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范文作文>破镜,重圆
破镜,重圆

【篇一:破镜,重圆】

晨起,打开微博,世界各地的琐碎消息便扑面而来;早饭中,打开朋友圈,别人的生活便跳动在眼前;作业时间,手机上频频的消息声总惹人迫不及待去查看;出门后,打开订阅号,一片片感兴趣的推送亮着红点,呼唤着你去阅读;闲时,打开淘宝,那其中的“宝物们”总让人流连忘返。

这就是身处碎片化生活中每个人的生活日常。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总觉得愉快的一天,一只手机就足够,那上面有我的朋友,有我想要的信息,有我喜欢的书……那儿,装着全世界。

可真是如此吗?当你走进图书馆,面对各色书籍却不知如何摘取信息;当你已不会学者静下心来啃读高深的名著;当你发现,你对朋友的认知仅局限在社交软件上的只言片语时……你真的以为,广博的世界可以浓缩在这小小的屏幕中吗?我们分类信息的能力在退化,我们的朋友看似越来越多,实则却愈发孤独。就是因为碎片化,它打破了本应完整呈现的事物,让我们的眼光逐渐变得片面,让我们的时间失去规划,让我们的思考变得毫无条理,让我们沉沦在他人生活的表面,也醉心于如何为了别人装饰自己的生活。

我们不再具有当年学者细细阅读文献,摘录再引用的过程。阅读的碎片化让我们不断依赖搜索引擎,让大脑变得简单,让思考变得破碎。我们浪费的时间终是比曾经要多得多。碎片化的产生看似填补了时间的缝隙,殊不知支离破碎的碎片要拼回原本完整的体系确是更难。我们或许会花一个下午沉湎在一堆实则毫无用处的信息垃圾中,过目则忘,不留一丝痕迹。我们刷过的朋友圈,那都是他人的生活碎片,不加思考地随意一翻,便如过眼云烟,匆匆而过。

碎片化生活的产生归根究底还是在于盲目求快的生活节奏和日益浮躁的生活态度。为此,我们跳过了许多必不可少的步骤:要把书读“厚”,要学着多面地了解别人。当我们的生活被过度地压缩,我们的思想就会被机器牵着走,被舆论带着跑。我们自以为那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仿佛我们的生活因碎片会更便捷、充实。但那实际只是碎片化的虚幌罢了。它打碎了一面面平整的镜子,碎片看似越堆越高,可真正的内容依然是那级面镜子,而我们的时间与思想,便再那碎片的空隙中而消耗殆尽。

我认为,碎片化的生活之所以会那么风靡,尤其是在中国,就是利用了国人的看客心理。早在鲁迅的文字中就多次将“看与被看”的关系搬上台面,直到当今依然如此。人们喜欢窥探别人的生活,喜欢不加思考地评论别人的行为,网络暴力应运而生,站在上帝视角来看,人们对这一块别人的碎片研究,总颇有一种盲人摸象之感。我们所珍视的碎片,或是一片“标题党”推文,或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微博选段,实则都不过是曾经不会受人关注的、细枝末节的言论。而今却混迹于碎片之中。让人在繁乱之中迷失了方向。碎片化生活的产生是时代的必然,它让生活便捷,却助长了怠惰;它让信息更流通,却反而使之杂乱无章;它仿佛是信息化社会带来的幸运,而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大的不幸。

如何做到碎片化和完整性的统一,才是当今碎片化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应去探索的。破镜应当重圆,我们只需做好规划,让碎片仅仅是完整生活的补充,那便足够了。我们口口声声的全世界,不过是我们自己用碎片堆砌而成的小世界罢了。只有当我们真正立下决心从自己所扎身的小世界中抬起头,看看这依然完整的世界,我们才会真正安然放下那些碎片,让破镜重圆。

【篇二:让碎片重圆】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句话仅存在于人们的脑海,而并未理解,用于现实中。我们在繁忙的网络科技上游走时,有谁有过片刻停留,用来倾听自己内心的那个声音?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不改变自己,碎片依旧是碎片。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本是为了让人们用短时间了解更多信息,究其根本,在于自身。

我个人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我觉得我很认真,为什么提高不上去呢?于是我找老师谈了谈心,老师问我:你每天要多少时间写作业?我说大约每天三四小时。“你每次都坐在桌子面前,时间都很长吗?是不是有个把钟头的时间?”老师问道。“这样不好么,可以有很多时间复习背书”我说。“不,不要这样!”她说,“你将来长大以后,每天不会有长时间的空闲的。你可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几分钟几分钟的预习复习背书。比如在你上学以前,或在午饭以后,或在工作的休息,五分钟、五分钟地去赶时间。把小的学习时间分散在一天里面,如此则学习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到了下一个星期,我将老师的话实践起来。只要有五分钟左右的空闲时间,我就坐下来背书,写作业。出乎意料之外,在那个星期我背了许多单词。后来用同样积少成多的方法,虽然作业一天比一天多,但是每天仍有许多可资利用的短短余闲。我知道了只有五分钟的时间给你学习,你切不可把四分钟消磨在咬你的铅笔尾巴。思想上事前要有所准备,到工作时间届临的时候,立刻把心神集中在工作上。迅速集中脑力,学习就而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困难。

我承认我并不是故意想让五分钟、十分钟匆匆流逝,但是人类的生命可以从这些短短的闲歇闲余中获得一些成就的。我发现了极短的时间,如果能毫不拖延地充分加以利用,就能积少成多地供给你所需要的长时间。让碎片重圆,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不只是要从需求方面做出改变,在供应方面也需要减少碎片的产生,让人们生活在一个真实、内涵丰富的环境中,解铃还需系铃人,享受一次真正的学习,真的很简单,快乐!

【篇三:“破镜”,重不重圆?】

法国作家萨克雷曾将生活比作一面镜子,他强调的是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的重要性,而我愿化用这个比喻,来形容生活的原本的饱满与完整。然而,随着社会从传统逐渐向现代过渡,生产力提升,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它们慢慢地在这面镜子上划下一道又一道划痕,到了今天,这面镜子不堪重负地破碎了。大至整个社会的社会关系、市场、观念,小至我们每个人的社交、阅读、购物,都成了地上的一块块碎片,生活被打上了“碎片化”的标签。

这样的感觉一定不陌生。学生忙里偷闲地看两段小说;白领抽空往购物车里添几件商品;音乐爱好者只能弹奏个五分钟的小曲儿,恋恋不舍地合上琴盖。我们也一定听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要挤一挤才能出来,要合理规划每天的任务,将时间利用到最大化。

碎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就我们而言,时间是主要原因。现在每天的工作的总量与种类,与几个世纪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并且在机器代替人工之前很难减少。除了每天占用大部分时间的主要工作外,我们依然需要顾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见缝插针,把事情分批便于灵活地调整与组合。新闻联播因而有了“联播”一说;网络讯息拟定也简短惊人的标题吸引注意。我们早就对话题的快速转换,任务的快速切换习以为常。碎片化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助于时间的利用。

但凡读过《娱乐至死》的人,都会对上文新闻的例子非常熟悉,这是碎片化的典型,也暗含了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碎片化生活,注意力的集中面临着最大的挑战。生活碎片化,某种意义上也是简单的多任务处理,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保证其高效性,问题在于“注意力残留”——即把注意力从一项任务转移到另一项任务时,仍有部分意识停留在上一个任务上,因此很可能造成转换之后注意力分散,降低效率。久而久之,集中能力就会下降,甚至根本无法集中。除此之外,如同盲人无法通过一个个部分还原出大象的原貌,将任务碎片化也有碍于我们获取完整的认知,跳跃的理解与思考,在整合时对记忆力和理解力是极大的考验。

由此看来,碎片化在使我们灵活应用时间的同时,也对我们的认知和能力提出了要求带来了威胁。不过,既然这是目前无法避免的趋势,还是要善于利用这个特点,从自身寻找应对方式。尽量赋予需要思考的主要任务较为完整的时间段,将次要任务拆为碎片填充空缺;避免重复劳动,筛选剔除不必要的任务;有意识地训练注意力集中能力,做到心无旁骛。“破镜”的重圆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做到也无需苛求的,对着一块四分之一大的碎片,只要我们左右移动,也不影响我们看清镜中的自己,其他碎片,只要加以小心合理的利用,也还能成为随身携带的便品。

热门推荐
1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
2春光明媚好读书
3阳光
4醉人的山间风光
5听古筝说话
6成功的制法
7军训的日记
8坚忍不拔的仙人掌
9玉带林中挂――读《红楼梦》有感
10那倒是真的
11有趣的游戏
12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13不一样的年味
14水浒传读后感
15春天的公园
16我们玩得真高兴作文
17挑绳
18我想做环游世界的旅行者
19温暖
20我的妈妈
21浓浓师生情
22我的青春摆渡人
23彩虹的作文
24放飞梦想
25年味
26宝贝宝贝读后感
27我的良师益友
28都是手机惹的祸
29赶路
30两位新老师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