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二作文>底色
底色

【篇一:底色】

底色,本是指画画的背景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人的家庭背景或成长背景。人成长的底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有一个小孩,由于他的外貌比较丑,他感到很自卑,也很少有同伴跟他一起玩耍。有一年,他的父亲买回来很多树苗,他父亲动员所有的孩子去他家的花园种树,并且说谁种的最好,就奖励谁。那个小孩看到他的哥哥和姐姐争着给种的树浇水,他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他希望自己种的树早点死。

可他没想到,过了几天他再去看他种的树,本以为要死的树,不仅没有没有死,而且长得很茂盛。他感到很好奇,此刻他忽然想起生物老师在课堂上讲过,在晚上树长得最快,于是这个夜晚他没和平常一样早早睡去,而是悄悄跑进花园去看他种的树,发现他的爸爸在给他种的树浇水,他悄悄回到房间,暗自哭了。

几十年过去了,由于他爸爸对他的影响,他成了美国总统,他就是罗斯福,罗斯福成长的故事,这就是家庭底色的影响。

还有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律师,叫安迪,他需要为一个大坏蛋辩护,赢了官司那个大坏蛋能给予他想要的一切,但他有一事割舍不下,那就是他孩子的教育,也就是孩子成长的家庭底色。他为了给他孩子留一个好的底色,他思考再三,决定将大坏蛋的真实面目和全部罪行公布于世,但不幸的是随后他遭到刺杀。但由于他父亲的榜样,几年后律师的儿子成了美国的王牌飞行员。

一些家庭灰暗的底色会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消极与负面的作用,前几年经常报道的,有些游客到了景区就在石碑、石柱上刻上“到此一游”,甚至从中国出发到埃及旅游的游客,他的孩子在埃及金字塔上也刻上“到此一游”,不就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到位,素质低下所导致的吗?

然而,真的底色就决定了人的一切,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吗?事实也许不完全如此。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罪犯有两个儿子,长大后一个成了小偷、一个成了企业家。记者去采访他们,他们都回答了同样的话“有这样的父亲,我还能做什么呢?”,可他们面对同样的问题,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应对方式,由此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果。选择积极应对问题的,成了企业家,选择消极逃避的,成了小偷。

所以,底色对人的成长很重要,每个家庭都需要为下一代营造成长的好底色。但是,面对不够完美和理想的底色,不能自抛自弃,乐观积极的应对态度,或许也能带来另一种成长的营养。

【篇二:读书打好人生底色】

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人类必须的东西,只有一本好书才能使读者品味出其中的奥秘,能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书中的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用心去读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含义!

我,原本沉沦在孤独中的孩子,无意间我结识了一大堆的书朋友,他们一个个地互相给我讲着大道理,我就像和一大群伙伴们一起探索、研究。有了这“一群群伙伴”的加入,我的生活渐渐地充满童真童趣,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正确而光明的道路,我坚信那儿一定有许多伙伴在等着我。看,他们正在向我招手呢。所以,我一定要一直顺利地走下去。不过事情不可能有如此完美,一切尽不如人意。我每天读书,不停地读,只知道死记硬背,最终我竟将读书的真谛忘到了九霄云外。那时,我甚至觉得一天就像是一年,时间是那么漫长,生命是如此短暂,一切的一切是那么黑暗、恐怖,我实在是太痛苦了。“为什么读书会让我如此痛苦,为什么?”正当我彷徨之际,一语惊醒梦中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此话让我重拾那跌入深渊的自信,重新振作,边读边做笔记,一有时间便去读,读至今日的我,已经大不同以前那个失落的小子,那是我过去的阴影,如今的我已经脱胎换骨,而这一切,都得要归功于那在我身无私奉献了三年的“恩师”,他与我的一点一滴早已储存在如今这充满知识的大脑中,他用他“一生的一点一滴”使我夺得了金钥匙,走进了知识的殿堂!

相信你自己会遇到一个“好老师”。只有你自己去挖掘潜在的知识,走进知识殿堂后,便会发现读书的真谛:读书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只不过因为一个人的理念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会不同。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到最后你登上了知识的巅峰,别忘记小时候共陪你走过童年的好朋友哟!

【篇三:底色】

无论走到哪里,请记住,你的底色永远是黄色。

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我去博物馆欣赏油画,在街头的便利店买当地的饮料,到海边感受清凉的风吹过脸颊,似乎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想要的生活。

不知是第几天,去遍了这个城市的所有博物馆,我发现自己无事可做,就静静地站着,站在异国的街头,白、黑皮肤的人三五成群的从我身边经过,没有人看我,没有人注意到我,耳机里播放着熟悉的华语歌曲,我突然意识到我缺少的那部分是什么。

我逆着人流跑到十字街口,招来一辆出租车,用生硬的英语告诉他,去华人街。看着华人街上穿梭着熟悉的黄色面孔,慌乱的心渐渐安静下来,像是回到了家的感觉。

漫步街头,发现街角有一家不起眼的华人小吃店,缓步入内,依窗而坐,我点了一份水饺,这才发现,吃着家乡的美食,用自己的母语交流,是多么轻松愉快的事情。我喝着热腾腾的饺子汤,打开手机与远方的朋友联系,朋友问我何时回归,我看向窗外,暮色渐浓,黄皮肤的人们渐渐聚拢起来,一片暖意的灯光中,我回复到:“隔天回家”。

我系好围巾,离开这家小吃店,夜色降临,看到墙上高高悬挂着的红色灯笼,才意识到是我们的传统佳节元宵节快到了,街道两边的店铺已有各色灯笼售卖,做工很简单,白色的纸张,稍加些颜色,便是兔子灯笼,各色简易的彩灯,让我想起了元宵节夫子庙的街灯美景,那里的花灯最多也最漂亮。但我还是买了只灯笼提在手上。街侧有卖糖葫芦的老奶奶和卖小玩意的大伯,人群喧闹而亲切。身边走过一位抱着孩子的华人妈妈,我看了看她怀里可爱的宝宝,她对我笑笑说:“你好啊,哪里人啊?”,我还是喜欢这种熟悉的问候。我们穿着不同的服色,有着不同的经历,在街角相遇,相视一笑,或打个招呼,或聊上几句家常,只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有着相同的习俗、相同的肤色。

我拎着灯笼的手冻得通红,却迟迟不愿离去,看着那些熟悉的黄色的面孔,我想,是时候回去了,家是最温暖的港湾。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底色永远是黄色,不会改变。

【篇四:生命底色】

春意阑珊,繁花落满地。幽幽三里巷,樟木风姿绰约,清雅芬芳。灰褐色的树皮有细致的深沟纵裂纹,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

简约的书房里,爷爷微埋着头,发髻间夹杂着根根灰白的发丝。躬着的背,恰好让落下的阳光流泻到地板上,安静不躁,只听得见笔尖扫过宣纸的声音。樟木映着斜阳,投下一片绿影。从未发现,原来沉浸于作画的爷爷竟是如此雅致的风景。

缓缓走近,脚步轻轻,却还是使得爷爷转身回望:“丫头,过来看我作画。”语气里尽是满足与自豪。

想起当初没有上过学的爷爷,一辈子面朝土地背朝天。年逾古稀,尽想学画。他说:“人老了,不能什么也不干。”于是,备齐了笔墨纸砚,认真学起画来。

窗外的香樟树上盈盈轻绽着几粒独特的小花骨朵,含蓄却似乎努力生长着。温和的风送来一丝樟木清香,掀起爷爷整洁的衣角。这时,爷爷已执起毛笔轻轻蘸取,缓缓落笔,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

时过半晌,爷爷的画作已近完工。

布满裂痕却依旧遒劲的树干,翠绿的叶相互紧挨,隐隐约约可见几粒绿豆大的花苞,这正是窗前的樟木。春末,曾争艳一时的桃儿,杏儿,李儿,此时皆化作成泥,随风扬去,不复昔日盛景。唯有那年近百岁的樟树,不华丽,不妖艳,历过寒来暑往,依旧挺立,芳香淡雅。

我再次凝视着爷爷:年逾古稀,却不沧桑。年轻时看过的春花秋月,听过的大江东去,感受过寒夜里暖人的红泥小红炉,弹指一挥间,皆远去。此刻的爷爷,生态是长者固有的云淡风轻,可这墨迹里却分明透出少年人挥斥方遒的气概啊!

一幅画虽无名家的精雕细琢,却有蓬勃不息的生命力,给我震撼与安慰。

我将这副画挂在了书房最显眼的地方,爷爷看着我,微笑着点了头。又站在窗前,深情地凝视那樟树。我明白,那是和爷爷一起老去,却同样不向日落认输的象征。

秋的季节,香樟不惧狂风扫叶的强势,不受五彩缤纷的诱惑,始终如一淡定自若。它不因季度而改变自我,迷了方向、乱了阵脚。香樟的每一天,是那么热爱生命、勤劳朴实。吐故纳新是它每日的功课,纵然是落叶知秋的时节,它也像往常一样不断长出新叶,更新随时掉落的老叶。

或许,爷爷就是那棵香樟,人生暮年,纵使余年不多,却依旧淡定自如,每一天向着生命的高度攀升,展露出坚强的生命底色!

【篇五:底色】

任何东西都有它的底色。

朱漆剥落的窗棂,木纹难掩岁月的沧桑。青苔点点井沿,绿亦难掩的悲歌。一碧如洗的蓝天,飘荡零落的浮云,瞬息万变。或者是千沟万壑的黄土地……

生命起源于荒芜的底色。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堆垒了无边的土坡,源于喜马拉雅的雪水刻画了土地的沧桑。杳无人迹,凄苦苍凉。

在造物主遗忘的荒原,不知道,是哪一位先民将这块荒凉的大地,作为歇脚的驿站。也不知道,指哪一头羊,在这干旱的黄土地,繁衍生息。

千百年来,每一个黄土里生长的人。都印上了黄土的原色,每一曲黄河岸边的船歌,都带着九州大地的苍凉。悠悠不尽的秦腔,始终在神州上空飘扬。

春种,秋收,冬藏。看一粒种子在平淡无奇的大地上焕发生机,绿意在蔓延,展现生命的奇迹。

生命起源于海洋,月在大地上繁衍壮大,由原来的茹毛饮血变为五谷杂粮,由原来的不断迁徙变为扎根一方,由原来的愚昧懵懂变为文明开化。不着一物的大地并为村落团团,阡陌纵横,鸡犬相闻。

绝对没有一种生物,比人类更坚忍顽强了。走到哪儿就扎根在哪儿。极地,赤道,雨林。无处不活跃着人们的身影。平原,山地,高原,哪里都能生出任世间幸福的,袅袅炊烟。

与沟泽沼池遍布的南方不同,黄土地更干燥。也有别于鱼米之乡的温润婉约,黄土地更粗犷原始。相较于人文环境较多的南方,黄土的颜色就大地的底色,也是生命的底色。简单古朴的窑洞,与土坡浑然一体。

落日西斜,风吹黄沙,枯树老鸦,连落日也仿佛是千百年前的了。是不是他也曾照过千百年前秦汉大地上的先民,伴随着悠长悠长的牧歌,一起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之中。文明就这样在大地的底色上慢慢建立。

生命的底色是荒芜,是孤独,也是虔诚。

随着黄河的泥沙日益增多,滚滚洪流,裹挟着贪欲,冲击着道德的闸门,生态的底线。

灯红酒绿的现代社会,到处是钢筋水泥建成的高楼大厦。然而在表生命的泥土,却被深埋在大地底下。数以亿万计的肆意开采,土地已被挖空,生命的来源已被忘记。

大地的底色变得黯淡,他也比千百年前更加孤独。

最可怕的不是抛弃,而是忘记。

在背井离乡,追求繁华的路上,我们忘记了,我们最初来的地方,忘记了,生命最根本的意义,忘记了,虔诚的信仰,也忘记了,那青山绿水。还有苍凉的大地。

金钱迷眼,酒色迷人。在推杯换盏红筹交错的盛大筵席上,有多少人被迷了双眼,迷了心智。往往,使我们偏离最初的梦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那颗抵制不住诱惑的心。

生命的底色是简单与纯真,在一日三餐中,虔诚的感谢自然的馈赠。在满目的青山绿水中,静静欣赏生命的美好。

没有了生命底色的支撑,即使再绚烂的烟火,也会苍白无力。

热门推荐
1一件尴尬的事
2除草实践活动
3花隐笑靥
4假如我是一棵甜橙树
5你要相信你自己
6被自己感动
7那片油菜花海
8可爱的雪儿
9身边有特点的人
10在快乐中成长
11为人缘改变
12你凭什么不努力
13用爱筑巢
14冬日打雪仗
15存钱罐
16金色的秋天
17春之魅夏之美
18搬花
19冬天其实不冷
20家乡的秋天
21斗嘴风波
22嗑瓜子大赛
23那一片白衣胜雪
24紫丁香
25盲人摸象
26偏心的老师
27你让我如此陶醉
28神奇的火烧云
29那一刻,我毕业了
30高山上的故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