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日记>开启阳春客家方言调研之旅
开启阳春客家方言调研之旅

【篇一:开启阳春客家方言调研之旅】

2016年7月11日晚11点,我和春语调研队的5位小伙伴,晓敏、晓茵、秀坤和瑞生从学校出发,踏上了客家方言调研之旅。

我们调研的主题是“探讨城镇化对方言的影响”,调研地点在广东的阳春。我们的第一站是晓敏的外婆家。

这是我第一次深夜外出,也是第一次坐火车,所以即将出发前,我的内心是异常激动的。

在夜的怀抱里,我们乘着出租车向湛江西站驶去,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好久没有和这么多小伙伴外出过了!虽然这次我们身怀调研的重任,我们承担着一定的压力,但是和相知相遇的好朋友们在一起总是一件愉快的事。我想,在调研之行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地解决各种困难,完成一切任务,收获一段美好的经历。

终于到了火车站,那时已是12点多。我们买的是凌晨4点13分的火车票,但是由于特殊原因,火车将推迟到5点多才到。于是,我们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在火车站里,我们谈天说地,聊起了各种各样的话题。可是过了不久,困意袭来,我们想稍微小睡一会儿,但是火车站里的座椅是在是不舒服,况且空调温度又调得特别低,穿着短袖衣服的我感到特别冷。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一直处于一种半睡半醒的状态。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火车终于到了。我们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带着疲倦,向站台走去。即将迎来黎明的天空呈现出美丽的靛蓝色,澄澈无暇,一盏盏明亮的路灯镶嵌在靛蓝色的背景上,我感觉我们如同走进了梵高的《星空》。

我们上了火车,找到相应的位置坐下。火车里的空调温度也是被调得特别低,在车厢里,我不由得瑟瑟发抖。在我们座位的附近,一群青年兴致勃勃地打着扑克,他们非常吵闹。然而寒冷和高分贝的噪音还是战胜不了我的困意,很快,我就在火车里陷入了熟睡的状态。

过了3个小时,火车到站了,我被小伙伴们叫醒。那时已是早晨9点。我揉了揉惺忪的双眼,带好自己的行李,跟着小伙伴们下了火车。

这里便是阳春了!第一天,阳春便用细雨迎接我们。雨中的空气散发着青草的芳香气息。我们撑着伞,拖鞋大大小小的行李向晓敏的外婆家走去。

调研的旅程是艰辛的,现在一切都才刚刚开始。但是年轻的我们内心斗志满满,我们不畏困难,努力前行。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会必然收获满满。

【篇二:讲方言的老师】

老师,一个平凡的职业,在这大千世界中老师多了去了。但是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他们是蜡烛,点燃自己,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他们是园丁,辛苦自己,换来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年开学,想着两个月未见的数学老师,便有点兴奋。一个原因,他人幽默。然而,上课时另一个身影闯入了我的眼中。他身材矮小,挺着个大肚子,满头银发,看起来差不多60岁,还挺严肃。最关键的是,他居然讲方言,我实在想不通,学校为何要让这样一个数学老师来教我们。上课时,他讲的方言使我听的迷迷糊糊,如同在讲“催眠咒”,我就索性不听讲。于是我愈加想念原来的数学老师。

就这样,我的数学成绩直线下降,到了班头请我去喝茶。班头说:“你最近怎么搞的,数学一直下降,想不想考一中?”我沉默着,没有说话,班头接着对我说:“我看你最近情况有点不正常,上数学课经常走神,怎么,对数学老师有意见?”我说:“没有,只是他讲方言,上课有点难懂。”班头苦口婆心说道:“数学老师年龄大了,而且他那个年代也没有人教普通话,你要理解,而且他课讲的好。”我点了点头,班头便让我回去了。

下午,数学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里,问道:“你的情况班主任都告诉我了,不想学好数学了?”我沉默着,无话可说。数学老师站起来说:“我知道你可能对我有意见。但你要明白,你学习是为了你自己,学的好是你的事,学的坏也是你的事。你学的好对你自己以后有好处,我们老师也沾不了什么光。你学的不好也影响不了我们。”我抬起头,看着他。他接着说:“我相信你,可以学好数学,好好想想我的话吧。”我忽然说道:“一定会的。”从那之后,我上课认真听讲,努力学习数学,成绩终于有所提高。我做错的题,老师也会往旁边进行批注。渐渐的,我觉得老师的方言是一种很动听的声音,原来的数学老师的模样也渐渐淡去。

中考前夕,我感觉压力很大。数学考试时很多简单题都做错了。我看着那一张张鲜红的试卷,一股怒意生起,撕了它们。正好数学老师看到这一幕,把我叫出去。他对我说:“怎么,压力太大了?”我看着他说:“嗯。”他把那厚重的手掌放在我的肩上,说:“还记得我说过的话吗?我相信你。”听到这句话,我的眼框红了,用力点了点头。那天之后,老师经常单独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讲解分析我的错题。于是,我心中渐渐浮出一个矮小而又略微臃肿的身影。

老师,您的方言是这世上最美妙的声音,它融入了您对我们的关心,它融入了您对我们的教诲;它融入了您对我们的鼓励。

【篇三:方言的传承与保护】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一改常规,给我们上了一节不一样的语文课。

如同以前一样,我们那一天上古诗词欣赏,照例老师都会请同学朗读诗词,但这一次老师却说:“有哪位同学会说广州话?我想请一位同学用广州话来读一下这首诗。”

顿时,教室一下子热开了锅,同学们有的激动万分,有的在互相讨论,研究老师究竟有何用意。起初同学们还有些害羞,不敢读,但在老师的鼓励下,还是有人举手了。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看了一下那首诗,默默在心中读了一下,便用广州话深情朗诵了出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同学们先是因为觉得新鲜,不习惯,发出了些嬉笑声,但不久后就被朗诵同学使用粤语朗读的独特韵味吸引。当同学读完后,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时,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她的用意:“据说广州话是一种古语,古人很有可能是用这种语言讲话的。因此我想叫同学用广州话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比普通话更押韵。”同学们仔细回顾了刚才的朗读,发现果然如此。

正当同学们惊叹广州话的神奇时,一位来自汕头的同学举起手来:“老师,我想用潮汕话来读一下。”老师点了点头,那位同学便站了起来,用一口不太流利的潮汕话朗诵。

教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了,大家纷纷一边笑一边听他的朗诵。细心的同学发现,潮汕语似乎比普通话与广州话更加押韵,原来潮汕语也是古语的一种。

原本是诗歌赏析的语文课一下变成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一种展现。老师说:“这就是语文的魅力,不同的语言读相同的一篇诗歌有着截然不同的韵味,这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其实,广州在前几年为了能普及普通话,提高市民的普通话水平,要求在学校里,老师上课与学生回答问题必须用普通话。这一规定实施后,从学生一代开始,广州人说普通话的水平日渐提高,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广州人慢慢不会说广州话了。

广州作为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拥有自己独具一家的岭南文化,其中粤语就是其代表之一。但如今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学生们都讲普通话,很少讲广州话,这对广州话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普及普通话是应该的,但在此同时,也应保护好广州话。因为岭南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保护广州话就是保护了岭南文化的独特性与完整性,这才能保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弘扬中华文化应该是在主体文化与各种地域性特色的文化共存,而非仅仅发扬主体而排斥或同化地域文化。

【篇四:阳春三月桃花约】

时逢三月里,春风花草香。睁开眼,满目春色望不尽;闭上眼,满鼻花香嗅不完。忽忆偶读诗一句:“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这多姿多彩的时节,桃花早已开了,是该赶赴一场桃花的盛宴了吧?

桃花盛情邀我聚,岂敢不来赴邀约?盛装打扮去桃林,只为一睹桃花容。穿上闪闪发光的公主裙,穿起粉红精致的皮鞋,携着爸妈,邀上小妹,我们踏向了“市外桃园”。一路上,望着若隐若现的山间小路,闻着似有似无的桃花香,看着那些匆匆忙忙的“赴约人”,我的心仿佛被那游丝般的花香牵引到了桃林——那个异常美丽的世界!轻柔的微风拂面而来,如一根细线,撩起了丝丝花香,串起了片片花瓣,萦绕着我,笼罩着山,像一位能歌善舞的少女,一遍遍,一遍遍地飘舞、旋转……

随着青石小路拾级而上,我们来到了真正的“市外桃园”。远远望去,哪里都是一片娇艳的粉红,哪里都有一份令人惊羡的美!山下那大片狂放的油菜花,则更让这片美得令人不敢呼吸的桃花林愈加光鲜亮丽,增添了一份婉约的美。

近了,更近了,那一株桃花就如一个风情万种的睡美人,虽说只是斜卧在地,但她那不可抵制的诱惑力,深深地让我、让那些赴约之人都陶醉在那种“倾人倾林”的美中。边走边游,又一株桃花仿佛迈着羞答答的步子,含情脉脉地向我走来,哦,她就是一位羞涩的桃花少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粉蕾盈盈,玉蕊楚楚,含露吐芳,娇羞欲滴,真是美得不可方物!在桃花少女的引荐下,我又觐见了雍容华贵的桃花女王。嫩绿的叶,粉红的花,成了女王的皇冠。硕大的花朵,扑鼻的芬芳,陶醉着我们,更招惹着蜜蜂、蝴蝶。那些蜂儿、蝶儿围绕着女王,唱着春天的歌儿,翩翩起舞……

寻寻觅觅,寻寻觅觅,我走进了桃林深处。在这里,我仿佛找到了那个美如仙境的桃花小镇,忘了时间,忘了烦恼,拉着小妹在桃花林里尽情地嬉戏、玩耍、奔跑……

看着一朵又一朵的桃花,静静地,我仿佛也成了一朵桃花,穿着粉红的公主裙,沐浴在阳光下,听蜂儿讲述昨日的乐事,看蝶儿举办跳舞大赛,还有那百灵鸟唱着悠扬动听的歌儿——在这歌声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沉甸甸的桃儿压满了枝头,看到了农民伯伯绽开的笑脸和满满的喜悦!

踏上回家的路,再回首看那桃花林,我不由吟出一首诗:全心畈村桃花景,花容月貌婷婷立。满山红遍花如雨,十里春风香如席。

【篇五:又到阳春三月时】

辞旧迎新的春节过去了,迎来了草长莺飞的三月,也迎来了初中阶段的尾声——中考。

伴随着风声而来的是光彩照人的阳光,伴随初三而来的是中考,在这阳春三月里,我们即将播散希望的种子,用那剩下的是将来浇灌它成长,在六月里,我即将收获,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所以我们要用这三个月的时光来精心栽培。

在教室里,望着外面万物复苏我们的心情也一样美好,我们已经做好了迎接六月二十六日的中考的准备,树叶开始生根,小草渐渐供出了头来,他们也像我们一样,等待着迎接那生机勃勃的春天,正如我们等待迎接那烈日的中考,在这阳春三月里,我们静静等待着,无论是什么都阻挡不了我们的决心,我们一如既往的学习,但是我们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学习,在未来,我们不知该何去何从,在这阳春三月里,我们即将分手,这初中的时光也就此流逝,我们也许并不开心,但是我们也会常常想起这些时光,虽然只在这3年,但是,我们也长生了深厚的情谊,我们现在都在奋发学习,冲刺着最后一段,在初中的时光,争取不在这三年留下任何遗憾,即使考的不理想,但我也努力了,也不会有任何的辛酸,也不让着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有着一个惨败的落幕。

在三月里,农民伯伯也开始准备耕种了,辛勤的汗水,父母也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一天到晚,人来人往,春季是播种的季节,是劳动的季节,也是我们学习的季节,既温暖又凉爽,又一年春天我们又长了一岁,可是我们并不想长一岁,不想离开这哺育了我们三年的学校,阳春三月,百花齐放,我们走到了初中阶段最后一步,我们也将要去上高中了,在初中里,无数的回忆涌进了心头,有悲,有欢,有酸,有甜,这些回忆使我的人生充满滋味。

阳春三月里,我们承载着希望,阳春三月里,我们准备迎接挑战,在这阳春三月里,我们等待收获果实!

【篇六:关于乡音方言的作文】

我向来是不太爱讲江山话的,倒不是觉得过时,或者说过时只是一个次要因素,主要还是因为讲不好,在外地待到八九岁才回到老家重新拾起的这门语言对初学者甚是不友好,每次开口都像英语课上被老师叫起来念单词一样,磕磕巴巴,别别扭扭,可谓说者不适,听者皱眉,长辈偶尔倒也会调笑着纠正,可这在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看来,简直是在戏弄她的尊严了,越纠正越反感,久而久之,等真正想说时也只能徒劳地张张口,憋不出一星半点的语句了。

有时我觉得这也不单是我的个人原因,家乡话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的太少了,学校里更是白纸黑字地写着“说普通话”,而且它似乎也不怎么被重视,家住广东的表哥,每每唱粤语歌唱得眉飞色舞,那是他人母语的温婉之处,他人母语的价值所在,可这江山话却似乎天生欠“柔”,讲出来那叫一个“铿锵有力”——像吵架,不好听,真不好听。

可也到底难以忘记它的好。那些夜里,和父母躺在床上准备入睡,听他们用乡音低声交谈,断断续续的声音在空气里摇摇晃晃,抱着我的那个怀抱会因此颤动,那是说话时胸腔的振动吧,半梦半醒之间我这样想到,又觉得意外的像一曲节奏独特的摇篮曲,哄着一个或是三个游子入睡。舅舅给儿子取名叫“毛俊哲”,与江山话的“眼睛”同音,每年回家少不了要被七大姑八大姨调侃,我们叫起小表弟的名字时也总忍俊不禁,个中有趣,想必不足为外人道也。初中时搞怪在早读课将文言文用江山话大声朗读,意外的得劲,到高中后了解到江山话与古语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由感叹自己曾经玩笑般的举动倒还真有几分科学依据,像是无意间与古人来了场对话,说不清的缘分。

到了这些时候,语言已经不再仅仅是声音的表现了吧,它更像是由记忆与情感堆砌成的一个“家”。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也不过如是——令我感动的不是面前的人,而是透过这人我隐约看到的那条河,那棵树,那座屋子,那些人。

那么又何必拘泥于发音本身呢?纵然我不能流畅的说出我的家乡话,但我会在说“子曰:……”的时候给我的朋友得意洋洋地介绍,这个“曰”和我家乡话同音呢。是,或许几代之后,我们说不出正宗的家乡话了,但我们可以用普通话铿锵有力地读出文言文,在那更广大的空间里,寄放我们的乡愁,这难道不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乡音”吗?

方言正在消失……谁又说得清,这“消失”不是像水汇入海那样,融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热门推荐
1有一种甜
2越长大越是依恋你
3春节游兵马俑博物馆
4浇菜园
5被踢飞的易拉罐看图写话
6奶奶做过的一件蠢事
7大龙湫
8蒲公英旅行记
9上学路上
10八年级幸福作文
11第一次
12家乡夏天的景色
13
14我们班的热心肠
15又是一年落英时
16幸福的颜色
17妈妈我想握住您的手
18我为奥运加油作文
19假如我是孙悟空想象作文
20把心留在这里
21风景秀丽的湘湖
22跳楼机
23感恩父母
24
25红尘
26久违的国大
27留住那抹风景
28遇见另一个自己
29时光流逝爱相随
30我们的校园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