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挂念】
挂念的滋味很甜,因为你此刻的记忆都是属于他的;挂念的味道很苦,因为他早已不在你的身边;挂念的滋味很酸,因为他走后,你总是将眼泪堆积在眼角,内心泛起涟漪,鼻尖一阵酸痛……
也许就是我曾经的不近人情,才会让给我更加挂念他在那边过的好不好。
我的太姥爷去世已四年有余,虽然四年很长,但是我脑海中他的影这辈子都不会被抹去。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那一汪大眼睛,算不得炯炯有神,但却魅力十足。太姥爷在临终前不久,肉几乎都萎缩了,瘦骨嶙峋,让人心疼。
我小时候一直是奶奶照顾。当太姥爷来到我家让奶奶照顾时,我总用恶狠狠的眼神看他,怕它与我争抢奶奶的爱。每晚睡觉前,我总是这样,估计太姥爷心一定很痛吧。更为严重的是,我总想在晚饭后出去玩,并拉上奶奶。可奶奶总想带着太姥爷一起,我编利用我的好腿脚拽着奶奶就跑。但我记得,太姥爷用他唯一的支柱--拐杖,一步步向前走,即使走到台阶附近,他也不放弃,愣是扔掉拐杖,缓缓坐到台阶上,渐渐向下。
即使我都这样对他了,可他在临终前还紧紧抓住我的手,用尽最后的力气,挤出笑容,最终幸福的闭上了眼。旁边的人都刷的一下掉了晶莹的泪珠。而我,却没有掉下泪,我心里慌了,但更多的是愧疚与遗憾。在太姥爷入土为安时,我却是第一个哭的,内心杂乱,久而不能平息……
现在,我的心中一直留给太姥爷一个位置,可我知道,他永远不会住进来了。我想念他手掌最后的温度与那一抹满足的微笑,可它们在不会复现。
如果你有放不下的人,就应该趁大好年华与他相处,不然就会像我这样,独自挂念、心有遗憾。
【篇二:你是我最挂念的人】
弹指一挥间,您竟离开这么多年了。您,在那里还好吗?我挂念的您,是否还记得那个唤您一声,便能让您眉开眼笑的黄毛傻丫头?
用藤条编织的秋千,挂在树枝上,风一吹,摇摇晃晃,快要断开却还有一丝倔强。风,很轻很凉,吹进了我的心,吹开了记忆的纸条,拾起一张纸,想起一件事。回忆,慢慢开始……
“嘿,丫头,快起来,太阳都晒屁股啦,你这小懒虫还睡呀?走,跟我散步去。”于是,我从梦中被唤醒,像梦游似的下床、洗漱、穿衣服,然后爬上你的背,让你背我走。
“呦,丫头又重喽!小懒虫成小胖猪咯!”“那才好哩,不然早起的虫儿被鸟吃,小胖猪嘛……鸟还怕哩”“哈哈哈……”您那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林中。走到了藤条秋天旁,您把我放在秋千上,荡啊荡,然后拿起那本破旧的您翻得泛黄了的唐诗宋词,一字一句地教我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风停了,像是被书声吸引而驻足;鸟儿唱着歌,好像是在比谁的声音更好听;花儿,在不知不觉中开得更灿烂了。
不知不觉中,我的肚子咕噜噜响起来抗议了。我摸着头不好意思地傻笑说:“啊!早餐铃响啦!”您又是一阵笑声,放下书,将我从秋千上抱下来,大手牵小手,走在回家的小径上。
可惜,曲终人散,您离开了我的生活,在我的生命里就此消失,去了那个遥远的地方。世上有许多悲欢离合,也有许多舍不得,在你离开的那一天起,所有与你在一起的美好记忆都重复播放。您说过,人走了之后,会化成一颗星星,可是每次抬头仰望星空,我却不知道哪颗是您。再次忍住心痛,唤您一声“爷爷”时,泪水总不自觉地夺眶而出,滑过脸颊,流到嘴角,它,是苦涩的。
时光荏苒,翻开相册,打开心房,最记得的是您的笑,花开花落,一笑而过。秋千终是断了,我对您的挂念,却从未断过。爷爷,您是我最挂念的人。
【篇三:亲情的挂念】
亲情是温暖的阳光,是甘甜的清泉,是清新的空气、是挂念、是一句问候。
去年暑假的时候,我报名参加了“小骑士”夏令营,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但是这是我离开妈妈第一次独立出去游玩。然而在游玩的时候,由于等待的时间长,我掉队了。这时,我想到了妈妈,如果妈妈吗在,我也就不会掉队。妈妈在我离开的这一整天里,也是精神恍惚,好不容易熬到中午,就发微信给带队老师,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我的身影。这时,我已经找到了自己原来的小队,老师发了图片给妈妈,妈妈根本不知道我掉队了,也许这就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吧!
去年有一天,爸爸照例吃过晚饭去走路,在马路上给汽车带到摔了一跤,幸好伤的不严重。但也够呛,头上缝了好几针,医院里的医生要求住院观察几天,就这样爸爸住院了。我因为要上学、写家庭作业,没有时间到医院去看望爸爸,妈妈每天会给爸爸去送饭,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问妈妈,“爸爸疼不疼、伤怎么样、有没有好一点”等问题。等双休日了,我央求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爸爸。
我终于看到爸爸了,爸爸躺在病床上挂盐水,额头以上整个头顶都被白色的纱布包扎着,右眼上方额头上还有隐隐约约的血迹,像战场上下来的伤兵。我问爸爸疼不疼,爸爸笑着说不疼。我知道,爸爸说不疼,是为了安慰我,额头上缝了好几针,怎么会不疼呢?后来爸爸又问了我一些学习上的问题,都被妈妈抢答了,我则站在一旁傻笑。从那以后,每天放学回家问妈妈的问题变成了“爸爸什么时候出院回家”了。
亲情的牵挂,是发自心底的爱,是流露出真挚的情。无论是牵挂还被牵挂,都像长长的风筝线,都牵挂着彼此。
【篇四:挂念】
那是刚开学时发生的一件事。
当我交完作业从老师办公室回来时,新书已经一列列地传完了。看着横七竖八摊在桌上的新书惊觉不妙——我坐在最后一排,因而每次发东西都没得选,加上刚才不在教室,未能像以往一样一发现“劣质品”便及时地在未发完的书中换取一本。
胆颤心惊地一本本检查,还好,齐了。可其中有一本实在引人注目——封面皱巴巴的像大白菜的菜叶,书口处也粗糙的像被小刀胡乱划过,书角更是像劈着叉似的两边翘起,这使一向对新书要求极高,挑剔程度可以和超市选购特价蔬菜的大妈媲美的我立马视它为“眼中钉”,越看越烦,几乎成了心结。
扭头瞥见邻座的同学还未回来,看见放在她桌上那本崭新、平整,封面可以映出头顶节能灯模样的新书,几乎没有多想便来了个“狸猫换太子”。
满意地整整手里的新书,心里的结似乎立马便解开了。
邻座是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女孩,显然是没太注意那个“劣质品”。
用余光注意到她把书一股脑地塞进柜子。原本应该如释重负的心却并未如愿得到想像中紧张之后的放松和安心。相反,一种混杂着内疚、自责、羞愧的情绪在心底蔓延开来。由于害怕那一瞬间的“念想”被人发现,便将头埋得更低,假装在拼命刷题。然而,作业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却一个也看不进去。那本整洁的新书,似乎成了藏在柜子里的凶器,每次看到都会一遍遍的提醒自己那不光彩的行为。
挂念的次数多了,甚至有些懊恼——不就是一本书吗?看内容就好,在意那些无关紧要的事干什么?拿出那本变得有些面目可憎的新书,几乎想要将它揉得和那本“劣质品”一样,自知这也无济于事。或者,再去书店买一本新书还给人家?诸如此类的想法总是时不时地窜出来,又难以收回去。
实在被折磨得忍无可忍。在告诉邻座我拿错了书后,终于将那本撕掉当初急急忙忙贴上的标签的书物归原主。
重新拿起那本曾被我视作眼中钉的破破烂烂的书,心中竟涌起一股带着庆幸的轻松——如果邻座对此毫不在意,认为没有换回来的必要,那我岂不是许久都无法卸下这重担,解开这个自作自受的心结?
这是刚开学时发生的一件事,然而这本早已学完看似没什么使用价值了的破书,一直放在我的柜子里。
它提醒我,别有不正直的想法,别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别给自己制造心结。毕竟,并不是所有的错举都有改正和被宽恕的机会。