,他以为他的政治抱负能够实现,能够一展他的惊涛大略,但事实让他失望了,处于皇城之中,处在这政治中心,唐玄宗却只让他将这满腔才略用于贵妃的美貌。桀傲的他又岂甘心,力士脱靴,贵妃研墨,他的傲慢无人欣赏,最终的结果只能够是“赐金放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面对这世态现状,他无能为力,未来的路是茫然,是无奈。

手持利剑,辛弃疾英雄泪流。山河分裂,金兵肆略,他渴望着用他手中的利剑挥兵斩将,收复山河,但皇帝不给他这个机会,“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热血男儿却只能在梦中追寻着一切。“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样的情景,他想去创造,可这天下之大,又有谁去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的心思明明很清楚,却“无人会,登临意”,到最后,铮铮铁骨的儿郎也只能是“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一个诅咒禁锢了一代代文人,杜甫、苏轼、李贺……命运坎坷,有志难酬,他们是被朝廷遗忘的。满腹经纶,一片赤心,终又能怎样?漫篇的文章是文人们滴落的泪痕,历史长河之上,他们飘荡着,游离着……

【篇五:寂寞文人】

我再次打开那本,淡淡的书香萦绕在我的鼻尖。一字一句的看过去,心中感慨万千,抬头看向天幕上挂着的那轮明月,仿佛跨过了千年时光与你站在同一处月光之下,你就是李煜。

王国维曾说你“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皇位是人人所争夺的,因为它象征着权力,而你做的皇位是寂寞的,从小的身份注定你不能追求自己所向往的自由,你是寂寞的,却拥有一身才华,当你抚起琴,弹出第一声弦音,一身明黄色的你与落花形成一幅美景,你的发丝随风拂动脸上的神情也变得柔和,仿佛那些皇权争斗已于你无关,此时的你只是一个闲适的文人。可你的国家日益衰落,你被当作俘虏软禁他乡时,你内心所深藏的感情是什么?是不甘或是悲寂。李白是浪漫豪放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你不是臣你是一介君王,你的浪漫情怀只能揉碎在你的词句之间。陶渊明是清高悠闲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他已远离官场心境淡泊,可你生于皇家,注定一生与权利脱不了干系,注定一生不凡。

当你身处宋朝皇宫,皇墙挡不住你思念故国的心情。月光洒在玉石板上,为夜景添上一份朦胧的光辉,而你却独自在月光下,一身白衣飘飘,而你的眉眼间少了那一份锐气,你轻叹一声,凝视那凄冷的月光,轻声道“春江花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剪不断,理还乱”的是你的离愁别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不适合做君王,你只适合做一个潇洒于天地间的词人。纳兰性德曾说过“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量,李后主兼有其美,更绕烟水迷离之致”只是可惜你竟因一杯毒酒而死,当酒水滑过杯沿落入杯中时,这是怎样的一种悲痛感。莫不哀哉?一介君王死得如此屈辱,不是因为战死沙场,也不是死在自己皇宫之中,而是被当作俘虏客死在异国。

时间似箭,转眼间千年已逝,而你也停留在饮下毒酒的那一刻。你的国家也已经成了历史,可你的词却流传千古。今天,我再次阅读你的一生,心中所想的不是对你治国感慨,而是对你这样的一个文人的惋惜。

历史长河滚滚,你定格在某个永恒!

【篇六:奋斗在五四时代的文人】

茫茫历史长河之中,泱泱华夏大国之间,有无数文人志士为中华之崛起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自五四运动以来,至今已有近百年时期了,在这将近一百年的时期之间,磨灭的是历史的印记,永不湮灭的是灵魂深处的记忆。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然而这句话并没有在五四运动领袖人物陈独秀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少时的陈独秀天资聪颖,却极其贪玩,其性子又是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无论他的外祖父怎么打骂他,他都坚决不掉一滴泪。于是气得他外祖父破口大骂;“你将来一定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果不其然,长大后的陈独秀游手好闲,一无是处。随着出国留学的兴起,陈独秀出国了。

学成归国的他,已不再是那个整天只知吃喝玩乐的陈独秀了。刚归国的他,正赶上中国旧民主主义结束时期,一切处于一片萧条之中,百废待兴。看着中国死气沉沉的现状,陈独秀下定决心要干出一番事业来振救自己的祖国。当时的知识青年,大多都沐浴过西方国家的阳光,饱受发达国家的风雨,胸怀雄心壮志,想要归国建设自己的国家。陈独秀很快就招募了这样一批有志之士,并创办了当时第一份青年报刊《新青年》。新青年的出现,为当时在道路山迷失方向的人点亮了一盏明灯。西风独秀引神州,《新青年》的出现,让身处黑暗的人看到了一丝曙光。

百无一用是书生,在战争年代,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更显渺小。然而正是这样一群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文人,将手中紧握的笔杆子,化成了一道道尖锐的利剑,激起了国人沉睡的意识,唤起了国人爱国情怀,书写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使是舍去生命,也勇往直前,在所不惜。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时代精神。五四精神,不仅仅是青年精神,更是一种爱国情怀。像那些奋斗在五四时代的文人一样,作为学生的我们,紧握手中的笔杆,书写时代的新篇章!

热门推荐
1端午粽香
2四季
3我喜欢的菜园
4感恩不晚
5春天的暖阳
6难忘的拓展训练
7可爱的小狗
8喜你为疾,无药可医
9散步
10发生在课堂上的故事
11慢的境界
12保护这幅水墨画
13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大全
14拨动心弦的炫耀
15张家界游记作文
16第一次砍价
17嘿,泡温泉的感觉真好
18做鬼脸
19烧不坏的手帕
20不长大该多好
21初中这就是我作文
22春节
23拉开了的距离
24一路秋色
25风来了
26学生作文
27篮球记
28独一无二的冰激凌
29快乐过春节文明伴我行
30我真了不起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