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五年级作文>中华经典——《史记》引领我的外交梦
中华经典——《史记》引领我的外交梦

【篇一:中华经典——《史记》引领我的外交梦】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智慧,而我尤其喜欢读史。在众多的史书中,司马迁的《史记》堪称中华经典,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书是我最钟爱的一部史书,是他奠定了我的外交家之梦。

《史记》中有很多故事,其中《完璧归赵》是我最喜欢的历史故事之一。当时赵国有一价值连城的美玉“和氏璧”。秦王听说后一直想得到它,就派使者用城池换璧。赵王知道秦王素来贪婪,但又忌惮秦国的强大,生怕惹起战端连累百姓不敢拒绝。最后,蔺相如挺身而出,救赵国于水火。蔺相如凭一己之力挽回了赵国的颜面,还带回了美玉,不动一兵一卒,解决了国家的危难。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创造了当时弱国战胜强国的外交经典,为世人称道,当然也勾起了我将来当一位外交家的梦想。

小的时候我以为外交官只要会说外语就行,读了《史记》之后,我才知道外交官需要像蔺相如那样足智多谋、巧言善辩,代表自己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两国甚至多国之间斡旋谈判,责任重大。自那时起想当一名外交官的种子便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我经常看《新闻联播》,外交官可以代表国家进行谈判,帮助国家领导人翻译,协助国家主席、总理洽谈商务、签署合约,面对中外媒体的唇枪舌战,表现得沉着冷静,妙语连珠……新中国外交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叙述了周总理数十年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崛起,在外交战线上贡献卓越。他令人折服的风度智慧和感人至深的人格胸怀,让人敬佩。当代外交发言人华春莹女士在新闻画面里,端庄的仪容,得体的举止,不失礼貌的微笑,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发言精准,措辞精辟,从容不迫,涵养美丽,这便是我追求的目标。《史记》的故事,让我关注她,崇拜她。

我知道在成为外交官的那条路上会有艰辛,会有坎坷,会有挫折,也会有泪水,但我坚信自己不会因此而畏缩。《完璧归赵》成就了战国时期的蔺相如,也成就了我将来要成为像蔺相如、周总理、华春莹那样的外交官的梦想。

近期中美贸易战正在谈判,我梦想着我也能走向中美谈判桌,展现中国外交官的独特风采。想象着自己像华春莹那样,充满自信地走向新闻发言中心的演讲台,面对强国的质疑寸步不让、不卑不亢;面对对手的刁难处事不惊、临危不乱;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在贸易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把对手击败,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正义之声……

【篇二:中华经典我的精神家园】

中华传统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传承着五千年的精神。上始西周的古典吟诵,下至人们追求的琴棋书画,以及那梅兰竹菊四君子。

在我的生活中,吟诵是伴随我最长的,也是我植入我骨子里的因子。父母从小就给我听经典吟诵,我六岁时就开始跟着老先生在录音里读《论语》了,当时虽然不能理解,但也会跟着母亲学习里面的内涵。父母教我要关爱他人,遵守礼仪,认识自我。而在这些生活的实践中,我则学会了如何做人。

渐渐地,我开始接触《诗经》《大学》,并且关注喜欢上了读《诗经》。《诗经》里字音押韵,词字对应,很快就吸引了我的眼球。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描述了人间爱情;从“委蛇委蛇,退食自公”表现了对吸吮人民血液的统治者的讽刺;从“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则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才德。这些富有情感的诗词,不仅让我了解了当时人们的学习方式和人们的生活,还令我知道了世间万物的情感。在吉他的伴奏下吟唱古诗,那是多么令人享受啊!

在我的生活中,吟诵给了我快乐,琴棋书画则给了我一生的精神享受。

“琴”音色不如长笛,小提琴的音色那样婉转,却是琴瑟和琴那样音色柔和恬淡而音韵绵长。又如一条溪流,无止不尽,有时强劲有力,有时宛如轻纱。无趣时听听古琴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

“棋”则指围棋。棋盘虽小,却玄妙多变,见仁见智,如同指挥军队作战一般,稍不留神,机遇便从那指尖溜走,胜算则又转移他手,对我来说,平日里与父亲对弈,受益匪浅,充实精神。

“书”就是指软笔书法了。书法这门艺术既靠心境又凭手艺,手、腕、肘、臂需自由掌控,既不能过快,同时不能过力,在那形形色色的字中,横、竖、撇、捺尤为重要,看的是你的专注和思想。现在的学校开展书法课程,我在其中也同样体会深远,正如唐太宗在《论笔诀》中所说:“欲书之时,当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

“画”看的就是艺术眼光了。不同的人看一幅画,看出的情感不同,看见的事物也不同。王维是有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同时也是善画之人,他作画写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画也是一种表现,多数人以作画来抒情,表明希望,有些人则作画来描绘自己的所思所想,正所谓画中出“精神”吧。

在生活中,精神的享受是我对生活的体验,我还曾去追求过那“梅兰竹菊”的高尚品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描写的是梅花的自强不息;“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则写出了兰的坚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现了竹的挺拔;“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体现了菊花的傲霜。它们坚强不屈,正如人格高尚,学识渊博,举止文雅的君子,这也正是我想要追求的精神。

中华经典在岁月中行走,在行走中浸润着我的心灵,让我走出荒芜,走向精神的丰盈。

【篇三:中华经典伴我成长】

每当看到“中华经典”这四个字时,我的内心便会不由地升起一股感激之情。在我的成长中,如果没有中华经典对我的熏陶,我真难以想象现在的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记得小时候,那时的我尚未懂事,每天清晨便拿个小板凳坐在桌边读书。先是读《三字经》,后来《千字文》,再后来呢,便是注音版的《唐诗三百首》……说实在的,那时的我真是极不情愿的,但父亲的“命令”由不得我。书是背了整整六年,但现在细想起来,几乎忘得一干二净,囫囵吞枣到了肚子里却跑不到脑子里。虽说没记住,但这些经典作品却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我的综合素养,让我的内心更丰富、更轻盈。这便是经典的力量:终身供给营养,不断促你成长。

步入高中后,远离了居住了十几年的旧居,到了一个陌生的小城,自来胆小的我常常遭遇不安全感的袭击,于是便莫名地衍生出了“厉鬼”这一精神负担,时间一长,精神备受折磨。身为理科生的我深知不存在这种东西,有时拿这话来发誓或自嘲。长此以往,非常难受,于是,我打算在钟爱已久的《水浒传》中寻求药方,找寻力量和勇气。

药效出乎意料地好。当我读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中的山神庙时,我不禁喝彩:对,杀,剜了这些泼贱贼的心,割他们的头,罪有应得。当我看到黑旋风李逵沂岭杀四虎时,我想怕这帮畜生干甚,宰了这四个大虫,怕它,来了我砍不死你,揍也揍死你,我便热血澎湃。想到了那些令我害怕的东西,握握拳头,咬紧牙一字一句说:“来,有本事的想死的就来。”便浑身是胆。细读《水浒传》,我更是感受到了一种草莽英雄的血气方刚,那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真正男子汉的气概。

中华经典,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可怕的夜,在它的陪伴下,我渐渐找到了勇气和力量,慢慢地成长为一个无畏而有责任心的男子汉。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开始时常对生命感到迷惘。有时候我痴想:“死亡是什么?当我死后,感觉就像是睡觉一样的虚无飘渺却又没有感觉的样子吗?那我会怎样?会怎么办?”我常常陷入这种迷境而不能自拨。当我看到“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时,当我看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时,当我看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时,我明白了生命的最宝贵之处在于其终是消逝,无论身份、地位。活着就当感恩,活着就当努力,活着就当珍惜。

中华经典在我的成长中起到了莫大的鼓舞作用。当我遭遇失败时,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给了我再战的勇气;当我骄傲自满的时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谆谆教导让我平静下来,找回了自我;当我因一件别人做错了的小事而闹了矛盾时,“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告诫让我重拾了友谊。

中华经典,伴我成长!我由衷地感激她!

【篇四:史家之绝唱——《史记》】

学过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后,我们知道不朽是立德、立言、立功。而司马迁选择屈辱的生,是出于自己的“私心”——完成《史记》。这就是立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既会有灿烂的阳光,也可能有凄冷的风雨。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你会怎样选择?生?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司马迁选择屈辱的生,屈原选择壮烈的死。不管怎样,他们的选择都展现着他们的人生价值。

司司迁在屈辱和耻笑之下,留下了古代散文中的不朽名著—《史记》,《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是我国第一部伟大的纪传体通史。“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二十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书中记述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秦的兴衰,汉的建立巩固,时间跨越三千年。司司迁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史记》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曾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本身不怎么喜欢看有关古代历史的书,因为全是些难懂的文字,因此我看的《史记》是现代青少年版的,虽然只看了几十页而已,但我看得兴趣越来越浓厚,不光是被司马迁形象生动地展现的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吸引,而且也被他成功塑造的一大批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形象所吸引,我知道《史记》中所描写的人物故事成为后代许多小说、戏剧和其它文艺形式创作的源泉,极大地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创作。这可见它的文学价值。

《史记》记述了孔子、勾践、孙膑、屈原等一大批古代优秀的人物,对他们进行颂扬,集中体现了他们身上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对丑恶现象的揭露,显示了中华民族疾恶如仇的精神品质。屈原一心为楚国,可是楚怀王、顷襄王都听信奸佞小人之言,屈原最后不愿看到国家灭亡,抱石投入汩罗江内。这是他对当时的无奈,愤懑,更多的是悲,而选择壮烈的死,屈原的爱国心“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不仅表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而且积极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这可见它的思想价值。

古代的著作都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学、科学等方面的反映,是有参考价值的。因而对于今天的我们,其意义不容忽视!

【篇五:《史记》外传】

话说楚王昏庸,屈原悲痛欲绝,终于忍受不住想投江自杀。走到江边正准备纵身一跃。

只听后方一个轻脆的声音传了过来“等一等”屈原回头张望,只见一个着装奇异的男子跑了过来。抹去眼泪问“你谁啊,没什么事就乱喊。”只听那男子喘着说:“你好,我叫司马迁,我正在编写《史记》想写一点你的东西,所以来采访你一下。”屈原暗自感叹,原来我已经这么有名了,都有人为我写书了。只可惜我国破家亡,已没什么可留恋的了。摆摆衣袖说:“走吧,别烦我跳河,刚有了那么一点勇气,该干吗就干吗去。”

司马迁也有一些急了,忙说:“那好,就问你一个问题不耽误你跳河。”屈原想了想,也好,死了也还可以留个名。说:“好吧,你问吧。”司马迁见有了起色,忙问:“请问你为什么要选择死而不活下来?”屈原早有一肚子苦水,这下好了,正中下怀。像作起了报告“第一点国破家亡,世上已无什么可使我留恋的。其次作为一个政治家没有辅佐好君王而导致国破家亡。再三就是愧对百姓让他们连遭战争之苦。主要就这三点。”司马迁边听边记,感叹道:“我虽身受宫刑,但起码还有活下去的理由,而你就真是该死了。”屈原看了看身边这个身材矮小的男人居然如此伟大。于是也感叹道:“兄弟,啥也不说了,都明白。”话到此处两人相拥痛哭。

又聊片刻,屈原终于痛下决心,准备自尽,临死前,他握住司马迁的手感慨万千:“兄弟,是你给了我死的勇气,在这里说声谢了。另外今天的事就别往你的书里写了,兄弟我死了也想留个光辉高大,坚强勇敢,忠心爱国的形象。”司马迁连忙点头:“你去吧,是男人就应该这样,我支持你,安心上路吧。”

屈原再也没犹豫,纵身一跃,成了历史,而司马迁也黯然离去,回家专心赶稿。

热门推荐
1荆轲
2第一次制作蛋糕
3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4美丽的植物园
5一场有趣的嘉年华
6故乡的声音
7春色满园关不住
8梦想的颜色
9夜无眠
10秦始皇兵马俑作文500字五年级
11
12《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13聆听
14开封灌汤包子说明文
15写泡茶的作文
16为别人鼓掌
17在跌倒后,站起
18寻访胡雪岩故居
19青岛游记作文
20童话的作文
21关于打架的作文
22未来的飞船
23我爱上了棒棒糖
24令我悔恨的一件事
25对着干游戏
26问题
27画风筝
28我的家乡
29军训日记
30伤心的白菜种子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