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五年级作文>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篇一: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胡同口绕进去,七拐八弯地在一个迷宫里乱逛,快要无心寻找之际,领头的断然一喝:“到了。”

从远处飘来一阵腻人的油味,随后在一阵黄烟中瞥见了一个五十岁上下的大叔,在河边经营着一个摊位,摊位前冷冷清清,领头的大哥说:“诺,好了。”

我们是来找民俗遗产的。半信半疑,踌躇地向前,大叔早已注意到我们,喊道:“来点灯盏不?“队伍中的“李同志”已赶作业大半个下午,肚子早已缴械投降,眼见什么都想吃,一闻油味,一闻此言,断然翻出一张大钞,决心买不计其数的食物而大快朵颐。

大叔边翻面胚边与我们唠嗑:他家三代都是做这行的,做了大概六十多年,几乎每天都在这里卖灯盏糕,见识了一块地方的变迁,生意越来差,人来人往,这块地方差不多都被人给遗忘了。人们建了许多大地方以供吃喝,而这块老城的小吃无人问津,好多人被迫去放下老祖宗的行业去干活以谋生计。十几年下来,只有寥寥几家还在苦撑,基本上都在亏本,为的只是自己的记忆中的执着的`老本行能延续下去。

又说到生活:没有钱开店,只能在路边摆摊,被城管罚了钱,又没收了东西,多弄了几次,就被迫学聪明了,买了辆二手车,以防万一。

然后,是沉默。

许久,大叔把大量的灯盏糕煎好之后,就在那默的抽着烟,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了悲伤,感慨道:时代变了啊。“

无言。

我们在旁边等公交,“李同志”又咬了一口灯盏糕,随即放下,说:“刚开始还挺好吃的,黄皮焦酥,可惜几口后太油,就没啥胃口吃了。“

没胃口吃了?是啊,没胃口吃了。

【篇二: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肯定不陌生,我们今天来到的地方就是你不陌生的地方,也是我喜欢的地方。

伴着晨风的舞蹈,鸟儿的歌唱,我们来到了目的地,等同学们一一到齐后我们整齐的进入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墙上一排排的绳子,听解说员的一番讲解才知道原来这些绳子有一个美丽的名称,叫做“解心结”。它代表以前当人们心里面有了一些心事无法解开的时候,就会在绳子上系一个疙瘩,发生小事呢系一个小疙瘩,大点的事就系一个大的。再往前走会看到墙上挂满了正片的`工艺品,它们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家级的、省级的、市级的。国家级的有三种,有吕剧、柳编、董永传说。省级的有七种,有蓝印花布(印染技术)、老粗布、草编(编织技术)等。市级的有33种之多,荡秋千、木雕、布老虎、剪纸、手工地毯会看得你眼花缭乱。看到这些后我不禁拍起手来,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在这些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布老虎,相信也会有很多的同学也会钟爱它,因为它太可爱了。它可不是普通的布老虎,这是一位名人创造出来的,透着浓厚的智慧和爱。它们是一个组合,也可以说是一个家庭,下边是一个大大的布老虎,它的身上各个部位分别放着不同的小布老虎,上面写着各个省区的代号,真的是太精致了。让你不禁会联想到这个大大的布老虎是一位母亲,上面一个个小布老虎是一个个孩子,母亲带着孩子们前行,一边保护它们,一边关心它们,象征着我们的国家在保护着我们一样!讲解员叔叔和我们说,以前的农村里,妈妈们为了给孩子辟邪,也会做一些虎头帽、虎头鞋、虎头枕还有布老虎。他还说做布老虎需要很多的材料,首先要先画样,然后裁剪,再填装。还有缝合、制眼、缝尾、制花纹、粘贴等等。你看看制作小小的布老虎竟然需要这么多的工序,真的是好繁琐。虽然制作工序繁琐,但漂亮可爱的布老虎只需要一把剪刀、一根尺子、一枚针、一条线、一块布和一双巧手就可以完成。它看似是一件玩具和家用品,但里面却是一位位制作工人们的辛苦汗水和满满的爱意!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里,不仅只有布老虎这么令人感叹,还有那些草编、柳编好多的手工艺品都代表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它们看上去工艺都非常的精湛。这些看上去简单却并不简单的每一件工艺品都值得我们去认知,去保护,去传承!

这一次的参观让我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并收获了很多知识,期待下一次的旅程。

【篇三: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听说非遗,今天我才零距离的领略了我们东台的非遗文化。下午,老师带我们到百盛广场,只见那里摆放了很多摊位,有安丰麦秸画、东台陈皮酒、许河猪头肉等等,品种繁多,琳琅满目。

老师告诉我们,东台虽然不是上海、北京那样的国际大都市,但它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有很多的民间艺术高手,自创或者传承了艺术佳品,也正是他们的坚持,我们才可以在多少年后的现在,仍然可以欣赏到这些精美的艺术。

我一边看,一边品尝,哇,富安酥儿饼香甜可口,猪头肉入口即化,真是人间美味。突然,一个老奶奶正在展示的作品深深的吸引了我,是麦秸画。这么细、这么小的东西怎么拼凑起来,变成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画呢,我带着疑问仔细观察。只见老奶奶用一把小刀和尺子,将细细的麦秸小心剖开,用剪刀剪成需要的形状,用胶水粘在纸上,这里一片,那里一片,片刻之后,就画出一张美丽的图案。真的让我叹为观止!我心想,这么耐心细致的活儿,我可弄不起来。

突然听见一阵掌声和欢呼,我赶紧来到了这个哨子糖的摊位前,只见一个爷爷双手灵活的转动着,一个不起眼的糖块在棍子上翻滚着,一会儿他吹了一口气,一个栩栩如生的猪八戒就出现在我面前。我要个孙悟空,我要个刀,小伙伴们叽叽喳喳的叫着,爷爷都如愿的送给了我们,心里的那个乐啊,就别提了。

我想,东台的非遗来源于热爱生活,创造美的劳动人民,更要靠我们这些年轻一代继续将他们发扬光大!

【篇四: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10月2日我们一起去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玩。

到了那里我才发现要收门票。而且买门票的人一列一列的。真没想到竟然一张门票十元还有这么多人来买。但是,老人和小孩可以免费哦!我、外婆和两个妹妹先进去了。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人,第二眼还是人……我们找到了一块空旷的地方,便和妹妹们玩了起来。二妹﹙第二个妹妹﹚到处乱跑,害得我们也跟着到处跑。……我看见有人在地上打滚。我也学着打滚。我刚一躺下,就被草刺得满地打滚……我们来到一片石地上玩。突然,我发现了三条龙舟。我第一个跳进龙舟。不小心把膝盖撞伤了,不过有一点点疼。可我不怕,最终我练出了“轻功水上漂”着功夫。……

我们吃了美食、尝了小吃、拍了合影照、……但我最喜欢的是买手工制品的那条街。那里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我的眼睛已经不够用了。我希望有无数只眼睛往每个商品上仔仔细细地看一下,为了挑选我最喜欢的商品。最后舅妈送了我一把价值三十五元的弩。我特别开心。似乎比得了无数金银财宝更加开心和高兴。我对它爱不释手,生怕把它弄脏了或掉了。一直抱得紧紧,谁也不能摸。……

啊,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收获可不少呀!你想去么?

【篇五: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回到家以后,我看着手中那个香香的,精美的小香囊,不禁又想起了今天下午我们上的最后一节课:制作香囊。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的铃声打响了。有两个老师拿着一大包材料走进教室。东西可真不少!有精美的小袋、一包包的香包、许多棉花,还有几个黄色的小罐子,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老师一进教室就立马迎来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老师并没有马上将那些材料发给同学们,而是打开了她讲课的PPT。这个时候同学们才知道:原来老师和一般教做香囊的老师不同,她此行的目的并不是教我们如何缝制香囊的包装,而是给我们讲述更加重要的香囊的“内心”:香囊中的药香。

药香可是门大学问,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满族独有的一种制药方法。而传统的药香文化,便是以香囊这种形式呈现给民众们的。

老师先给我们看了一个视频,视频中那个磨药手法熟练,在给一个学生传授香药的知识的,正是现在正站在我们讲台前的那位老师。通过视频我们还知道了:这位老师就是满族宫廷药香的第代六传人——白英艳。

老师将那些黄色的小罐子从前往后的传下来,让我们闻一闻药香味。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奇特的香味。这就是香药。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当我们注意到老师PPT上第一页下面的小字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了老师还是杏林芳香医学研究所的所长。

接着,老师为我们讲述了香囊的来源。在古代的时候,他们的衣服上是没有口袋的,所以出门的随身携带物一般都放于这种囊中,在外出时佩戴于腰间。所以香囊在古代的时候被人们称作“佩囊”,又称“荷囊”,“容臭”。一直到汉魏时期,香囊这个名称才正式出现于文献中。而现在的香囊早已不是放东西的了,而是被人们用来当做装饰品或者用于除臭。

当老师讲完这一系列的`和药香有关知识以后,才开始发材料。每一个人都拿到了一个浅蓝底,上面拿金线绣了“康”、下面垂着蓝色流苏的一个精美的小袋子、一袋小香包,里面装了四分之一的药、还有为了不让香味散发的太快而放在最上面的棉花。老师告诉了我们制作的方法,我们就开始制作了。

我先将那个小袋子的最上面打开,将小香包对折两次成为一个小长方体后塞进小袋子里,再到老师那里放了一勺玫瑰和一勺桂皮的药香,最后再塞上棉花封顶,并将小袋子的上面拉好,重新合上,它就摇身一变,从几个材料变成了一个精美好闻的小香囊。

从视频中我们知道,这个药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因为现代年轻人的懒惰而快要失传了。所以如果我们以后有机会已学习并传承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勤奋,好好珍惜,绝不让更多的非遗失传!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所以我们身上负担着很多责任,谁都不能懒惰!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以后像钟南山爷爷,袁隆平爷爷那样一个人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在这样和平的年代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篇六: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今天,我们四(三)班非常幸福,因为校长妈妈要带我们去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首先,我们到了湘绣馆,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里面展示的绣图非常漂亮、逼真。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绣图,图像人物非常立体、形神兼备。讲解员说:“这一幅绣图,绣娘们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千针万线需要绣娘们有精湛的手艺。在湘绣馆我还看到了一幅一面绣着一头凶猛老虎,一面绣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鸡的双面绣,在一层薄薄的纱布上可以绣出两面不同的图案,湘绣真的是太神奇了。接着,讲解员又带我们参观了泥书馆,一位老奶奶用石灰和水,用勺子当笔,非常有耐心的把字写在磁板中,写一个字需要一分钟左右。后来,我们又去了皮影戏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皮影戏,非常好奇,我还玩了皮影戏呢!皮影人做工非常精致,色彩缤纷,用几根小小的木棒就可以牵着“他们”走路、跳舞等,真是太好玩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观了各种各样的文化馆,如:剪纸、竹编、非洲馆……

这次参观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谢校长妈妈带我们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希望我们班下次还可以去更多的地方学习参观。

热门推荐
1我的三美妈妈
2一张白纸
3迈向成功
4情系小雪
5小草的自述
6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
7你震撼到了我
8有趣的体育课
9画鼻子
10八年级的作文
11美在其中
12粉笔和板擦
13我们班的擂台赛
14这事,真带劲
15一次孝文化的洗礼
16生动的一课
17让座位
18小乌龟
19第一次坐飞机
20懂你
21我听到了生命的声音
22顶橘子游戏
23爱的光芒
24家乡的马戏团
25我和图书馆的故事
26我身边的好老师
27描写早市的作文
28暑假反省作文
29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30春天的风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