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墨香四溢】
一道道墨痕在纸上划过,纸上便出现了工工整整的毛笔字,横细,竖粗,别有一番韵味。
记得刚学毛笔书法时,我读三年级。对于这个陌生的一块,我害怕同时又好奇。每一次拿起毛笔,总是把字的小小的,缩头缩尾的,让人觉得挤,别扭!
渐渐的,日积月累。我的字变得是越来越大了,有了一定的进步。我一笔一画的写:首先落笔,顿一顿。再将笔轻轻一拉,按住。然后折笔,回锋。最后把笔提起。老师说我折笔方法不对,所以总是让我练习折笔。第一个,太细,不行;第二个,太粗,不行;第三个,太弯,不行……我的天哪!怎么就是写不好?我请老师写一个给我当示范:顿一顿,微微抬笔,翻个面,向里按,接着行笔,结束。我屏住呼吸,试着学习老师的方法练。练着练着,我忘了时间,心里只想着写字。有人打断我练字,我便会极其生气,嘟着嘴,皱起眉,还会时不时白你几眼。
后来,老师让我写作品,一张接一张。老师说,多写写有好处。写作品不简单,不光要写好一个字,还要顾全大局,分布到位。落款字数、字体大小、中间空隙等。
当然,努力是不会白费的。这份努力是有回报的。我写的是越来越好,前段时间还得了省级的奖,真是可喜可贺。我相信,只要坚持,我还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更上一层楼。
墨香四溢,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传承的,不仅仅是艺术,还是中华儿女的坚持不懈、奋力向前的民族精神。
【篇二:四季墨香】
无论何时,我总喜欢于窗边,于桌前,做着一件惬意的美好小事。
我的记忆中,春暖花开,在小区的长椅上读书是件很舒服的事,倚在妈妈的怀里,躺在长椅上,听她给我读书,我在妈妈温柔而甜美的声音中,看小红帽与大灰狼交锋,听阿里巴巴的妙语连珠,为街头卖火柴的小女孩而悲哀。一阵微风拂过,妈妈的头发掠过我的脸颊,衣襟也轻轻飘动,好像是书中的“蜜儿”,沁入我的心脾。
从此以后,我喜欢和妈妈一起,在暖暖的阳光中,在朗朗的月光下,在微风的吹拂后,在书桌旁,在纱窗前,手捧书一卷,细细地品,默默地读,静静地尝那书中的千姿百态。春日暖,心与蜜同甜。
夏日,燥热凌人,无心读书,便想起长辈们总爱唠叨几句古代的怪老头们说的话,例如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却认为这样的读书,丧失了阅读的本质,许有利益,许有作秀,更甚者哗众取宠。我看看手中的书,望望窗外车水马龙,叹了口气。这样的心痛,还有几人愿体会呢?
灯火长明夜仍未央,书香如酒醉于心上,夏虽燥,墨香却留心。
秋天到了,秋日天高路远,神清气爽,褪去了酷热和躁动,倒越来越痴迷于书。沉浸书中,只觉得日子一天天都是静美的,只觉得读书时,世间万物都消了踪影,尘世间仿佛只剩下了我和书,在静静地对话。秋不悲,只留些寂静。
冬夜,静雪相伴,一书在手,纸页沙沙,书香缕缕,兴起而读,兴末而止。饮一杯清茶,仍然神思飞扬。读书于我而言已不仅是开阔视野,增长才识,而是一种心灵的慰藉,是最好的放松。冬不寒,心底纯且静。
一杯茶,一本书,一个人,在我眼里,这些足以构成一道风景,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没有了往日的浮躁,只有内心的纯净。
让我最为感动——四季墨香总归有一缕魂。最是读书使人美。
【篇三:让墨香留在纸间】
有人说,《新华字典》里凝结着一种文化情结,我还是愿意享受摩挲字典的“沙沙”声;有人说,我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费劲地翻查字典了,电子工具书更方便快捷。而我说:“纵使电子工具书千千万,取一本《新华字典》放心上,足矣。”
一张纸,承载了一代人对一代人的殷切鼓励;几滴墨,渲染出一行人对一行人的自豪恣意。《信中国》的播出,让我们结识了一位位平凡中蕴含着不平凡的人,诵读着一段段极简的文字中流露出中深深情意。奋战在一线的民警张留;八一飞行表演大队中队长余旭;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朱军……在纸面上我们感受的写作者本身的喜怒哀乐,分享着它的成功与失败;但透过纸背,我们看到的是他写下这封信的决心和勇气,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挑战。这是纸墨留给我们的,电子书所不能带来的,形神合一的情感表现。
翻阅几本古诗词,那历经沧桑而不老的苏轼向我们走来。印入眼帘的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情深意重;是“谁怕,一蓑烟雨任平身”的豪放气迈;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身月白。”的惊讶与赞叹。从这些充满书墨香气的字中,我们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苏轼。看到了他被贬惠州却依旧“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乐天派本性。通过书墨我们随着他由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那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感受着他的大智慧。合上书,他的身影依然在脑海中盘旋。
毛主席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书不可一日不读。”由此观之,书之重如泰山。巴金视书如命。新中国成立之初,巴金家钱不多了,连温饱都无法保证。一天,他带两个孩子去书店,妻子说:“家里快没钱了。”不知家庭情况的巴金说:“钱不就是来买书的吗?”说完,带着两个孩子欢欢喜喜地去了书店。在他看来,书是精神食粮,是比物质更为珍贵的东西。
墨香在纸间流淌,沉积于心田,承继五千年文明,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篇四:墨香忆】
雁南飞,秋风遂,落叶坠,花自零。一切都随时间缓缓流尽,唯有阵阵墨香萦绕,独忆老人笑声荡漾。
曾几何时,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仍住着我年近六旬的婆婆,佝偻的身子,像一棵苍老的槐树,摇摇欲坠。时常,她倚靠在墙边的树下,望着残阳的余晖渐渐散尽,无奈笑笑,垂头,感伤地流泪。
记忆在轮回,风散尽了曾经的美好,记忆涌上心头。依稀记得,老人用她粗糙的双手抚摸我长长乌黑的发际,用她明亮的双眸静望我笔尖藏着的执着。
每一次纸窗发白,我都会沿着那熟悉的小径,穿越那熟悉的小桥,倾听那熟悉的流水,奔向那熟悉的庭院,寻找那熟悉的身影。
老人底蕴深厚,博古通今,更是写得一手好字,那字如其人,清秀端庄,骨气洞达。老人经常在烈日下替我铺好宣纸,磨好黑墨,教我写字。而我却是那样任性与不驯,任饱蘸墨水的毛笔在纸间信笔涂鸦,溅起斑斑点点的黑痕。几次三番后,她似乎生气了,拿起笔敲我的手,我下意识的呜咽了,可老人的眉宇间依旧是严厉,有一丝不可侵犯的威严。我妥协了。老人执起我的手,毛笔在宣纸间如游龙一般游荡,墨黑的字体显得庄严,神圣。从描摹,到临写,背临,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可她一放下我的手,我紧握着的笔颤抖着,字体变得歪歪扭扭。我似乎气馁了。婆婆笑笑,给我讲了许多故事,从铁杵磨成针,到王羲之入木三分,从匡衡凿壁偷光,到屈原洞中苦读……我眸中多了几分坚毅,磨墨执笔,挥洒如云。赤阳当空,我的汗水沿额而下,婆婆欣慰笑笑。时光荏苒,我的字也渐渐有骨有筋,笔触,有墨香在回荡。
数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她辞世已久。老屋和小桥流水也早已人去楼空,物是人非。
骄阳似火,我在旧时屋檐下席地而坐,却下起了滂沱大雨,什么炽热的晶莹的水珠落满衣襟,浸湿了院落深处一张张白净的宣纸,渲染出一层层涟漪,散发出浓浓的墨香,是雨滴,汗水,还是泪珠?
【篇五:墨香伴我成长】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财富,是一种文化艺术。我学书已有一年,从对书法的好奇,到拿起毛笔,再到现在已经能写出那一个个娟秀的毛笔字,每一个笔画都是我的汗水。还记得第一次写毛笔字的场景……
“叮——咚”,随着上课铃声的敲响,我心涌澎湃,“嗒——嗒”,随着老师脚步声的接近,我的心跳也越来越快。“开始写!”我拿起了毛笔,可是手却不住地颤抖,停滞了良久后,突然,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学习书法最重要的还是勇敢。”听了老师的话,我提起了我的手,写下了我学习书法的第一笔,也正是这第一笔,开辟了我的一条学书之路。我学书法史从魏碑开始的。老师常讲,临帖先求形似,得其精神,再注意气息。书法不单单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去人浮躁,锻炼意志的修为。当我接触书法的时候,我就被那或长或短,或重或轻,或浓或淡的线条打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书法的深入,我的心变得更静了,在任何状态下都不会受外界所影响地学习。
从对书法的好奇,到过程的辛苦沉闷,我几乎要放弃了。现在我渐渐地迷上了散发着墨香的笔墨世界,我始终都记得注意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就是因为这一次次的超越,我的书法技艺才能更上一层楼……
“临池晋魏,翰墨飘香。”充满墨香的世界锻炼了我的勇气,充满墨香的世界去除了我内心的浮躁,充满墨香的世界使我永不言败,充满墨香的世界使我不断超越自我……
啊!墨香伴我成长!
【篇六:墨香伴我行】
我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就像一朵五彩缤纷的花,有下棋、唱歌、骑自行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书法。
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到江南书画社周老师那里学习书法。一到那我闻到了一股浓浓的墨香,许多哥哥姐姐手握毛笔潇洒自如地书写着各种字体,我看着羡慕不已,心想要是我也能写出这么美的字,那该多好呀!
刚开始周老师教我写最基础的笔画横、竖、点、撇、捺。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些笔画,看着简单,写起来可难啦!我总是把握不住用笔的轻重,把横、竖写得像一根根火腿肠,粗粗的,胖胖的,把点写成不是花生米,就是烤面包,样子可难看了。最搞笑的是捺,老师笑着说像老爸的大皮鞋。可是我毫不泄气,根据老师指导的方法,每天坚持练习。终于我把每个笔画都写得漂漂亮亮的了,在周老师那里顺利过关了。
接下来,老师教我写欧阳询《九成宫礼泉铭》这本字帖里的字。我紧记老师教我的要点,仔细观察笔画的位置,把每个笔画写到位,写精致。每天晚上我都会认真书写,有时,当我偷懒不想写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大书法家王羲之练字的故事,这样又激起我要把字写好的决心。我天天不厌其烦地练呀练,看着自己写的字一天比一天有进步,我真开心呀!
到现在,我写字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虽然每天很辛苦,但我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学校书画展览会上,我的两首古诗作品也被挂了上去;布置教室时,老师把我的一副对联作品贴在了教室的墙壁上。当同学们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时,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自豪!
我爱书法,我愿把你当成我的朋友,让你成为我的骄傲,让墨香永远伴随着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