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三年级作文>古老的小桥
古老的小桥

【篇一:古老的小桥】

我的家乡在泉州南安市。在我外婆家的对面小山边有一条溪,溪上有一座小桥叫“落阳桥”。之所以把它叫做落阳桥,是因为每天太阳都是从这座桥的方向下山的。

春天,下起了一阵阵春雨,调皮的小雨滴滴到小溪里,水面上立刻荡漾起圆形的波纹。这座小桥被“春雨姐姐”清洗后,整个面貌焕然一新。

夏天,水面上长出了一尘不染的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多美的荷花啊!与小桥搭配在一起更是锦上添花啊!

秋天,小桥仍然没什么变化。

冬天,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雪覆盖在桥上,仿佛给小桥穿上了一件美丽的纱衣。

我爱我的家乡。

【篇二:一台古老的电风扇】

在我外公家里有一台古老的电风扇。说它古老,是因为它的年龄已经超过70岁了。

这台电风扇的来历可不一般。1994年外公住在上海北新径时,那时正值夏天,天气炎热,那时候还没有空调设备,他的一位上海战友便将这台美国生产的永久牌电风扇作为礼物,送给了外公。这台电风扇价格昂贵,要几百元人民币,相当于那时外公近半个月的工资呢。这台电风扇,不仅给外公一家带来了无限清凉,也使家里变的更加热闹,周围的邻居们因此常来家乘凉聊天。

这台电风扇全身是银灰色的,全部是用铜制作而成,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它的高度约50厘米,扇面直径约40厘米,有四片风扇叶,底座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可左右调节的风速调节装置,上面刻有“HIGH、LOW”等字样。电风扇整体造型简洁,轮廓清晰。

这台电风扇一直被外公完好的珍藏着,因为它承载着那份弥足珍贵的友情以及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

【篇三:古老的汉字会说话】

“中华文华博大精深”这句话似乎一直伴随着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中华文化的缩影。大到宏伟的建筑,小到一个简单的汉字,无一不体现着“博大精深”。

汉字是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字”是会意字,上为屋子,内有孩子,所以古人女子出嫁叫“字人”,女子怀孕叫“字乳”;一屋之内,子生子,子又生子,一代代繁衍不息;就如那汉字之始为象形,后有指事、形声……造的汉字越来越多,承载东西也越来越多。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这些变化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心血,更向我们演绎了一代代文化的变迁。若是没有载体,什么楚辞汉赋,什么唐宋诗词,都将湮灭无痕。

汉字是是中华文化传承的精髓。汉字会说话,汉字教会我们”责任”。“父”是个会意字,像一只手拿着石斧的样子;石斧是原始社会,主要的防卫和劳动工具;而手持石斧从事野外生产或者与敌人作战,就是成年男子的责任,“父”就是一种责任。当然子女也有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百善孝为先”是传统美德。“孝”字也体现了这个文化,孝”是一个会意字,它由不全的“老”和“子”构成。上方不完整的“老”表示身体衰落的父母需要子女的支撑,。如果没有“子”的支撑,那么“老”就会跌倒。“子”只有撑起这不完整的老才能叫孝。

汉字向我们叙述一个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汉字会说话,汉字教会我们”感恩”。“母”字本同“女”字,所不同的是在“女”字中间加了两点,表示女子的乳头;两点母乳,滴滴母爱。“母”音通“目”,哺乳时“对目”。慈母之恩,历历在目。汉字会说话,汉字教会我们字理;汉字会说话,汉字教会我们事理;汉字会说话,汉字教会我们人理;汉字会说话,汉字教会我们……

汉字是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基石。没有扎实地基,建筑是不会坚固的。只有地基打稳打实了,才能造成一座宏伟的建筑。一个民族只有文字牢固了,这个民族的文化才能得到发展。只有民族的文化发展,民族才能得以进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蚂蚁,就是它毁了整个大堤。如果我们不重视文字的传承,那么毁掉的绝对不是一个大堤,而是整个民族。

汉字是中华的文化的特色。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故事,无论是形象还是会意;汉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汉字是我们的传家宝。听,古老的汉字会说话;听,古老的汉字在说话。

【篇四:古老的火山岛】

暑假里,妈妈说要带我一起去福建省火山岛游玩,那里的火山虽然都变成了岩石,但是,那里十分古老,我们都想去看一看火山岛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子。而且,听说我的好朋友可可也会去,所以我想,这次去火山岛游玩一定十分有趣,我也十分期待。

去火山岛的前一个晚上,我和可可都以为火山岛里面有一座很大的火山,随时会爆发,所以心里很不安,十分害怕。都希望第二天可以不去火山岛,在酒店里看电视。可是,第二天还是来了,我们只好乖乖地上车,来到了火山岛。

刚到火山岛,我和可可就改变了想法,盼着快点看到火山,火山岛里面有我和可可喜欢的闯关模式的游戏,可惜,因为时间不足,我们不能玩。我们继续往前走,有一片大海,走着走着,看见了一大片岩石,可是连一座火山都没有看见。我猜,这一大片石头应该就是火山吧!而且应该是爆发完以后的模样。其中有几块岩石是在水里面,形成了龙头的形状,它指向大海的对面,你最好不要踩在上面,因为这样对龙不尊敬,龙也是不喜欢你的。我们在远处的博物馆里学到了许多关于火山的知识,看到了许多关于火山的不同的图片,还懂得了一些其它的知识呢!

火山岛真好玩,只可惜没有看见真正的火山,也没有时间玩闯关模式的游戏,但是我学习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收获很大,我真开心呀!

【篇五:古老的水北街】

古老的水北街,它座落在运河的北侧而得名。是塘栖古时集商贸、运输的水路要塞。也是现代人们来塘栖旅游观光的景点之最。

广济桥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座七孔桥,它像老公公一样驼着背弯着腰,横卧着运河的两岸,成为南来北往的通途。我们徒步通过广济桥来到了水北老街,沿江一路东行,河边嫩绿的柳枝随风轻盈,向每位来宾们问好致意。

在路的另一侧是老街,老街上到处布满了各种具有塘栖特色的糕点、小吃等店铺。过了小石桥便是石门洞庭的昌源聚。高高矗立的乾隆御碑,石碑上密密码码地记载着历史痕迹的铭文;水北码头向运河外围航道拓延,两侧为石梯台阶。据老师说,在那个没吊车的年代里,搬运工人为南输北运的船只人工装御货物的有力见证,繁忙的商埠显示出水北码头为当时内陆的水上丝绸之路所作出的贡献。在御碑的后面还有一个庞大的天下粮仓,现在已模拟出当时的情景展示出来,成为人们参观游访的一个地下博物宫。整个水北古街,从广济桥到御碑现已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到处都有游客濒濒拍照留念。

石板的路,长长的街,木构的屋,古老的碑,这就是水北古街。水北古街现已成为小城故事的一个缩影。欢迎大家来寻访!

【篇六:故乡那支古老的歌】

历史的千年余晖摇落了那些花季雨季,我们不妨把或深或浅的记忆放进日记,把或多或少的往事交给岁月……

——题记

飘来了,飘来了……

天边飘来的白云是放牛娃唱出来的吗?是童年吹上天的蒲公英变的吗?是那挣脱双手的白蝴蝶的化身吗?……遐想中,那风筝的细线把我拽回了故乡。

我记得那一无片瓦的村落,记得那共饮一河水的朴实村民,记得我在青草地上爬滚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记得村东白胡子爷爷长长的旱烟杆,我更记得村口那古老的石磨……

那时候,没有电,更没有碾米机。碾米只靠一架古老的石磨。石磨坐落在村口的一个草棚里,有多少年代谁都说不清,就连白胡子爷爷都说,他的爷爷的爷爷也没说清。

“吱呀,咕噜。咕噜……”石磨每天都重复着一首古老的歌调。

我常常像小狗一样蹲在一旁,看着爷爷弓着脊背,牛一样喘着粗气推着沉重的石磨。我望着玉米粒被碾成细细的面粉,十分欣喜,因为我再也不会盯着邻居家的阿姐的玉米饼垂涎咽沫了。我时不时把掉在地上的玉米屑拾起,放在口中,细细地嚼着。

“吱呀,咕噜,咕噜……”爷爷的汗水洒落在深深浅浅的磨道上,也洒落在无奈的摇头叹息中。这石磨的歌声虽然单调,但,比起外婆讲的让我听出耳茧的“小红帽”强多了。于是,我不懂事的心透出了天真的快乐。

后来,磨声由快板变成了慢板,磨槽多了尘土的飞扬,我嘴边也少了玉米饼的香甜。我帮爷爷推着沉重的石磨,心里怪是难受。这沉重的石磨啊,从遥远的昨日碾来,碾弯了我爷爷的脊背,也碾出了乡间的寂寞;碾走了我的童年,也碾碎了村民们世代的梦……难道这就是故乡的主题曲吗?

而今,爷爷去了天国,奶奶的故事早已无人续说,砖瓦房取代了草棚,砻谷机替换了石磨,水泥马路修到了门口,有线电视连接了全国……唯有那棵古老的柳树依旧站在村口,迎来送往,话说沧桑。

每次放假回家,我总要驻足村口的柳树下,总爱触摸那被风雨剥蚀,长满青苔的古老石磨。驻足树下,我想念爷爷就像爷爷当年盼我回家一样;触摸石磨,我仿佛看到了爷爷驼背推磨的情景,仿佛又听到了那单调而悠长的石磨声,我更感受到了世代洪流滚滚向前的坚定与执着。

“吱呀,咕噜,咕噜……”故乡那支古老的歌。

热门推荐
1成长留下的痕迹
2永不凋谢的花朵
3让我们对一回
4满月之缺
5展望新学期作文
6我心中的你最美
7春的气息
8我的变形记
9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10温暖就是这么简单
11有趣的小小新闻发布会
12开学了
13与爱同行
14父亲的教诲,引领我成长
15秋的声音
16常开不败的花
17父亲的背影
18自信的力量
19共享的幸福
20游植物园
21莫使经典空对月
22吃烧烤
23铭记长征精神——2016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24那一次我真感动
25岁月, 你还会等我吗
26我爱寒梅
27一个陌生人
28给天堂爸爸的一封信
29中秋月圆
30临近考试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