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二作文>青铜葵花续写
青铜葵花续写

【篇一:青铜葵花续写】

葵花走时,青铜大声喊出的那两个字让嘎鱼听的清清楚楚。嘎鱼跑遍了整个村子,边跑边喊:“青铜会说话了!青铜会说话了!”听到了这些话的人们纷纷打开了家门,询问嘎鱼青铜的下落。不一会,人们便聚集在青铜在的地方。青铜正在哭泣,眼泪一滴一滴的往下流着,仿佛是下了一场小雨,雨中还时不时传来两个声音很小,但十分清晰的“葵花”二字。人们被这场景震撼了,他们的眼眶在不知不觉中湿润了,而这场小雨也一直下到了第二天早上。

从那以后,人们便十分关注青铜:他们开始教他说话,一字一字十分认真的教着,还常常把自己挣的钱拿出来一点资助青铜上学。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青铜能说几句简单的话了,但他说得最清楚的,就是“葵花”。现在,青铜已经能跟正常孩子一样上普通的乡村学校了,同学们都对他十分友善,并没有因为他曾经不会说话而嘲笑或是孤立他。青铜也慢慢的适应了学校的集体生活,他仿佛忘掉了自己过去,但是,他唯一没有忘记的,是那个住在他心灵深处的女孩。有时,青铜会坐在大草垛上,望着葵花走时的方向,他好像又看见了葵花用她甜美的笑容冲他招手;有时,青铜会坐在老榆树下,眺望着远处的大麦地,他感觉葵花就坐在他的身旁,用白嫩的小手指着远处的大麦地,说:“哥哥,你看那边的大麦地,我们去那里玩吧!”有时,青铜会骑在老牛背上,在河对岸走着,看向他对面的老榆树,他便会想起葵花曾经坐在那里,注视着他;有时,青铜还会躺在葵花田里,摘下一朵葵花,抱在怀里,闻着葵花淡淡的香气,沉沉的睡去。

过了几年,青铜被保送到了城里的学校上学。看着一座座青铜做的葵花雕像,青铜笑了,那笑容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灿烂,因为他知道,葵花一定在这个城市的每个地方,等着他。

【篇二:续写青铜葵花】

“青铜会说话了,青铜会说话了……”嘎鱼丢下鸭群,向青铜家的方向跑去。一边跑一边大声地向大麦地的人宣布这一消息:青铜真的会说话了!

路边正在劳作的人们都一怔,停下了手里的活儿。竟也都跟着跑了上去。不一会儿,这个消息就像风儿一样地传遍了整个村子。大家都七嘴八舌议论着这件事儿。还有人直接去找到青铜的妈妈:“青铜妈,听嘎鱼说,你家青铜会说话了。”青铜的妈妈一愣,又惊又喜:“真的吗?真的吗?俺青铜会说话了?”青铜妈头也不回地往大麦垛跑去。还没有跑到,就已经听到青铜的喊声。青铜妈跑过去一把抱住了青铜,而青铜早已泣不成声了,嘴里不停地念着:“葵花、葵花……”

葵花来到了城市里最好的学校。在这里,她又认识了好多新的朋友。虽然她的成绩一直都很棒,可她一点也没有因此而高兴。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大麦地、想念她的家人、想念嘎鱼,想念这些可爱的小伙伴们。

放假的前一天,葵花坐在窗边,看向外面,心又飞回了日思夜想的大麦地。看着窗外成群结队的鸟儿,思绪又回到了大麦地的生活。她转身问何阿姨:“何阿姨,我们什么时候去大麦地啊?”何阿姨敲了一下葵花的脑门,笑着说:“傻丫头,等不及了?那我们明天一放假就去!”葵花兴奋地一夜地没有合眼。

第二天,她们到达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夕阳映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天空中桔红色的晚霞仿佛与湖面连为了一体,一时间竟分不出哪里是湖,哪里是天。葵花看呆了——这么美的大麦地,就象画儿里的风景,真是让人沉醉啊!

她回到了原来的家。爸妈并不在家,只有青铜一人。她的鼻头酸酸的,双眼一下子模糊起来,她喊了出来:“哥,哥,我回来了,我回来了。”青铜扭身看见了葵花,愣了一下,便一把抱住了葵花,高兴地说:“葵花,葵花,你可回来了。”葵花一下子呆住了,半晌,她激动地大喊起来:“哥,你会说话了,你真的开口说话了。”此时,爸妈也踏进了家门,。看到站在院里的葵花,妈妈手中的芦花鞋掉到了地上,冲过去,紧紧地抱住了葵花。爸爸也奔了过去,一家四口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他们终于团聚了!

晚上,青铜和葵花来到了大草垛上。青铜把那条早已做好的冰项链拿出来,仔细地给葵花戴上。夜空中的繁星格外的闪亮,就好象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挂满了黑色的晚礼服。那一轮明月映衬着葵花戴着的项链,闪耀着异样的光芒。青铜和葵花在星空下细细低语。他们约定着:明年,还要来大麦地。

看,这个不一样的夜晚!

【篇三:读《青铜葵花》有感】

读书是一轮煦暖的太阳,书的知识充满光明。读书是一缕清风,书的故事能吹散心头的阴霾。读好书能让人增加非凡气势和特殊的潇洒。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暑假里的一天,我读了曹文轩的经典文学小说——《青铜葵花》。

《青铜葵花》讲述了四岁的女孩儿葵花,从小就没有了母亲的爱。可命运恶魔终究还是没有放过葵花:一天,葵花的爸爸到海边去写生,突然一阵狂风吹来,将爸爸画的画儿刮到了水面上,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画着向日葵的画儿没有一张是背面朝上的,远远望去,那情景宛如一朵朵向日葵生长在水面上,海面上的“黄色向日葵”,壮观极了。当时的天空,一轮太阳,光芒万丈……

就这样,爸爸为了捞画儿,一不小心失足落水了。五岁还没有懂事的葵花,失去了最亲的两个人……

后来葵花被好心的青铜一家收留了,虽然耕田的日子苦了一点,但是爸爸、妈妈、奶奶、青铜、葵花,却过着全村人最幸福的日子……

可是,好景不长,葵花城里的亲戚把葵花接走了。无奈之下,青铜日日夜夜站在大麦地,等葵花回来的那一刻……

现在,大家都不喜欢学习。可是学习与青铜一家的辛苦相比算得了什么呢?慈祥又可怜的奶奶、善良的爸爸妈妈、朴实的青铜,他们在那样辛苦的日子里,仍然乐观感恩。而现在的孩子每天都被浸在香甜的蜜汁中,父母更是舍不得让我们吃一点点的苦。每天他们都一而再再而三的纵容我们,如果再这样下去,面对真正的困难,我们受得了吗?到时肯定会被打击的肝胆俱裂,社会的困难不会像父母,更不会可怜你。

所以要珍惜现在的黄金时光,同样,!也要多锻炼自己。

每个人的生活都得面对困难,更要有笑着面对的能力。不要害怕困难,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也许,生活会让我们一路坎坷,但只要我们有志气,心中有爱,没有什么不可能。正如曹文轩对《青铜葵花》的评价: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痛苦。

少年时,对痛苦有理解……

长大后,才能成为强者。

【篇四:《青铜葵花》读后感】

寒假里,我阅读了曹文轩先生的《青铜葵花》。让我认识了聪慧勇敢的小姑娘葵花和倔强男孩青铜。青铜是一个生长在农村、有语言障碍的孩子,而葵花却是一个在城市里长大,聪明伶俐的孩子。在一个巧合下,让他们成为了兄妹。

葵花是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七岁女孩,她的母亲不知得了什么病两年前去世了。葵花和爸爸相依为命,他们来到了大麦地。可是爸爸在葵花田里写生时也不幸去世了,留下了葵花孤零零的一个人,葵花很伤心!当村长问谁家愿意领养这个孩子时,大家只看了看却没做出决定。不是大家不想领养,而是养不起,怕这孩子受委屈。就在这个时候,村里最穷的一户人家――青铜家领养了葵花。葵花和青铜一开始就是好朋友,所以葵花也非常愿意去他家,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和蔼可亲的奶奶,看到葵花就非常喜爱。这样,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就发生了。

在冬闲时,青铜一家赶编芦花鞋,寒冬腊月里青铜冒着风雪卖鞋,是为了给葵花凑学费;年迈的奶奶去东海妹妹那里摘棉花,为了给青铜葵花做棉衣棉裤,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葵花瞒着大家登上一条大船,和村里的大人一起去江南捡银杏,为了给奶奶挣医药费。他们一家人这样的相亲相爱真让人感动。

故事的最后,葵花被市长强行接进城,青铜非常伤心,不吃饭不睡觉。有一次,他好像看见了葵花,十多年没能说出话的哑巴,奇迹般地喊出了“葵花”,他的眼泪像两行小河顺流而下。村民们听到青铜喊“葵花”时高呼“青铜会说话了!”多么感人的兄妹情感,青铜和葵花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看到这里,我眼睛湿润了!

我喜欢曹文轩先生的这篇小说。

【篇五:读《青铜葵花》有感】

苦难,一个代表着灾难和困苦的词语,在现实生活中苦难是不可避免的,而《青铜葵花》这本书更是将苦难写到了极致。

《青铜葵花》的作者是曹文轩老师,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城中女孩葵花和大麦地乡村的男孩青铜。这是一对名义上的兄妹,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但十二岁那年,女孩葵花被命运召回了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着芦荡的尽头,遥望着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他们也共同经历了很多苦难。书中最令我难忘是是讲述他们苦难的部分,一场大火夺走了青铜的说话能力,而葵花的爸爸在一次台风来临的时候,因为捡掉入水中的一大沓葵花画,不料被淹没在了河中。他们都是苦难的人,而最后他们相遇在了一起,用爱解决了一切。在如此困苦的环境中,他们心中始终却充满着一种满足与幸福,深深为他们感动。

这本书让我明白人总会经历苦难,就像凤凰浴火重生一样,只有渡过苦难,才会变得更加强大。而且有一种比苦难更强大的东西,那就是爱。就像刚刚发生的九寨沟大地震来说,虽然灾难的来临我们不可抵抗,让很多人失去了亲人,著名景点火花海、熊猫海也被摧毁。但国家及社会各方救援力量挺进灾区,积极开展救援工作,才让灾难伤害降到最小,爱让灾区的人民有勇气有力量去面对灾难战胜灾难。

读了《青铜葵花》让我对之前自己的任性,不珍惜父母的爱感到深深的内疚和自责。

我们无法阻止灾难的发生,我们或许也都会经历各种困难,只有面对困难、正视困难、渡过困难才能让自己成长。

热门推荐
1草地寻宝
2寻找成功之路
3读小鹿斑比有感
4天使与恶魔
5秋声
6有趣的水果拼盘
7我喜欢被唠叨
8我和冬天有个约会
9旧时光里的笑
10手表
11我真想留住这片风景
12栀子花依旧芳香
13原来这就是爱
14掌声的魔力
15温暖的你们
16形形色色的人
17铁锤锤鸡蛋锤不破
18不该丢失的温情
19美好的回忆
20我的世界
21走进春天
22酷派女生
23感恩生活
24为老师点赞
2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26打造一本书
27邹同学真特别
28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9咀嚼生活的真味
30需要阳光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