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二作文>寻找端午节
寻找端午节

【篇一:寻找端午节】

每当触及到那些描写节日气氛的文字,心中总觉得空空的,我想那是遗憾。

从小到大,我没有过一个很正式的端午节,自然也找不到于它深刻的记忆。其实,我真的很渴望到农村里度过一段土色土香的节日时光,看着那些特色的舞蹈,体会着她们独到的风俗,欣赏她们的民族服装。突然觉得那是一种幸福,纯天然的,自动过滤掉城市里的尘烟,是沁入心田的享受。这真真实实发生过的一切,中华民族特有的回忆,我们祖先自拟的节日方式,是属于祖国的童话吗?

小时候过端午节,总是在看到饭桌上有香喷喷的粽子时才感到它的光临。那些用大片深绿色的叶子包裹着的粽子,大多数是爸妈单位发的。也不奇怪,在这样的年代里,年轻人几乎都没有“遗传”祖先留下的怀念屈原的方式。年幼的我曾经问过妈妈端午节的来历,她也只是微笑着用好听的普通话大致描述了一遍,语气平淡,眼里却并没有闪烁的光芒。我想,也许这个节日对大人们来说也不足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记得五年级时,爸妈单位参加龙舟赛,大人们都穿着大红大绿的衣服,艳丽无比。我终于捕捉到了一丝节日里应有的气息,看着江面相互追赶的漂亮的龙舟,我激动地喊哑了嗓子。爸爸他们那个队终于取得了好成绩。为了庆贺,我们一家决定美美地大吃大喝一顿,可不知怎么走进了高档西餐厅。拿叉握刀的我对眼前的美食确实没有太好的感觉。我幻想着一家人在厨房包粽子,被节日的快乐气息包裹着,忙得不亦乐乎的情景。可我终于还是没有过过那样的端午节,一直想品尝自己亲手做的粽子。

如今,初二了,当语文老师布置下这个主题,我才惊奇发现脑海中有关它的记忆太少太少,就算遗落的一些零碎片段拼起来也只是深深的遗憾,明媚、美好的童年没有掺入过端午节的特别记忆。其实,我真的好想一边流泪一边倾诉自己的回忆,可是我什么也没有找到。关于节日,我的大脑被属于圣诞、儿童、情人节的记忆填满。它们像外表美丽多姿的糖纸,内侧却是一片空白。

抱歉,老师,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写下的,在这个色彩斑斓的社会里我遗忘了这个节日,甚至连日期都没记下。

如今我多么想过一个像模像样的端午节,一家人在一起,无忧无虑的。可我看着当今似乎视学习为一切的教育界,我想我也许再也过不上曾经无数次幻想过的那一天了。我苦笑,到那时,学校会放假吗?放假了,不会有作业吗?就算没有作业了,爸妈会有闲工夫陪我去江边抛粽子,讲屈原吗?一大串的问号,却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那些遗失的美好,不知道是不是会成为我永远的寻找?不想和端午节的快乐就这样渐行渐远地走散掉,谁可以带我教我唱淳朴的歌谣,拥我进古国文化的怀抱……

【篇二:端午节的作文】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的龙舟赛呢?

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屈原死之后,出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将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所以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们每家每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接着用线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时就可以吃了。吃粽子时,要先将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真是棒极了。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在这一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太好了,我们村的龙舟领先了,因为我们村的队员配合默契,所以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和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河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篇三:我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的前几天,到处洋溢着端午节的气息。

我和妈妈来到一位老奶奶的手推车旁买香苞,手推车架子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香苞、五色线等。我看中了一个小白兔香苞,于是,妈妈就给我买了那个小白兔香苞,还买了一个小老鼠香苞给我的小弟弟。买了香苞,我和妈妈又买了五色线。该去买艾叶了,卖艾叶的老爷爷的三轮车上满是大把大把的艾叶,我和妈妈挑了两把艾叶就回家了。

回到家,妈妈忽然想起来要买粽子。这时弟弟听见了,跑过来问:“妈妈,我也想去,可以吗?”

妈妈笑着回答:“当然可以。”

弟弟高兴极了,喊着妈妈:“那快点儿走吧!”

妈妈说:“好,现在就走。”

我们三个来到超市,这里的粽子形状可真多!长方形的,圆柱形的,三角形的……我们都看花眼了,不知道该挑啥样的。这时,妈妈问我们:“咱们自己包粽子,好不好?”我和弟弟都很赞成。我们买了粽叶,糯米和蜜枣,就回家包粽子了。

粽子包好、煮好了,妈妈就把粽子冻在冰箱里,等待着端午节的到来。

盼啊盼,端午节终于来了。

一大早,我就起床了,穿好衣服、戴上香苞和拴五彩线;又去给弟弟穿衣服、戴香苞和拴五彩线。然后,我们就跑出了房间。

这时,我们闻到了粽子和艾叶的香味。我们看见妈妈把艾叶放在门口,又把粽子从锅里拿了出来。妈妈看我们醒了,就给我们一人拿了一个粽子。剥开粽子,露出雪白的糯米和红红的蜜枣,咬一口,甜甜的、黏黏的,好吃极了!

我喜欢端午节!

【篇四:快乐的端午节】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看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香”我轻轻唱起奶奶教的歌谣。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里五月初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一样的。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有一次端午节,妈妈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的猪肉,然后用糯米盖严实。我开始沾沾自喜,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我。可是当我想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使唤,接二连三的跳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妈妈替我解了围——把糯米弄掉了一点。我才松了一口气,经历了这小挫折后,总算到了最后一个步骤——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了妈妈。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看起来简单,行动起来却很难。

在端午佳节,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纪念屈原。一代代传承下来,才逐渐形成了蕴含人们深情感、承载民族文化的传统风俗。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节日。

【篇五:端午节活动作文】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节。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种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要数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之说了。在这一天,全国各地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配香囊等。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秦军攻破楚国国都,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入汩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那以后,人们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如今,每到端午那天,每家每户都会包粽子,粽子的类型有很多种,有鲜肉粽子、八宝粽子、红枣粽子、豆沙粽子、枣泥粽子、咸蛋黄粽子、腊肉粽子、雪菜肉粽子、鱼头肉粽子、宫保鸡丁粽子、鱼香肉丝粽子、鲍鱼粽子、榨菜粽子、五香肉粽子。这么多的粽子中,我最喜欢五香肉粽子。因为它吃起来软软糯糯、美味可口。

端午那天不光包粽子,还要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赛龙舟的赛手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年轻力壮的叔叔,有对赛龙舟很有兴趣的小孩,。比赛开始了,参赛的人都做在了龙舟上,只听见”嘭”的一声枪响,龙舟上的人都迅速划了起来。大家都拼命地往前划,惟恐落后。据说这也是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这天,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人们还要挂艾草,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我听妈妈说,端午节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可以避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於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之说。

端午节,一个传统古老的节日,一个喜气洋洋的节日。多么美好的端午节啊!

【篇六: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有许多习俗:赛龙舟、包粽子……

端午节的由来,是很久以前,有一位诗人——屈原。他很爱国,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人们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来纪念屈原。

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传来了粽子的飘香。在以前,人们用粽叶包粽子,投进江里,是怕鱼吃掉屈原的尸体,让鱼吃粽子,鱼吃饱后,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了。

粽子的总类繁多,有甜的也有咸的。有白粽子、肉粽子、蛋黄粽子、豆沙粽子……有小巧的“一口粽”,也有填满馅料的大粽子。

粽子是用粽叶包的,馅料主要是糯米,包好用绳子系紧,拿去蒸。熟了就是美味可口的粽子。

在端午节,人们用艾叶、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挂在门上。因为端午时节及其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湿热、温毒之气郁蒸,蚊蝇害虫及细菌活动频繁且繁殖生长迅速,疫病萌发,百病易从口鼻而入,所以用艾叶等做成香包,可以驱蚊、消毒。

赛龙舟是端午节很重要的一个习俗,在南方很流行。因为很久以前,楚国人很舍不得屈原,变坐船去营救。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赛龙舟来驱赶鱼儿吃掉屈原的身体。赛龙舟体现出人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在这个端午节,可不要忘了这位伟大色诗人!

热门推荐
1历史将记住那样的年代那样的人
2人虫大战
3等待
4我们的教室
5雾灵山日出
6美妙的一天
7我的理想
8美食与人生
9同学我想对你说
10我的邻居
11令人赞叹的一个字——孝
12秋雨情
13的作文
14运动会
15这就是我
16《相思垢》诗歌
17读你
18因为爸爸,我变得勇敢了
19给弱者多一份关爱
20墨香悠悠绕我心
21美丽的梦
22平淡中也有诗
23外公的两轮车
24跑在逐梦的道路上
25一只手的力量
26我心中的清明节
27难忘春节作文
28制作树叶贴画
29四月的春风
30那个最懂我的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