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三作文>我看花中四君子
我看花中四君子

【篇一:我看花中四君子】

一壶好酒,花前月下,是中国诗人最爱的场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是诗人们亘古不变的吟诵对象。

只留清气满乾坤

印象中的老成都的冬天,是灰白的,冰冷的水泥墙,被细密的雪覆盖着的瓦砖屋顶,然而在那巷的转角,冒出了几枝金黄的腊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竟是与记忆奇迹般的重合了。腊梅的香味是幽远的,还没见到它的真身,你就可闻到香味穿过隔障,打开你的心扉,配着它的,常还有打边炉的味道,在冬日里,这味道充满了融融暖意。

摘了一朵,放在手心,光透过梅瓣,恰好将它细密的纹路现出来,梅的颜色说是金色,更不如说是油黄色,它总是那样嫩,花瓣本是很薄的,鼓起来,小小的花竟有了肥硕的感觉,在新年总是莫名的喜庆,叫人念起“瑞雪兆丰年”。

空谷有佳人

兰花以幽雅著称,极少能在世事喧嚣处见到,即使出现,也大多是标着天文数字。我在外婆家细赏过,那盆兰花冬天结苞,春节绽放。兰花的香气总是若有若无的,我常常扑上去了使劲的嗅,却什么也闻不见。外婆告诉我,兰花这样是闻不见的,要远了些,忘了自己的目的,无意间就会闻见。或者是我太心急,总是刻意去捕捉,有时累了,端杯茶喝着时闻见了香气,便又急急地吸一口气,此时就又没了味道。蹲下来细细地端详花的纹路,也远不及阳光下的惊鸿一瞥。兰花最美时,总在不经意间。

飘摇仍自持

诗中的竹旁,必定是有月的,月光下的竹笔直如攀云天。“任尔东西南北风”,即使风起时,竹也总是那样硬朗而坚毅,蔑视这世间的随风飘摇的墙头草。竹其实是极少开花的,竹子开花时就是一生的结尾了,同侠者一般,人生最潇洒时,常是谢幕时。竹子是纤瘦笔挺的,侠者是行坐如风的;竹子是苍劲有力的,侠者是坚韧勇敢的;竹子是向往光明的,侠者是直指邪恶的。然而现在竹子也只在公园里有了,侠者也消失了,剩下的,只有仙风道骨的白发老头在散步。

此花开尽更无花

相比之下,菊显得没有什么个性,况且也并不是真的“开尽更无花”,我想这也许就是它排在最后一位的原因吧。但我最爱菊花,它的花色常是丰收的金黄,却总是使人感到莫名的清冷,不易亲近,花香也是使人闻了便凉至脊骨的凄清。它不名贵,且极易生虫,所谓有“雅兴”者,总是敬而远之。但菊依然保持着这样的傲气,傲骨,面无表情地对着群霜,它只是那样无声地挺立着,如从前一样,悠然自得,不争不抢。

如此想来,并非是诗人们写了花儿,而是花,本就是诗。

【篇二:君子和而不同】

朱红的游鱼和着碧透的荷叶,将一池潭水映衬得越发清澈碧透是跳动的水汽和着眩目的日光,映衬出七彩的霓虹;是变幻的浮云和着彤彤的旭日,生成了轻袅斑斓的朝霞。自然用他的生花妙笔,择就了一幅幅清丽隽永的图画透洒出一股“和”的气息。

然,游鱼有其朱红,荷叶有其碧透,和中也各显独特,此之谓“不同”,水汽和日光也是一样。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不仅要与别人和谐相处,自己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特风格,如关羽的忠义,阿Q的“乐观”,鲁滨逊的坚强……

他说;“凌晨四点钟,发现海棠花未眠。”这样一位书写着简单,隽秀的作家初时并不为人所欢迎。多少人说他的文章空洞无文,甚至他的导师要他“不要再写这种三岁小孩子的玩意”,对此,他都一笑泯之。终于,他的散文集《花未眠》轰动了世界。他就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那一句浅浅的清香,感动了多少心灵。保存心中的那份“不同”,让我们的生命有如“花”“未眠”。

再说“翠翠、天宝和儺送”,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天宝的守护,翠翠的等待,无不透露出这个男人缜密细腻的心思。沈从文,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他以一颗敏感的心,去拥抱那古老的边城,他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不让它受到尘世的玷污,让心以原始的状态存在。

似乎印证了他说的“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只为了一场和你的不期而遇。”那个水美、山美、人美的天地真的在那个肮脏的时代与沈从文邂逅了。

君子善守不同,恰合乎鲁迅先生的“真理在胸笔在手,无和无畏曰自由。”

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沈从文的《边城。鲁迅的“自由,此之谓“美美与共”,然其一个执着,一个细腻,还有一个则放荡不羁,却共同为我们呈上了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此之谓“各美其美”,这不正是“君子和而不同”?

只看见一条鱼在荷叶间游来游去,鱼儿朱红,荷叶碧透……

【篇三:花中君子】

我见过雍容华贵的牡丹;看过朝气蓬勃的向日葵;欣赏过纯洁美丽的百合,但我最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

盛夏时光,太阳把大地烤的像一块铁板,可是荷花却总能带给我们丝丝凉意。远望,荷塘中一片绿海映入眼帘,荷叶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挨挨挤挤,好像在比赛谁更有生机似的,有些力不如人,早已被挤到不知名的角落去了,这片绿海中隐隐约约还点缀着几朵粉红的荷花,使得整个荷塘像一块美丽的天然绣花布。一阵风吹过,此起彼伏,让我想起杨万里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慢慢走近荷塘,你会发现别有洞天,几滴晶莹的露珠,像一颗颗闪闪发亮的宝石镶嵌在荷叶上,荷叶瞬间变成了一件镶嵌了宝石的绿裙子,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再往前走,就能看见大片大片的荷花了,白色的洁白如玉,红色的鲜红似火,而那粉色的则像涂上了一层淡淡的腮红,它们姿态万千,有的像一个熟睡的婴儿含苞待放,不知谁才能将它唤醒;有的展开了几片花瓣,像一个妙龄少女在静静思考,见到有人过来,赶忙害羞地捂住了脸;有的已经尽情绽放自己的盛世美颜,像观音菩萨的莲花宝座;而有的虽然花瓣早已凋谢,但依然不甘示弱,露出翠绿的莲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它的累累硕果。微风拂过,它们像下凡的仙子翩若惊鸿,扭动腰肢让游客大饱眼福,那花丛间偶尔还有几只蜜蜂翩翩起舞,真应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古诗。

荷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荷花是王母娘娘的侍女玉姬,因为动了凡心被王母打入烂泥之中永世不得翻身,可是她在烂泥中开出了最高雅美丽的荷花,所以人们用纯洁、正直、高雅来形容它,古今许多文人墨客也用以自比。

荷花不仅美丽,还有很多用途,莲子可以熬粥,莲藕可以做菜,花瓣可以泡茶,它浑身上下都是宝,“花中君子”的称号名副其实,所以万千花朵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篇四:不狷不狂,方为君子】

一粒沙子,浮在空中便成了尘埃,落在地上便成了土壤,位置往往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人亦如此,唯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找准定位,不狷不狂,方能成为君子。

过于冲谦自牧其实是对自己的轻视,对时间的浪费。毛遂尚能自荐,白白看着机会从掌心溜走岂不是浪费生命?真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更何况,有时过度谦虚在他人看来便是虚伪了,欣然接受适当的东西那叫直率,更显高效。

当然,过于狂放不羁也非可行之策。水缺少了岸的约束便会泛滥成灾,没有扎实地基的建筑再雄伟也不过就是空中楼阁罢了。倘若一个人过狂,他周围人对他的信任感终会被逐渐消磨,最终流于轻薄可笑。正如袁崇焕不懂得和光同尘,嚣张跋扈,失去了崇祯的信任后只落得一个凌迟的下场。

由此观之,唯有不狷不狂,方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萨松曾言:“我的心中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唯有将狷与狂并掺,方为丰满的人性。可见,狂与狷是可以完美融合的,只要找准适当的时机,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就能把握好其中的平衡。蔺相如也正是敢于向赵王自荐,同时在廉颇刁难时能够容忍,方能官拜上卿,流芳百世。

然而,不狷不狂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它需要人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有一颗坚定的心,才不会被情绪困扰。不狷不狂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弘一法师“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是米勒“为永远作画”。他们都正确、透彻地了解自己和处境,不骄傲、不自卑,淡然处世,圆满一生。

做一个不狷不狂的人,宠辱不惊,方能笑看花开花落,坐观云卷云舒。

【篇五:君子当如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竹子,是那样的清高。在漫长的几千年中,与当代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众多文人墨客喜爱。从东晋陶渊明的“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到唐朝杜甫的“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再到清朝郑夑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都有它的身影。

我也十分喜爱竹子。喜爱它坚贞不屈,喜爱它身处险境却总能顽强地活下来。有一年,台风来到这儿,十分猛烈。我想在外面扎根的植物大部分会抵挡不住台风的肆虐,那竹子会不会折了腰?能不能继续挺立着?台风过后,我看到路边一棵原本生得高大茂盛的树竟然被折断了,平时哪些争奇斗艳,雍容华贵的花儿,因为抵挡不住台风的折磨,纷纷地下了头。让我吃惊的是,学校里哪些竹子依然挺立,经过风雨的袭击反而显得更加威武。我深深相信,它无时无刻是那样自强不息。寒来暑往,依然生机勃勃,挺拔苍劲。

“君子当如竹”,这句话使我想到了哪些战士们,为了祖国的安定,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工作,却从未抱怨过。为了别人的幸福,甘愿自己受苦。无论多少风雨,多么艰险,为了人民解放,毫不犹豫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却无怨无悔。“君子当如竹”我们也要像竹子一样顶天立地、正直勇敢、不屈不挠。

【篇六:清廉君子——竹】

想必大家对竹子不陌生吧!它是一种很特别的植物。其他植物要么如小花小草,要么如参天古木,要么如攀缘植物,在我眼里,都显得那么普通,而竹却很特别。竹分布在四川等地,只要是气候温和的地域,均可种植。它幼时就已是某些小型植物中的头头。待长大之时,虽比不过参天大树,但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国宝熊猫十分喜欢吃竹子。但如果竹子开花,便不能再吃了。竹子一生只能开一次花,几十年一次,它会用尽力气完成生命最后的绝唱,之后再开始新的轮回。竹子开花是生命的更新和延续。

春天,成群结队的竹笋从地里探出头来,那一颗颗稚嫩的心,柔弱如水,并不知道接下来的将要面对的磨练,所以仍用稚嫩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

夏天,稚嫩的竹笋们已成长,他们已经逐渐成长为少年,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了。他们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认识到,这个世界并不像儿时是那么美好,而是“笑里藏刀”。

秋天,他们已经变得成熟了,因为经历过了同伴的伤亡,也见证了世界的曼妙,他们已认清了这个世界。而竹的世界,红楼梦里说过——他们已逐渐衰老。

冬天,不管岁月多么无情,他们仍长在山上,就那么正直,那么虚心,那么独立,那么清爽。

一年又一年,一片又一片,竹被编成了椅、篓,被吹成了曲、调,被写成了诗、画,也与梅兰菊合称为四君子。

我喜爱竹,爱他传奇的一生和不俗的品性。

热门推荐
1《疯狂外星人》观后感
2大风起兮一切变了“脸”
3会动的鞋子
4走进
5学做披萨
6一次有趣的游戏
7我改变了雪的色彩
8多功能雨伞
9想象作文
10童年的回忆
11童年趣事——拍“皮球”
12游方特欢乐世界
13与他一起过的日子
14向大自然敬礼
15小外公的手
16美丽的杏花村
17美好的一天看图写话
18一朵白云
19我想发明汽车
20可爱的小鸡作文二年级
21追光
22紧张的论语背诵大赛
23善良的大灰狼
24我爱妈妈作文
25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26清洁工并不平凡
27温暖的家庭
28大地的使者
29来生只做草履虫
30无处不在的切割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