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二作文>为薛宝钗正名
为薛宝钗正名

【篇一:为薛宝钗正名】

因为你在贾府中人际关系好,所以他们说你处事圆滑;因为你总劝宝玉好好读书考科举,所以他们说你思想古板。

可这能够成为他们批判你的理由吗?不能!那么,宝钗,今日于此,我将为你正名。

什么叫处事圆滑?是指处理事务时只顾各方面敷衍讨好,不负责任。薛宝钗从未做事时敷衍过谁,也并没有不负责任。她在贾环不高兴的时候帮他开围,只因担心这位姨娘之子被宝玉教训。她在宝玉与黛玉出现尴尬场面时,用了一个巧妙的理由劝走了宝玉,避免了一场风波。她在黛玉独自一人悲寄人篱下之情时安慰她,赢得了这位冷人的信任。她在岫烟已定亲事还未出嫁、经济能力薄弱的时候,帮她隐瞒出去典当衣裳一事并救济了她。她在哥哥薛蟠之妻夏金桂撒泼时好言相劝,虽每句都被嫂嫂怄回却不因此恼怒。这样博爱、宽容的人广获人心绝非偶然,又怎会是处事圆滑呢?她还温柔体贴,在嫁给宝玉后,即使宝玉发痴病,恋恋不忘林妹妹时她也没有气愤,反而压住心底的一点点失意去安慰宝玉,尽心尽力地照顾他。这样一个尤物,有谁能及?

我们现在说话都讲究语言的艺术,那为什么将语言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宝钗却被人道是处事圆滑呢?难道林黛玉不顾别人感受,一吐为快的作风更能让人接受吗?有谁愿意接近满身是刺的人呢?宝钗不仅人美,心更美呀!

心美了再就到思想了,如果思想腐朽也算不得完美,可关键是薛宝钗的思想不腐朽。为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她的确多次苦口婆心的劝宝玉好好读书参加科举考试。这在当时只有考科举才能有出路的年代里有何过错?在那时的科举犹如今天的高考,都是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科举在现在看来的确漏洞百出,可我们又怎能用现代人的思想去强求古代人呢?谁又能保证若干年后社会不唾弃高考制度呢?既然参加科举考试不是一件错事,那么薛宝钗的劝更不是一种错。我们不妨打个比方,这里有个不求上进的孩子,父母整天要他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他都不愿意。他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总劝他要努力学习,另一个则整天拽着他出去玩。这个孩子一定更喜欢那个找他玩的朋友。但在我们大家看来,谁对谁错?当然是那个总让他学习的人更让人尊敬。所以我们评价一个人时,断不可将他抽离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些事放在这个时代可能是错事,但放在当时就可能是对的了。毕竟,人的思想是在不断进步,我们不能要求几百几千年前的人们与我们持有相同的观点。

所以,宝钗并不是处事圆滑,思想古板,而是博爱体贴,顺应时代。

宝钗,今我为你所写之文至此,也该收尾了,语言文字终有尽,此情绵绵无绝期。愿别人都能尊敬你,就像我对你一样。

【篇二:为“喧嚣”正名】

提及“喧嚣”,被所谓真理洗脑的人便会自动引申到浮夸、聒噪和令人发指。然而我想说,所谓安静不过是厌世之人自以为的乌托邦,而所谓喧嚣只是思想上的哑巴对伟人的嫉妒。

都说喧嚣是当代社会的时弊。然而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任何事物都是前进的、上升的,就像是原始社会安静是缺乏语言的结果;封建社会安静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也是文明程度不足教育不普及导致的无话可说。而现代社会喧嚣是因为这个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在发展过程中免不了交流、思维碰撞,也就是所谓的“喧嚣”。

没错这个社会是轻浮的,但轻浮的并不是喧嚣。

常见到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大谈特谈社会轻浮现象,却打着喧嚣的旗号,造就一出声名狼藉。我当然赞同社会轻浮说,现在的精神生活跟不上物质生活的步伐,因此社会轻浮,但轻浮和喧嚣是两个概念,作者能夸夸其谈却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这是可悲的。自此为喧嚣正名,还它清名一世。

喧嚣是思维的碰撞,是社会的发展和上升。

君子和而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同环境下不同的人所持不同观点总会有可取的一面和片面的一面,因此社会需要思维的碰撞来客观分析观点中的精华与糟粕,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优化,这一过程便是喧嚣。

不是喧嚣赐予你智慧,而是喧嚣压低了其他声音,让你听清真正的智慧之声。

北欧神话中报丧女妖常发出凄厉的尖叫来预知死神的动向,这种能力不是尖叫带来的力量,而是她要通过尖叫来压低身边的杂音,从而听清千里外死神微弱的脚步。喧嚣也是如此,社会上蠢人太多。自以为是的蠢人更多,清华或北大的教授提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主张早已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前段时间一清华教授竟提出穷人家的孩子就没必要读书这种反人类的观点,网民们也发出“尖叫”来斥责这种行为,这个社会需要这种喧嚣,这个社会让我如何不喧嚣?

喧嚣是有思想的表现。喧嚣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面对时弊从未沉默的人才是强者。为喧嚣正名!

【篇三:浅谈薛宝钗】

翻开《红楼梦》,发现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判词。那么,什么是判词呢?我的理解是,判词就是对这个人物的一种解释,以及她日后的命运结局,而薛宝钗的判词呢?在我看来,无论她是如何来到这个人世的,终究也只是一个孤孤单单的人而已。

薛宝钗,群芳之冠,与黛玉齐名。自小出生在富甲一方的薛家,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后来父亲早亡,哥哥又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为了使得自己的家业不会荒废掉,也为了自己能够进宫,跟着母亲一起投靠了贾家。“可叹停机德”说的就是薛宝钗,“停机德”指的是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的妻子停下织布机不织布,而来劝自己的丈夫努力上进贤淑之德的故事。整句话既是褒义又是叹息,一方面赞美宝钗的这种美德,另一方面又感叹,最终她将会徒劳无功。判词就像是一个引子一样,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宝钗入贾府后,深得长辈和姐妹们的喜欢,因为她的处世圆滑和体贴人情,在和姐妹们的相处过程中,得知湘云要开诗社,但是又没有足够的钱,善解人意的她就资助湘云办了螃蟹宴。最后,连心直口快的湘云都大赞,觉得有这样一个亲姐姐的话,即使没有父母,也是无所谓的。在和长辈的相处中,宝钗也是非常体贴入微。贾母要给她过生日,问她喜欢听什么样的戏?宝钗知道老人家喜欢热闹,就按照老人家的喜好回答,让贾母也觉得她非常的聪明懂事。

这样一个人人都说非常好的人,最终的结局却是“金簪雪里埋”。或许是命运的捉弄,或许是贾府的败落,宝玉出家后,宝钗落得如雪一样,白茫茫的一片,空空如也。有人惋惜,有人感叹,但是我觉得,那个封建时代的女性是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她们只能被迫的接受。但是,薛宝钗身上的高情商和高智慧,是值得我们来学习的。

【篇四:我是薛宝钗的粉丝】

四大名著大家都不陌生,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红楼梦》了。书中塑造了众多人物,有的勇敢果断,有的才情绝世,有的娇憨天真,有的直爽可爱……各有风姿,各具魅力。而我最喜欢的则是薛宝钗。

小时候妈妈就给我讲过很多《红楼梦》里的故事,什么黛玉葬花、元春省亲、刘姥姥进大观园、宝钗扑蝶啦……那时我似懂非懂,却对薛宝钗的名字印象深刻,我认为薛宝钗是这样写的:“雪宝差”。妈妈哭笑不得,拿着我的手一笔一画写下:薛宝钗。她还告诉我,林妹妹总是哭,哭的都不好看了,薛宝钗从来不哭,便很漂亮。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哭了,一直把薛宝钗当榜样。

薛宝钗是正月二十一日出生,和我的生日差两天,我认为这是我俩之间的奇妙缘分。她本来应该是一个锦衣玉食的贵族小姐,可她却低调朴素,没有攀比心理。她平时不怎么穿光鲜华丽的衣裳,不爱佩戴漂亮昂贵的饰品,她家中有许多枝宫里制作的堆纱花,自己不戴,全部分送给贾府姊妹们。周瑞家的到梨香院找薛宝钗谈话,看到她的打扮是“穿着家常衣服,头上只散挽着纂儿”;贾宝玉去看望她,见她身上的服饰“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可见,薛宝钗在穿着打扮方面自然随和,有如邻家女孩。她虽然有公主命,但没有公主病,我很喜欢她这种性格。

林黛玉哭哭啼啼的,我不喜欢。贾宝玉不仅女里女气的,还总是惯着睛雯,没有原则,我也不喜欢。薛宝钗非常大气,很为别人着想,香菱想学诗时,她拒绝了,因为香菱和黛玉的风格像,怕自己耽误香菱,也是个惜才爱才的人。她帮助史湘云筹备螃蟹宴,赠送林黛玉燕窝,接济邢岫烟的生活在贾探春实行承包园地的措施中,薛宝钗建议多给婆子们一些经济实惠,而不是斤斤计较,搜刮蝇头小利,看得出,她是个宽厚大方的人。

综上所述,我要大声宣告:我是薛宝钗的“粉丝”。

热门推荐
1一次难忘的赞美
2我做了一个梦
3美丽的漓江
4热爱生命,绽放光彩
5《非法智慧》读后感
6我喜欢的一则格言
7动物运动会
8特别的六一儿童节
9亲情永不下岗作文开头
10我的好朋友
11有一种情绪叫喜悦
12温暖的旅程
13公交车上的风波
14春色润校园
15我是阅读控
16我努力读懂善良
17披萨宴
18有趣的写生活动
19平安是妈妈的“唠叨”
20我爱你,佛山
21那次玩的真开心
22我的自画像
23我最感激的一个人
24意向背后,离别情深
25纸和笔的争论
26追心
27未来的世界
28小院故事多
29有一种爱叫放手
30有趣的攀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