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二作文>品《三国》我仍为蜀摇首叹息
品《三国》我仍为蜀摇首叹息

【篇一:品《三国》我仍为蜀摇首叹息】

仰望星空,历史的星光仍然光彩夺目;我翻开发黄的史册,口味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却发现,仍是那个三国时代最吸引我。

想起关羽兵败麦城,被俘虏后,我不禁为这位义薄云天的英雄叹气;再想起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我忍不住为足智多谋的他而流泪。也许是自己过于感性,或许是抑曹尊刘的感情导向,我不由自主地偏爱蜀国,为它摇首叹息。

自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他们肝胆相照、齐心协力,伸张正义,平叛黄巾、三英战吕布在后人口中传为一时佳话。在刀光剑影中,他们南征北伐,终于建立了蜀国,在这尔虞我诈的三国中,他们就像当时黑暗夜空中三颗闪烁的恒星,然而,义关羽失利被杀,急兄仇张飞遇害,刘皇叔白帝托孤,三颗恒星的陨落,致使蜀国的力量大大减弱,使建立一个兵强马壮的蜀国成为泡影,匡扶汉室的理想,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诸葛亮,运筹帷幄,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三把火烧出了刘备的半壁江山,先主的逝世,使他悲痛不已,更让他一个人扛下了所有的重担,他不是不知刘后主的软弱无能,更不会不知刘氏天下的气数,可三纲五常的束缚使他明知无力回天,明知不可力挽狂澜还是义无反顾地做,而且做得十分彻底,他想用《出师表》证明自己为报先主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更想唤醒刘阿斗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可无能的刘阿斗只看到夜夜笙歌,他挑起所有的重担,竭尽所能,踏上征讨曹贼、匡扶汉室的不归路。七出祁山,却仍未踏入中原半步,精疲力竭,奈何只是南柯一梦!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摆空城计只赚得后人一声长叹,在五丈原飒飒秋风中,他带着壮志雄心走了,他带着对先主知遇的愧疚走了,卧龙一朝魂归故里,大蜀江山土崩瓦解。

回想那五虎将,那刘关张,还有那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悲痛的泪水悄然落下。

历史的车轮辗过泛黄的史册,我仍为蜀国摇首叹惜。

【篇二:森林的叹息】

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居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还有一个巨大的绿色宝库——大树。大树能净化空气,能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成为动物的家园。森林里的花花草草和动物们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可好景不长,在一天晚上,森林中充满了大树痛苦的呻吟与锯子砍树时发出的那可怕咔咔声。第二天早上,一个个低矮的木墩占领了整片森林。动物们都大惊失色,昔日那美好的时光浮现在它们的眼前,一双双眼中含满悲伤的泪水,原本生活了几百年的参天大树,已慢慢倒在人类的脚边,此时只剩有百圈年轮的树墩,森林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

这些天,由于人类大肆砍伐树木,森林中的动物逃离得所剩无几,人类随心所欲地建造房屋,大厦,却没有想到厄运将会降临在自己身上。不久的一天傍晚,狂风暴雨来临,因为没有树木的保护,大量的泥沙夹杂着雨水形成了不可一世的泥石流,向人类冲去。过了几天,风暴才渐渐平息,但人类不愿放弃这片曾经美丽富饶的土地,仍在这里修建工厂。滚滚的浓烟从烟囱里排出,因为没有树木净化空气,这带空气非常糟糕。最终,人类只好放弃了这片土地。没有大树遮挡风沙,这片原本鸟语花香的森林已被代表着死亡的荒漠所吞噬。

难道人类现在还没意识到自己正在破坏环境吗?“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篇三:这样的人让我叹息】

面对老人摔倒,你扶不扶?曾几何时,这个问题扶摇直上已成为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得不说,这真是当今社会的悲哀!尊老爱幼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面对老人摔倒,本该立即上前搀扶,然而如今面对这种情况,多数人选择视而不见,少部分人会注意一旁是否有监控,如果有则会上前搀扶,没有便会依旧视而不见……而碰瓷者,这些酿造了一场场悲剧的始作俑者们,他们不仅丢失了自己的良心,更让整个社会都冰冷了心!

我朋友有过一次这样的亲身经历:有一个周末早上,阳光明媚,云淡风轻,他骑着自行车准备去公园溜弯,快到公园门口时,突然冷不丁地眼前闪现出一个老大爷,不偏不倚地倒在了自己的面前。他在吓出了一身冷汗之后,连忙下车察看,老大爷距离他的自行车还有半米远的距离啊!这无疑是老大爷自己倒下的,而不是他撞倒的!看着地上躺着像断了气的尸体一样的老大爷,他惊慌失措地看了看周围,没有摄像头,不能证明自己的无辜,这一下真的是有点不知所措了。“后来呢?后来怎么办?”我追着我朋友问结果。“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想赶快去把老大爷扶起来的,可是我一个人肯定扶不动啊,所以我赶紧向公园门口值班的保安求助,”我朋友说,“保安见我还是个中学生呢,就跟那个躺在地上的老大爷说,是个孩子,没啥钱的,你赶快起来到别处去吧。结果那老大爷一骨碌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

孟子说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意思是不忍心看到别人受苦,要秉持一颗同情心。可是,我们不是不想扶,是不敢扶啊!想要行善却有可能被人反咬一口,背上骂名,严重的可能有物质上的负担。这岂能不让人犹豫?这些碰瓷者,有一天他们终会真正老去,终会真正需要人帮助,需要人搀扶,然而按照社会这样发展下去,他们还能指望哪位陌生人敢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人,让我叹息!

【篇四:为了那声长长的叹息】

霓虹灯亮了,车子上的探路灯也闪起来了……夜,深了。

墙上的石英钟,时针滴答一声响,转向了11——而我,却还在书桌前写作业。

放学后,时间还早,大概才五点。我独自坐在那儿,静候母亲的到来。已经没有人了,只有秋风在打扫着落叶。大树陪伴着我——本来太阳也在的,只是它该回家了……

我坐上了母亲的车,听着风路过耳朵,看到了甜蜜的家。我踏进家门,边拿起手机,在那儿做网上作业。母亲出去了,大铁门,降了下来,留下了黑暗,锁住了光明。我变得更加任性,索性便躺在沙发上做,还吃着桌上的冬枣。大概六点四十分左右,我才拎着书包,上楼去解决作业……

我做作业也不太安分,时不时地挪挪椅子,看看周围,瞧瞧下面有什么难题,有什么文章……题目都不难,可我下笔慢,总是回去翻翻书本的后面,直到看完为止。碰到后面那些没学过的,却也会冥思苦想,往往要想一两分钟,好像就是跟题目过不去似的……

十点了,语文作业才刚开始做……

母亲上来了,来检查作业了。

“今天作业那么多啊?”母亲见我还在奋笔疾书。

“嗯……”我随便梗塞了几声。其实今天的作业只是比平常多一点而已……

她翻了我的家校本,“这些你都写好了吗?”她指着一项项作业……

“没……”我的声音是多么脆弱,简直说不出口,都十一点了,还没写好……母亲,您责备我吧!至少能让我心里好受点……

“唉……”

母亲什么也没说,只是叹了口气!转身离去,下楼了……

我责备我自己——都已是六年级的孩子了,为什么还要让母亲伤心!

那一晚,自责,后悔,愧疚涌上我的心头……

我想,我不能再懒惰,不能再拖拉!

因为,我永远忘不了那声长长的叹息……

【篇五:叹息声】

不知大人们为什么在烦恼的时候,或者疲倦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唉”一声,就特别的舒服。

以前,姥姥在我家住的那几天,有时,就能听到她的叹息声,我以为是她干活累了。我好奇的问问姥姥:“为什么要唉声叹息?”姥姥说:“这样舒服一点。”而妈妈也是一样,我曾经问过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唉声叹气?爸爸说,是干活累的。

妈妈的叹息让我很心疼,我真的以为是她干活累的,可妈妈还照样干活。有时候,妈妈叹息的声音,我都能听见,妈妈却听不见。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叹息?”妈妈疑惑的说:“我什么时候叹息了?我怎么不知道?”我感觉很好笑。

后来,这个问题一直让我很纳闷,我又问妈妈一次,她竟然和姥姥的答案是一样的。

一声叹息的声音,或许真的可以让人舒服一点。

【篇六:那幽幽的叹息——读《诗经》有感】

我拿起一本《诗经》,翻开那微微泛黄的书页,耳畔边仿佛听见了一阵幽幽的叹息,让人的心底也微微发颤。

我听到了远在他乡的游子的叹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离乡多年的旅人对家乡的思念。时间就如白驹过隙,他回忆起离家远游时,河边的嫩柳才刚刚抽出嫩绿的枝条,犹如少女纤细柔软的秀发,让人让人的心中情不自禁的生出一股怜惜。光阴似箭,转眼已是寒冬。他艰难的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肆虐的风雪不断的敲打着他急切的心情。举目远眺,家乡还是那么遥不可及,他不禁朝着家乡的方向叹息着。在风雪中,唯一让他依恋的,便是家的温暖。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我听到了即将离开家乡的旅人的叹息。离开家乡时,呼啸的冷风仿佛要将人间的温暖吹散。马车飞一般的疾驰着,不一会儿,就已经看不到家的影子了。他不禁想起了他的母亲那沧桑的脸与满头的银丝。母亲此刻一定还站在屋前目送着他的离开吧,想到这儿,泪水已夺眶而出。他将头从车窗里伸出,想牢牢地记住自己的家乡,可飞快的马车早已载着他驶出了很远。他只能看着离开时的道路,悲伤地叹息着,从此,望故乡,已是路远山高。

读“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我听到了妻子在担心在外服役的丈夫时发出的叹息。在黄昏时,牛羊和鸡都回到了自己的窝里。妻子忙碌了一天,知道现在才休息了一会。她看着牛羊都回到了棚子里,不禁想到自己远在他乡的丈夫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她朝着丈夫离去的方向眺望着,仿佛这样就能见到自己的丈夫一样。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妻子不禁幽幽地叹息着问道:“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可回答她的却只有阵阵风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是对佳人求之不得的幽幽叹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是感慨苍天,对世事盛衰兴废的叹息;“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那是对随时将暮的叹息;“之子于征,劬劳于野”,那是服役人悲叹自己的辛劳时发出的叹息……

那悠悠的愁呀,才下心头,却上眉头。

那凄婉哀怨的叹息,蕴含着妻子对亲人的思念,饱含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承载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那凄婉哀怨的叹息,一如慈母绵长的絮语,一如娇妻幽咽的抽泣,又如拨动心弦的手。忘不了的愁,展不开的眉头,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放下《诗经》,斜倚着栏杆,我的心中一片怅然。《诗经》中那幽幽的叹息,恰如一杯咖啡,虽然带着苦涩,却令人回味无穷。历史的车轮碾过,一切已成为过去。在历史的洪流中,《诗经》就如一架通往过去的桥梁。阅读《诗经》,我们就如透过车轮碾过时扬起的尘埃,窥探着过去的繁华,倾听尘封在历史的角落里那声幽幽的叹息。

在《诗经》中,那些夕阳飞燕,香花美草,流水楼阁,红颜倩影,细雨梧桐,皓月红梅,都化作一声幽幽的叹息,如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拨动着我的心弦,让心中泛起微微的涟漪…

热门推荐
1难忘的快乐时光
2学习雷锋活动记
3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4你在我心中
5雨中
6未来与过去
7故乡的朋友
8读书真好
9清明祭
10父亲的笑
11我的爷爷
12第一次做披萨
13那一次,我读懂了幸福
14我的秘密基地
15碎片化的阅读
16美丽的吊兰
17这就是友谊
18第一次坐飞机
19生产日期,请你站出来
20我喜欢的小动物
21描写小狗的作文
22春节
23和汤圆一起过节
24这也是一种爱
25难忘的六一节
26我的阅读故事
27给老师的一封信
28钢笔的自述
29永远的鲁迅
30读《探索历史》有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